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四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7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三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剎庄严中」,长行第七句:
 
  【或以出现一切佛身庄严。】
 
  前面讲过菩萨,这个地方是「佛身」。佛,不但天台家讲有四种佛,天台所说的藏、通、别、圆,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所以佛身就有很多种。大乘法里面,我们常常在经典里面看到「诸佛如来」,这个句子含义很广,像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这是同学们都看过的《金刚经讲义》,他在讲义里面解释诸佛如来,是从圆教初住以上都称之为诸佛,就是天台家所讲的分证即佛。四十二位,最后一位那是究竟佛、究竟圆满佛,前面四十一位都是分证佛,都证得法身,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他是真佛不是假佛。由此可知,此地『出现一切佛身』,「一切佛身」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些人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剎土里面广度众生。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肯定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一切佛」我们就明了了,佛身庄严国土,这个地区有佛出世,那是无比的殊胜庄严。为什么?佛说法度生,只有佛说法才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菩萨说法,这里说的菩萨是十法界里面的菩萨,修学的功夫算是不错,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也断了,无明还没破,换句话说,他还没有见性;智慧开了,不圆满,要比起法身菩萨来讲,他们属于相似位,法身菩萨才是真实位、分证位。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体会到,自己没有得度要想度众生,不是一桩容易事。要是以佛的说法,佛说无有是处!无有是处,用现在的话来说:没这个道理!你自己没有度,你怎么度人?佛法里面得度的标准就是明心见性,「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得度了,你超越十法界。
 
  但是纵然没有超越十法界,在四圣法界里面这些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们,他们的戒定慧三学帮助六道众生可以说是绰绰有余,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他也只能帮助六道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像他们一样证得四圣法界;能不能超越十法界?不可能,为什么?他自己没有办法超越十法界,怎么能帮助你超越十法界!所以世尊要求菩萨的标准,是要超越十法界,这是出世间的大圣、大贤。大圣,通常我们指地上菩萨,圣人;大贤,是指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圆教的,不是别教。世间只要有圣贤所在的地方,这个地方真实庄严,贤人多。这个世间好人多,必定是感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安定、和平、繁荣、兴旺,肯定的!如果这个世间不善的人多,善人很少很少,他所感得的业报必定是天灾人祸。所以太上老君讲得好:「祸福无门,唯人自召」。若是诸佛、这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那真是第一庄严。第八句:
 
  【或以出现一切宝香云庄严。】
 
  这一句里面说的是宝、是法。前面说的是人,这个地方说的是宝、是法。『宝香云』,是形容、是比喻。净土法门,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西方世界那是众宝成就,通常讲七宝。七不是数字,是代表圆满,七是讲四方、上下,加个当中,所以它就代表圆满,圆满那就是无量珍宝。十方世界诸佛剎土里面,所有的珍宝在极乐世界是应有尽有,一样都不缺!不但有,而且众多,太多太多了。所以生在那个世界的人,对于这一切众宝一点都不希奇,太多了。我们这个世间泥土、砂石,谁要它?为什么不要?太多了,到处都是,你要这个东西干什么?极乐世界金、银、琉璃到处都是,黄金做什么用?铺马路。「黄金为地」,那是铺路用的!西方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不是泥沙,琉璃!琉璃,我们一般世间人讲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我们这个地方的翡翠类似西方世界的琉璃,而实质上我们这个地方最好的翡翠跟西方世界大地的琉璃比,相差太远太远了,简直不能比!
 
  这个世界,物质为什么这么好?也是众业所感。什么业?净业。阿弥陀佛的愿力,所有往生人的净业感得的。这些宝,经上说放光,极乐世界不需要日月星光,大地连树木花草都是宝成的,所以没有一样不放光。不但放光还放香,所以西方世界称为「香光庄严」,这个地方是「宝香云庄严」。宝确实有香气,我们这个世间有类似这七宝,但是没有香气。偶尔有些宝石有香气,非常非常希有,不是所有金银珠宝都放香气,没有的!这个香表什么?为什么它会有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戒定真香」,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要能体会到。「宝香」从哪里来的?从戒定感得来的。佛在经上又常常跟我们讲「五分法身香」,五分法身是什么?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那我们就清楚了。这个世界的居民,一定是人人都修戒定慧,人人都证得五分法身香,所以连大地众宝都放香,那花草树木就更不必说了!我们这个世间花草树木也有香气。
 
