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一篇 理论 1.2 智阶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34

1.2智阶

佛陀透过三个阶段体证四圣谛。因为没有人可以教他,因此他靠自己体会这三个智阶。

1.谛智

第一智阶,称为谛智,他体会到:

1)苦谛有十一种形式:(五蕴的)生,(五蕴的)老,(五蕴的)死,哀伤,忧戚,(肉体的)疼痛,苦恼(心灵的苦),失望,关于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所有的苦都是由于对五蕴的执取。

2)苦之因(集谛):欲贪、色贪、无色贪(见1.4.5节「四圣谛」)。

3)苦之灭(灭谛):涅槃是止息苦因(集谛)和果(苦谛)的法,因灭果便灭。

4)灭苦之道(道谛):八正道是中道,是唯一可以灭苦的修法。

2.作智

这是以第一智阶为基础的实修。苦必须靠修行来认知。集(苦之因)必须靠修行来断除。灭(涅槃)必须靠修行来证得。道(八正道)必须靠修行来发展。

3.证智

证智是成果,或认知所修的与四圣谛之关系的智见。这三智(谛智、作智、证智)被看成是「三层相关的智见和内观」——与四圣谛有关的三种直观智见。

佛陀在悟道的当夜经历了四圣谛的三个智阶(他经历了4×3=12阶),然后他了解了三个智阶(谛智、作智、证智),每一智阶乘上四个圣谛。

修行者想要像佛陀一样灭苦,必先了解第一智阶(谛智),然后了解修法并遵循修法(作智)。这两种智慧配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要做的修行。

如果你了解第一智阶(谛智),而修第二智阶(作智),然后乘上四个圣谛得到4×2=8,就是你现在的毘婆奢那修法。如果你了解结果(证智)就是4×3=12,亦即修行者已成就了出世间法。

在佛陀悟道不久之后所做的说法(「初转*轮经」)之中,他用以下的词句描述三个智阶:

诸比丘!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尚未为完全清净期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不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诸比丘!然我于此四圣谛,以如此三转十二行相,如实智见已完全清净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众世界,称现等觉无上等正觉。

又于我智生、见我心解脱不动。此我最后生,不更受后有。

(南传律藏大品第一大犍度)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一篇 理论 1.3 三十七道品
下一篇:第一篇 理论 1.1.1.2 讨论
 第二篇 实修 2.3.1 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8.厌离随观智
 第一篇 理论
 第一篇 理论 1.5.2.1 剎那定(瞬间定)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1.行舍智
 第二篇 实修 2.2 实修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4.道智(智见清净)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图]
 第一篇 理论 1.7 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意和觉察力
 第一篇 理论 1.3.1.2 身念处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光明人生的灯塔─正知正见[栏目:惟觉法师]
 黄念祖的佛教因缘[栏目:邹相美文]
 四念处 四、解脱心[栏目:四念处]
 往生之路 第七讲[栏目:往生之路]
 认识魔[栏目:佛法是种活法]
 平时不为他人想 此人行为如牲畜(索达吉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四十六 不求业果报[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帮忙佛事?师兄弟之间的意见不同如何面对或处理?[栏目:嘎玛仁波切·解疑答惑]
 55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印顺)[栏目:04 经注]
 三业清静证无上道[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