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0八九卷)
诸位同学,请看「四谛品」第二段,密训世界苦集圣谛第六句看起:
【或名续诸有。】
这个名词让我们一看,实在是有很深的感触,『诸有』是阿赖耶识里面有了种子,这个「诸」就是六道,有了六道的种子,当然也有十法界的种子。这些种子习气是过去无始劫以来熏习,含藏在阿赖耶识里面,我们这一生得继续,接着过去生中这些业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就是说六道的果报。因此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与过去世息息相关。佛在经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四句偈把三世因果的相续相,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过去生中,我们一切造作有善也有恶、有染的也有净的,说实在话,我们学佛、我们修行,绝对不是从这一生才开始的,一生那是不可能的。遇到佛法肯念佛、修行,也是「续诸有」,这是过去生中,无始劫以来,阿赖耶里面集结的善根种子,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遇到缘,因缘会合我们又继续来学习,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凡是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念佛得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缘成熟,在这一生当中果报现前,那就是他念佛往生的瑞相。
如果缘还没有熟透,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想不想在这一生当中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如果真的想去,行。缘不足,可以在这一生当中补足,我们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佛家常讲缘生,他不讲因生。因,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无法改变它;缘,行。缘,我们能够操纵,可以加强,也可以把它减弱。我们真的要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们把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缘特别加强,把对于其他法界的缘,我们把它摒弃。譬如贪瞋痴这是三恶道的缘,我们对于世出世间法不谈,我们真的清楚、明白了,对于一切逆境,我们也没有瞋恚心了,这就是把贪瞋痴这个缘舍弃、放下了,就不会堕三恶道了。人天福报我们不要了,纵然是过去生中修得不错,现前有福,我们把福报给一切众生去享,我们自己不要去享受。这一生当中随缘就好!衣服能穿得暖,一天三餐能吃得饱,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这个样子你的心才定得下来,才净得下来。有定、有净,念佛求生净土,你就有把握了。
「续诸有」这里面内容很丰富,我们希求的,我们续,我们不想求的,我们就把它断掉。不能跟世间一般人一样,一般人他续的是烦恼习气,那个麻烦大了。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轮回心造轮回业,这个事情很麻烦,真的是没完没了,我们再不干这个傻事!这个傻事做得太多了,过去生生世世我们做错了事情,这一生不再做了。这一生难得,难得在哪里?难得在每天接受佛陀的教诲,难得在这个地方。要不是每天都在读经、都在上课、都在学习,你说不随顺烦恼习气,几乎不可能!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要懂。但是像这一生这样好的缘分,不是生生世世你都能遇得到!确确实实,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一点都不假。因此要特别珍惜这一生殊胜的法缘,确确实实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被我们遇到了。当然我们的业缘还是很多,业缘就是障碍,这些地方我们要认识清楚,决定不能够迷,要真正能放下。
现在这个世界动乱,众生生活很苦,如果不是为了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要不是这个理由,你就应当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一向专念,成就自己。自己功夫果然有把握了,有把握就是我们常说的,你念佛功夫成片了,最低限度功夫成片。功夫成片的样子是什么?二六时中,你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见佛是果,现在的因就是忆佛念佛。忆是想,念是心,就是你的心上真有,真想阿弥陀佛!心念上除阿弥陀佛之外,世出世间法都不落痕迹,那你念佛功夫成片了,你往生有把握了。在这个境界当中,真的就是祖师大德常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你可以牺牲往生的品位,为苦难众生多做一点事情,行,这是好事情,这是值得赞叹的。
