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华特论 第三十 嘱累品---同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53

法华特论
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
  

  第三十 嘱累品---同

  一经终结,每有嘱累。嘱者,如来之付嘱也。累者,菩萨之负累也。以我教法烦尔宣传,是为殷重嘱累之本意。即每经三分中之流通分也。
  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大菩萨顶;勅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祗劫,修习此难得之法,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以付嘱汝等,皆当一心流布,广令增益。如是三摩三勅。复言: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悋,亦无所畏;能以如来智慧,自然智慧,施与众生;为一切众生最大施主。汝等亦应行此法施,勿生吝惜。未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此无上道法者,当为演说法华经,令得佛慧。若有众生不信受者,权以余法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全经宣演已终,应对诸大菩萨加嘱累语。所谓大菩萨,约深证法华者言之;现何等身形,在所不论。无量大菩萨同时各见释尊手摩其顶,平等法界原具此理。惟能行之者,非仗如来大神力不可。随摩随勅,藉示殷重。此经为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要之法,甚为难得。利根者虽可一念顿悟,立成胎藏法身;然施诸事功,须历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祗劫而后圆满;乃因众生滞于时间之见而然耳。菩萨应当一心流布,即专诚宣传法华也。广令增益者,广令众生增益此种法利也。三摩三勅,殷重之至矣。如来大慈大悲所行,只求普利众生,不顾一切;自然无诸悭吝,亦无所畏。然所施者,不在对治一切烦恼权法,而在直显无上智慧实法。无上智慧,亦称佛慧。以会诸佛加持之妙用,灵活自在,曰如来智慧。以破无明盖覆之理障,洞达一切;曰自然智慧。将此等智慧施与众生,允称最大施主;勉励诸大菩萨继其弘愿,即如来慈悲无尽之表征也。当来众生机缘成熟,能信此一乘大教,自应为说法华,令得无上智慧。根机不相及者,却勿强加施与,免招谤法之罪。然亦不应弃舍此类众生,姑以三乘权教方便接之。肯负担此嘱者,即为酬答诸佛之恩;能慰如来慈悲弘愿故。
  诸大菩萨闻已,皆大欢喜,遍满其身;益加恭敬,合掌三次,白言:如世尊勅,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毋致虑。
  诸大菩萨承如来摩勅,慈悲所感,自然皆大欢喜,遍满其身;恭敬合掌,一勅一答,前后三次。世尊之虑,或无继志之人;今答皆能奉行,宜无虑矣。
  佛说是经已,作奉送法,发遣十方诸分身佛各归本国;多宝如来宝塔还复如故。上行等无边菩萨,舍利弗等无量声闻,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而去。
  前由释尊运用三密。感召宝塔现前;十方诸佛齐集其间,共同加持;多宝法身从而示迹;法华境界由是大显。演化已毕,自须知法奉送,各还原处。地下涌出,他方来赴,诸菩萨亦由三密感召而至,应随奉送法俱去;此密宗行者所熟知也。然诸菩萨与舍利弗等同在弟子之列,皆应欢喜作礼,以表信受奉行世。
  论曰:一乘法会,恒由三密加持集成。运此三密者,须与甚深般若波罗蜜相应,乃有特效。加持力故,本尊现身,妙法从而开演。或本尊自说,或余尊代宣;结集成经,垂为轨范。今世所传之法华,即轨范中之一也。释尊直运三密,般若功德赅摄无遗;以视因地菩萨之演是经,效果允宜最胜。十方诸佛共同加持;多宝本尊如理出现;所演教相,仍由释尊宣说;多宝加以证明。然最上官旨,每在言外;学者须于密宗求之。至嘱累要领,是传无上佛慧。不契佛慧,唯凭意识讲解;咬文嚼字纵极畏详;殊与法华不相应;未堪付嘱也。