  「云」这个字,是教我们不能执着,为什么?剎土「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就是说你可以受用、你可以欣赏,你不可以占有、你不可以控制;你要是起一个念头控制、占有,那你错了!可是我们现在感觉这个世间好象真的是存在,那你看错了,完全看错了!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包括诸佛剎土,总没有例外的,为什么?它的显现是同一个原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无论是净剎、是秽剎,都是这个原则。性识是空的,它不是物质,空无所有!虽无所有,它能现相;虽然现相,它这个相是幻相,佛在经上讲的「梦幻泡影」,真的是如是!而且这个相的存在,时间非常非常短暂,大经里面讲「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几乎是同时的,你怎么能得到?你怎么能控制?你要想控制、你要想得到,那岂不叫妄想吗?凡夫为什么迷、为什么不能作佛?佛说得很清楚,「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所以我们对于一切法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是妄想,这个妄想就是无明。
 
  无明从哪里来的?无明怎么起的?无明就是这么来的,就是这么起的。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我们这个五浊恶世如是,诸佛如来的清净剎土亦如是!所不同的,五浊恶世这个剎土里面的变化太大,你要说为什么?众生心、念头变化太大了。诸佛净土变化不大,好象是不大,似乎是不大,为什么?他们念头、心里起心动念的变化几乎等于零,心都在三昧之中。大乘经上佛常常形容菩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定是什么?定是心里面他专注,住在一个境界;六根接触外面六尘,他能够保持住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所以心现识变的境界也就似乎没有变化,是这么回事情。这个道理就是境随心转,随着念头转。我们的念头不生了,境界好象是永恒保持这个样子。诸位要听清楚,我说「好象是」,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还是剎那生灭,不过它的相续相非常接近,好象没有变化,是这么回事情。十法界里面这个相似相变化太大,尤其是六道。原因都是众生的心,妄想、分别、执着,可以说念念不相同,所以这个变化就大!宝香变成毒气了,不但难闻,闻了中毒。所以,这个香也是唯识所变。再看下面一句:
 
  【或以示现一切道场中诸珍妙物光明照耀庄严。】
 
  『道场』,这是我们容易理解的,寺院、庵堂,供养佛菩萨的堂舍,我们中国人一般人讲殿堂,这里面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因为有佛菩萨形像,当然就有许许多多的供养具,供养具里面不乏珍宝妙物,幢幡、宝盖是最常见的。但是这些幢幡、宝盖,如果是大道场,信徒多的道场、财富充足的道场,这些幢幡、宝盖确实都是『诸珍妙物』。这里面用七宝镶嵌在里面,灯光照的时候它有反射光,确实美不胜收。供养具里面,这是密宗里头最讲究的,比显宗讲究多了,他们用最上的珍宝来供养佛菩萨。底下一句『光明照耀庄严』,这一句里头意思很深,不能只看表面;你只看表面,这是「宝」为庄严。后面这一句,这一句里头含着有法,表「法」的庄严,我们不能不懂。看到这些供养具,你就想到它是什么意思。供养佛、供养菩萨,供佛菩萨形像,佛菩萨像有用宝造成的。金像,有纯金的佛菩萨像,有合金的,合金就是有金、有银、有铜,大概这三种比较多,合在一起,合金;这里面金的成分比较多,宝像庄严!
 
  现在我们常常看到卖佛像店里面,常常看到有水晶的佛菩萨像,大概都不太大,小尊的,一般人请到家里面来供养;有宝石雕塑的佛菩萨像,它不但是宝,而且它表法。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佛表性德,菩萨表修德,我们见到像,心里能够觉了表法的义趣,那就是「光明照耀」。供具里面亦复如是,香炉也有用合金造的,称之为宝鼎;也有宝石雕琢的。香炉表什么?香炉是燃香的,香代表信,信香;香代表戒定慧,戒定真香;香又表五分法身香,前面说过。所以你看到香烟缭绕,闻到香味,你就提醒:我要修戒定慧三学,我要修五分法身,那就是「光明照耀」。没有燃香,你看的时候,香炉没有香,你看到香炉,看到香炉就想到燃香。看到蜡烛,从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供养灯明,供养油灯、蜡烛,那个表法非常明显。现在都用电灯代替,是很省事又很干净,但是表法不太容易觉察到。所以你一定晓得,供具是教学的,必须要收到教学的效果。
 