如果自己功夫没有到这个境界,往生极乐世界没有把握,那你就要提高警觉,势必要把,就是连弘法利生的事情也得放下。怎么样把自己境界提升到功夫成片,这个重要!你要说提升到一心不乱那个难,真难,那不是假的。但是,我们自己今天能够掌握到缘,把自己提升到功夫成片,即算是过去生中善根差一点,我们也有办法在这一生当中补足,达到功夫成片的境界,可以做得到。世间法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功夫成片是真实的,这不是虚妄的。聪明人要做真实的事情,要把一切虚妄放下,这样才是小有智慧,不迷惑、不颠倒了。这个诸有,有可以续的,有不可以续的。第七:
【或名恶行。】
这个容易懂。说容易懂,对有些人也真是不容易懂。为什么?现前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几个人知道这是恶?社会许许多多大众都认为这是正常的、正确的。人哪有不自私的道理?中国谚语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换句话说,人的自私自利应该是天经地义,谁不为自己,谁不自私。这句话我记得前几年在香港,亚视何守信先生问过我,我当时就跟他说,这个话错了,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所以说『恶行』不知道!特别是在佛法里面,佛法里面有「我」这个念头,就是「恶行」。《金刚经》大家念得多,经上讲得好,菩萨如果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那个人不是菩萨,他是凡夫。
为什么?执着「我」,这叫我执。我执是轮回的根,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有我见,你有我执,你超不了。阿罗汉,阿罗汉我执破了,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他超越六道轮回,他的见解在佛法里称为正觉,这不迷了。六道凡夫,为什么无色界非想非非想的天人出不了六道,你要问为什么?他的定功那么深,四禅八定,为什么还出不了?就是没有放弃我执,「我」这个意念没有放下,就这么一桩事情,出不了!什么时候真的觉悟,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出去了。
所以有人问我,明心见性是个什么样子?这个很难讲,明心见性那个样子,你怎么会知道?不过我也可以透一点消息给你,你内心里面的矛盾、对立没有了,那就是明心见性的样子。这句话你要很冷静细细的去思惟,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内心里面的对立,最基本的对立是什么?是起心动念。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跟不起心动念不对立了吗?这是很深很深之处。性德里头没有对立的,对立跟矛盾永远消除了,那是明心见性的境界,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
如果念佛念到理一心,那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在同居土,也不是在方便土,是在实报庄严土,真正是花开见佛。这个功夫很难,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所以我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自己把目标定在功夫成片,希望在这一生能够生凡圣同居土。西方世界是个非常特殊的世界,它是平等世界,四土三辈九品同在,没有障碍,这个太难得了。就是我们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没有空间维次的存在,它统统在一起,这是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特别。第八个名字:
【或名爱着。】
这个名词看着好象是很容易懂,其实也不容易。这个「爱」是广义的,喜欢它、爱它,希望得到它,不喜欢它的,希望永远不要看见它。所以,这个爱字,正反两面都包括在其中,就是执着,分别、执着。六道凡夫哪个人没有这个毛病?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妄想分别执着,这个名词里头把这三个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我们学佛的人,希望把这三个都断掉,可是事实上断不了。愈是想断它,妄念愈多,分别执着愈多愈严重。从这个地方就晓得,无始劫以来习气染着是多么的严重。
真正觉悟之后,如何化解、如何转变它,所谓是转烦恼成菩提,你怎么样去转它?净宗度一般根性的众生,提倡欣、厌二门,这是善巧方便,快速的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去。虽然品位不高,但是到极乐世界你永远不会退转,你的寿命无量,无量寿。所以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时间长一点不要紧,你的寿命长!所以这个善巧方便值得赞叹,欣、厌二门,欣是欣喜,喜欢极乐世界,厌离娑婆世界,你看看这个就是强烈的对比。一个欢喜,一个讨厌,对于娑婆世界讨厌,一心一意想离开,对于极乐世界欢喜,念念想求得。这是世尊善巧方便接引中下的根性,很有效。
