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0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1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五0卷)
 
   请看经本,化乐天偈颂的第四首:
 
  【世间所有妙音声。无有能比如来音。佛以一音遍十方。入此解脱庄严主。】
 
  这是庄严主天王他的赞颂,他所得的法门是「示现无边悦意声」。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是妙音,这四句好懂。『世间所有妙音声』,这是讲六道,人道跟天道。天乐我们没有听过,只是在经论里面看到佛菩萨赞叹形容过;而世间这些音乐歌舞,我们也能够接触到一些。学佛之后,特别是对于初学的,初学,佛禁止我们参与这些场合,原因是怕扰乱我们自己的清净心,而对于五欲六尘生起贪着,所以佛在戒律里面才禁止。对于大乘菩萨,定慧已经成就的人,佛就不禁止。所以我们在许多古迹里面,像是敦煌、云岗这些石窟里面,看到佛菩萨种种变相图,世尊说法,诸天都是以音乐歌舞来供养,我们常常看到的。这些境界,都是定慧已经成就的人,心地清净,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人家真正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所以示现出无障碍的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展现这种境界给我们看。可是初学佛的人,不可以接触这些境界,接触之后,没有不堕落的,所以学佛确实是有阶段的,不是上根利智、不是再来人,这些场合接触不得,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可是在弘法利生,这许多境界又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讲经说法就不契机,所以我们接触,总是要保持着高度的警觉,在这个境界里面,念念还是要提起佛号,不为境缘所转,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真正修行功夫,这个场所非常明显,你会不会用功,你能不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
 
  这个地方,这一首偈里面所说的「妙音」,这音声含义很广,总不外一个是音质、音色,第二个是音声里面所显示的内容。论到音色、音质,确实世间所有妙音声都比不上如来。为什么?如来的音声是最极清净自然,从清净心里面生的。凡夫的音声,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生的。如果我们懂得这个道理,这个偈子一看,你就明了,当然不能为比。不但音声不能比,色相也不能比,诸佛菩萨是清净色相,我们是污染的色相,污染到了极处。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你修学的功夫完全显露在你色相、音声之中,古德讲「诚于中,则形于外」。我们内里面的功夫完全表现在色相里面,所以哪里能够瞒得过人?瞒人只是瞒愚痴之人。世间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你瞒不过他;在佛法里面,有修行的人,你瞒不过他;人家心地厚道,不说而已。为什么不说?说了没用处,世出世间圣人言说都是讲究契机的。你肯学、好学,喜欢听,听了能够改过自新,你就会时时刻刻遇到善知识。为什么?都愿意帮助你,正是佛家所讲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就是乐意帮助你。你不肯听、不喜欢听,听了之后不能去照做,善知识对你就一句话都不说。所以你就感觉得一生当中遇不到善友,纵然遇到善友也不得其利益。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太多太多了。
 
  诸佛菩萨、高僧大德住世的时候,无不热衷的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听众很多,得度的人不多,得利益的人不多,得度、得利益又各有浅深不同。这些情况我们总得要知道,知道之后自行化他都能够离相,不着相了,才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心,才能让自己定慧功夫增进。我们苦心教导,他不听,我们不会失望。为什么?当然是这样情形。十个听众当中也许有一个会听进去,一百个听众、一千个听众,有两、三个人得利益,这一会就没有空过。不可能叫人人都得殊胜利益,那是做不到的,佛菩萨也做不到。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听众有多少?佛经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那是常随众,少数。这些常随众不是普通人,这是佛菩萨化现的。由此可知,这什么原因?各人根性不相同,烦恼习气厚薄不一样,浅深不一样,所以「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每个人解的深广也各个不相同。所以有人听佛说法,证无上菩提,得究竟的佛果;有人得菩萨,有人得声闻,有人得缘觉,有人得人天福报,还有人听了堕三途,比比皆是。如来说法尚且如此,我们算什么?但是希望众生得佛法殊胜利益,这个愿望不能没有,众生闻法能得多少利益,那是他自己的事情。
 
