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1998年 禅修营第三天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9
葛荣居士禅修讲录
1998年10月17日晚上   大屿山地塘仔华严阁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禅修营第三天
导师:我想简略地谈谈出入息念和慈心的一些要点。首先是关于出入息念的,正如之前我所说,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是我们常常以很多不同的方式使它变得复杂。其中之一是可能关于一个词语的──英语的“concentration”﹙中文的“专注”或“集中”﹚。我想知这个字的中文意思是什么?当遇到这个字的时候,大家的内心会呈现一幅什么的图像?
 
J.C.:把全部的努力放在某一样东西之上及不理会其他的事情。
 
导师:有趣的一点,是这个词语十分强调“努力”──你需要很用力地去修习,是吗?这个词语也许还有另一个意思,正如J.C.所说,是不去理会及排斥一些事情。所以,“专注”这个字眼所给人的印象,会为出入息念的修习带来困难。但是这个修习方法──至少在字面上──就是指正念于呼气和吸气。所以,整个修习所强调的只是觉知所发生的事情。这和一篇经文有关,该篇经文说到,当我们在修习这个方法的时候,我们就在体验四念处。这即是说你开始觉知身体,觉知感受,觉知内心的思想和觉知内心的状态。但是当我们修习出入息念时,我们认为我们不应该有思想,不应该有身体的其他感觉,不应该听到声音,所以我们会尝试去排斥这些东西及希望内心只有呼吸存在。但这样做会带来很多紧张和很多苦恼。所以我建议大家这样做:只是去觉知所生起的事情,只是正念于所生起的事情,接受平静和不平静,以至接受任何的内心状态。请容许平静自然地到来,你不能以强迫的方式去得到平静,不能以有所求的态度得到平静。另外一篇经文说到,当有慈心的时候,内心便自然会变得平静。因此,不需憎恨事物,不需和事物搏斗,不需抗拒事物,不需操控事物,只需知道有什么事情在发生,然后让平静自然生起。
 
  佛教禅修的目的,是让我们从苦恼之中解脱出来,但有时我们反而在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为自己制造更多的苦恼。当我们修习这个简单的方法时,我们能在修习的当下体验到没有苦恼存在。因此,当有思想生起时你不会苦恼,你只是知道内心有思想。当你听到声音的时候你不会苦恼,你只是知道你听到一些声音。当身体有痛楚的时候你不会苦恼,你只是知道该处有痛楚。当内心不平静的时候你不会苦恼,你只是知道内心不平静。当你发觉不是和呼吸在一起而是在别处的时候,你不会因此而苦恼,你知道刚才没有正念,你只需重新提起正念,然后返回呼吸之中。
 
  有一点我们要记着的,就是当我们在这里坐禅的时候,我们修习正念,我们也应该在做各种事情之中也保持正念。当你再次返回这里坐禅时,你只是继续保持这个正念。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缅甸的禅修方法。大家可用来作实验试试看。这方法是当你有思想的时候,只是留意它,只是给它一个标签:“想着一些思想。”这是一个有趣的方法,它能令你不会卷入个别的思想之中。当你在想东西时,只是知道在想东西,你能留意到它,然后回到呼吸之中。当你听到声音时,不用给它“飞机的声音”或是“人们在说话的声音”的标签,你只需给它一个标签─“声音”。又或者无论在身体上经历着什么的感觉,你只需视它为一种感觉,你留意到它,给它一个“身体感觉”或“感受”的标签,然后回到呼吸之中。这个方法的不同之处是用语言来标签事物,而在之前所介绍的方法是不用语言说话,你只是觉知事物。
 
  以上是有关修习出入息念的一些要点。在志莲净苑的时候,我曾谈及这个修习的益处。如果你们有相关的问题,可以稍后提出。现在让我简略地谈谈慈心的修习。因为有关这个修习我已经说了很多,所以在这里我打算谈一谈慈心禅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它能帮助我们体验喜悦。
 
  佛教禅修的进程是首先去对治五盖。我们可视五盖为不愉快的情绪,我们可以运用慈心禅或是运用出入息念来对治五盖。有时当五盖或不愉快的情绪不在时,我们能因此而体验某些定境,这些定境在某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正面的情绪。之后,当有喜悦时,正如我之前提过,不要执着这些喜悦,不把这些喜悦执着为我或我所,明白它们只是些不断转变的东西,是无常的,还有去明白我们不是真正拥有这些正面的内心状态的。以上就是用一个简单的说法来说明佛教禅修的进程。
 
  有关慈心的修习我就说到这里,如果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这是我们今天所修习的。有没有关于这两种修习的问题或困难呢?……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我想说一说我们明天所尝试的修习。明天是给情绪的一天,既给不愉快的情绪也给愉快的情绪,但在某程度上,对治不愉快的情绪较为重要,因为不愉快的情绪为我们带来苦恼,这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需要去对治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个人也很熟悉不愉快的情绪吧。没有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不曾经历过它。去探索、去反思及去找出哪些不愉快的情绪对自己有最大的影响,这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明天的修习也许很有用,去对治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困扰自己的情绪。我已经介绍了一些对治的方法,我会尝试去重温它们,也许再提出多一些方法。
 
