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九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0九卷)
 
   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出家受戒偈颂第六首看起:
 
  【脱去俗服。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
 
  这是出家剃度了,前面一首是「求请出家」,也跟诸位做了详细的报告。出家是一桩大事,在家成家是一桩大事,这绝对不是儿戏。但是现在对于成家也都很草率的就结合了,这种情形造成高度的离婚率。离婚在从前过去旧社会里头很少听说,那时候说某一个夫妻离异,那真叫大新闻,难得听到,现在就太多了。这是我们要冷静细心观察思惟,然后才真正体会到这个社会安危、动乱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你才会发现,今天社会是严重的病态,这病态的起源、病因在什么地方。
 
  出家在过去也是非常慎重,不但师徒之间确确实实有很认真严格的选择,徒弟选择老师,老师选择徒弟,决不是很随便、很轻率的,而且还要经过国家考试。这一点在此地给大家做个补充的说明。古时候出家不是随便出家的,道场国家管理,因为很多道场是国家建的,不是私人建的。诸位如果看到在中国很多规模很大的道场,你看看匾额上都写着「敕建」,敕建就是皇帝下命令建的。有些用国库的费用,有些是地方政府的费用来建立的,这样的寺庙国家怎么能不管?那也有少数长者居士他们建立的。
 
  道场都是十方道场,不是给某个人的,提供给出家修行人在这个地方安心学习。出家人生活需求很简单,所以照顾并不困难,他没有任何奢求,真叫是粗茶淡饭,政府跟人民也乐意供养他们。他们对社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你看看「雍正皇帝上谕」就知道了,他对于宗教教育写的上谕很多篇。我们《十善业道经》里面有一篇,全文跟节录都印出来,诸位都看到。雍正说得好,这些好的出家人他们修持,天天给国家社会回向,外国人所讲的祈祷、祝福。这有没有效果?肯定有效果。从前人相信,现在人不相信。你的祈祷、祝福,上帝就听你的话,他提出怀疑。实际上这种虔诚的祈祷祝福与上帝没关系,效果在什么地方?从江本胜博士水实验里面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善心的祝福,尤其是很多人同时,不一定同处,同时来祈祷祝福产生一定的反应,难得科学家给我们做出了证明。这属于精神上的。而实际上,出家人的这些行为给社会大众带来一个好样子,什么样子?「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让在社会上天天搞竞争的人冷静去反省一下。所以出家人如法修行,对社会的贡献很大。
 
  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读历史,每个朝代的史书都有「隐逸传」,列传里面有这么一篇。我年轻时候不了解,对这一篇我就常常想,这些人有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不出来为社会国家做事就隐居了,为什么还给他作传?这个作传是流传千古,他有什么功劳、有什么贡献?这个疑惑很多年都解不开。后来学佛亲近李老师,我就把这个提出来,我说我这有疑问。老师给我解释,他们这些人对社会有潜移默化的功德,有影响。有德行、有能力、有学问,他是可以出来做官的,他不做。这名闻利养哪个不想去争?他告诉大家不需要争,我这个日子过得多舒服、多自在!你说德行、能力、学问,我不比你差,给社会大众一个于人无争、于世无求的观念。人人能有这个观念,这个社会上就安定、就和平。所以他对社会安定和平起很大的作用,史学家给他做传记。我想这是有道理,这隐逸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出家修行那个影响就更大!为什么?他教化众生,身教、言教,为一切大众解释疑难杂症。
 
  这些事全都是释迦牟尼佛留下来的,世尊当年在世,诸位晓得他老人家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你看现在《大藏经》里面,许许多多的小部经,那是什么?就像我们现在的「学佛答问」一样。众生无论是在生活上或在工作上,处事待人接物上遇到困难了,不知道怎样处置,遇到释迦牟尼佛,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佛就给他解答。解答是有道理、有方法,依照佛的话去做有效果,佛灭度之后,记录下来就成为经典。所以《大藏经》里面有许许多多这些很短的,字数大概是二、三百字到几百个字,不超过一千字的,太多了,都是解答疑难杂症的。所以《藏经》称之为法宝。
 