  我们在讲席当中说得很多,有没有办法把我们自己修学的能力向上提升?使我们没有成熟的善根,能在这一生当中成熟,有没有方法?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方法。方法都在经论当中,问题是我们必须要深解义趣,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对于增长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是很快的。可是这里头最难的、最大的障碍,不在佛菩萨,不在善友,是在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习气。烦恼习气,如果你不能够把它断除,以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把它断除,我们就办不到,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所以要晓得,我们自己烦恼习气很重,这是自己的病。严重的,外面外缘不好,外缘是什么?助长我们的恶习气。尤其是个出家人,信徒一看到出家人高高在上,一切都奉承,于是出家人的习气最难断。在家人成就比出家人高,这是诸位都看到的。我们常常见到、常常听到,在家人念佛往生瑞相稀有,出家人死的时候迷惑颠倒,什么原因?出家人有过失自己不知道,信徒也不说,尊重你,不敢讲你,你做错事也成就你,你说糟糕不糟糕?所以要晓得,信徒害死了我们!我常常讲,可是这里头意思很深,很不容易体会。在家人修福,出家人折福;在家人赚钱很不容易,所以他很勤俭;出家人是想什么信徒都送来,以为什么都没有困难,折自己的福报,决定堕阿鼻地狱。佛教我们惜福,我们忘掉了,我们哪里懂得惜福?我看到在家人,我那个李老师就是在家人,用公家一张信纸、一个信封,都要向主管长官那里去呈白。为什么原因?我要不向主管长官去报告,他要不同意,我犯盗戒。在家居士懂得,出家人哪里会懂得?所以《地藏经》上讲的「侵损常住」,谁干的?出家人干的。拿起电话,废话一大堆,一通电话打半个小时,这是常住的钱,众生在里面修福,你这是给众生种福吗?所以佛当年在世,做成榜样给我们看,出家人接受在家人的供养,仅限于四事:饮食,中午你去托钵,一天吃一餐饭托钵,这个应当接受人供养;衣服,卧具,生病的时候医药,就这四桩事情。太过分了就是作孽,我们出家同修懂不懂这个道理?晓不晓得这个果报的可怕?有没有警觉心?
 
  世间圣人,「妙音声」是教我们做人,这是妙音;教我们堕落三途的,那是粗恶之音。可是现在人偏偏喜欢粗恶之音,对于妙音就起反感。佛说一切法,音声是帮助我们断烦恼,出三界,证无上菩提,我们对这个音也不乐,也不喜爱,这是真的。果然喜乐,必定是依教奉行。读经、听法,阳奉阴违,这就是没有喜乐之心,依旧还造三途业报,真正是不怕因果。谚语里面有所谓「居士怕因果,因果怕和尚」,你们想想这谚语是什么意思?出家人高高在上,错了!释迦牟尼佛是低低在下,你在经论里面看到,世尊接触大众,从来没有贡高我慢的心。中国古圣先贤也说,「学问深时意气平」。我们在《论语》里面看到,孔夫子处事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从来不敢轻慢一个人。没有读过书,无知无识的人,孔夫子见到不敢轻慢。在经典里面处处看到,世尊处事待人接物,都做了最佳的榜样给我们看。所以此地的「妙音声」,要紧的还是着重在它的内容,真实教诲,纯善无邪,这是如来的妙音。
 
  『佛以一音遍十方』。什么是一音?纯一真诚,纯一善心,纯一爱心,纯一利益一切众生音。《华严》教导我们「一切即一」,一切是指教化众生的方式不相同,因为众生根性不一样,所以诸佛菩萨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这是多;「多即是一」,佛无论现什么身相,无论说什么法门,他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指出我们成佛之道。方向跟目标永远不变,这是一音。世尊说法四十九年,我们今天结集成这么多经典,一音。佛法,大家都晓得,称为内学,心性之学。我们现在与许许多多宗教接触,于是有很多宗教徒问我们,你们佛经是怎么来的?他们的经典是神说的,神降临的。我们佛经不是的,佛经是释迦牟尼佛口述的。佛当年在世,没有写过经典,没有著述,经典是佛灭度之后,弟子们就记忆当中写下来的。我们这个说法,他们听了之后就起了疑惑,那这个记忆会记错。以我们的心,去度佛当时弟子们的状况,我们会记错;那记错了,不就说错了?这怎么可信?尤其是佛经讲的四次结集,第一次结集距离佛过世的时间很近,也许人还相信;愈往后去,时间愈远,最后一次结集,距离佛灭度两、三百年。这种代代口传,哪有不发生错误的道理!那我们这个经典谁能相信?信不信由人!
 