  一种我一再强调的方法,就是当它们生起的时候,学习友善地对待它们。若憎恨它们,不喜欢它们的话,就会给它们更多的力量。还有,若憎恨它们及不喜欢它们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推开它们,压抑它们,这也是不太好的,因为它们可能会在你意料不到的情况之下再次出现。所以,只是去觉知它们,只是用正念去感觉它们,这是正念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去学习不给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减号。所以在明天,如果它们生起的话,请给自己一个大加号,因为明天我们学习去对治它们,所以我们应得一个大的加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一样,当它们生起的时候,不用给它们一个减号;你可以给它们一个加号,然后利用它们作为禅修的对象,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有力量的方法。
 
  另一个方法正如我一直强调的,就是从它们之中去学习,去了解它们,探究它们。如果你憎恨它们或想避开它们的话,你怎样能够了解它们呢?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向它们学习,如果你能开放地面对它们的话,那么明天我们将会等待它们的生起。当我们等待它们生起时,你认为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A.C.:它们可能不会出现。
 
导师:正是这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希望你们能在明天体验得到这一点。所以,当你害怕它们,当你不想它们出现时,它们就会出现。而正如我所说,如果你对它们有准备,邀请它们出现,能开放地面对它们的时候,它们就不会出现。所以我希望你们能体验到这一点。
 
  在第一天,我曾说过在这个禅修营中我们会去修观,修观不只是带来愉快和平静的体验,当中还有怎样去对待不愉快和不平静的体验,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观慧。当你在这里禅修的时候,当你在这里培育出这些技巧的时候,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愉快或不愉快,平静或不平静的情况生起时,你会知道怎样对待它们。
 
  根据佛陀的教导,有两种很重要的观慧,第一种是:认识事物是无常的,无论什么东西生起,它必定会灭去。所以,我希望明天你们也去培育这种观慧,不要刻意去逃避任何生起的东西,不去操控它们,而是当它们存在的时候,让它们存在,也让它们离去,让这个无常的法则自然地运作。第二种观慧是:认识它们是不属于你的,因为它们只是访客。访客的特质是它们会到来,它们也会离去,这即是说你不拥有它们的。我希望大家试试以上的方法,从中开展出自信,依靠自力及信任自己,容许任何不愉快和不平静的体验出现,因为我们知道怎样做。这是十分重要的。
 
  明天我们不单会去对治不愉快的情绪,我们还会尝试运用正念去找出它们不在的时候。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很重要的观慧。我们给了这些不愉快的情绪那么多的力量,那么多的能量,以至当它们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甚至连它们没有出现也不知道。所以,在明天请作出努力,只是去检查自己的内心处于一个怎么样的状态──现在我有不愉快的情绪还是愉快的情绪。重要的是当有不愉快的情绪时,正如我所说,不要给它们一个减号;而当有愉快的情绪时,不要给它们一个加号,不要执着它们不放。没有加号,没有减号,学习如实观察它们。所以明天将会是这个禅修营中很重要的一天。现在让我们做一些美妙的念诵吧。
 
 
念诵
 
  让我们在心中制造一些空间。……大家能否听到昆虫的念诵呢?我们能很隐约听到。……
 
  当我们安住在声音的时候,是否会有较少的思想呢?因为在聆听声音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思想的。……
 
  很多谢各位。
 
慈心禅
 
[坐禅中的导引]
 
  让我们只是安住在这个十分美妙而友善的气氛之中。……
 
  对此刻生起感恩之心。……
 
  我们能否觉得这里有如一个善知识的大家庭呢?……我们能否祝愿在这个佛殿的每一个人呢?……愿这佛殿每一个人都健康、快乐及平静。……
 
[响磬]
 
  让我们互相问讯。
 
  愿你们睡得安宁及安宁地醒来。
 
 

{返回 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
下一篇:1998年 禅修营第二天
 1997年 佛法的重要
 1997年 禅修一日营﹙下﹚
 1998年 一日禅(下)
 1995年 正念的重要
 1998年 禅修营第四天
 1995年 慈心禅
 1998年 一日禅 (上)
 1998年 禅修营第五天
 1995年 一日禅( 下)
 1997年 出入息念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九 十、辨十重障[栏目:韩镜清教授]
 休怪风波[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如何得佛菩萨加持保佑[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勿轻他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与法王结缘即可从小兜率天往生西方极乐[栏目:达真堪布]
 《普门品》图文释义 15、现大自在天身图[栏目:普门品图文释义]
 中部140经 界分别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第五章 现空双运 第二节 在大空性怀抱(1)[栏目:般若锋兮金刚焰]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六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相应23经 遍知经[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