我们要是把这个话听懂了,好好的培养,对于娑婆世界冷静的观察,这个世界有什么值得留恋!看透了,就是所谓的看破,这个世间,尤其是众生的习气重,刚强难化,你好心对待他,他怀疑你,他以恶意来回报你。所以,除非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权小二乘面对着这些刚强难化的众生,实在也很难受!尤其是二乘人很容易退心,「我不教了,随你去」。这些都是事实。如来与法身菩萨大权示现,他们清楚,对于这些众生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因因果果,他清楚、他明了,他能受,我们一般人忍受不了。
所以『爱着』,这是烦恼,学佛,真的学佛,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或者是对世法、对佛法,一有「爱着」之心这个念头,你就要记住古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时候觉什么?烦恼起现行了,一有爱着的念头,这烦恼起现行了!如果没有这个警觉,你就随顺烦恼了,一有这个警觉,你会把它拉回来。这桩事情在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是从早到晚,爱着的念头不断,对人对事对物,对世法、对佛法。你说麻不麻烦?所以你没有清净心;没有清净心,你就没有真诚心,你也没有平等心,你也没有慈悲心。菩提心一个得到,一切都得到,体用圆满了。下面一个第九:
【或名病源。】
清凉大师有注解,『病源』是什么?「谓有攀缘故」,这个「病源」就是攀缘。《钞》里头(钞是疏的注解)有这么几句话,「病源者,即净名第二云,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从有攀缘,则为病本」。这个下面,「下文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若无所得,则无攀缘」,这几句话说得好。六道众生我们细心观察,看别人,再想自己,什么时候不攀缘?起心动念无非攀缘!这个攀缘就是病源。什么病?在佛法里面常讲的业障病。攀缘的根,谁攀缘?还不是个「我」,我想获得,你才会攀缘,我想拥有,我想控制,麻烦来了。
不了解诸法实相,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不了解,果然了解,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我前面常说的,念念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你的念头还不纯、还夹杂,你的攀缘心没放下。这是我讲了几十年,常常劝导大家,常常我劝我自己,这个对我自己来讲是自觉,对别人来讲是觉他。对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这个话我讲了多少遍。你想控制,你想占有,就是攀缘心,这就是病源,这个病不是小病,大病!大病是六道轮回生死之病,生生世世无论你得什么身,你在那里受苦受难,病源还是这个。这个事,起因就是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
这个身体是什么个现象?现在科学告诉我们,虽然讲得很清楚,我们还是迟钝、还是没有警觉。科学家告诉我们,身体是许许多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剎那剎那新陈代谢,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长成,新陈代谢剎那剎那不停,每七年是一个循环,换句话说,七年全部都换掉了。为什么人会老,为什么人会病,为什么我们的细胞不能换成好的,都换成不好的,这什么原因?人衰老了,这细胞就不好了,为什么不能够愈换愈年轻?我们新陈代谢的细胞,为什么不能换成二、三十岁时候的细胞?什么原因?
诸位冷静的去想想,你在婴儿的时候、儿童的时候,你的妄想、杂念少,所以你的细胞新陈代谢是很善良的。随着你的年龄增长,你的染污愈来愈严重。前面我们读过「染着」、「烧然」,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愈来愈严重,对于一切人事物的控制、占有愈来愈严重,所以你细胞新陈代谢,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就这么个道理。如果你要是永远保持着童心,我们一般人讲天真,永远保持童心,你新陈代谢的细胞就永远保持童年的状态。为什么?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愈清净、愈单纯,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的纷争、染污与我毫不相关,就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就不会衰老,这就是你有能力转境界了。有能力转境界,就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两样,他们有能力,什么能力?就是决定不染着,决定没有一丝毫攀缘的念头。
