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道人生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62
修道人生
如瑞法师
 
      茶话会的时候,我给大家说了一首偈:
                                                        一杯清茶明心性,禅茶一味话人生。
                                                        苦空无常善用心,念念佛道人中成。
      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其中的意义还是蛮深的。一杯清茶是事,明心性是理。心性指心的本体。我们流转生死,就是因为迷失了我们本来的妙明真性,误认为打妄想的心就是我,所以一天我要这样,我要那样,不知出离。然而,妄心虽然导致我们流转生死,但是若能利用这颗妄心,来发愿成佛,就能成佛。
    《华严经》中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皆性,一切唯心造。
      对于这首偈,我们千万不能误会其中的意思。正如有人对我说:佛法讲唯心,你变个马、变个牛给我看看。实际他不懂。他把“唯心造”,理解成“唯心变”了。唯心造的意思,是说心造作什么,到时候相应的,就会成什么。所以一念心,可以包罗十法界。一念的佛心,就是佛,一念的地狱、饿鬼、畜生的心,当下就是三恶道。理解了心的道理,当我们举起这杯清茶,是否应该真正地来了解一下,我们修行究竟要修什么。所以接下来,第二句“禅茶一味话人生”。
      禅,我们一听到这个字眼,很自然的就会想到禅宗。实际禅的本意,是静虑,思维之义。只是要正思维。所以禅是贯穿于生活中的一切时一切处的。正如古大德说:行也禅、坐也禅,行住坐卧铁安然。
      如果是打坐修禅,一定要学会,怎么样止、怎么样观。也就是把心定于一处,而且还要能够用智去观照,心中历历分明。否则有止无观,纯粹落入到一种无记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就像一滩死水,这并不是真正的修行,而且这种坐法是也很容易出毛病的。
      至于平常的生活当中,说话也好,作事也好,都要对自己的所作清楚明了,让心住在清净、明朗当中,而又不被外境所转。因为我们只是借助于外境,来开发我们内在的心的本体,也就是来开发我们本有的妙明真性。一切时处,我们都可以来锻炼这个心。
      当我们理越明、智慧越大的时候,事就会越清楚。就会越加珍惜缘起,在事上清清楚楚,分分明明,一丝不爽地去作好。因此要谈到我们的生活,就是要把佛法高深的道理,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住于道中。
      所以当你珍惜你的生命的时候,就应该珍惜你的生活,珍惜生活就不应该放弃你的点点滴滴的。否则,事和理分开,就不能得到全部的受用。也就是说理不结合于事,就成了空洞的理,不能产生它的作用。
      在生活当中,还有一个最主要的观念要建立起来,就是不要忘记了,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的。所以第三句:苦空无常善用心。就是要好好地思维,善用我们的这颗心。
第四句:佛道念念人中成。因为堕落到恶道的众生,没有机会遇到善知识,听闻佛法。再者,它们所受的痛苦,也不容得它们来修行。而天人又贪图享乐,阿修罗不是修道的法器。所以佛要示现在人中成佛。做一个人,是最能把握成佛的机会的。
      既然我们得到了宝贵的人身,又有这么好的机会来修行,让我们能从理事结合作起,慢慢地上升到理事无碍,在生活当中念念成于佛道吧!阿弥陀佛!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会修行
下一篇:反省的力量
 法句经对品开示
 奥秘来自我们的生活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七
 亲近莲老法师琐事
 作个快乐自在的出家人
 法句经开示 当念无常精进用功
 人从何而来
 真正的智慧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四
 修行需要自己去思维领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圆满前行 第六章 因果不虚 第三节 1 十善业 2 十善业的善果[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自省才是解脱的来源[栏目: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续·我的佛教观 七 天台智顗与三大部[栏目:池田大作]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一)第四集[栏目: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万善同归集卷第六[栏目:永明延寿大师]
 86.赵春和江龟 Zhao Chun And River Turtle[栏目:放生故事 The Story About Free Captive Animals]
 Sutra of Transcendental Wisdom - Preface[栏目:A Buddhist Bible]
 唐代佛曲[栏目:佛教与音乐]
 泡沫的雪山[栏目:佛教寓言故事]
 培养适应现代,面向未来的优秀佛教人才[栏目:杨曾文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