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国天台宗与华严宗的教观之说(正慈)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26
中国天台宗与华严宗的教观之说
  天台宗的教理与观行,历来在中国八大宗派当中,中国的天台宗在教门与观门方面的完备独树一帜,最具特色,在学教理人的眼中,叫作教观双美,也就是说,天台宗的教义、教理在佛学思想理论体系上十分严谨完备。在观行方面,也就是说在持行方面,说得更直白一些,即是在修行,修习禅定上面,天台宗的祖师们,把有关习禅的行持次第,阶位脉络划分得很具体,讲得十分明白,也只要依照《教观纲宗》、《天台四教仪》等有关天台宗的专著,有所研究,即可入门,正与《教观纲宗》一书开始就说道:“佛祖之要,教观而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 ”。教理与观行,教与观的关系,如《童蒙止观》有言:定慧等持,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不偏不执,不左不右。既注重教义教理上的理论知识,同时对于习禅修定也不偏废。因此说天台宗的人,在修学天台宗的时候,在学习的同时,就能够对于天台宗产生很大的兴趣和乐趣。这是因为天台宗的祖师,对于天台宗的理解和修学,在方法论上,作得十分的精细。因此学习的人,既得到了佛学理论上的全面理解,又加深了自己在身心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性。故天台的思想理论,充分体现在教与观,观与教。教理教义指导思想言行,行持观行把握着修行得的心路历程。
  华严宗的特色,则与天台宗大不相同。如果拿华严宗与天台宗作一比较,可以这样来理解,华严宗侧重于对于佛法有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统一的笼罩气象。在如何把握佛法的基础上,更加趋于抽象化,更深一层的具有哲理性。这不能不说,华严宗的祖师们,更多的融入、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在内面。其实就是诸子百家,儒家和道家的文化因素夹杂其中。因此中国人在理解华严宗的时候,比天台宗来得容易。因为华严宗掺入了比天台宗更多的中国文化元素。当然说,天台宗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宗派,可是华严宗比天台宗,在这方面的认识高度,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创意,也可以说是天台宗的再一次延续和开拓。比如说,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十分的喜欢简化和简单明了。华严宗则充分的利用了中国人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性,天台宗则过于条理化,甚至细致得让人有些烦琐。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明明知道天台宗的教观双美,条理既清晰又具体。但是在心里头,在心态上,对于天台宗的接受,可以说,不是百分之百的乐意和愿意的,这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一种奇特的理解方式。华严则不然,在整体把握佛法和佛学的理论体系上,在思想上特别的注重中国化的文化内涵中里面。也就是说,十分的圆融无碍,这就是华严宗的最大特性。因此华严将教即观,观即教。教与观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它是一种不即不离,相即相入的一种圆融无碍的状态。就好比水就是波,波即是水的关系,不可能分离,也不可能另提并论,另当别论。正如《法华经》上所说:佛法是一味法,无二亦无三。佛法是一味法,二乘和三乘是因对众生之机而假设方便。真正的佛法,究竟的佛法,本来都是一味法,这才是圆满的佛教。华严之教,在佛法上称为教海。在教理上畅谈一真法界,以事事无碍法界为究竟圆融无碍,把《华严经》说成是称性之谈,乃是畅佛本怀,和盘托出,不假丝毫方便,但说无上之道。如醍醐灌顶,原质原味,丝毫不夹杂、不掺杂异物。这就是华严所坦露出来的华藏世界海,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如海印三昧圆融无碍。
  教观二门即教相门与观心门之并称。全称教门观门。简称教观。为天台宗就教义理论与修行实践方法而分判之二门。佛教圣典之各种说法,自形式、内容等观点加以分类、整理、批判,而穷究其真髓,属于一己思想体系之理论,称为教相门;为体验其真髓之修行方法,或讲说要谛之实践,则称为观心门。如论教义之相状差别而分五时八教等,即为相门;心观一念三千、一境三谛之理的实践法,即为观心门。此二门犹如车之二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天台宗为维护教义之网格,倘若偏袒其中任何一方,即必须随时加以警戒,如天台三大部著述中,法华玄义、法华文句二部主说观心门,傍及教相门。此外,法相宗称教相与观道,密教称教相与事相,日本净土真宗称教相与安心,凡此皆为表示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之词。
  关于宗与教,这在《华严五教章》卷一有“分教开宗”之说。即将宗教二字分开解释,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说之教法,称为教;教中之根本旨趣,则称为宗。一般以宗为主观的、个人的主义信念;教则有客观教说之意。又以宗为无言之教,以教为有言之宗;或以宗为宗门,教为教门。即谓宗门指教外别传之禅门,以禅乃离言教,采以心传心之方式传宗;教门指依大小乘之经论等言教而立之教宗。如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等均属之,相对于禅家而言,称之为教家。又有以宗为法相宗所说之八宗、华严宗所说之十宗;以教指天台所言之四教或八教、华严所判立之五教等;另有以教指三藏十二分教之一切经教,故知宗教一词可说涵盖佛教全体之意。
  2006年3月19正慈写于东方山

{返回 华严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清代华严宗--续法法师(正慈)
下一篇:华严宗创建的历史回眸(正慈)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
 《华严经》中所说的持戒(释霜钟)
 《华严金师子章》的思想实质
 《华严五教章》介绍(觉深)
 华严面面观
 别教中的圆教--华严宗(林炳文)
 中国华严思想史的再认识——五台山系华严思想与终南山系华严思想
 房山石经华严典籍考(姚长寿)
 论澄观对华严宗思想的发展(董平)
 《华严金师子章》简析(刘立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八[栏目:龙树菩萨]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九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来参赵州“吃茶去”[栏目:菩提树下·马明博居士文选]
 定慧品第四[栏目:六祖坛经说什么]
 安居第二十五日(二):宝性于逆顺二缘中的利益[栏目: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
 《赵州禅师语录》壁观卷上(181-200)[栏目:冯学成居士]
 佛教戒律学 第十一章 戒体论 第四节 其他戒体问题[栏目:佛教戒律学]
 两种“活在当下”的区别[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第四章 命运蹉跎遇坎坷[栏目:影尘回忆录]
 相应55经 入流果经[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