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圆满之道
堪布卡塔仁波切
{返回 卡塔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77

圆满之道

  每个人都可以达到圆满之境界。达到这种境界的必经途径就是开始静坐修持。只要能不断地修持,你将一步一步迈向圆满的道路。
  如果我们花一点时间静下来反省自己,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追求圆满、快乐及幸福,同时更希望免于所有痛苦、忧伤、挫折及伤害。我们也知道人生就是不断地追求,也相信我们的动机、态度及行动都是朝著这些目标而进行的。然而我们却都没有完成这些目标。虽然我们经年努力想要完成这些目标,但是仍一直无法获得我们所追求的。好一点的,只能说一切还算过得去;糟一点的,可能终其一生都面临著痛苦、烦恼及忧伤。当我们反省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呢?这才发现原来我们的行为及态度都太自我中心了,心的欲求太多而又太功利了。
  现在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静坐,透过纯粹的静坐沈思,开始冷静地反省一下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会发现每天的生活当中充满了矛盾的情绪、压力及种种莫衷一是的想法。我们的心飘忽不定、忽前忽后、忽上忽下。我们的思绪杂乱无章,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因此我们需要去体验一种稳定的心境。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我们的心灵可能已经迷失已久。然而无论时间多长,无论必须花费多大的努力与精力,我们都必须去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体验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安。
  打坐可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适。当我们能愉快地静坐,完全放松,我们就能够以一种明确的态度来审视过去的行为。我们会察觉过去的自己毫无自觉、也不合理,也不能够以自己的智慧或常识去了解自己,但从打坐或禅定中,我们可获得新的观念、心灵的宁静、於是也开始能够发挥我们的潜能。
  当我们开始体会到心渐趋宁静与稳定,便更能看清自己的时候,我们不只对自己及自己的欲望更有自觉,同时也更能体谅他人的需要及渴望。我们很希望远离痛苦、烦恼与彷徨,别人也是一样的。於是我们更能站在同是人类的立场来对待每一个人。我们会希望别人也一样能快乐与幸福,实现他们的梦想。
  当我们愈了解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会理所当然地希望别人也都能拥有快乐、幸福。我们如能持有这种想法,它就会变成一个愿望:希望为别人的生命谋求更高的快乐与幸福。这并不是需要任何有助於他人的行动,只要看著别人快乐,我们就能形同身受。别人的喜悦变为我们的喜悦。我们单从别人的喜悦中也会获得快乐。依佛教的观点而言,这就是所谓的“慈”。这是非常崇高而又正确的人生态度,它将带给人难以计数的利益。
  如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不只能体会更高境界的心之喜悦,我们也会更懂得处理生活中的各种痛苦,最后必须征服种种痛苦的束缚。只要我们能够以他人的喜悦为自己的喜悦,我们即可挣脱嫉妒与羡慕的枷锁,得到心灵的解脱。
  嫉妒与羡慕是仁慈的最大敌人。它是从自私的心态中衍生出来的,总觉得自己比旁人优秀、自己应该获得最好、最优惠的待遇。它使我们随时都在伤害别人,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就不以为然。我们受著嫉妒的煎熬,它是一种有毒的情绪。一个内心充满嫉妒的人绝对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无论他拥有多少财富,如果他一直被嫉妒心困扰著,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快乐或心静的人。所以只要你有机会静坐修持,而能感到内心的平静,你就应该时常为之。用这种方法可达心定的境界,从而发展出“仁慈之心”。
  从这种心灵的培养当中我们会获得许多好处。我们的心会变得无比平静而稳定,也更能体谅别人。一旦能够体谅他人的需要,我们就可以为周遭的人带来欢乐。生活中的嫉妒及其它种种负面的情绪也就减少许多。负面的情绪愈少,我们愈能表现出善的一面。藉著培养仁慈的心,我们逐渐会心生同情。真正的同情,也就是最难能可贵的“慈悲之心”了。