  我们今天佛堂里面可不可以用电灯?可以!但是佛案前面最好不用电灯,电灯布满在殿堂天花板上照明,供佛的台子上最好还是用蜡烛、用油灯,那是教学。表什么?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表这个意思,用现代话来说,牺牲奉献为别人服务;你看,蜡烛烧自己、照别人。我们要极力提倡,为什么?现代人哪一个不是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不做损人利己之事,有几个人?蜡烛不做,油灯不做,永远是舍己为人,这个意思好!我们看到蜡烛、看到油灯在烧,油慢慢的烧干,蜡烛一截一截烧到没有了,诸佛菩萨就像油灯、就像蜡烛一样,从来没有为自己!今天我们在昆士兰大学跟一些教授们,校长也在,我们谈到消除冲突、促进和平,大家都很热心的在谈论。这个世界的人希求和平,求了千万年,和平没有实现;希望化解冲突,也希望了千万年,到现在这个希望愈来愈渺茫了。什么原因?原因就在不能够放下自私自利,不能放弃损人利己。利己损坏别人、损伤别人,人人都为利己、都要损伤别人,冲突起来了,这冲突怎么能化解?怎么能消除?哪来的和平?所以要消除冲突、要促进和平,从哪里做起?人人都学蜡烛,人人都学油灯,这个世间的冲突烟消云散,化解了,和平落实了。我们供灯、燃烛,意思在此地,不能不知道;你要是不知道,你供养灯烛叫白供,你什么也没学到。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就是「光明照耀」。
 
  佛前面供花、供果,这个很普遍,常常看到有人带着香花水果到寺院去供佛、供菩萨。什么意思?花代表的是因,果是表果报,花好,因好,果一定好;果好,因一定好,花跟果是代表因果的,让你看到,常常想到种善因得善果。你要能想到这一点,光明照耀,你的心里面放光!不是供花给佛菩萨看的、给佛菩萨欣赏的,佛菩萨是泥塑木雕,它怎么会欣赏?供果,佛菩萨也不会吃,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这是教学,千万不要把意思错会了!有人问,哪些花不能供佛菩萨?哪些果不能供佛菩萨?那这就是迷信。在佛法里头,无论什么样的花都能供,无论什么样的果也能供佛,为什么?表法!看到花就知道修因,因是什么?四摄六度。花代表四摄六度,在《华严经》里面花代表十波罗蜜,果代表菩提涅槃。在净宗里面,果代表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就证果,这是供花、供果。
 
  我们最常见的供水,水在一切供养品里面,表法当中是最重要的,供一杯水。水最好用透明的玻璃杯,为什么?让我们能看得见,这最好,它表法!水代表什么?水代表我们的心,这杯水清净没有污染,表清净心。水里头不起波浪,平的,代表平等心。所以这杯水供在那里,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常常想到我自己的心要清净、要平等,表这个意思。水可以常供,花果、灯明也可以常供,教你无论在白天晚上、无论在什么时候,看到就引起如来对我们的教诲,它在那个地方时时刻刻提醒我,是这个意思。唯独供饭菜不能久放,因为供饭菜表法的意思少,报恩的意思多。我们每天吃三餐饭,吃饭的时候没有忘记:我要供佛、要供养法界一切众生,佛门叫出食,出食是布施一切鬼神众,餐餐饭不忘。但是你要晓得,佛菩萨都是日中一食,所以早晚决定不能供饭菜,日中一食。中午供上,上供完之后就要撤下来;就好象你们请客请人吃饭一样,饭吃完,当然饭菜剩下来的都要撤走,你总不能老放在客人面前。随时用完了,随时就撤走了。所以用饭菜供佛,供养完毕立刻就撤出。撤出之后供众,先供佛、后供众,这个道理一定要懂。香花、水果是表法的,表法可以常常放在那里。
 