这个意思我们懂得,怎么落实?懂得,不能落实,没用处,得不到受用。懂得要能落实,二六时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些年来,我们提出修学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与这十个字决定相应,言行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就行了。这两年我们提出净业的修学标准,纯净、纯善;心要纯净,行要纯善。境界要不要转?不要转,自然就转了,还用得着起心动念去转境界吗?你有这个念头在,就又有攀缘心,又是病源了,你的病好不了。只修纯净纯善,只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其他的统统不要去理会,自然转了。你的心转了,念头转了,你的身体,你周边的环境,统统转了。虽然我们居住在这个世间,总免不了有共业,共业里头有别业,共业不善,别业还是善的;如果我们别业的力量强大,不善不会干扰我们,我们能够保持清净平等觉,这样就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接着看「苦集圣谛」最后的一句:
【或名分数。】
这个「分」,《宋藏》写作「名」,名数、名称的名。名跟分很接近,名数比较好讲,『分数』也是名数的意思,这是属于所知障。障碍多,佛把它分为两大类,像「爱着」、「病源」都是属于烦恼障,「名数」、「分数」是属于所知障。分别执著名相、数量,这个样子解释大家比较容易懂。而实际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在中国古时候老子,《老子》这本书流通得非常广泛,现在有很多外国的译本,外国人也很喜欢研究。它头一句就说,「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只着重它头一句话,「名可名,非常名」,因为这个地方是讲名数。老子就说得很清楚,名数是从哪里来的?是人给它假设的,本来没有,这是人为的。假设,你不知道它是假设,坚固的执着就变成障碍。如果你不执着,不执着没有障碍,执着就变成障碍了。这都是属于「集谛」,都是属于烦恼,是三界六道苦报的根源。
佛法里面常讲法门无量,为什么会有无量?因为烦恼无量,法门是对治烦恼的。一切众生有多少烦恼(烦恼就是苦集圣谛),佛就有多少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怎么学法?通达四谛就圆满了,四谛是无量无边法门的总纲领、总原则。在这里给我们说这些名目,一个世界里面讲十个,苦集灭道每一条讲十个。这个地方有多少个世界?邻次十界就是十段,十段就是讲一百个,加上娑婆世界的,一百一十个,略说。「集谛」,实际上就是一百一十个烦恼,烦恼的名称,这要懂得。再看下面这一段,第三段:
【诸佛子,所言苦灭圣谛者,彼密训世界中,或名第一义,或名出离,或名可赞叹,或名安隐,或名善入趣,或名调伏,或名一分,或名无罪,或名离贪,或名决定。】
到这里是一段。通常我们简单的讲,苦集灭道四圣谛,这是「灭谛」,它又加上『苦灭圣谛』。「苦」,世间的果报,「灭」,出世间的果报,苦灭了,出世间的果报就现前,出世间的果报没有苦,苦灭了,梵语称之为般涅槃,灭就是涅槃。在『彼』,这个「彼」是东方,『密训世界中,或名第一义』。义是义理,「第一义」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真理。第一义,大乘经论里头常说不可思议,为什么?你有思惟,你有言说,那是第二义、第三义。第一义,不可思,就是离思惟想象,思惟想象决定达不到;不可议,议是议论,没有法子说,你决定说不出来。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我们说真心、说本性,已经是第二义了,我们把这桩事情称为第一义,它已经不是第一义了。正是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你能说得出来的不是真道,你给它起了个假名字,第一义也是假名,也是属于前面讲的「名数」。
名数是个符号、是个代表,你要懂得它代表什么,懂得这个意思,不执着这个名字,那叫真的第一义。名相执着不得,清净心里头痕迹都不着,那是真的第一义,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明心见性的样子。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只要起心动念就落在第二义,就不是第一义,第一义里头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世间,应化在九法界,应化在六道,他永远住第一义,这是人家了不起的地方。不管现什么身,他能够现无量无边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但是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也就是说他永远住第一义里头,他决定不会堕落在第二义,这叫真正出离了。
阿罗汉、权教菩萨也有慈悲心,也常常应化到世间,但是他没有第一义,他确确实实还起心动念。这些人到世间来度化众生,他要遇到困难怎么办?有,《金刚经》上佛就说过,菩萨善护念诸菩萨,这就是说法身菩萨、大菩萨,他们要常常照顾这些小菩萨,照顾声闻、缘觉。在哪里照顾?特别是应化在世间,他在度化众生遇到困难,大菩萨要帮助小菩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那个「如来」跟诸位讲,是法身菩萨。从圆教初住以上都称为如来,如来是从性上说的,他们都是明心见性,只要见性就能称如来。所以如来也有等级的,有大小,四十二个等级不同,都称如来。这些如来善护念诸菩萨,权小菩萨,要帮助他们,要保护他们,不能让他退转,不能让他退心,法身大士有这个义务,有这个责任。这个义务、责任是自自然然的。为什么?性德,法性,法尔如是!我们学佛所希求的就是求第一义,第一义就是明心见性。我们怎样把自己从二义、三义,提升回归到第一义,第一义是一真法界,二义、三义是十法界,是六道轮回。所以这是出世间的果德。
