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B 十、世记经·战斗品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27

十、世记经·战斗品

  本品大意:本品叙述阿修罗王与帝释天之间发生战斗的情形,以示正与邪、善与恶的界分。   

  在很久以前,诸天曾和阿修罗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诸天的主帅是释提桓因,即帝释天。他曾给忉利天下命令:“你们现在就要去和阿修罗王好好地打一场战争,如果你们获胜了,就把那个阿修罗王五花大绑,然后押到我的善法堂来,我要好好看看他到底有多大本事!”

  而阿修罗王也命令他的部众:“你们与诸天交战,如果活胜了,就必须捉拿释提桓因,然后将他捆绑起来,带到我的七叶讲堂来,让我也见识一下他的本事!”

  于是两军交战,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到最后,阿修罗被战败了。于是忉利诸天就乘胜追击,一举击溃阿修罗的老巢,把阿修罗王给活捉了。然后将他全身捆绑起来,献给天帝释。

  这位阿修罗王很有意思,他被带到天上后,当看到天上生活那么美好时,就开始生起羡慕之心。他心想:这个地方真是不错啊,假如我能在这个地方居住,那真是太好了,我再也不愿回到我那个阿修罗宫去啦!令人惊奇的是,当阿修罗王动了此念之后,那些捆绑在他身上的绳索便自动解开了。

  此时,天帝释早忆得到得胜的禀报,他踌躇满志地在善法堂上踱着方步,等待着战俘的到来。但是,这位阿修罗王远远地看到天帝释,竟破口大骂起来。然而天帝释面对阿修罗王的骂訾,却一言未发。然而,站在一旁的天帝的侍者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天帝释说:“天帝!您为什么害怕他呢?对于这个人的无礼与傲慢,您为什么能够容忍呢?”

  天帝释听后,就回答侍者说:“单凭这个阿修罗王,量他也没有大神力可毁伤我的,我难道还害怕他不成?再说我们是有智慧的,何必与他一般见识呢?”

  侍者听后说:“天帝,现在如果不让他彻底折伏的话,恐怕他会更加猖狂。我认为应该对他施以刑罚,以促使他改过自新!”

  天帝释回答侍者说:“我常常说过:有智慧的人就没必要也不应该和那些愚者诤论不休。如果愚者破口大骂,智者就应保持静默,这就是所谓智者胜过愚者的地方!”

  侍者听后对天帝释说:“我明白了。天王之所以选择静默,就是唯恐有损于智者的品行。然而那些愚昧之人,便会以为天王您心里很害怕他们的。”

  天帝释回答侍者说:“那些愚痴者并没有知见,因此他们会说我心怀恐怖。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我乃观察所谓第一义,就是以忍辱静默为最上的。假如能够面对瞋恚而不起瞋恚的话,就是战争当中的最上之策!”

  天帝释接着说:“大凡人都有二种事缘,第一是为了自己,第二就是为了他人。众人都有诤讼,如果不打击、不报复,就是最后的赢家。我们时常会看到有些人一生没有诤讼,没有是非争吵,可是我们反而说这种人愚钝,没有本事,这实在是颠倒的知见。就好像一个大力士,他从不与人计较,就算是手无束鸡之力的人前来羞辱他,他也毫不计较,我认为这种力量就是最最第一的;在于忍耐当中,也是最上的。如法而忍辱之人的力量,是不能战胜的!”

  天帝释说完这段话后,忉利天众即踊跃欢喜,都举声称善。而阿修罗王以及那些阿修罗俘虏们,都默然无语,终于低下了他们傲慢的头颅。

  佛陀总结道:“比丘们!你们因缘殊胜,现今出家,就应该保持静默,不可诤讼!”

  接着,佛陀向比丘们诉说了另一段因缘——

  在很久以前,诸天又与阿修罗之间发生战争。结果,诸天被阿修罗众打败了。

  天帝释见到自己的部众纷纷溃败,他只好乘着一辆马车,仓惶而逃。在逃跑的途中,他不经意间见到前面有一棵睒婆罗树,而树上有一鸟巢,巢里有二只雏鸟。天帝释见了,就大声地对前面驾车的车夫说:“前面树上有两只幼鸟,你可要当心驾驶啊,千万不要让马车撞到了树上,伤了它们的性命。”

  这位车夫听到天帝释的话语后,就立即调转车头,直向一边的追兵方向驰去。

  那些阿修罗的追兵一见到天帝释的马车突然调转车头,径直向他们冲来,都吓得一跳。为首的阿修罗就对大家说:“这个天帝释现在突然向我们冲来,说明在他的后面有大批的援兵到了,我们赶紧撤退!”

  这个阿修罗一下令不要紧,结果这些阿修罗惊惶失措,争相溃逃,相互踩碾,死伤不计其数。诸天众见阿修罗溃败,于是卷土重来,阿修罗因此大败。

  佛陀对比丘们说:“诸位!你们现在出家修道,就应发起慈悲心,应该哀愍黎庶!”

  关于这部《战斗品》,它的重点就是讲述诸天与阿修罗的一些较大的战争。当然,经中有很多部分都相互重复,我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往往择其要点,很多重复的内容都省略了。当然,佛陀在宣说此品的同时,不会仅仅是在给我们讲过去世的一些因缘故事,而是借助这些颇具趣味性的故事,从而讲明了一个又一个道理。当然,对于这些故事,我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时甚至觉得有些故事似乎有些荒诞,我以为这是正常的。因为我们每个人读经,都会有着不同的想法,有时甚至会不太理解佛陀讲法的良苦用心。但倘若我们慢慢地去体味,真相总会大白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的。(2008年11月6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二)十一、世记经·三中劫品
下一篇:漫说《长阿含》(卷二十一)~A 九、世记经·二灾品
 漫说《长阿含》(卷八)~B 何谓垢秽?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九)~G 1300经:本经为释提桓因向佛请教人类..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H 1071经,本经为佛陀向长老比丘介绍什..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L 1258经:本经以鼓为譬,教导弟子当不..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六)~G 686经、687经(狮子吼经):本经叙..
 漫说《杂阿含》(卷十)~F 第264经(小土抟经):佛陀以小土抟为喻,..
 漫说《长阿含》(卷二十)~A 六、世记经·阿须伦品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M 987经:佛陀对弟子们说,“我于二法依..
 漫说《长阿含》(卷十五)~B 种德师徒间的对话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三)~A 604经(阿育王因缘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参跟求有什么分别?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vestiga..[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佛学的真面目·45:解悟空性很重要[栏目:妙泽居士]
 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栏目:万行法师]
 藏传佛画图说[栏目:药师山·紫雲居士]
 庭前拍子翠色闲[栏目:张文良教授]
 从细行中觉醒[栏目:禅林衲子心]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般若为净第二种:莲社开宗[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百日共修的学修体会(男众师兄)[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六祖惠能与坛经[栏目:月溪法师]
 大圆满前行 第一章 关于大圆满法 第一节 2 关于大圆满前行[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