  今天这个社会上更复杂了,问题更多了,能不能在《大藏经》上找答案?能,无论大事小事。今天整个社会问题,乃至于政治上的问题,人民生活上的问题、教育上的问题,应有尽有!现在社会动乱,人心不安,如何能叫社会再恢复到安定、恢复到和平,化解一切冲突对立?佛经上的道理方法很多,比今天许多这些学者专家们所想到的、所讨论到的,高明太多了。今天世界上著名的学者专家提出一些意见,我们细细听听,细心去想想,它还有后遗症;就是说方法是好,还有负面的作用,不是尽善尽美。佛的方法尽善尽美,这是人类智慧的宝藏。
 
  智慧从哪里来的?释迦牟尼佛说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这个智慧一切众生你本有的。「出现品」里头说得多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一切众生跟诸佛菩萨智慧是平等的,德能也是平等的,福报也是平等的,为什么会有十法界这么大的差别?佛告诉我们,「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六道凡夫妄想分别执着统统具足,所以你不能证得,你并没有失掉,不能证得。执着放下了,你证得少分,智慧开了,不圆满;分别也放下了,你证得多分,正等正觉,还是不圆满;必须把妄想也放下,你就证得圆满了,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了。佛跟我们讲是真话,不骗我们。
 
  我们现在很糟糕的,听了佛的话,读了佛的经,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这是什么?不听话的学生,很好学,不肯干,所以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什么是殊胜功德利益?智慧德能相好,这三方面你没有长进。你的妄想分别执着轻,智慧德相就长,互为消长;妄想分别执着重,智慧德相就没有了。智慧德相实在讲还是在,就变成了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智慧德相的反面。千经万论,佛祖没有说别的,无非是劝导我们放下而已。
 
  「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是放下。这个条件,学佛就非常之好;如果你还有争、还有求就难了。在家学佛还可以,出家学佛不行,所以出家学佛一定要放下。从前老师选择学生,就看学生能不能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淡薄,这是个好学生,是应该选拔的对象;有没有大慈悲心,能够舍己为人,这就是大乘根性。大乘根性是舍己为人,绝不计较自己,念念是众生的福祉,他接受大乘教诲就不困难。
 
  从前国家要考试的,那都是读书人,考一般的科目,差不多跟考举人、进士相等;你有这个基础,你真有这个学识,这是从前帝王对出家人要求的。因为出家人是老师的地位身分,天人师,帝王尊重。帝王要提倡孝亲尊师,所以对出家人是另眼相看,你总得有点东西让他对你敬佩。所以考试的时候,一般的学术差不多跟进士相等,再考佛教的这些经论,当然就是你一个出家人必须要懂得的,要考。及格之后,这个证书皇上发的,叫度牒,我们现在叫证书。你考取了,等于说皇上接受你,你可以做我的老师,可以帮助我教化社会一般大众,他怎么不尊重你,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出家。所以出家总得要找个地方,昨天跟诸位说过,你要跟法师有缘,跟道场大众有缘,跟这个道场有缘,所以至少你要在那里住上三个月、半年;甚至于有的人要住上二、三年,这相处彼此都熟悉了。你请求剃度,这老师一定是先看你的文凭,你的证书,就是度牒,你没有度牒他不敢给你剃度,剃度犯法!那么严格。
 
  国家考试的制度很不幸清朝顺治皇帝废弃了,清朝第一个皇帝,康熙的父亲,刚刚入关。他那个废弃是好心,以后有人传说顺治自己也出家了,看破红尘。那是不是这个原因,因为他出家就没有人发度牒给他,他干脆废弃了。印光大师对这桩事情在《文钞》里头有好几篇批评这桩事情,当时是好事,为什么?出家人真的都有这个水平,但是后遗症就麻烦了。到现在这个时代,不认识字的、没受过教育的都出家,也剃度了,也受了三坛大戒,出家人的素质一落千丈。
 
