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2.把握因缘智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44

2.把握因缘智

修行者体会到第一阶智的时候,如果他持续地在当下观照身心,他将体会有很多种色身和很多种心,并且观照的时候,不会将两者混淆在一起。例如,以前坐的色身痛时,他注意到痛,但他只知道是坐的色身痛,并没有体会到这个苦是心受。但现在他不但知道坐的色身痛而且体会到心受知色身痛。因此在此智,他体会到身心两者皆从因缘而生并且身心是互为因缘,因为心要作用需要有意根、其它诸根(器官)和所缘才能起作用。相反地,色身也要依靠心才能动作——走、移动等等。修行者当下体会到身心皆从因缘而生并且互为因缘,他就明白身心不是由上帝或超自然的力量所创(邪见)。

现在的身心,事实上是从过去的无明、爱、取和业而来,身心需要食物赖以维生。修行者以智慧体会到这种因缘关系,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他体会到此世是由此而生(由因缘而生),因此对于过去也是由此而生,未来也要由此而生是确信无疑了。

在七清净当中,此智(第二阶智)称为度疑清净。在此智以后,修行者觉得自在了,因为他确信在他死后一定能往生善趣。能体证到此智的人称为「小须陀洹果」。

 


{返回 阿姜念·身念处禅观修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3.遍知智
下一篇:第三篇 成果 十六阶智 1.名色分别智
 第一篇 理论 1.4.1 四圣谛的特质
 第二篇 实修 2.2 实修
 第一篇 理论 1.5.2.1 剎那定(瞬间定)
 附录A 与学生的会谈
 第二篇 实修 2.3.6 妄想
 附录B 一个典型状态的识的例子(心王-心所)
 第二篇 实修 2.1.3 中道
 第二篇 实修 2.2.1 修行的原则
 第一篇 理论 1.9 奢摩他与毘婆奢那修法的差别
 第一篇 理论 1.8 不善根:恶行的根源(无明烦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四)~I 第624经阐述有关修习四念处的一些次第问题。[栏目:界定法师]
 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19.增上心[栏目:甘露珠蔓·菩提道次第禅修手册]
 大方广佛华严经合论简要卷之一(李贽)[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弟子是编剧。怎样才能确保往生西方?[栏目:净土念佛·净空法师问答]
 认识佛法的佛法[栏目:戒法法师]
 习气与习惯[栏目:度一切苦厄·迷悟之间]
 众生痛苦乃恶业累积所致[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浅淡佛教入世(蒋鑫)[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如何细致观修轮回过患[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做人的六条标准[栏目:净慧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