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九节 法空如幻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26
第三章_《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
第九节 法空如幻(p.194~p.200)
一、《般若经》的宗要:即一切法而超越一切法(p.194~p.195)
《般若经》的宗要,是即一切法而超越一切法。「超越一切」的实义,名为空性、法性等。「是第一义,实无有相,无有分别,亦无言说。」1
 
(一)无有相,所以一切法无可示。
(二)无有分别,所以一切法不可分别。
(三)无有言说(名),所以一切法不可说。
※离名、离相、离分别的「诸法空相」,当然是一切不可得的。2
 
二、《般若经》中,由于说「一切法无所得」而引起的问题(p.195)
《般若经》开示菩萨的般若行,教学菩萨行的,应怎样的不着一切,以无所得,而能度众生,成佛道。但在世俗心中,不免引起疑惑。
 
在「中本般若」的「后分」3中,就不断的提出种种疑问:
 
既然法也不可得,众生也不可得;没有业报,没有道果,没有垢净,没有修证,没有名相;佛与佛法也不可说──那为什么要说?
为什么说有业报,有地狱,……菩萨、佛,有六度……十八佛不共法等差别?
为什么要发心,度众生,庄严佛土,成佛?
在「后分」中,说到那里,就问到那里,解说到那里。一层层的问题,问题的所以成为问题,始终是一样的,也就是「名相」与「无名相」间的对立性。《般若经》的解答,还是与修证相应,而不是理论的。
 
三、《般若经》对「一切法不可得,却又说有业报、要修行、度众生」等问题之解答(p.195~p.197)
【(一)《般若经》以「二谛」作答(p.195~p.196)】
1、依世俗谛假名方便说
 
(1)经上提出了二谛说,也就是一切言说,一切差别,说修行,说凡说圣,都是依世俗谛说的。如说:「众生(于)无法(中)有法想,我以除其妄着(故说)。世俗法故说有得,非第一义。」4
(2)一切言说差别,是不能不是「二」──相对的;为了教化,所以方便的说有二谛,说种种差别是依世俗说的,不是实义。
2、「世谛如」即是「第一谛如」
 
其实,「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是第一义谛如。」5
 
3、「无所得」的真正意趣
 
相对的「二」,超越(绝对)的「无二」,如《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1说:「诸有二者,是有所得;无有二者,是无所得。……不从有所得中无所得,不从无所得中无所得;须菩提!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是名无所得。」6
 
(1)相对的世俗,是二,是有所得,是众生的取着处。
佛说无二、无所得,是一切无所取着的第一义──胜义。
(2)但发心修行,要安住无所得。
「无所得」不在「有所得」中,「有所得」是有取着的。
也不能说「无所得」在「无所得」中,如有「无所得」可得,那是落于相待,不是「无所得」了。
所以菩萨住无所得,以「无所得」为方便等,是不着「有所得」而又不着于「无所得」的。
(3)这样,有所得(二)与无所得(无二),无二无别,平等平等,这才是佛说「无所得」(无二)的意趣所在。
当然,称之为无所得,终归是不离假名的方便。
【(二)《般若经》以「如幻、如化」等譬喻来说明「一切法不可得」(p.196)】
《般若经》广说一切法空,一切法清净,一切法不可得等,意在即一切法而超越一切。空、无所有等,并非什么都没有;也不是一切法外,别有涅槃、真如等。所以对于种种疑问,经上每举如幻、如化等譬喻。
譬喻,《杂阿含经》7就有了,如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等。
 
《般若经》所举的譬喻,先后不一,有「六譬」8,「七譬」9,「九喻」10,「十喻」11等。《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序品」,总列为十喻。一、幻,二、(阳)焰,三、水中月,四、虚空,五、响,六、揵闼婆城,七、梦,八、影,九、镜中像,十、化。
 
1、譬喻之共通意义(p.196~p.197)
 
这些譬喻的共通意义,是:看也看到,听也听到,明明有这回事,而其实却是没有的,根本没有的。说他空、无所有,却又看得听得分明。
 
试举一容易理解的阳焰12来说:地上有水分,经太阳光的照射,化为水汽,在地面流动。远远望去,如一池水,在微波荡漾。口渴的鹿见了,也会跑过去喝,所以或称为「鹿爱」。13
 
前方明明有水,微波荡漾,这是大家都见到的。但走到那边,却什么也没有(水汽也是看不到的)。说没有么,远远的望去,还是水波荡漾。
 
这样,以水来说,见到水时,并没有水的生起,不能说是有;过去一看,水没有了,不是水的灭去,也不能说是无。阳焰是这样的不生不灭,非有非无,宛然现有而其实是空的。以阳焰作譬喻,一切法也都这样。
 