  我们在古籍里面常常看到,达官贵人,像地方上的领导,古时候这些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遇到一些困难问题都到山上寺庙里头向老和尚请教。这出家人也等于是他们的顾问一样,确实他真有能力。心地清净,心清净就生智慧,智慧才能解决问题。国家大事也不例外,皇上遇到困难了,也向出家人请教。由此可知,以前出家人的道德、学问、智慧确实是令人尊敬。帝王尊敬,当然这些文武百官没有不尊敬出家人的;国家各阶层领导尊敬出家人,平民百姓哪有不尊敬的道理?这对于社会治安产生很大的效果。
 
  所以它确确实实是社会教育,教人安分守己,教人了解三世因果。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一切众生羡慕追求的目标,你能求得到吗?求不到,这个东西命里注定的,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前生所种的因不一样,今生如果说是享受果报一样,这是办不到的事情,这真正叫违背因果定律,违背性德,哪有这种道理?肯定出乱子!那要怎样满足大众的求愿?佛家有方法,教你修因。财富是果报,因是什么?聪明智慧是果报,因是什么?健康长寿也是果报,因是什么?教你修因,有因后面就有果。
 
  你们看现在《了凡四训》这些年来的提倡也有一点效果了,看的人很多;《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现在也开始流通了。这就是教你,你想求这三样东西,你看人家怎么求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不是求不到,如理如法的求,你才能求得到。如果你的求愿与理论相违背,与方法也相违背,那你怎么会求得到?你自找苦吃。你真正懂得这些,你才晓得宗教教育的好处。人古今中外很难脱离宗教教育,它真的可以带给你一生的幸福,满足你的希求、满足你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好处,我们怎么会走这条路。方东美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对这句话是很羡慕,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要下决心走这条路。
 
  『脱去俗服』,这就是换上袈裟,是发愿;『当愿众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这是你真正发心出家做如来的弟子。首先要做的,你要把这些罪业要放下,什么是罪业?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舍诸罪轭就是指的这个。勤修善根就是十恶的反面,十善。所以这两句话就是《十善业道经》。
 
  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看到,佛说十善业道是「声闻菩提」,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阿罗汉的觉悟、辟支佛的觉悟、菩萨的觉悟,这个经上讲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于无上菩提,佛菩萨的觉悟。后面还有一句,乃至人天法,你怎样来生不失人身,或者来生能够生到天上,统统是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我们不修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十恶相应,那你就晓得来生人道没有分。人道没有分,到哪里去?饿鬼、地狱、畜生到那边去了,三恶道。
 
  我们自己发心出家,那个愿望是什么?前面说过,不是说我出田宅之家,不是说这个;我们要出烦恼家,十恶是烦恼,要把这个摆脱掉,要出三界家、要出无明家,这就对了。这样的弘愿从什么地方做起?从十善业道做起。所以在仪规里面,剃度先要举行三皈依,剃度的时候;受戒之前也要举行三皈依,受沙弥戒之前也要举行三皈依,受比丘戒、受菩萨戒之前统统要举行三皈依。这是跟你说明三皈依是总纲领,是学习的总纲领、总原则。三皈称之为翻邪三皈,十恶是邪,十善是正,翻邪归正。你要不能把十恶放下,你怎么会有成就?你在佛法里面无论怎么修学,现在的话说,属于佛学不是学佛。
 
  佛学,从前李老师常跟我们说,你就是在世界上拿到几十个佛学博士学位,将来死的时候,该怎么死还是怎么死,不管用!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要发心学佛,一定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不能完全一样,也差不多才行。学得跟他一样,那你就成佛了;不能学一样,学得差不多,那你就成菩萨、成阿罗汉,这就差不多。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事实要清楚、要明白,真干!
 
