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特论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94

法华特论
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闻如来寿量长远而信解法身常住之旨,乃至种种行持或随喜者,所获功德不可思议;随根机深浅,功德表现不无差别;本品之名以此。
  佛告弥勒菩萨言:阿逸多,我说如来寿量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千倍此数大菩萨众,得闻持陀罗尼;更有一世界微尘数大菩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同数大菩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大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能转不退*轮;中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能转清净*轮;小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八生当成正觉;四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四生当成正觉;三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三生当成正觉;二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二生当成正觉;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一生当成正觉;复有八世界微尘数菩萨,发无上道心。
  言六百八十者,或融六识会入法身;或融八识会入法身;前机较多,故以百计;后机较少,故以十计。无生法忍者,所谓“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也。众生因闻如来寿量长远而成此忍者,多如恒河沙;其在大菩萨位,闻此妙法能以陀罗尼持之者,其数则千倍之;此统摄诸方国土来会者言之也。陀罗尼,乃体会当时法流状况,而表以相应言音。其因智慧启迪,从而得乐说无碍辩才或旋陀罗尼者,则各有一世界微尘数之多。乐说无碍,乃四无碍智之一;旋陀罗尼,显真言互摄之道;得妙观察智者庶能成就焉。能转不退*轮,必已得无生法忍;能转清净*轮,更能导众生入净土矣。八生者,须习八大菩萨功行也。四生者,须习东南西北四门妙行也。三生者,东方法门已习,尚须习余三门也。二生者,更除南方。一生者,惟余北方未习也。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约八方来会天人能从此发心者。
  佛说种种功德时,虚空普雨天花;分供宝塔中二佛,及宝树下诸佛;亦散一切大菩萨四部众之上。又雨细雨旃檀沉水诸香,及千种天衣,无数璎珞,遍于九方;宝炉烧香,普熏周至;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复有诸菩萨执持旛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皆以美音赞叹诸佛。
  空中种种供养,依“重颂”所说,乃他方释梵为之;即上文所云从此发大心或得无生忍之辈。言九方者,以会众分布一平面上,八方及中央凡九处也。执持旛盖诸菩萨,即上文得种种饶益者。次第而上,按功德深浅而分配也。
  佛复告弥勒言:众生闻如来寿量如是长远,虽一念信解,功德已不可限量;于菩提心种决定建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以此功德比前功德不及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知其比率。
  一念信解,指清净信解而言。知法身寿命不可以时间限制,功德之大,五波罗蜜尚非其比;何况世间余善!会此者,于无上正等觉必不退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五种波罗蜜,在三乘教虽属可贵;然未与般若波罗蜜融化,不过相似境界;长期修习,总不与法身相应;故对于信解法华之功德,比率甚小。“重颂”云:“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是只须臾净信,不能了解其义;福德已超胜三乘人之习五波罗蜜者。
  复次,阿逸多,有闻如来寿量不解其旨趣者,已能起如来无上智慧;何况广闻是经,受持其道,兼修供养,普化众生!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一乘大教,由净信入;但能深心接纳,虽不知理解;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已因加持力而提起相当功德。若得广闻而受持之,乃至能随义深解;于法身常住之旨,明了无疑;功德自然更胜。上文“重颂”云:“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如是之人等,于此无有疑”;指此也。清净者,不染;质直者,率真;具此二德,乃称深心。如是人等,功德固胜“惟信”之辈;然尚未详庄严之道;必兼修供养,普化众生,功德乃更无量无边。所以者何?一乘体相用,依此平等发展,为一切种智生起之大本故。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如来寿量,深心信解;则如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对菩萨声闻大众说法;又见娑婆世界,琉璃为地,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庄严;诸菩萨咸处其中。能如是观,是为深信解相。如来灭后,闻是经而不訾,且真心随喜者,亦深信解摄。由随喜而实行读诵受持,斯人则顶戴如来矣。
  法身常住之旨,已能深心信解;则知任何处所,无非如来所在之地。当日所见释尊说法于耆阇崛山中,菩萨声闻大众环列之事,随时皆可现诸目前;此犹带赖耶缘起;未足称为无上。若就法身起处,于娑婆之中,竟睹受用佛庄严净土;则属法界缘起;是真深信解相也。如来灭后,闻法华开权显实之道,不惟不谤,且能真实随喜者,是人夙生必曾深种信解之因。由此能继续前生之功,加以读诵受持,则法身如来不难顿现顶上;盖顶戴如来,为莲花部基本法理,持法华者应得之也。