  现在我们也有看到一些道场,它们的香、它们的烛都用电灯做的,做成蜡烛的样子,上面是个红色的电灯泡,我看到很多。香也是如此,那不是真的香,但是香的前端是小电灯泡,很小的电灯泡,你看到是红色的光点。这个有形相,没有香味,但是行,表法。让你看到了,知道自己要怎么样修学。花果也供的是假花,假的果,这行,为什么?它是表法,让你常常看到想到,不会把它忘掉,意思在这里。可以说道场、佛堂里面,所有一切陈设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你要会看,你要能够体会到,进去一句话不说,佛菩萨跟你讲经说法就圆满了,那真的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尽在庄严无语中,你细心去体会。最后一句:
 
  【或以示现一切普贤行愿庄严。】
 
  这一句我们在这一品经里面念得多,重复这么多遍,你就晓得这一句的重要性。『普贤行愿』,不能够疏忽,一定要依教奉行。我们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有没有做到礼敬?每天早晚课诵里面念十大愿王,我常说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认真反省,这个早晚课有功德。决定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无非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让自己不要忘记,二六时中不离佛菩萨的教诲。称赞如来,这一句用如来不用诸佛,诸佛决定没有分别,一切恭敬!如来这里头有拣别,那就是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相应的是如来,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隐恶扬善,看到别人有善行、有善事,要赞叹;看到别人有不善的心行,不赞叹,要恭敬,不赞叹。没有一样不是教学。广修供养,这里头没有差别,看到一切众生需要,尽心尽力帮助。所以,普贤十愿要落实!现在时间到了。
 
 
 
  22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四卷)  2002/6/1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421
 
  诸位同学,请看第五段「剎庄严中」,长行最后一句: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
 
  这一句是长行的总结,从总结我们晓得,剎土庄严无量无边,前面说的十种只是举例说明而已。接着我们看下面的偈颂: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仪,意思非常的深广,我们前面也做了不少的报告,在此地我们把它省略。请看偈颂的本文。这一段偈颂也有十首,分为两段,第一段就是一首偈,第一首偈,「总显剎严」;后面有九首,是别颂前面所略举的十桩事情。
 
  【广大剎海无有边,皆由清净业所成,种种庄严种种住,一切十方皆遍满。】
 
  这一首是总说,总说里头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第二句,『清净业所成』。『广大剎海无有边』,这一句是讲尽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无尽无数的诸佛剎土。此地前面虽然也说到净土跟秽土,但是它确确实实是以菩萨净土为主。菩萨净土『种种庄严』从哪里来的?从「清净业」变现出来的,真正是种善因得善果。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明白了,醒过来了,我们从此以后就不要再造染业。什么叫染业?心不清净就是染业。善、恶全是染业,染业果报在六道轮回。善业生三善道,恶业堕三恶道,业不清净!这个不清净,心不清净,这个道理总要懂得。心怎么不清净?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心就不清净,你造的一切业统统是染业。所以诸位要晓得,染业里面造极大的善,佛经上常讲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是讲你在这个世间富贵到了极处,你有无量的金银财宝像大千世界一样,你用它来做布施,那你的福很大。这样的布施,果报是作天王,出不了三界,还是六道凡夫。
 
  不如什么?不如用清净心布施一文钱,为什么?那个布施虽然小,净业;净业果报不在六道、不在三界,超越了。如果这个心到真净、纯净,那就是讲的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统统断掉,这一文钱的布施功德是在一真法界,这个功德之大等虚空法界,没有人能比得上!所以诸位一定要明了,绝对不是穷人就不能修福,「修福只有富贵人的分,穷人没有分」,这是妄想,这不是佛说的。所以我们真正要是明了,身上穷得连一文钱都没有,能不能修大布施、大福报?能!什么能?心能。事上没有,心上有!清净心!布施法界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得清净心。所以一切经论之中,佛常常为我们初学的人较量福德,较量是什么?比较。哪一种福报大?福报最大的是法布施。《金刚经》大家念得很熟,《金刚经》上讲得很清楚;《普贤行愿品》念的人很多,《普贤行愿品》里面「广修供养」,佛也说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为人演说四句偈的法布施。为什么?以清净心为人说四句偈,这个功德是等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怎么能跟虚空法界相比?
 