  现在的问题,我们要认真去反省、去思惟,为什么十善做不到?十善对我们来讲太生疏,十恶对我们来讲太熟悉。过去生中虽然有善根,但是在今天的社会,外缘不好。缘是什么?一切的缘,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闻到的、你所接触到的,统统都是勾引你阿赖耶识里头十恶业的种子,教你起贪瞋痴慢,教你造杀盗淫妄。我们今天是遇到这么一个环境,正面的、善的环境几乎没有了,半个世纪之前还有一点,现在完全没有了。
 
  前些年,我们坐飞机,飞机上有杂志,我坐新航比较多,杂志里头还有一、二篇好的文章,正面的,可以看看;最近这段时期,在杂志上没有了。所以我们上飞机时我们带经典上去看。报章杂志、广播电视全是染污,它劝你干什么?劝你干杀盗淫妄。我有一次看到一个报纸广告,全面的,这一张报纸就这一个广告,内容是什么?「贪婪是正确的」,就写这么一句话。换句话说,贪婪没有罪,贪婪是好事,人应该要有贪心,因为贪心才能促进经济的成长。人要是不贪了,确实经济就不能成长,为了经济成长要鼓励一切人贪心,这怎么得了!在佛法里讲,贪心堕饿鬼;换句话说,鼓励大家人将来都要到鬼道去,就这么回事情。
 
  我们想不想将来作鬼?人很苦,作鬼比人还要苦;比鬼更苦的是地狱。地狱是瞋恚、杀害,这是地狱的业因,严重的杀盗淫妄,地狱的业因。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你要是对五欲起了严重的贪心,全力的去追求,不择手段,那你的业肯定是地狱去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为什么在这短暂的一生当中造这么重的罪业,真的所谓是天堂有路你为什么不走,地狱无门拼命要往里头钻,这叫颠倒!这是经上佛常讲的「可怜悯者」。
 
  佛菩萨看到了,慈悲之心油然而生,总是想帮助他,劝他回头。在过去接受的人多,就是回头人多!现在这个时代接受的人很少,相信科学,不相信因果,不相信有三世,人就这一世,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这一生如果不好好的追求快乐,那不是空过一生吗?邪知邪见。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想法、看法,误了他一生,把一生得度的机缘断送掉了,你说多么可惜。
 
  我在二十年前,在美国弘法,同学们都非常好,搜集欧美一些关于因果报应、轮回的这些讯息拿来给我看,告诉我外国人现在也相信了。相信还是少数,不是多数。他们送了一张预言家绘的地图,拿来给我看,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在哪一年发生?一九九九年、二000年。这个地图听说现在没得卖,因为二000年过了,大家不相信有这个事情。我手上的一张也送人,但是同学做了一张复制品给我,现在我们放在十楼,诸位一进去就看到了。可不可能?如果你要真正相信经论上所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你就会相信。
 
  这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人心!人心都能够「勤修善根,舍诸罪轭」,我们这个世界慢慢就会变成极乐世界,就变成华藏世界。如果人心不知道修善根,不知道修十善,继续不断的还是造作十恶业,而且十恶业一年比一年增长,那这张地图可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把这个放在这个地方,让同学们看到之后大家警觉。这不是中国人画的,外国人画的。
 
  这一愿「脱去俗服」,把这个「俗」比喻作世间的染污。我们自己觉悟了,当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里面的六道众生统统能够觉悟,修善断恶,把这个恶要放下。俗服,俗家穿的这个衣服换掉了,放下了,披上袈裟,袈裟代表十善,是这么一个愿望。我们每天穿衣、脱衣都要想到这一愿,脱,一定要把罪孽放下;穿上,一定要勤修善法。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接着我们看下面第六首偈:
 
