[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上师与弟子之关系(朗钦加布仁波切)
 
{返回 择师知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30
上师与弟子之关系
 
朗钦加布仁波切
 
  上师与弟子的关系在佛教传承中是相当重要的,不仅在历史上是如此,就是到现在也是一样。这种关系的建立乃是基于信心,但是在彼此的信心建立以前,上师必须检验弟子一段时间,就好象帝洛巴经过长久时间对那若巴的考验,才决定将教授传给那若巴。
 
 这种考验可以相当的简单,就好象弟子如果向上师请求传法,上师可能会说,「我知道的不多,你最好请教别人。」这就是最初的一种考验,以确定弟子他是否真的想学习教授。这种关系是建在彼此上,上师考验弟子以确定他是否为适合受持此法门的根器,而弟子同时也检验上师是否言行合一,随着师徒间逐渐的认识与了解,将随之增长无比坚固的清净信心。
 
 传统上,上师具誓戒、传经、讲续、教诫、灌顶、羯摩等功德。在密乘中,所谓三具恩上师即是一灌顶、传续、赐囗诀 ; 而弟子亦必须具足四条件—
 
  净信不退,
  勤勉不懈,
  不依他教,
  敬信师友。
 
如此的上师弟子,方能传授成熟身心的灌顶。
 
  蕤耶经中说上师应具足以下德行,
 
1﹒广解诸法、具戒、正直、慈悲、净信、正念、加有
  威德。
2﹒不惧非人。
3﹒辩才无碍、处众无畏。
4﹒聪明智慧、善解方法。
5﹒调伏诸根能覆归者。
6﹒复有善巧。
7﹒深入大乘、爱慕经典。
8﹒普学秘密真言法门,并明一切曼荼罗法。
9﹒善知分量,及知弟子好恶之相。
l0﹒普诵真言及持多法,先蒙阿阇黎及与传法二种灌顶。
11﹒少欲知足、常行念诵。
12﹒普于一切阿阇黎所皆请学问。
13﹒于诸曼荼罗法抉择无疑。
14﹒恒乐供养一切诸尊及与师僧,惠施一切贫穷困苦。
15﹒明解大手印等一切诸印,及善解画曼荼罗法。
16﹒又明念诵及供养法,具知一切法事。
17﹒学内外明已作曼荼罗。
 
上师亦必摒除以下四者:
 
l﹒多忿恚而少悲心‥
2﹒贪著名闻利养无餍足。
3﹒持己多能而傲慢、于显密律仪不加守护。
4﹒谄曲不正直。
 
弟子则须戒除以下四项:
 
l﹒对上师生不敬。
2﹒合法意者不行。
3﹒宣说傲慢词语。
4﹒仅念此生利益。
 

{返回 择师知见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上师的行为一切都是圆满的吗?
下一篇:可以依止的上师以及应该舍弃的上师
 不可随便接受陌生上师的灌顶(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菩提道次第心传录--择师(兰仁巴著 多识仁波且译)
 实相宝藏论释 上师德相
 亲近善知识要具有九种心要
 三昧耶戒恐怖吗?(释见伦)
 如何成为合格弟子(普巴扎西仁波切)
 非具相上师之法相(普巴扎西仁波切)
 传法者的资格限定(堪布索达吉)
 勿任意说上师是菩萨的化身及如何择师
 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及如何选择、依止上师——当生解脱必修之法(达真堪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无我(anattā)[栏目:阿罗汉向•阿罗汉果 The Path to Arahantship]
 开广告公司给酒厂做广告赚了很多钱,别人劝告不要做,可是我要维持公司运营与生计,怎么办?[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闻法时的三种过失[栏目:传喜法师]
 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八讲[栏目:般若波罗密多教授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
 第廿五回 理论与实践[栏目:自然的代价]
 0294 佛说罗摩伽经(西秦 圣坚)[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七[栏目:智海法师]
 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职场[栏目:心律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