  达庵大阿阇黎著作述略

  大阿阇黎达公,显密双融;教宗两彻佛典奥晦,罕适时机;辄取精义运以条畅之文,藉便学者。早公诸世,如佛法要论,天眼通原理,宿命通原理,人死问题,学密须知,等等,或权或实,皆自胸襟流出;知音之士,叹为奇观。丙子以还,极力提倡一乘;深秘法理,多所发明。近数年间,新颖杰作,堪重不朽者,凡有四种。本社特分期付印,以利当机其略如左:
  (1)佛教真面目 三十六年五月付印
  佛乃宣扬觉道之人,以洞彻“众生”“世界”两大问题为原则;不论依何身分,操何职业,皆可直接会之。根机胜者,原无出家之必要。世人不明此旨,尊三乘权教为究竟:动与世法相违。明哲病之,甚或目为迷信。欲矫正学者观念,理宜指出佛教真面目所在。本书于绪言后分作五章:一教源,二传译,三研究,四修证,五解题;佛教大纲,提挈略尽。读此当知佛学确有最高价值。
  (2)法华特论 三十七年十月付印
  释迦牟尼如来教法,以妙法莲华经为最究竟。特称一乘,无机不摄故。然一乘之道,要与诸佛法流相通;否则只属空谈,无裨实际。本论把握此中枢纽而发挥之;以灵活法界为体,三密加持为用,诸曼荼罗为相。妙义泉涌;亘超意表;迵视粗浅教义,殊有天渊之别。欲彻佛学底源,此书在所必读。
  (3)金刚经大义 拟三十八年付印
  金刚经为般若部之骨髓;一气呵成,函义甚丰。古人强分古十二分,致沦为散漫无纪之语录!虽重无住心,亦不过儱侗之谈;无上法宝,面目全失。此书凡分六章:一发菩提心,二生清净心,三般若本义,四般若广义,五明体,六达用。每章之末,必有一番赞叹,以显本章功德。得其旨者,正如若网在纲,有条不紊。有病是经重复冗赘,意义无多者,读此自然如醉方醒,如梦方觉。
  (4)心经大义口说 拟三十九年付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令学人顿空五蕴而说;要在受持经末真言,余文藉资参究。然徒说空,而不明五蕴症结所在;终不能与深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往年达公宣讲此经于广州普贤道场,制成大义一册,(有单行本)藉为听众提纲。口说补充,至为丰富;笔记者
  其词而成此书。曾分期纪载于圆音月刊,俾海内有志先覩为快。但圆音出版并无定期,所刊尚未及半,本社为利便读者起见,拟另印专本流通;惟依预算次序,须待三十九年乃克实现。
  (附)惠州西湖佛化史 惠阳文献会筹印
  此乃达公四种近作外之逸品也。公生长惠州西湖之上,挹山水之灵秀;受佛化之影响;志趣夙与众异。壮年饱历风霜,直求背尘合觉;真参实究,勇猛精进;终成一代大宗师。隐居广州多年,惠湖早已疏远。广州沦陷,还栖湖上;弘化之余,草兹史稿;古德幽光,赖以显发。文人雅士,手此一编;欣赏湖景之中,大足引入佛味。谈禅嘉客,更可获得真正宗旨,不致误入歧途。惠阳文献会欲为湖山生色,特取此稿而筹印之。不日当可出版。
  佛乘学社谨启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上报四重恩 若有见闻者 尽此一报身
  庄严佛净土 下济三涂苦 悉发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
 


{返回 冯达庵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密须知 一、显教与密教
下一篇:法华特论 第二十九 普贤菩萨劝发品---同
 禅海塔灯题句
 佛教真面目 第三章 研究 第一节 法相宗
 心经广义 释题
 佛教真面目 第四章 修证 第二节 真言宗
 佛教真面目 第二章 传译 第一节 幼稚时代
 心经广义 第一章 破五蕴 第三节 五蕴空相
 心经广义 第四章 般若总持 第二节 真言
 法华特论 第二 开权品---方便品
 法华特论 第二十七 观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华特论 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见宝塔品(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念佛四十八法 44) 难中持名 Buddha Recitation in Time of Calam..[栏目:念佛四十八法 A Guide to Pure Land Practice]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