进一步说:有水,没有水,由于远处望去,或近处察看。阳焰的水,并不是忽而有了,忽而没有,阳焰一直是这样这样的,如如不异。不能说是常住的,可也无所谓生灭。
 
不过这是譬喻,譬喻只能取其譬喻的意义而已。
 
2、譬喻的不同解说(p.197)
 
十种譬喻,可以从种种方面作不同的解说,而主要是:似乎是有,其实是空无所有的。
 
(1)《大智度论》说:「是十喻,为解空法故」;14「诸法虽空而有分别,有难解空,有易解空,今以(十喻)易解空喻难解空。」15
所以,说幻、化等譬喻,是解了一切法空的。
(2)后代的瑜伽派,依《解深密经》16意而别为解说:虚空是譬喻圆成实性的;幻、化等是譬喻依他起性的;别立空华喻,譬喻遍计所执性。在罗什及以前的《放光》、《光赞》,是没有空华喻的。
这样,幻、化等是说有而不是空了。然论般若法门的本义,是不宜依据这一别解的。
四、一切法如幻如化(p.198~ p.199)
《般若经》说甚深,一切法都是甚深;说清净,一切法都是清净;说空、无所有,一切法都是空、无所有;说法性,一切法都是法性;说如幻、如化,当然是一切如幻、如化。
 
【(一)如幻、如梦】
如《经》说:
我说众生如幻、如梦,须陀洹果亦如幻、如梦,……辟支佛道亦如幻、如梦。……我说佛法亦如幻、如梦,我说涅槃亦如幻、如梦。……设复有法过于涅槃,我亦说如幻、如梦。诸天子!幻、梦(与)涅槃,无二无别。17
这是「下本般若」,经文没有简别的,说一切法都如幻、如梦,涅槃也是如幻、如梦的。
 
【(二)如化】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云:
一切法皆是化。于是法中,有声闻法变化,有辟支佛法变化,有菩萨摩诃萨法变化,有诸佛法变化,有烦恼法变化,有业因缘法变化。以是因缘故,须菩提!一切法皆是变化。18
「中本般若」结束时,说到不同层次的一切法,都是如(变)化的。
 
1、依圣法(声闻法、辟支佛法、菩萨法、佛法)说
 
 
(1)声闻法:发心、修行、证沙门果等。
(2)辟支佛法:是独觉者的发心、修行、证果。
(3)菩萨法:如发菩提心,以般若为导而修六度、四摄,得无生忍,报得神通,庄严净土,成就众生等。
(4)佛法:佛的一切种智,摄得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佛不共法,大慈大悲,相好庄严等无边功德。
※以上是圣法。
2、依凡夫法说
 
(5)凡夫法:烦恼法,业因缘(感报)法,是五趣流转的凡夫法。
3、小结
 
凡、圣,迷、悟,这不同层次的一切法,都是如化的。
 
【(三)幻、化似有而空,无实而不碍有(p.199)】
幻、化是似有而空的;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如《大智度论》说:「空,不以不见为空,以其无实用故言空。」19幻、化是似有而空的,空是无实而不碍有的;说一切法空,一切法如幻、化,是说明的观点不同,而不是内容的各别对立。
这想到了上面20曾经说到过的:《般若经》说十八空(或十六空、二十空),而每一种空,都是「非常非坏[灭],何以故?本性尔故。」21
从非常非坏,知一切是空的,是本性如此,不是灭色而说空的。这与论菩提心的因果相续,非常而不灭,22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在超越情见的实义中,一切无二无别、无名无相,是众生所不能理解的。众生处处取着,依名著相,形成无休止的生死苦迫,为了破除众生的执见,所以说空、无所有以表示实义。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为了解开众生的迷着,所以又说如幻、化等。
方便的说:如幻的就是空──本性空,本性空就是如幻、如化的一切。
五、即一切法而超越一切,不离一切法而毕竟空寂(p.199~p.200)
《般若经》中,或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幻不异色,色不异幻。」23或说「一切不可说」24,「诸法空相中一切法不可得」25。似乎说得不同。
 