  人不能不觉悟,唯有觉悟、唯有智慧你才能修大福德;你没有智慧,你修的福德总是有限。世间这种财富,你真正觉悟之后你就明白了,不足称道,哪里会放在心上?若是了解事实真相,那是真实智慧现前,你知道这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往往世间累积财富多的,要是给你说真话,真话,那不是好事!你自己冷静去思惟、去想想,你会明了。现在在这个世间,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有多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有多少?他们缺乏财物,而你有那么多财物囤积、累积在那个地方,不肯救济这些人,你要独自来享受;你要是冷静思惟,你将来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人在这个世间,实实在在讲,日常生活当中,真的叫粗心大意,许许多多摆在面前的事实看不到。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的,提醒我们的同学,如果你命里头有财富,你一定要觉悟,这个财富你能不能得到?你得不到的。为什么?身都得不到,身外之物你怎么能得到?大乘经上常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聪明人,祖师大德常讲,聪明人修什么?修带得去的。金银财宝、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带不去!
 
  所以你要常常想到,想想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带不去的他完全放下。他是皇太子,他可以做国王,可以享世间的荣华富贵,他不要。为什么?带不去。他要修带得去的,什么东西带得去?学道、修道、弘道、传道,这带得去,道德带得去。古今中外的大圣大贤,他们都是一生修养道德、弘传道德,这个能带去。世间一切舍得干干净净,念头都不起,解脱了,真的解脱了!我们学佛,佛是世出世间大圣人,总要学得几分相似,如果完全不像,那不叫白学了?白学不但没有功,还有罪过。什么罪过?你把佛的形象破坏了,这就是罪过。世间人看到你学佛的样子,他生轻慢心,不生恭敬心。他在旁边讽刺你、笑话你:「他不会学习」,这就是我们把佛形象破坏了。多多少少要学得有几分象样,为佛菩萨增光!宗教里面常讲:「一切荣耀归于神」,我们要把一切荣耀、一切的光荣归佛菩萨,这是正确的。不是我的荣耀,诸佛菩萨的荣耀,所有一切修行人的荣耀,这是真正修行。
 
  所以永远要记住净业,心地纯净纯善,对自己来讲纯净,对一切众生纯善,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丝毫恶意,我们成功了。没有丝毫恶意,要在什么地方去修?一定要在冤亲债主。障碍你的人、毁谤你的人、侮辱你的人、陷害你的人,对他确确实实没有一丝毫不善的念头,这叫功夫。不但没有不善的念头,还有真正感恩、报恩的念头。这些人害我、障碍我,毁谤、侮辱我,他对我有什么恩德?有恩德,你不知道!什么恩德?你的纯净纯善不就在这个地方显示出来的吗?如果没有这个境界,你怎么知道你的心纯净?你怎么知道你的心纯善?他能把你纯净纯善表显出来,这不是恩德是什么?要懂!这个道理懂得的人真的不多。还有一种顺境、善人,那一关更难度。在顺境、善缘,决定不起丝毫贪恋之心。在这里头要冷静来观察,我有没有起贪爱?有没有起留恋?如果起贪爱、起留恋这个念头,我们堕落了。所以顺逆境界、善恶之缘,是菩萨修行成佛最得力的增上缘,不能缺少!
 
  每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六根所接触的境界,境界无量无边,但是你把它一区分,不外乎这两大类:一类是顺境、善缘,一类是逆境、恶缘。你怎么会成佛?你怎么会把烦恼习气断尽?你怎么成就纯净纯善?就在这里头锻炼出来的!没有这个境界,你到哪里去练功?功夫成就了,德能圆备。圆备是讲性德,圆显是修德。修德有功,性德显露了。所以我常常说,说得很多,但是真正听懂的人不多。世出世间所有一切人事物对我都有大恩大德,所以修行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而自己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懂得,自自然然明白,自自然然在积功累德。所以佛法说真实的,知难行易,积功累德真的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二六时中都不会间断。难,知难!所以《华严经》,清凉大师他分的段落:信解行证,你看看这四大段,你就晓得知难。所以「解」这一分几乎占全经四分之三,信、行、证只占四分之一。解占四分之三,什么原因?解太难!知难,行易。《华严》行的这个段落只有一品经:「离世间品」,五卷经文,你就知道行不难,解难!
 