  【剃除须发。当愿众生。永离烦恼。究竟寂灭。】
 
  胡须、头发世俗人称之为烦恼丝。这个话含义也非常之深,说明人生在世,烦恼习气就像『须发』这么多,这么稠密。佛的制度,出家的形象,这也都是表法,要懂这个意思。先要把须发剃除,表末后这两句,『永离烦恼,究竟寂灭』,表这个意思。所以在戒经里面,佛教弟子们每天早晚摸摸头,摸头是什么意思?我的这些烦恼、忧虑、牵挂有没有放下?形象上表法是这个意思,可是表里要一如,是不是真放下了,表这个意思。
 
  在中国出家人,除这个之外,在头顶上还燃香,古时候一般燃十二炷香,十二是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我在台湾受戒的,属于热带,热带气候烧十二炷香怕对身体有伤害。这些老和尚大家商量,香是要燃的,燃三炷,所以我们是燃了三炷香。可是也有人燃六炷的、九炷的、十二炷的,随各人意愿。在台湾燃三炷是占大多数,燃九炷、燃十二炷的有,少数。我受了章嘉大师的教诲,因为藏传佛教里头不燃香,燃香是中国特别有的例子,就如同素食一样。全世界的佛教没有吃素的,唯独中国吃素;中国吃素、燃香,这是外国佛教里头没有的,统是表法。
 
  佛经上佛常常讲「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这个话就是我们今天所谓是为社会、为大众做出牺牲奉献的意思,不是叫你真的燃香;真的要把身体烧掉了,你拿什么对社会服务?这是个工具。燃香这个意思,这个工具不为自己,要为一切众生、要为社会,做出舍己为人,牺牲奉献,是这么一个意思。这意思多好、多圆满。中国大德对这个感受很深,怕自己把世尊重要教诲忘掉,真的就在头上燃几炷香,让你每天看到,你就提醒自己,我们是发了愿燃烧自己,供养众生;你发了这个愿,你得要落实。选择素食,这是不杀生真正做到究竟圆满,不食众生肉。如果对于众生还有怨恨的心、还有伤害的心,那你就错了,你这个素食叫白吃了。
 
  事事物物没有一桩它没有表法的意思在,你要懂得佛门里面讲的表法,你才真正懂得什么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在讲席里头也讲过多少遍,《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不是在经本上,现实的宇宙里面所包含的万事万物,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真相。这种现相千变万化,为什么会千变万化?《楞严》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菩萨应化如是,我们所有一切凡夫生活在大自然当中亦如是。众生的心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感应!这环境随着人心转;众生的心不善,天灾人祸反复频繁,就这个道理。所以恶劣的环境能不能转?能转,你一个人可以转你一个人的环境,多数人可以转整个世界的环境。
 
  今天社会上讲环保,这个重要!三十年前我到香港来讲经,那个时候很少听到「环保」这两个字,没听说过,环保是最近二十年才有,现在愈来愈被社会大众重视,为什么?环境染污太严重。三十年前虽然有染污,还不明显,现在是太明显,每个人都感觉到,所以环境保护非常重要。有没有方法真的能够做到好?很难,无论用什么方法来保护环境,都有流弊发生。怎样把环保能做好,你看佛经上教导我们,又简单、又明暸、又彻底,是真有效果,佛讲的原理,境随心转,环境是随人心转,心净则佛土净。
 
  我们今天山河大地是佛土,这个地区娑婆世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他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死?没有,在哪里?不在我们这个地球,在其他的星球,别的地方去了。教区太大,这个教区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单位世界,在我们以前初学佛的时候,以为是个太阳系,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总是很难讲得清楚。我第一次回北京访问夏莲居老居士的传人,就是他的学生黄念祖老居士,我们见面非常欢喜!在法脉上我们有因缘,他的老师是夏莲居,我的老师是李炳南。李老师的老师也是在家居士,梅光羲,梅光羲跟夏莲居是师兄弟,非常好的同参道友。黄念祖是夏莲居的学生,跟我的老师是同一个辈分,在我们佛门里面讲,他辈分长我一辈,年龄大概也只大我十岁的样子,我们统统都是承传《大乘无量寿经》。在那个年代,在海外我一个人讲,在中国国内他一个人讲,我们两个总算是碰到头了。
 
