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特论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35

法华特论
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
 

  第二十 差别功德品---分别功德品及随喜功德品

  闻如来寿量长远而信解法身常住之旨,乃至种种行持或随喜者,所获功德不可思议;随根机深浅,功德表现不无差别;本品之名以此。
  佛告弥勒菩萨言:阿逸多,我说如来寿量长远时,六百八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众生,得无生法忍;千倍此数大菩萨众,得闻持陀罗尼;更有一世界微尘数大菩萨,得乐说无碍辩才;同数大菩萨,得百千万亿无量旋陀罗尼;复有大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能转不退*轮;中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能转清净*轮;小千国土微尘数大菩萨,八生当成正觉;四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四生当成正觉;三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三生当成正觉;二倍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二生当成正觉;四洲微尘数大菩萨,一生当成正觉;复有八世界微尘数菩萨,发无上道心。
  言六百八十者,或融六识会入法身;或融八识会入法身;前机较多,故以百计;后机较少,故以十计。无生法忍者,所谓“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也。众生因闻如来寿量长远而成此忍者,多如恒河沙;其在大菩萨位,闻此妙法能以陀罗尼持之者,其数则千倍之;此统摄诸方国土来会者言之也。陀罗尼,乃体会当时法流状况,而表以相应言音。其因智慧启迪,从而得乐说无碍辩才或旋陀罗尼者,则各有一世界微尘数之多。乐说无碍,乃四无碍智之一;旋陀罗尼,显真言互摄之道;得妙观察智者庶能成就焉。能转不退*轮,必已得无生法忍;能转清净*轮,更能导众生入净土矣。八生者,须习八大菩萨功行也。四生者,须习东南西北四门妙行也。三生者,东方法门已习,尚须习余三门也。二生者,更除南方。一生者,惟余北方未习也。八世界微尘数众生,约八方来会天人能从此发心者。
  佛说种种功德时,虚空普雨天花;分供宝塔中二佛,及宝树下诸佛;亦散一切大菩萨四部众之上。又雨细雨旃檀沉水诸香,及千种天衣,无数璎珞,遍于九方;宝炉烧香,普熏周至;天鼓自鸣,妙声深远。复有诸菩萨执持旛盖,次第而上,至于梵天;皆以美音赞叹诸佛。
  空中种种供养,依“重颂”所说,乃他方释梵为之;即上文所云从此发大心或得无生忍之辈。言九方者,以会众分布一平面上,八方及中央凡九处也。执持旛盖诸菩萨,即上文得种种饶益者。次第而上,按功德深浅而分配也。
  佛复告弥勒言:众生闻如来寿量如是长远,虽一念信解,功德已不可限量;于菩提心种决定建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于八十万亿那由他劫行五波罗蜜;以此功德比前功德不及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知其比率。
  一念信解,指清净信解而言。知法身寿命不可以时间限制,功德之大,五波罗蜜尚非其比;何况世间余善!会此者,于无上正等觉必不退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五种波罗蜜,在三乘教虽属可贵;然未与般若波罗蜜融化,不过相似境界;长期修习,总不与法身相应;故对于信解法华之功德,比率甚小。“重颂”云:“乃至一念信,其福过于彼。”是只须臾净信,不能了解其义;福德已超胜三乘人之习五波罗蜜者。
  复次,阿逸多,有闻如来寿量不解其旨趣者,已能起如来无上智慧;何况广闻是经,受持其道,兼修供养,普化众生!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一乘大教,由净信入;但能深心接纳,虽不知理解;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已因加持力而提起相当功德。若得广闻而受持之,乃至能随义深解;于法身常住之旨,明了无疑;功德自然更胜。上文“重颂”云:“若有深心者,清净而质直,多闻能总持,随义解佛语;如是之人等,于此无有疑”;指此也。清净者,不染;质直者,率真;具此二德,乃称深心。如是人等,功德固胜“惟信”之辈;然尚未详庄严之道;必兼修供养,普化众生,功德乃更无量无边。所以者何?一乘体相用,依此平等发展,为一切种智生起之大本故。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如来寿量,深心信解;则如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对菩萨声闻大众说法;又见娑婆世界,琉璃为地,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庄严;诸菩萨咸处其中。能如是观,是为深信解相。如来灭后,闻是经而不訾,且真心随喜者,亦深信解摄。由随喜而实行读诵受持,斯人则顶戴如来矣。
  法身常住之旨,已能深心信解;则知任何处所,无非如来所在之地。当日所见释尊说法于耆阇崛山中,菩萨声闻大众环列之事,随时皆可现诸目前;此犹带赖耶缘起;未足称为无上。若就法身起处,于娑婆之中,竟睹受用佛庄严净土;则属法界缘起;是真深信解相也。如来灭后,闻法华开权显实之道,不惟不谤,且能真实随喜者,是人夙生必曾深种信解之因。由此能继续前生之功,加以读诵受持,则法身如来不难顿现顶上;盖顶戴如来,为莲花部基本法理,持法华者应得之也。
  阿逸多,如来灭后,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为他人说者,不须复起宝塔供养舍利;亦不须更造宝坊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人功德等同已起七宝塔,高至梵天,具足庄严,供养佛舍利,经无量千万亿劫;亦同已造大宝坊,无数殿堂,配备圆满,供养若干千万亿僧。