  在佛教的教义中,慈悲是由了解痛苦的本质,进而希望众生均能免於痛苦而衍生出来的。时常思及这一层道理,人就能培养出一颗体谅、温柔的心来对待别人。我们不希望痛苦临头,所以也不希望别人受苦,看到别人的痛苦,就好像自己痛苦一般。因此,一个人最高贵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免於苦难、压迫、矛盾等困境。这才是真正的慈悲。我们都知道一件事情常会引发别一件事情,有益的行为会引出另一种有利的行为;同样的,伤害性的行为及态度会产生另外的伤害性行为。当你彷徨於这条十字路口时,如何做下明确的抉择是非常重要的。藉著打坐,我们的心灵能够变得平静而清晰,我们可以不带任何自以为是的主观想法来反省自己的生活。我们会明白: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依赖而生的,人与人彼此之间是多么地相似。这种想法可以引发我们的慈心,进而希望别人也都能拥有生活的喜乐且远离忧伤。这种想法愈强烈,我们就愈能常存“希望别人好”的心愿,而我们自己也将从其中获得快乐。经由这种经验,我们便能从嫉妒及其它种种不正当的情绪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而不致陷入仇恨与绝望的深渊。当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不愿看到别人受伤害,我们自己也绝不要去伤害别人而且真心希望每个人都好,我们便已经在心中埋下了慈悲的种子,也能对众生常怀慈悲。
  没有慈悲的心,则嫉妒将引发侵犯、仇恨、愤怒、报复及其一连串不伤害;当然,对自己也造成更大的伤害。世上所有伤害及苦难都是由于我们有著太多矛盾和不正当的情绪所造成的。它们的破坏力之强,使得人们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足以毁减了我们的家庭、友谊,也对我们所爱的人带来无限痛苦。严重者,甚至可以引发像第一或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样的破坏事件。时间见证及佛教大师都曾告诉过我们:没有任何事物比慈悲更伟大、更有助益;也没有任何事物会比侵略性及嫉妒心更能造成伤害。无论一个人的敌人是多么威猛,他也不会比自己的侵略性及嫉妒心更能伤害自己。如欲彻底了解这层道理、察觉自己潜藏的破坏性、并鼓励自己发挥善良的一面,我们就必须静坐禅修,好好反省自己,并达到彻悟的境界。
  能够完全开悟的菩萨都发现:开悟的力量来自慈悲纯洁的心灵。如能遵循这条原则必须达成开悟的心或菩提心,最后可达菩萨地或成佛。
  只有从慈悲――一种完全无私的慈悲出发――才能修成菩提心,也才能使一个人谨守菩萨戒——也就是普度众生的愿望——而且会真心地尽全力为众生谋求最大的幸福。经由菩提心的觉醒,一切自私自利的想法都会为慈悲所驱逐,进而对天下万物一视同仁。
  只有在心灵觉醒与慈悲心的配合之下,一个人才能修习金刚乘,也才能不断进步。发出菩提心是众人皆知的方法,而且也是唯一能够使人获得智慧,而达到明心见性的确实方法。
  如无慈悲心就不可能有开悟的体验。只有一颗真正的菩提心才能体会出金刚乘所含的无限真理。一个人可以在困惑与苦难中努力追求心的开悟,但是如果没有菩提心为基础,就不能达成开悟。就像一块顽石,无论你花了多少时间来清洗它,为它浇水,它永远也不会软化。
  相同的,一个人无论怎样的在精神上修持自己,如果全无慈悲之心。将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反而还可能因他自身误以为是的物质佛法而给自己及别人一种错误的印象。这种错误的方法还不如不修持。这种似是而非、令人混淆不清的修持,甚至对此自骄者是最有害而无益的。佛就曾说过:“不修菩提心而想求开悟者。如同在空中撒种,永远也不可能结果。”
  金刚乘的含意是非常深奥的。如果有人说人可以获得超世俗的智慧、大手印、大圆满,这都是真的。但是只有在具有菩提心、具有普度众生的慈悲心的人身上,那才是真实的。再也没有任何事物比追求心的开悟更重要,而又更伟大的了。就像菩萨及佛陀所做的努力。时时怀想他们所留给世人的种种吧!随著时日的俱增,也开始去品尝对众生慈悲所带来的丰硕果实。   


{返回 卡塔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成为众所欢迎的人
下一篇:一切法教源自法身
 圣观――以戒律和虔诚净化我们的环境
 共修的重要性
 四圣谛
 略谈静坐
 大手印
 谈发菩提心
 空性的体悟
 一切法的圆满次第就是大手印
 正确了解金刚总持的意义
 冈波巴四法·冈波巴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三品 心品 富家子梭儒亚 正行的心造福更大[栏目:法句经要义]
 第一二九 贤愚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相应22经 已激发活力者经[栏目:相应部 37.妇女相应]
 选择与依止上师[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迦旃延尊者[栏目:佛祖十大弟子]
 诵《地藏经》能同时做净宗功课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认识人生系列开示之十[栏目:学诚法师]
 竞争些什么[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栏目: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
 佛说无量寿经讲记(十九)[栏目:佛说无量寿经讲记·智圆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