  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我们想到,知难,所以劳累世尊说法四十九年。行很容易,几几乎乎释迦牟尼佛没有讲,为什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明白了,你自然会行、你自然会修。所以古时候没有什么共修,佛说一切经,确实净土说得很多,古大德常讲「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但是哪一部经里面,你看到佛领导大家在一起念佛?什么时候看到释迦牟尼佛带着学生在那里打个佛七?没有!不但佛七没有,禅七也没有。行容易,你只要懂得、明白了,你自己会干。我们的修行为什么修不好?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要懂得,你解得不够。就好象走路一样,我是在走,我天天在走,总是没有办法达到目的地。什么原因?你不认识路!你不知道方向,你不认识路,天天在走,走得很辛苦,永远不能够达到目的地,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古时候人讲修行,修行的条件是什么?先解后行。信、解、行、证,你要不解,你怎么能行?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不离开这个原则。
 
  唯有净土特别,这个法门特别,你不解你也能行。但是你得要知道,净土不是说不注重解,还是注重解,叫你一面行一面解,就是解跟行可以同时;其他宗派里面,解跟行不同时,先解后行。净宗可以解跟行同时,方便在这个地方,不是说不要解。哪一种人可以不要解,念佛能成功?有,不是没有,老实人他可以不要解,一句佛号念到底!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头脑里头没有一个妄念,那叫老实人。我们这些人不老实,一天到晚妄想一大堆,怎么办?只好听古大德的教训,解跟行同时并进。解,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我们不疑了,完全相信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我们可以不要读经,也可以不要听经,一天二十四个小时,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时间不要很长,三年、五年就成功了。这个条件是老实人,老实人没有杂念。我们还有分别、还有执着、还有妄想,就是不老实。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我常常在解答问题的时候,跟大家说得很清楚,来问问题的都是不老实的,老实人他没有问题,他不会来找我。有一些人听到我这个讲话,其实他问题一大堆,他不好意思来说,他这些问题要问的时候,「法师又说我不老实」。他真的是不老实,装老实,那个亏吃得很大,不可以装!为什么?你有一大堆的疑团,你不来问,这个疑障碍你。《无量寿经》上讲得很清楚,「疑」是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佛为什么那么慈悲、那么辛苦,为大家天天讲经说法,说那么久?都是帮助破迷开悟。有疑不能不问,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声闻、缘觉、人天大众,向释迦牟尼佛提出许许多多问题,在《华严经》三百一十个问题。有疑一定要问,真正到没有疑了,你自己心里明了,最低限度你已经是老实人。我再说一说,老实人修行会不会到这个地方来参加佛七?给诸位说,不可能!他不会来。为什么?他不管在什么地方,他一天到晚佛号都不中断,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到此地来,跟他在家里、在任何地方没有两样!你这才晓得,世间老实人少。
 
  老实人跟我不相往来。我听到不少同学说,某个地方有某个法师,或者某个在家居士大德,对我很赞叹,没见过面,他也不会到澳洲来看我。我住在新加坡、住在香港,从来他都不来的,大概是听过我讲经的录相带,欢喜赞叹。那是什么人?老实人!那些人肯定有成就。往生的时候一定有希有的瑞相,给念佛人做证明。心地清净、慈悲、随缘,决定不攀缘。所以我们录相带、光碟流通,他一接触他就明白了。他不要听多,听个五分钟、听个十分钟,够了,统统清楚,真修行人!这样的人不多,确实有,在中国有,在马来西亚有,在美国、在加拿大都有。真正老实念佛,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些人跟诸位说,没有灾难,世间灾难再多,与他不相干。共业里面有不共业,所以再大的灾难他不受害,他有不共业。纵然自己机缘成熟了,他随时能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灾难在面前不惊不怖,若无其事。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什么叫功夫成就,我们才能体会得到。
 