  供养舍利,无非欲藉舍利所寓之法身,以熏习自心本有佛性;供养众僧,无非欲藉众僧所具之功德,以熏习自心本有属性。三乘人不知运心之道,只得从外迹起塔造坊;虽借相起性,亦有法验可期;然一生所得有限,须历无量千万亿劫之庄严供养,乃能获得一切种智之发展。读诵受持法华之人,自他并度,心中自然开显一乘之体相用;一切种智速疾发展;性昭则相自彰;无须起塔造坊,法身功德无不圆满也。
  阿逸多,此等善男子善女人,若兼行六波罗蜜,乃至起塔造坊;功德尤胜。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人行住坐卧之处,一切天人皆应观之如佛,起塔供养之。
  上文第三段,谓多劫行五波罗蜜,较一念信解法身常住者,功德不足比数;以局于三乘权教也。若已闻一乘而兼行六波罗蜜,则一切种智由萌动而启发,功德迥不相同;其起塔造坊,亦事理交融,为庄严法身之增上缘,此等行者已法身日著;名曰已趣道场,谓已入一乘之道也。名曰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谓不久当证佛果也。是人已发明法身,则行住坐卧之处,无异如来舍利所在之所。天人所以起塔供如来舍利者,为舍利中寓法身耳。是人已显法身,宜一切天人皆应起塔供养之。
  尔时弥勒菩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福几何?佛言:如来灭后,四众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随所至处,如其所闻,转为亲友宣说:是亲友等闻已,亦以喜心转告他人;如是展转宣传至五十次;此末次听法之人,以随喜心所得功德,虽属低微,犹是不可思议。譬如有人求福,以种种珍宝用具,普施四百万亿阿僧祗世界众生,各遂所欲;满八十年,受施者皆已衰老;则以佛法训导之,悉得阿罗汉果;是大施主之功德,较诸上举末次听法之人随喜功德,尚不及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不能规其比率;则最初亲闻佛说而随喜者,其福之大,尤为无量无边可知。
  闻法华能清净信解受持,为他人说,乃至兼行六度等,种种差别功德,上文已备言之。但有一类根机,闻而随喜转告他人者,功德虽与前不同,究有相当之福。弥勒知大众心之所念,故与此问。随喜者,见闻他人之言行而悦之也。所闻之经,以如来寿量品为主;亦摄以上诸品。清净之喜,能使当前境界摄入第八识成为净种;此法种虽未经若何熏修,然已能植其基矣。惟福量若何?须待佛明言耳。最初从佛亲闻之人,随喜心所得之法种,相当强大;展转宣传,法种渐弱;然传至第五十次,法种尚有相当效力。此等法种,皆一乘性理所摄;较诸权乘财施法施之功德,超越无量倍;第五十次所得,尚如此殊胜;何况最初从佛亲闻者!
  阿逸多,若有人为是法华经往诣僧坊,或坐或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世得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乃至得天上行宫。若复有人,于听法处坐;能劝后来者坐,或分半座与之;是人功德,转世得帝释梵王转轮王等坐处。
  此亦随喜功德之一也。虽未乘欢喜心转告他人,来世得福已若是其大。此等随喜,纵未能与清净信解相应,亦须以殷重心听受乃得;其缺乏诚恳恭敬者,必无如是功德也。
  以上二段经意,诸译皆另开一品;究实亦差别功德摄。文义无多,不妨附倂耳。。
  论曰:一法之行,性相不妨并起。善真谛者,能独显性;惑俗谛者,却惟溺相。如其不溺,则于尘相之中隐得妙性之用;不必大彻大悟而后然。然彻悟者力用强;不了者力用弱耳。佛说法华,法力炽盛;普及会众;一心接受者,法流顿透心源;须臾之间,即起净种。默契不疑,是谓净信。加以随喜,滋润力生,种子更向开敷之路矣。能将经意宣之于口,思之于意,滋润尤大;此读诵讲解之所以可贵也。受持者凭三密之力以坚其佛性;供养者仗增上之力以严其法相;实修密乘之人皆当知之。常途不晓此中差别功德,释尊故对弥勒举扬之。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华特论 第二十一 六根清净品---法师功德品
下一篇:法华特论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同
 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一节 佛身
 心经广义 序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一节 法相宗
 心经广义 第三章 般若妙用
 佛法要论 世法篇
 心经广义 结经
 佛法要论序(释印光撰)
 心经广义 第二章 破诸相 第四节 四圣谛空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二节 三论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慈航路途 下篇 堪布格花仁波切 第五章 殊胜承事广大供养[栏目:慈航路途]
 临终助念[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13.《唯识三十颂》悬论[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入行论讲记》第五册 第六品 安忍 第九十二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武断[栏目:福报哪里来·迷悟之间 ]
 道次第之四力忏悔与汉地之三类忏法的比较研究(道因)[栏目:四力忏悔]
 佛教是讲诸法性空的虚无主义吗?[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广西劳文成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 五下 十二 万法唯心[栏目: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
 毛毛虫变蝴蝶—献给慈父的感恩与忏悔[栏目:道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