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时时思维前行 不可忘失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32
时时思维前行 不可忘失

  很多人觉得自己现在非常忙,既要忙于自己的事业,也要忙于自己的家庭。但无论你是在某一家公司打工还是在自创一番事业,即便现在做得再好,这一份满足和快乐又能维持多长的时间呢?我想,最多五十年之后,现在你所享受的这一切恐怕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当无常来临之时,你也无法再自在地回到这个家庭,只能跟随着业力而独自飘向于未来。

  当然,作为居士必须要担负许多家庭与社会责任,需要去从事世间的事业,但更应该要抽出一些时间精进修法。因为到达临终的这一时刻,我们所担负着的社会和家庭都无法帮助自己,只有依靠帮自己生前所修的法。所以,时时都不能忘失前行,要精进修法。

  很多人在修行过程当中,都会给自己找一些借口,诸如自己的工作太忙,应酬太多,家事繁琐,自己又有一些头疼脑热的不舒服等等,总之为自己寻找各式各样的借口来懈怠修行,已经成为我们一种根深蒂固的毛病。

  我们都非常乐意去寻找各种借口搪塞修行,但是这样的借口除了欺骗自己之外,又能欺骗得了谁呢?如果你在临终时能够骗得过阎王爷,算你有智慧,但是恐怕除了感受自己酝酿的苦果之外,什么都得不到,这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现前都已经不是三岁小孩子,以为只要骗得过眼前,就不用考虑其他后果。现在大家都是成年人,可不能再这样自我欺骗,这没有什么意义,要多观想无常,多修修法。

  无论是我还是其他导师,在传讲佛法的时候都是告诫大家,无论行持何种善法,目的都是为了三界六趣一切有情众生能够离苦得乐,但实际上,精进修法不也是为了自己能够离苦得乐吗?因为在轮回中飘泊的“我”是非常不自在也非常痛苦的,因此我们要度化众生也包括自己获得究竟的自在与快乐,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也要精进修法。

  由于在高原地方,全民族信仰佛教,因此每当有人去世,家人都会邀请当地的僧众为亡者做超度。当我在空荡荡的房间中面对尸体做超度的时候都会想,这个人一生都在忙碌他的世间事业,但此时又能得到什么呢?尤其是尸体很僵硬时,就充分地说明这位亡者在临终时的内心一定非常紧张。因为人在内心痛苦的时候,身体才会发紧。

  就如同我们去医院打针时,针还没扎到自己身上,我们的心就开始紧张,心一紧张身体就自然发紧。医生会对病人说,不要紧张,要放松,这么紧张都没办法打针了。但是没办法,我们心紧张的时候,身体就会很僵硬。因此临终时内心紧张的缘故,身体就会自然就发紧。有些人一去世就变成一具僵硬的尸体,就说明他在临终的时候非常痛苦。

  无论是前两年的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以及国外很多自然灾害发生时,那些被压在房屋下面的人,虽然灾难发生当时还没有死去,但是最后看到他们去世后被翻出来的尸体,就可以想象他们在等待死亡的时候,内心有多么恐惧。他们没有机会在临终前把内心的痛苦诉诸于他人听,只有带着满肚子的痛苦离开这个世界,实在是太可怜了。而一个不精进修法的人也会和他们一样紧张无助,因此要多观想前行,尽可能多修修法。

  虽然居士身在城市之中,平时听到出世间法很困难,听到的恐怕都是如何追求世间福报等等,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要对佛法生起信心,的确很困难。这就更要求我们时时要观想共同前行,要扎实前行的基础,把它作为一种令自己精进的力量,时时观想,这样一来,我相信你们的修行也会越来越精进。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内心生起出离之心才是真出家
下一篇:调伏内心烦恼就是生活之道
 不相信无常正是业力沉重之表现
 便智双运不可偏颇
 观察自己对导师的信心
 依师后必须净观导师
 反观自过 依教奉行
 闻思修应当精进
 真实的见解来自于自己的实修
 加持源于信心
 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
 珍惜人身精进修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耳根圆通章 第二十二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三十三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般若智慧第二章(优婆塞卢荣章译)[栏目:白话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以食为天[栏目:生活的层次·迷悟之间]
 二十世纪末超类绝伦的虹身示现[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公案禅机 参、识性起修 二、公案 — 除妄想心 5.心不可得[栏目:善祥法师]
 The Dhammapada - Chapter XI. Old Age.[栏目:The Dhammapada and The Sutta Nipata]
 慈航路途 上篇 宁玛派传承的简介 宁玛巴源流[栏目:慈航路途]
 五百罗汉 346、鸠舍尊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大智度论卷第五[栏目:龙树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