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55.佛陀的无记回答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01
055.佛陀的无记回答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低迦的外道出家修行者,到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拜访佛陀。问讯寒暄后,外道郁低迦问:
  「瞿昙!世间有边吗?」
  「郁低迦!这是无记。」佛陀回答。
  「那么,瞿昙!世间无边吗?」
  「郁低迦!这也是无记。」
  「瞿昙!那,世间是常呢?还是无常?生命的本体是身体呢?还是与身体异离的?真我在死后是存在的呢?还是不存在?」
  「郁低迦!这些都是无记。」
  「瞿昙!您说这些都是无记,那到底您的主张是什么呢?」
  「郁低迦!我以自己正觉的体证宣说,使众生得以和我一样,彻底地脱离忧苦烦恼,尽苦而正觉解脱。」
  「瞿昙!那您说说看,世间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人,是走您所体证的这条路出离解脱的呢?是半数?或是三分之一?」
  到此,佛陀就沉默不回答了。纵然外道郁低迦再三追问,佛陀都沉默以应,不予回答。
  这时,在旁边的尊者阿难心想:不能让郁低迦这位修行人,错以为他问倒了佛陀,错以为佛陀害怕了答不出来!于是,尊者阿难就接下话题,回答说:
  「郁低迦!就让我打个比喻吧:譬如有一位国王,在边境建了一座十分牢固的城堡,为了安全起见,只留有一道城门进出。城门有一位守门人,聪明黠慧,擅长辨认进出的人,能阻挡所有不应当入城的人。守门人知道,城堡的外墙十分坚固,连个缝隙都没有,所有的人、畜,只能从这道门进出,没有第二个进出的可能了。郁低迦!世尊也是这样,知道所有已经出离的解脱者,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是走断五盖、修四念处、七觉支这条道路而成就的,至于人数的多少,到底是世间的半数或三分之一,那就不重要了,佛陀是不会在这方面用心的。」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增支部第一○集第九五经》、《杂阿含第九六五经》。
  二、经中常见佛陀以「无记」来回答的论题,共有十四项,后人称为「十四无记」,即:(一)世间常(二)世间无常(三)世间亦常亦无常(四)世间非常非无常(五)世间有边(六)世间无边(七)世间亦有边亦无边(八)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九)如来死后有(十)如来死后无(十一)如来死后亦有亦非有(十二) 如来死后非有非非有(十三)命身一(十四)命身异。这十四项,《大智度论》作:「世界及我常?世界及我无常?世界及我亦有常亦无常?世界及我亦非有常亦非无常?世界及我有边?无边?亦有边亦无边?亦非有边亦非无边?死后有神去后世?无神去后世?亦有神去亦无神去?死后亦非有神去亦非无神去后世?是身是神?身异神异?」(《大正大藏经》二五册七四页下)比对来看,《大智度论》将「世界」与「我」并列,透露了这个论题的方向,是在论世间常住自性的有无。其中,「神」显然与「如来」、「命」同义,透露了十四无记中的「如来」不是指佛陀,而是另一个印度惯用的含意:在轮回中如如(不变)而来的生命主体。神,即是神我、真我,指的是身命的主体,也就是「命」。
  三、这样看来,十四无记的前十二项,其实只涵盖了二个论题,即世间自性与真我的有无问题,因为「亦有亦无」骨子里还是「有」,「非有非无」骨子里还是「无」。而第十三、十四项也可以看成一个论题,但,严格来说,这个论题也不离「真我」的范围,所以,虽有十四项,实际上只是二个论题。再进一步论,世间自性是真我(我的自性)的反射,这样,十四无记的根本论题只在于「真我」而已。这类的论题,与佛陀主张的「缘起无我」格格不入。
  四、「无记」就是「无可奉告」,为什么佛陀会以「无可奉告」回答呢?因为这些问题的本身(真我、自性),就是个错误,是「颠倒之见」,是「戏论」,是「邪见」(《增支部第十集第九五经》译作「成见」),所以,答「是」不对,答「不是」也不对,只能以「无可奉告」回答。当然,去驳斥所问的问题本身也可以,但那是离开本题,导入另一个问题,或许不是印度当时共许的答问方式。举个例子来说,过去以为地球是不动的,太阳和月亮都绕着地球转,这是「颠倒之见」。如果现在还有人以此为前提,问:太阳绕地球比月亮绕地球快还是慢?那要怎么答?答快或慢都错,那就答「无可奉告」!
  五、佛陀不是什么事都知道,像外道郁低迦所问人数比例的问题,就不是佛陀所关注的。可以说,佛陀只关注于生命的解脱,以及如何教导众生解脱而已,其它不与生命解脱「专业领域」有关的,佛陀就不会投入,不会回答了。如果臆想佛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或者臆想「如果佛陀活在现代,他一定也能造航天飞机」,那是「神化」的无明投射罢了,无关生命解脱的佛法。
  六、另外,在《相应部第五六相应第四一经》中,佛陀曾告诫比丘们不要去想十四无记这类的议题,为什么呢?因为这类议题与佛法的修学不相应,不能帮助我们离贪、瞋、痴,不能对我们趣向解脱有所助益。
 

{返回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56.不能导向涅槃的无记── 一个治疗箭伤的譬喻
下一篇:54.艺人塔罗布咤的悲泣
 69.复杂的业报
 70.[和+心]破错误的恶业报应论
 41.鹰与猴的死亡之路
 46.都说止观二法
 49.一举突破的观空法──大空经的观法
 60.午睡是痴的表现吗?──萨遮迦的论辩挑战(之二)
 80.无不散的筵席
 10.不闻雷声的赞叹
 27.有爱就有痛苦
 86.病比丘的看护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二:善金方寸之地行般舟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智者大师前期思想中的心灵哲学 一、智顗的前期著作与思想[栏目:吴汝钧教授]
 Sila戒[栏目:圣法长老]
 《佛教心理学》摘录 目录[栏目: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努力开发慈氏学,振兴真正佛陀教——介绍韩镜清教授[栏目:慈氏学·专题栏目]
 四 正念观法 练习18 转化被压抑的结使[栏目: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年纪大的人没有体力修五十万加行,特别是一百万大礼拜,只念佛号可以往生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十住毗婆沙论卷第九[栏目:龙树菩萨]
 《金刚经》释义 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栏目:法界法师]
 直探根源:不存在的自我[栏目:正见·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