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五册 三、从复兴佛教谈研究佛学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78

三、从复兴佛教谈研究佛学

──三十五年十月在世苑图书馆讲──

  研究佛学的目的,可以有各方面的不同,现在单从复兴佛教的观点来谈研究佛学。我国佛教由宋以后,就渐渐衰落了,明太祖虽洞悉僧人的种种病象,而加以整顿,可是因没有把握到根本,结果也没有真能复兴。清初历代君主,皆信仰佛教,保护佛教,但是佛教仍旧衰落下去。到清末民初,真是一蹶不振,莫此为甚了!

  佛教的兴盛,并不能单靠国家的保护与整顿,主要的问题,在乎佛教本身,有否坚强的信仰与思想。隋唐在佛教史上称为黄金时代,原因就在各宗学者,有求真的真诚;佛教的思想界,可说全盘是活泼泼地。后因种种原因,禅宗独盛, [P82] 偏重行持,忽略了教理的研究,以致佛教的思想界,一天天贫乏,凝固,而佛教也就一天衰颓一天了!

  虚大师看到这点,知道要复兴佛教,必须从阐扬真理始,欲阐扬真理,应先造就僧材,于是有佛学院的设立。一面发挥固有的家珍,一面吸收外来(藏文系,巴利文系)新的思想,资助自己,充实自己,希望发展佛教文化为人生的指针,造福人类。虽然造就出来的人材有限,而且也没有如大师的理想,但这是因为中国佛教的衰落过久,积习太深,不能在短时间内成功。

  现在僧青年,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对于祖教,缺乏深切的信心,这实在是复兴佛教过程中的严重问题。我以为复兴要有动力,动力从信念中来,信念的基础在思想。依佛法说:佛教徒对于佛法,要有正确坚固的认识──「胜解」。胜解是信仰的前因,胜解后的信仰,才是真诚的信仰,理智的信仰,不是迷信。有信仰就有「欲」与「精进」,信得切,自然行得真,自然会要求信仰的实现而努力去实行。中山先生也曾说:「有思想而后有信仰,有信仰而后有力量」,这 [P83] 实是非常确切的。力量,是由于个人及群众的努力(精进)去实现;精进的起因,基于信仰的真切;真切的信仰,是因为有真切认识。可是在佛教的现阶段,有些人,信心还强,但都是透不过理智的信仰,或没通过理智的信仰,一种传统的愚妄的自信,只能抱残守缺而已。有些人,满腔热情,想复兴佛教,但大都是不堪现实的打击而引起的冲动,缺乏佛法本质上的理解与信仰。他们重视利济人类的实行;过激者,甚至轻视佛法的修学与深造。缺乏自信,结果常常是与佛教无缘,自家的脚跟却动摇了。

  我们要复兴佛教,非研究佛法不可,必须要将佛教的思想加以研究发挥,奠定我们的信仰,造成复兴佛教的动力。如现在国民党与共产党等,为了政治的胜利与实现,无不注重主义,都在继续不断的研究与宣传,才得到现在的成果。政党尚且如此,何况乎宗教?再说日本佛教复兴,虽因为他们从事社会活动,但他们研究佛法,也大有成就。西藏的佛教徒,虽还是保守的;但他们能维持宗风,确乎亏了宗喀巴的改革──重教学,重戒律。他们常开辩论会,佛教中心力量 [P84] ──活佛、格西们,大抵能贯通几大部经论。佛教的复兴决不是偶然的,决非单靠外力而能成功。

  我希望自己,希望多数的同人,要从佛法的研究中,确立一个坚强的信念:佛教是确能利己利人的,唯有佛教,才是伟大的而究竟彻底的宗教。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个故事:「从前楚国有一个卞和,他献一块璞玉给楚王,说里面有宝玉。当时察看的人,都说没有,说他欺骗,结果,楚王割掉他一只脚。后来,第二次又来献,结果,又被割掉一只脚。第三次仍然来献,终于被人承认,琢磨出一块高贵的宝玉来了」。卞和是怎样的不惜牺牲,怎样的自信!因为他真切的认识里面有无价的宝玉,不能让他埋没呀!我说这个故事,比喻吾人学佛,如对佛法,确实能认识他是人类文化中最可贵者;欲救全人类的痛苦,舍此无由。那他必能由坚强的信念而发生力量。我们要宣传佛法,复兴佛教,纵或一时不能得到他人的同情,被人骂为顽固,腐化……但我们仍旧是要宣传佛法,为佛法复兴而努力。今天在此处行不通,再到明天与别处,再不行,还有后天与别处。纵然人类 [P85] 都不信佛法,都把我轻视,我还是不退失我的信仰。世尊在世时,富楼罗尊者要到印度边地去行化,佛说:「那边不能去,人民野蛮哩」。尊者说:「因为他们野蛮,所以我要去感化他们」。佛说:「假使他们骂你怎么样」?尊者说:「还好!他们还没有打我」。佛说:「他们打你又怎么样」?尊者说:「还好,他们还没有伤我」。……富楼罗尊者愿意去,勇敢地去,原因就是认识得真,信仰得切。如我们能深切研究佛法,确见佛法的伟大,引发这样恳切的信心,佛法焉有不复兴的?大家来此研究,应认识责任的重大,努力吧!(广净记) [P87]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四、南传大藏对中国佛教的重要
下一篇:华雨集第五册 二、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华雨集第五册 一五、我与东老的一段往事
 华雨集第五册 五、泛评周继武居士『起信论正谬』
 如来藏之研究 第八章 如来藏佛性之抉择 第一节 楞伽经的如来藏说..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九章 瑜伽‧中观之对抗与合流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第十一章 净土与念佛法门
 华雨集第五册 八、『昙鸾与道绰』阅后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五章 后期「大乘佛法」
 华雨集第五册 一、游心法海六十年
 华雨集第五册 二二、『异部宗轮论语体释』序
 华雨集第五册 三八、答昭慧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谈“般若”(华方田)[栏目:般若]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五 3 不偷盗的利益之多人爱念 [栏目:宽见法师]
 照见五蕴皆空[栏目:吴立民居士]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五章 至人只是常--反璞归真[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苏轼的一首爱物惜生诗(张永)[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冥司登录,一切心行[栏目:心念与命运·第1册]
 佛教丛林观 第一章 丛林清规 第四节 丛林制度 二、请消假[栏目:佛教丛林观]
 27 治鞭疮[栏目:百喻经译]
 选择菩萨当你同行的伴侣[栏目:行禅]
 大法师 印光大师传奇 第十六章 灵岩涅槃[栏目:大法师·印光大师传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