  讲到大千世界,他告诉我,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我说那是什么?他说银河系。我想想是有道理,我说那就太大!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十亿个银河系,释迦牟尼佛的教区,佛在哪里?真是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佛没有身相,佛是法性,真如本性,没有形相。给诸位说,他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但是他能够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所以佛在这个世间现身说法,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生修行教学都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要我们跟他学习。
 
  懂得表法,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部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不止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在「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里面只是一点,像这样的教区在法界虚空界里头无量无边,无法想象,也没有人能说得出来,你说宇宙多大!佛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本性,这就是我们的真心,觉悟了,所有境界都是佛国土,迷了,这才有三途、六道、十法界。佛跟众生没有差别,差别就是觉迷。
 
  佛种种设施就是为一桩事情,帮助我们破迷开悟,除此之外,无有一法可得。所以我们要懂得一切法表法的义趣。你要是真的明白、真觉悟了,那就像禅宗里面所说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入这个境界。道是菩提大道,源是真如自性,随拈一法,哪一法不是?是的,法法都圆满,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个道理在讲席当中常常提示,为什么要常常提示?我们没有契入,那就得常常提、常常讲,希望大家多听,听多了,慢慢就熏习成一种种子,这个种子就产生力量,它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它会起作用,起作用就是不迷。
 
  什么叫不迷?你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不再起心动念,这就成就了,那就是「究竟寂灭」,就是「永离烦恼」。烦恼的头数,胡须、头发哪能比?胡须、头发毕竟还是很有限的,烦恼头数是无量无边。佛经上跟我们讲的八万四千烦恼,他真说出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讲的,不是形容词,确确实实佛跟你讲了八万四千。而且八万四千还是一个定数,实际上「烦恼无尽誓愿断」,四弘誓愿里头说的话才是真话,所以用「剃除须发」来表你已经下了决心,永离烦恼。
 
  有这样的决心离烦恼,也有个愿望,一心一意追求究竟寂灭,究竟寂灭就是如来的果地。灭是灭烦恼,寂是清净,这是什么?这是真心的样子。这两个字形容真心,形容本性,本性是清净寂灭的。这个灭就是心性里头什么都没有,正如《坛经》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那是灭!本来无一物,灭了之后那个相就用寂来形容,寂净。这个净是清净的净,寂净。那个灭,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比较通俗),不起心不动念,在什么时候?就在我们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对外面的境界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这个境界就是究竟寂灭。
 
  我们有没有?有,我们现在有叫什么?没注意!你从家里到道场来,你经过很多,问你:你路上看见什么?没看见,没注意到!一路只沿着这个路走到这边来了,路上很多境界,没注意,这就是究竟寂灭的一个边缘。一有人问你,你马上就起心动念,这个清净寂灭立刻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当中不是没有,有,常有,时间太短;起心动念,这个寂灭相就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就现前。
 
  所以诸位要知道,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入了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你决定没有作梦,没有梦境。如果还有作梦,你睡觉的时候,你的意识还起心动念,意识会牵连着你的前五识,这样就变成梦境。梦境,你在睡觉,眼耳鼻舌它都休息,身体都休息,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休息,继续还在活动。这个事实真相,我想很多同学都有经验。凡是有这种现象,六道里面的众生;六道里面,再给诸位说,欲界里头众生,你的烦恼习气这么重。色界、无色界那比我们高明多了,色界、无色界他有定功,定功起了作用,他把这些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了。不过这个放下是暂时放下,不是永恒的放下;永恒的放下,他就成佛了,他就成法身菩萨了,暂时放下。
 
