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浅淡佛教入世(蒋鑫)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4

浅淡佛教入世

蒋鑫

  世人往往一谈到宗教时,就认为所有宗教都是消极避世求个人解脱的,尤其谈到佛教时用的一些词汇,如: “遁入空门”、“四大皆空”、 “看破红尘”等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也是由于我们没有做好正确传导及民众对宗教不了解所致。若人们对宗教有一定的了解就会发现,其实每个宗教,对于社会发展与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分不开的。

  宗教需要入世,而佛教更需要入世。佛教不但能导人向善,给人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及挫折,更是出世间法。往深一层意义上来讲,它是众生的真正皈依处,能把有情导向究竟的解脱。

  佛教入世,就是把佛法推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用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到干家万户,而不是谈玄说妙,让人们总以为宗教有一种神秘感而不可触碰。佛法是圆融的,有它方便人性化的一面,若能把握适度,一定可以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我认为佛教要做到入世,应该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适当的弘法内容。

  当年世尊在世时的弘化就是观机逗教,即看众生的根性而对机说法,这样听法者才能得度。又,说法者如医王,听法者如病者,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再好的药也不能治病。

  根据听法者的层次施教,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对于初学者就宣讲较深的教理、教义,或者比较难懂的经论,这样难免会让听法者道心退失,甚至对佛法失去信心与继续闻法的兴趣。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总有一个法门适合需要的众生。我们只有选择最适合听法者的内容来进行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佛法的作用。这样才能让讲法者与听法者都受用。

  第二、具格的弘法人才。

  目前教界缺少的就是具备丰富经验与思想见解纯正的法师。如何培养出具有正知正见并且掌握正确修学佛法的人才呢?这就需要有具格的弘法法师宋承担这一重任。若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知见不纯正,那么只会在以后的修学道路上,越走越偏离佛法的本怀。

  目前国内的弘法氛围很浓厚,也有很多居士在宣讲佛法。但前提是,若要弘扬某一宗派,至少要掌握这个宗派的修学道次第与深入了解此宗派的教义、教理乃至根本经典。若不能做到这样,就不能称为一个合格的弘法人才。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去弘扬教法,势必会误人子弟。

  第三、融合地域文化

  佛法要入世,必须要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否则一个宗教很难融入社会。在佛法入世和弘化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当地的人文,来进行相应“本土化”的善巧方便。若不能与当地文化与民俗相融合,那么对于弘化佛法无济于世。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使人心灵纯美(智海)
下一篇:禅宗公案的人生哲理(思齐)
 五百盲人的佛缘
 管理中的禅(吴甘霖)
 开丛林(来果)
 汉字与修行(果寂)
 太虚大师与民国汉传佛教的重建(李尚全)
 少欲知足 美满人生(李豫川)
 悼同门圣严上人(性空)
 十日闭关 一生受益(皮亚明)
 雪花(觉华)
 学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于凌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忘恩负义的决定不是佛弟子[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出三藏记集 源流[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下定决心改造生命[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略论《楞严经》的修与证(方兴)[栏目:其它法师]
 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六章[栏目:四十二章经讲记]
 救命饮食 第一部分 中国健康调查 第一章 我们面临的困境和需要的解决方案[栏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救命饮食]
 我想帮助周围不信佛的人信佛,但是效果不好。[栏目: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三 四、第八心所相应门──别解想[栏目:韩镜清教授]
 释迦牟尼(Sakyamuni)[栏目:古印度佛教人物]
 藏传因明学 藏传因明学提纲[栏目:汉土论著]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