第二句『或名出离』。「出离」是说六道、是说十法界,永远出离六道轮回了。小乘的灭谛,我们一般讲小乘是「生灭四谛」,大乘法里面讲偏真涅槃,小乘人所证得的果报。大乘法里头究竟圆满的般涅槃,那是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到哪里去?一真法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跟华藏,说实在话,是一不是二。祖师大德们常说,华藏无异于极乐,极乐无异于华藏,确实是一不是二。我们也可以把极乐世界看作是华藏的一个核心,华藏好象一个城市,这个城市有最热闹的、最殊胜的一条街,极乐大概就是那一条街。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一切诸佛都劝勉有缘人求生净土,这里头特别要注意到,「有缘人」,我们算不算是有缘人?形象上好象是有缘人,实质上,那有问题了。如何在实质上我们也能做有缘人,那这一生就成就了,真的出离了。
出离的功夫,要在日常生活里面下功夫,那就是要学清净不染。清净不染的是心,这个世界所有一切法要看破。什么叫看破?明了!对于一切法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你明了之后,你不会把它放在心上,这叫放下。把什么放在心上?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把极乐世界放在心上,极乐世界怎么放在心上,怎么个放法?极乐世界在《无量寿经》里面、在《观无量寿佛经》,所以经要读熟,熟读!常常忆念,常常想经里面所说的境界,这叫做忆佛。想佛的四十八愿,想佛的修持,《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法藏菩萨五劫的修持,不是短时间,通常讲劫都是大劫。阿弥陀佛的功德,成就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十方有缘的众生。
什么叫有缘?《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善根、福德、因缘,具足这三个条件,那叫有缘众生。这三个条件两个是自身具备的,一个是外缘,善根、福德是自己本身具备的,因缘是外面的。外面的,真的是难遇到,如果我们本身所具备的力量不足,遇到外缘还是不能成就,这个可惜!因为这个缘很不容易遇到,真的百千万劫难得碰到一次,所以念佛往生也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原因就在此地。但是我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了,我们内里头这个条件如果有不足,在这一生当中可以弥补。这桩事情跟缘还是有关系,你要真正能遇到,最重要的是要遇到善知识,我们一般讲,你要遇到一个好老师,比什么都重要。其次,你能遇到好的修学环境,如果你真的觉悟了,修学环境纵然是逆境,你也有办法把它转成增上缘,最难的是遇到真善知识。你跟他学习,真的觉悟过来了,对于娑婆世界有相当的认知,不再留恋;对于世尊为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你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你非常的向往。只要有这种念头,善根、福德差一点,不要紧,这一生当中可以弥补,来得及,勇猛精进!所以这一生当中出离,不难。
『或名可赞叹』,这是你的修学确确实实有成就了!在小乘,你证得阿罗汉果了,永远出离六道生死轮回,这值得赞叹。大乘法里面,你超越了十法界,证得如来的果地,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如来的果地,当然更值得赞叹。换句话说,除这个之外,世间没有一桩事情真正值得赞叹。为什么?生灭法。凡是生灭法,无常!有什么值得赞叹的!永离无常,证得真常,诸佛如来赞叹,法身菩萨赞叹。
第四句『或名安隐』。我们看到这个名字,实在说是我们今天这个地球上,所有一切众生念念所祈求的、所盼望的,和平、安稳。动乱的时间太长久了,西方世界从十字军东征一直到今天,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安定、没有和平。尤其是最近这个时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二战结束之后,冷战、热战,这个地球上哪一天没有战争?现在资讯发达,任何地方的动乱,全世界的人立刻就知道,所以身心不安。所产生的现象是厌世、悲观,自杀率直线上升,不但是老年人自杀的很多,现在儿童自杀很多,小学生自杀很多。这什么原因?我想,想这桩事情的人很多,尤其是学术界的,有没有方法真正能够有效的解决?找不到。我们听到许许多多的学术报告,听他们所说的,看他们所写的,好象都有几分道理,可是不能落实,与事实不能相应,社会严重的问题并没有减轻,并没有化解,这是什么原因?要用什么方法帮助这个社会安稳,为什么东西方的社会一代不如一代?