  我们的修学层次,一定是先用暂时放下,那个暂时的时间要愈来愈长,这就是你定的功夫要愈来愈深,智慧要不断的增长,没有智慧不行!没有智慧,这个定功那是不究竟的。所以这里头一定要有智慧,定慧等学。在初学的,这是接引初机,初学的不能离开经教,契入境界之后,这经教就不要了,那什么是经教?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都是经教,这是楞严会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
 
  所以到法身菩萨,他们用的什么功?古来大德告诉我们,他们日常修行叫无功用道。这个境界没法子说,叫不可思议解脱境界,我们人没有办法想象,也没有办法说得出来。他在十法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无处不现身,无时不说法,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实际理地,他没有起心动念过。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你说这个境界怎么说法?随类化身,有相、有动;于一切境界上没有起心动念的,不动,这就是动静不二。我们凡夫,你讲动能懂,你讲静也能懂,动静是一不是二就没法子理解,性相一如。
 
  说老实话,佛如是,我们哪个众生不如是,有什么两样?差别到底在哪里?差别就是诸佛菩萨在世间日用平常当中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凡夫差别在哪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差别在此地;除此之外,没有丝毫差别。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晓得。我们学什么?就是希望将来也能入佛菩萨这样的境界。这样的境界里面永离烦恼,并没有离开世间。你看世间人烦恼多少,佛菩萨没有烦恼,究竟寂灭,究竟寂灭里面才现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相,隐现不二。
 
  这是一乘教里面讲的不二法门,他契入这个境界。不二就是一,一就是真,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就是你起心动念,你就见不到真相,一真的相你见不到,不起心不动念,真相就现前。宗门大德常说,「寻师访道求开悟」,所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找不到;「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就是!一悟的时候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个相就是此地讲的,绝对是「永离烦恼,究竟寂灭」,原来就是。只要你烦恼在,你就迷失了一真,一真就在你面前,一真从来没有离开我们。
 
  时间、空间是一真变现的,所以时间、空间也不是真的,这在法相唯识里面解释得很清楚。在《百法明门》里面,把时间、空间列在不相应行法。不相应,它跟色法不相应,它不是色法;它跟心法也不相应,它跟心所法也不相应;但是它确实有这个现象,现象也不是真的。所以不相应行法,现在人称它叫做抽象的概念。时间跟空间是属于抽象的概念,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没有。所以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我们要懂得。大乘教里面佛常说!
 
  我们凡夫可怜,可怜在哪里?烦恼脱离不开。现在我们真正明白了、觉悟了,希望我们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是妄想分别执着变现出来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一真法界。我们从迷回归到觉悟,你不能不依照佛菩萨这个途径去迈进,这条路是绝对正确的,十方三世佛,一路涅槃门。再看下面这首,第七首:
 
  【着袈裟衣。当愿众生。心无所染。具大仙道。】
 
  『大仙道』不是教你成仙,「大仙」就是佛,具足圆满的佛道。『袈裟』,我们现在穿的这个衣就叫做袈裟,你看这里头一格一格的,这个格子有大小不一样,分为三等。清凉注解这里面写着有,「袈裟者,不正色衣也,亦云染色,表心染于法,要无所染,方曰染也;然二乘之染,亦非真染,必心染大乘,故云具大仙道」,清凉给我们注了这么多。
 
  我们先要晓得「袈裟」这两个字什么意思,这是印度的梵语,意思就是杂染。因为这个颜色是世间人不喜欢的,世间人喜欢正色。正色是什么?五色,红、黄、蓝、白、黑,五色,五色都属于正色。佛教你不要贪恋这个世间的正色,把五种颜色合在一起染成一个色,这个染色就叫做袈裟。所以袈裟就是很多混合在一起这个意思。出家人过去托钵,这碗饭也叫做袈裟饭,为什么?不是一家人给的,托了好几家,每家人给的都装在这一个钵里头,所以这个钵也是讲杂染,都是取这个意思。用现在的话,它代表什么?它代表多元文化,确实有这个意思。
 