【(一)藏传与汉传的论点】
所以印度传来的,如西藏所传:或「许胜义谛现空双聚,名理成如幻;及许胜义谛唯于现境断绝戏论,名极无所住。」26
如依中国佛学说,「理成如幻」是空有无碍的中道;「极无所住」是真空。
理成如幻:空有无碍的中道。
极无所住:断绝戏论的真空。
【(二)印顺法师的评论】
然统观《般若经》义,要在即一切法而超越一切。不离一切法而毕竟空寂,表示无生法忍的体悟,这是:「有所得无所得平等,是名无所得」27。「无二法、无不二法,即是道,即是果。……平等法中,无有戏论。」28
如以方便说相即,而拟议圆融;以方便说不可得,而偏重空寂,怕都可能违失圣道实践的般若宗趣!
注解
^1《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4(大正8,397b18~19);另参见《大智度论》卷89(大正25,686a5~6)。
^2 印顺法师着《学佛三要》(p.202):「语言,文字,思想,都不是事物本身,所以要真实体悟一切法本性,非远离这些相──离心缘相,离语言相,离文字相不可。《中论》也说:『心行既息,语言亦灭。』因为如此,法性不但是离名言的,离分别的,离相的,而且唯是自觉的,不由他悟的──『自知不随他』。」
^3《空之探究》(p.139 ~ p.140):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说,全经九十品,可以分为三分:
前分──『序品』第一……………『舌相品』第六
中分──『三假品』第七…………『累教品』第六六
后分──『无尽品』第六七………『嘱累品』第九0
^4《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1(大正8,374b26~28);另参见《大智度论》卷83(大正25,645b28~29)。
^5《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大正8,378c11~13);《大智度论》卷83(大正25,653b10~11)。
^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1(大正8,373c26~374a4)。
^7
(1)《杂阿含经》卷10(265经)(大正2,69a18~20):「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时焰,诸行如芭蕉,诸识法如幻,日种姓尊说。」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0也引用到此经:「观色如聚沫,观受如泡,观想如野马,观行如芭蕉,观识如幻。」(大正8,367a21~23)。
(2)参见《空之探究》第二章第三节〈无来无趣之生灭如幻〉,p.90。
^8 六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大正8,752b28~29);《放光般若经》卷14(大正8,123c20~27);卷11(大正8,82b16~22);卷17(大正8,125a15~17);卷17(大正8,124a19~22);《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5(大正8,249b12~15);卷23(大正8,389c29~390a8);卷26(大正8,269c20~23);卷27(大正8,309c8~21)。
^9 七譬:《放光般若经》卷18:「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热时焰,如光,如影?」(大正8,125c7~8);另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大正8,412b17)。
^10 九喻:《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1:「若菩萨摩诃萨欲通达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响、如像、如光影、如阳焰、如空花、如寻香城、如变化事,唯心所现性相俱空,应学般若波罗蜜多。」(大正5,58a26~29);另参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7(大正5,204b19~20);《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36(大正5,204b)。
^11 十喻:《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虚空、如响、如揵闼婆城、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化。」(大正8,217a21~23);另参见《大智度论》卷6 (大正25,101c~105c);印顺法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34);《空之探究》(p.261)。
^12
《大智度论》卷6:「如炎者,炎以日光风动尘故,旷野中见如野马,无智人初见谓之为水。男相女相亦如是,结使烦恼日光热诸行尘,邪忆念风,生死旷野中转,无智慧者谓为一相,为男、为女,是名如炎。复次,若远见炎,想为水,近则无水想。无智人亦如是,若远圣法不知无我,不知诸法空,于阴界入性空法中,生人相男相女相;近圣法,则知诸法实相,是时虚诳种种妄想尽除。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炎。」( 大正25,102b1〜11)
 
参见《空之探究》第二章第三节〈无来无趣之生灭如幻〉,p.90。
 
^13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44:「有缘无智。……若缘幻事、健达缚城,及旋火轮、鹿爱等智,皆缘无境。」(大正27,228b21~23)
^14《大智度论》卷6(大正25,101c10)。
^15《大智度论》卷6(大正25,105c1~2)。
^16《解深密经》卷2(大正16,694a13~b6):
胜义生!当知我依三种无自性性,密意说言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所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云何诸法相无自性性?谓诸法遍计所执相。何以故?此由假名安立为相,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名相无自性性。
 
云何诸法生无自性性?谓诸法依他起相。何以故?此由依他缘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说名生无自性性。云何诸法胜义无自性性?谓诸法由生无自性性故,说名无自性性,即缘生法,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于诸法中若是清净所缘境界,我显示彼以为胜义无自性性,依他起相非是清净所缘境界,是故亦说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复有诸法圆成实相,亦名胜义无自性性。何以故?一切诸法法无我性名为胜义,亦得名为无自性性,是一切法胜义谛故,无自性性之所显故,由此因缘,名为胜义无自性性。
 
善男子!譬如空花,相无自性性,当知亦尔。
 
譬如幻像,生无自性性,当知亦尔。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
 
譬如虚空,惟是众色无性所显,遍一切处,一分胜义无自性性,当知亦尔;法无我性之所显故,遍一切故。
 
另参见演培法师着《解深密经语体释》(p.197~p.206)。
 
^17《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540c10~18)。
^1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大正8,415c24~28)。
^19《大智度论》卷6(大正25,105b26~27)。
^20参见《空之探究》第三章第七节〈自性空无自性空〉,p.183:
《般若经》广说种种空,而定义都是:「非常非坏,何以故,本性尔故」(《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13,大正7,73a19~b25)。经说十四空,十六空,十八空,二十空,依种种法义来显示空,而一切都是约本性空说的。本性空是圣智证知的。
另参见《空之探究》第三章第五节〈空之解说〉,p.170~p.173。
 