我们把这个时代,暂时把它划分为半个世纪是一代,半个世纪五十年。前面五十年比不上那以前的五十年,现在的五十年比不上过去的五十年,我们想想未来的五十年,肯定还比不上现在的五十年。这怎么办?过去虽然比不上,但是变化的幅度小,时间缓慢,这个我们在历史上能看得到。现在变换的速度太快,变换的幅度非常大,几乎叫人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好。所以,意志薄弱的人走上绝路,以为用自杀这个方法能解决问题,其实自杀不能解决问题!为什么?生命是永恒的在相续、在循环、在转变。什么方法才能解决?解决的方法是圣贤的教诲。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古今中外,这一切大圣大贤出现在世间,你仔细观察他一生做什么?教学。教人,不管什么宗教,不管是哪类的圣贤,几乎他们所讲的、所做的、所教的,原理、原则都相同,教人转恶为善,教人转迷为悟,教人转凡为圣,这几乎是共同的教学方针。我们今天读圣贤书,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我们能够随顺圣贤教诲,肯定圣贤的教诲是性德的自然流露,肯定人性本善,肯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植物、矿物、自然现象,皆有法性。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目标,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人与一切万物之间,应当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怎样落实?落实的方法,是自我学习。要从自己本身去做起,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尊重一切众生,从我自己本身做起。我不尊重别人,人家怎么会尊重我;包容一切众生,我不能包容别人,别人怎么会包容我;敬爱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从自己本身做起,这是教育。先教自己,再教别人,教自己就是真正教别人,自己没有学好,要想得到安稳,不可能!
我们同学们人数虽然不多,住在这个小城,一般人都把我们看作善心的团体,善心的人士,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真的是善吗?当然,在表面上、比较上,是好象善良一点,但是要跟圣人的标准,我们相去甚远!自己要知道,千万不要被人几句话一赞叹,自己就迷惑颠倒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经典里面的教诲,我懂得多少?是不是真懂得?我做到了多少?每天能够认真的反省检点、改过自新,这样才有救;救自己,才能真正帮助苦难众生,度过这个灾难。灾难从哪里来的?从不善业感召来的。不善业是众生造的,这里面最重要的,我有没有造不善业?这很重要。常常问自己,我有没有造不善业,我有没有违背佛陀的教诲,我是不是真正的佛弟子?佛弟子是真正的善人,经典里面常讲「善男子,善女人」,我是不是真正的善人?应当努力的断恶修善,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就对了。
这个世界安定、和平,我们才能够说做出了微薄的贡献。这种贡献不是身外,身外是决定做不到的,是从自己内心表现在外面的行为。首先你所得到的是你的心灵的安稳,紧接着,你的身体,跟你生活环境的安稳,这是很现实。我们一般讲,一般人看这个,这是真正的果报,他们认为这是真实的,也有不少人羡慕。我们是什么态度?我们不羡慕,我们也不会自满。我们知道,这只是修学的阶段、过程,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要脱离轮回。你要脱离轮回,不但现前这个世间一切所有你要能放下,欲界天你也得要放下,色界天、无色界天、四圣法界,统统你要放下,华藏世界也要放下。为什么?我想到极乐世界去!路只能走一条,只能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同时你想走两条路,你想到两个目标,做不到!一个做到了,一切都做到了。
你只要能够真的生到极乐世界,华藏世界你也得到了,十方一切诸佛剎土你统统得到了,这是释迦牟尼佛在经论里面,给我们做详细、普遍的介绍。我们相信佛的言语不是妄语、不是假设、不是寓言,诸佛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我们信得过!唯有真信切愿,依教奉行,才能够在极不安稳的时间、处所,获得身心的安稳。这是圣贤教学眼前的利益,有眼前才有永恒,眼前的利益你得不到,哪来的永恒!这个道理不能不懂,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明了。
所以,该舍的就要舍,应当放下的立刻要放下。念佛堂的堂主常常提醒人,「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六字洪名。我们这边虽然是学院,我们知道念佛的重要,念佛比我们研教还要重要。研教是认路,好象我们去旅行,先研究地图从哪些路走,我们才能到达目的地;念佛是走路,我们这个道场解行并进。所以祖先纪念堂就是念佛堂,我们在这里念佛,提倡孝道,我们以如来出世间最殊胜的大法,供养祖先,这是大孝。
我们希望念佛堂,佛号日夜二十四小时不中断,我们念佛,遵循谛闲老和尚的教诲,不分昼夜,念累了你就休息。念佛堂后面这栋房子,我们专门提供给念佛同修做休息,休息好了,赶紧就上念佛堂。念佛是以绕佛为主,里面可以绕佛,外面也可以绕佛;天冷的时候在里面绕佛,门窗关起来,天热的时候在外面绕佛,日夜不间断。学教的好好学教,念佛的好好的念佛,我们在这个地方带动净宗道场,名实相符。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