  尤其是衣服,清凉大师只讲染色,还没有讲格子,为什么有这么多格子?这个格子从前我们出家也不知道,上一代的老和尚,大概也是代代相传,传给我们说这个格子表示好象田一样,这是福田衣;穿上这衣服,在家居士布施供养,叫种福田。我们接受这个说法也不少年,一直到一九九九年,我参加国家建国五十年的庆典,国家宗教局邀请我,那个时候正好历史博物馆展览出青州一批出土的文物,在那边展览,全是佛像。这批佛像是南北朝时代雕塑的,在青州出土。叶局长跟国家文物局的张局长他们两位陪同我去参观,我参观看到里面有三尊毗卢遮那佛的佛像,穿著袈裟,二十五条,跟我穿这个一样的,穿的袈裟,细细看它每一格里面都有图画。我仔细去看,上面画的是佛像,底下菩萨、声闻、缘觉,一直拖到地面上是地狱,我才恍然大悟!
 
  这一格一格代表什么?代表不同的法界,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头又具足十法界,百界。智者大师讲《法华经》称为「百界千如」,百界里头每一界又有十法界,千法界。由这个你仔细去观察、去思惟,法界无量无边,这是代表这个意思。统统在你身上披上,法界平等,正是跟我们在国外现在所做的多元文化完全相应。总算把这个格子什么意思搞清楚了。整个这一片衣就是一真法界,每个格子每个法界,每个法界没有离开一真,一真没有离开十法界,这意思太好了!
 
  所以整个宇宙是一体,大乘经里面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换句话说,十方三世佛讲得很好,因为三世里头有未来世,未来世就是现前的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过去佛已经成就了,现在的佛,佛给我们介绍得很多,未来的佛就是现在的一切众生,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尊敬,不可以怠慢,他是未来佛。这都是说的实话,了解事实真相,自然彼此互相尊重,互相敬爱,知道我们是一体;关系搞清楚了,不应该再有分别执着,自他不二,凡圣一如!经上常常我们读到「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众生跟诸佛是一不是二。所以格子表这个意思。
 
  染色,除了这是不正色,让我们舍弃对于正色的贪恋、贪爱;舍这个之外,染还有另一种表法的意思,代表什么?我们的心不染世法、不染烦恼,染什么?染佛法,所以说要无所染,这里头加三个字意思就很清楚,「要于世俗无所染,方曰染于正法也」,所以我们当中加三个字意思就很清楚。世俗无所染,那就是你染上正法,这是佛法里常讲熏习。
 
  我们今天很麻烦,今天是为世法所染,世法是什么东西?我常常讲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歌舞戏剧,连现在一出门到处看的广告,那内容是什么?确实都没有离开杀盗淫妄。我们看到香港餐厅多,多少海鲜的餐厅,那是杀!赌博是盗,色情是淫,杀盗淫妄!你一走出去,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统统是这个,这不得了!这种染污是往三恶道去。
 
  我们今天在道场天天学习经教,念佛堂里面念佛,这是染于正法。二乘是染了正法,不是真染,那是小乘,不究竟,所以不是真染。必心染大乘,《华严》是一乘法,比大乘还要高一等,真正是究竟的大法,心染大乘。大乘的大乘是《华严》,所以称为具大仙道。这个大仙道的意思,此地为我们说出来了。
 
  《华严》我们这种讲法,我也是考虑了很久,我们这细讲讲到下面一品,这第二会就圆满了;到第三会十住、第四会十行,往后我们就略讲大意,不这样细讲了。现在几乎一个小时讲一首偈,往后一个小时可能讲十首偈、二十首偈,这样进度我们就快了。我希望的是能够再五年,顶多到七年,这部《华严经》就讲圆满。好,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四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九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二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六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七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五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五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三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三部 止禅[栏目:西藏医心术]
 佛遗教经讲要[栏目:太虚法师]
 跪拜的利益(妙觉)[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