^2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分」)卷413,大正7,73a19~b25。
^22《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7(大正8,567a27~b13):
如然灯时,……非初焰烧,亦不离初焰;非后焰烧,亦不离后焰。……是(灯)炷实燃。是因缘法甚深!菩萨非初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初心得;非后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不离后心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于意云何?若心已灭,是心更生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若心生,是灭相不?世尊!是灭相。须菩提!于意云何?是灭相法当灭不?不也,世尊。须菩提!于意云何?亦如是住,如如住不?世尊!亦如是住,如如住。须菩提!若如是住,如如住者,即是常耶?不也,世尊!
另参见印顺法师着《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p.733);《空之探究》(p.171~p.172)。
 
^23《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大正8,538b27)。
^24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7(大正8,345c8-13):
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诸法实相不可说,而佛以方便力故说。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一切法亦不可说。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一切法不可说,一切法不可说相即是空,是空不可说。
 
^25参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4(大正8,397a21-28):
菩萨摩诃萨为众生说法,亦不得众生及一切法,一切法不可得故。菩萨以不住法故住诸法相中,所谓色空乃至有为无为法空。何以故?色乃至有为无为法,自性不可得故无有住处,无所有法不住无所有法,自性法不住自性法,他性法不住他性法。何以故?是一切法皆不可得故,不可得法当住何处?」
^26
(1)宗喀巴大师着《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7(汉藏教理院刊本,p.27):
又有一类先觉知识,作如是言:「就立名言而立名者,略于二类大中观师,谓于名言许外境者,名经部行中观师;及于名言不许外境者,名瑜伽行中观师。就立胜义亦立二名,谓许胜义谛现空双聚,名理成如幻;及许胜义谛唯于现境断绝戏论名极无所住。」二中初者许是静命论师及莲华戒等。其如幻及极无所住之名,印度论师亦有许者。总其印藏自许为中观之论师,虽亦略有如是许者,然仅抉择龙猛菩萨弟子之中大中观师有何宗派,若诸细流谁能尽说?
又其觉慧大译师云:「就胜义门所立二宗,是令愚者觉其希有。」此说极善,以彼所说,唯就理智比量所量之义为胜义谛。理智所量顺胜义谛故,假名胜义。《中观庄严论》及《光明论》俱宣说故。又诸余大中观师,亦不许唯以正理断除戏论便为胜义谛,故非善说。(佛陀教育基金会版,民国八十一年十月修订版,p.404)
(2)印顺法师着《如来藏之研究》(p.90):
「般若法门」在开展中,渐演化为不同的二流:
一、在现证时,一切戏论、一切幻相都不现前,如清辨引《般若经》说:「慧眼都无所见」。这是「般若法门」的本义,如瑜伽师不许圆成实性是空,而在根本智证真如──真见道中,也还是一切依他幻相泯灭不现前的。
二、西藏传说有二宗,在于现境断绝戏论的「极无所住」(如上所说)外,还有现起与空寂无碍的「理成如幻」。这二宗,在中国佛学中,就是证真空与中道了。
(3)印顺法师着《中观今论》(p.183 ~ p.184):
《菩提道次第广论》,西藏传说龙树学于胜义谛有二派:(一)、极无所住,(二)、现空如幻。《广论》可以不承认有此二宗,但不能否认西藏从印度所传,确曾有此说。即现即空,即空即现的现空无碍,实为渊源于龙树学的。
^27《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1(大正8,374a4)。
^2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6(大正8,414b27~c1)。

{返回 厚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一节 龙树与龙树论
下一篇: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八节 空与一切法
 空之探究 第三章 第三节 大乘《般若》与《阿含经》
 成佛之道 2 归敬三宝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一节 空义依闻思而开展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五节 无所有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三节 空与心解脱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七节 空之类集
 空之探究 第四章 第七节 中道——中论与中观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六节 无相
 空之探究 序
 成佛之道 17 大乘不共法 佛果功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十地品》导读[栏目:杨维中教授]
 转变中的香港佛教——讲于第二届“此岸彼岸”弘法活动佛学研讨会[栏目:高永霄居士]
 心平气和 万事如意[栏目:禅林衲子心]
 大乘无量寿经简注易解(下)[栏目:净空法师]
 走向远方的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焚烧山林,受剧苦报[栏目:心念与命运·第2册]
 二十二种发心的寓意是什么?[栏目:藏传佛教疑问解答300题]
 体味人生[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同结胜缘 共沐佛恩[栏目:宽运法师]
 印祖故事 93、说道场殊胜因缘 勉僧众老实念佛[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