  所以诸佛、诸菩萨的清净国土,没有别的,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正觉心、慈悲心成就的,我们现前如果能修这些心,起心动念待人接物,决定不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那我有把握,我将来一定生净土。为什么?剎土,心现识变的,我知道我今天是什么因,我就晓得我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果。果在哪里?果在现前。现前这个世间动乱,佛在经上常讲「五浊恶世」,心动乱、心浊恶,他住五浊恶世;我的心清净,我的心不动不乱,我住净土。净土跟秽土在此地重叠,虽重叠它不混乱,它不妨碍,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感受不一样。诸位同学你学会了没有?我们一起学《华严》,真的学会了,我们今天住什么境界?我们住华严境界,是文殊、普贤的净土,是毗卢遮那的净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事实,决非虚构。关键就在你现前用的是什么心,你造的是什么业,你受的是什么果报。
 
  『种种庄严种种住』,「种种庄严」前面说的,「种种住」在前面跟大家讲「种种依住」。后面这句话说得好,这才是真的事实,是宇宙人生真相,『一切十方皆遍满』。此处娑婆世界南阎浮提洲五浊恶世,试问问菩萨净土在不在此地?如果在此地,「一切十方皆遍满」就正确;此地没有,这一句就讲不通。读《华严》晓得,世界是重叠的、是多维次的,无论是从理或者从事,维次重叠都是没有极限的,真正是无量无边;虽然无量无边,一点都不夹杂,一点都不混乱,这叫妙法!我们自己要知道怎样去修。这是第一首,总说大意,总说里头诸位特别要记住,「依报随着正报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看看《华严》讲得这么多,都是讲这几句话,这几句话好象是很浅,其实太深太深了,我们听了、读了好象是懂得,其实一点都不懂。在这部大经,佛菩萨不断的给我们提示,不断的重复,希望我们在这里有所悟入。请看第二首:
 
  【无边色相宝焰云,广大庄严非一种,十方剎海常出现,普演妙音而说法。】
 
  在前面长行里面,文字少,说得简单,表法的义趣不太容易显现,这个地方文字比较多,义趣比较容易体会。『色相』确实无量无边,「色相」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到的对象,就用色相来代表。『宝焰云』确实是宝,为什么说是宝?因为它是心现识变,心性是宝,心性里面含藏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这不是宝那什么叫宝?『广大庄严非一种』,随心应量,唯识所变。『十方剎海常出现』,「常」,跟诸位说,从来没有间断,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只是这些现象千变万化,无论它怎么变,心性不变。所以无论什么境界里头,宗门的学人都有机缘明心见性。此地你特别要明了机缘,你没有机缘,在面前你不认识,你有机缘,六根一接触,你就明了、你就觉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为什么会觉悟?下面这一句说出来了,『普演妙音而说法』。这一句说什么?诸位如果读过往生经,往生经就是净土宗的经论,《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六尘说法。宝树说法,色尘;风吹树叶说法,那个树叶,树是宝树,树叶跟树叶碰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音声美妙,音声在说法;流水在说法,鸟说法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宝香,让你鼻一闻就开悟,香在说法。所以六根接触到的境界,都能教人觉悟,都能教人清心离欲,开智慧、发菩提。极乐世界如是,华藏亦如是,尽虚空遍法界试问哪一个处所不如是?我们现前亦复如是,只是我们这些众生迷得太深、迷得太久,麻木不仁,「普演妙音而说法」在面前,讲六尘,我们一无所知,毫分都不觉。这个过失在自己,不在佛菩萨、不在六尘境界。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华严》里面才完全显露。我们学《华严》,这一点讯息都不能够得到,那叫做白学了!得到这个讯息,我们要把这个效果扩大,依教奉行,这一生成就肯定是无比的殊胜。今天时间到了。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八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五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五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六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三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四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普贤菩萨行愿品 生活是一种实践的艺术[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菩萨道之离合[栏目:果煜法师]
 为什么明知自己的选择和想法是错误的,还要这样做?[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那山那树[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佛识慧集 <八二>五乘人修行[栏目:佛识慧集]
 佛教提倡监督自己的内心,与孔孟思想中的“反求诸己”,也就是反省自我,有什么区别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The Enlightenment[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缘起无自性」与「找到自性」的「自性」相同吗?[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三种悲心[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