  阿逸多,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为他人说者,不须复起宝塔供养舍利;亦不须更造宝坊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人功德等同已起七宝塔,高至梵天,具足庄严,供养佛舍利,经无量千万亿劫;亦同已造大宝坊,无数殿堂,配备圆满,供养若干千万亿僧。
  供养舍利,无非欲藉舍利所寓之法身,以熏习自心本有佛性;供养众僧,无非欲藉众僧所具之功德,以熏习自心本有属性。三乘人不知运心之道,只得从外迹起塔造坊;虽借相起性,亦有法验可期;然一生所得有限,须历无量千万亿劫之庄严供养,乃能获得一切种智之发展。读诵受持法华之人,自他并度,心中自然开显一乘之体相用;一切种智速疾发展;性昭则相自彰;无须起塔造坊,法身功德无不圆满也。
  阿逸多,此等善男子善女人,若兼行六波罗蜜,乃至起塔造坊;功德尤胜。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行住坐卧之处,一切天人皆应观之如佛,起塔供养之。
  上文第三段,谓多劫行五波罗蜜,较一念信解法身常住者,功德不足比数;以局于三乘权教也。若已闻一乘而兼行六波罗蜜,则一切种智由萌动而启发,功德迥不相同;其起塔造坊,亦事理交融,为庄严法身之增上缘,此等行者已法身日著;名曰已趣道场,谓已入一乘之道也。名曰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不久当证佛果也。是人已发明法身,则行住坐卧之处,无异如来舍利所在之所。天人所以起塔供如来舍利者,为舍利中寓法身耳。是人已显法身,宜一切天人皆应起塔供养之。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福几何?佛言:如来灭后,四众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随所至处,如其所闻,转为亲友宣说:是亲友等闻已,亦以喜心转告他人;如是展转宣传至五十次;此末次听法之人,以随喜心所得功德,虽属低微,犹是不可思议。譬如有人求福,以种种珍宝用具,普施四百万亿阿僧祗世界众生,各遂所欲;满八十年,受施者皆已衰老;则以佛法训导之,悉得阿罗汉果;是大施主之功德,较诸上举末次听法之人随喜功德,尚不及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规其比率;则最初亲闻佛说而随喜者,其福之大,尤为无量无边可知。
  闻法华能清净信解受持,为他人说,乃至兼行六度等,种种差别功德,上文已备言之。但有一类根机,闻而随喜转告他人者,功德虽与前不同,究有相当之福。弥勒知大众心之所念,故与此问。随喜者,见闻他人之言行而悦之也。所闻之经,以如来寿量品为主;亦摄以上诸品。清净之喜,能使当前境界摄入第八识成为净种;此法种虽未经若何熏修,然已能植其基矣。惟福量若何?须待佛明言耳。最初从佛亲闻之人,随喜心所得之法种,相当强大;展转宣传,法种渐弱;然传至第五十次,法种尚有相当效力。此等法种,皆一乘性理所摄;较诸权乘财施法施之功德,超越无量倍;第五十次所得,尚如此殊胜;何况最初从佛亲闻者!
  阿逸多,若有人为是法华经往诣僧坊,或坐或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世得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乃至得天上行宫。若复有人,于听法处坐;能劝后来者坐,或分半座与之;是人功德,转世得帝释梵王转轮王等坐处。
  此亦随喜功德之一也。虽未乘欢喜心转告他人,来世得福已若是其大。此等随喜,纵未能与清净信解相应,亦须以殷重心听受乃得;其缺乏诚恳恭敬者,必无如是功德也。
  以上二段经意,诸译皆另开一品;究实亦差别功德摄。文义无多,不妨附倂耳。。
  论曰:一法之行,性相不妨并起。善真谛者,能独显性;惑俗谛者,却惟溺相。如其不溺,则于尘相之中隐得妙性之用;不必大彻大悟而后然。然彻悟者力用强;不了者力用弱耳。佛说法华,法力炽盛;普及会众;一心接受者,法流顿透心源;须臾之间,即起净种。默契不疑,是谓净信。加以随喜,滋润力生,种子更向开敷之路矣。能将经意宣之于口,思之于意,滋润尤大;此读诵讲解之所以可贵也。受持者凭三密之力以坚其佛性;供养者仗增上之力以严其法相;实修密乘之人皆当知之。常途不晓此中差别功德,释尊故对弥勒举扬之。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华特论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法师功德品
下一篇:法华特论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同
 学密须知 一、显教与密教
 法华特论 第十四 提婆达多授记品---见宝塔品(中)
 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法华特论 第二十二 常不轻菩萨品---同
 学密须知 九、即身成佛
 佛法要论 大乘篇
 法华特论 自序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二节 三论宗
 佛学起源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四节 四圣谛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的语言(阿姜·查)[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30.四摄[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The Teacher Unknown[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学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栏目:心律法师]
 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我?[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