  我们了解,佛菩萨灭度,灭度他会再来。在我们中国,祖师大德当中,史书里面记载的,就有佛菩萨再来。众所周知的永明延寿大师,阿弥陀佛再来;过去天台山国清寺丰干和尚,阿弥陀佛再来;寒山、拾得,文殊、普贤菩萨再来的;唐朝傅大士,示现在家居士身,弥勒菩萨再来的;近代印光大师,诸位晓得,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宝志公,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所以历代高僧大德当中,许许多多佛菩萨化现的,我们肉眼凡夫哪里知道?佛菩萨在不在这个世间?在,多得很,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他来帮助后学,帮助世人。何况佛法的教学,不是教我们跟着释迦牟尼佛学,跟着释迦牟尼佛学,那就变成宗教,错了。佛教我们自己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谁是佛?每一个人都是佛。明心见性的人就叫佛,他传授我们一套明心见性的理论,明心见性的方法。我们为什么见不了性?就是因为有烦恼,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三障。只要把这些障碍除掉,你自己就是如如佛。你成佛了,你的智慧、你的德能与过去那些佛无二无别,没有两样,佛佛道同。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示现佛的相,应以佛身而得度,他老人家示现佛相;其他许许多多诸佛如来,有示现菩萨相,有示现比丘相,有示现居士相:优婆夷、优婆塞,有示现童男、童女相。结集经藏这些出席的菩萨、声闻,那里头很多是古佛再来的,我们如果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对于结集丝毫不怀疑,我们就能相信。大乘经上说得很多,阿难尊者在过去生中跟释迦牟尼佛同学,无量劫来老同参,今天唱这一台戏,哪个唱主角、哪个唱配角,临时组合的。经典上佛告诉我们,观音菩萨早就成佛,文殊、普贤都是古佛再来,示现的身分,这才是事实的真相。我们学佛的同修,常常听经、常常读经,对于这些理事都不会怀疑,说起来大家都点头、都能相信;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的,难免不产生疑惑。
 
  不仅是如此,再讲到翻译,翻译不就更困难了吗?现在佛经,从阿难尊者那个时候的结集到现在,依照外国人的说法,也有二千五百多年,原始的典籍已经都不存在了,照中国的记载是三千多年,所以现在遗留下来的典籍是辗转流通的,而且原始的经典几乎已经都不存在了。现在存在数量最多的是汉文、西藏文跟巴利文,这三种是最丰富的,而巴利文里面都是小乘经,没有大乘,大乘经论存在汉文跟藏文典籍里面。这三种都是通过翻译的,原文是梵文。这翻译的靠得住、靠不住?又叫人怀疑。我初学佛的时候也有这个疑问,请教老师,老师告诉我,翻经的这些大德,最低的地位也证得小乘三果的圣人,这是讲断证功夫等同三果,他的智慧、德行远远超过他们。这个意思就说明,参与翻经最低的程度,在大乘菩萨位上来说,大概都是圆教五信位、六信位的地位,不是凡夫。见思烦恼将要断尽了,见惑是决定没有了,见惑断尽才能证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哪里是凡人?主持翻译的,几乎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我们相信。你在佛法上修学,愈深入愈相信,知道这个的确是事实。就连会集的,也都不是凡人。众生愈有苦难,佛菩萨愈慈悲。佛法是教我们内证,信解行证,不是止于信,不同一般宗教。一般宗教是止于信,所以信就得救,你不信就不能得救。佛法不是如此,佛法要证,证才能得救;信不行,信解都不行,要行证。
 
  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往生就是证果。所以我们要想想,我们有没有具足往生的条件?佛法修学最基本的条件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说了十一句,这十一句我们具不具足?如果这十一句不具足,念佛也不能往生,你信解都不行,都不能往生。古人讲,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没有行证,佛法重在行。净土宗的表法,《华严经》的表法,佛代表理体,代表一念自性,所以只有一个;用就多了,所以「用」,用两个菩萨来做代表,从体起用。两个菩萨,一个代表智慧,一个代表行门,《华严经》上普贤菩萨摆在第一位,文殊摆在第二位,你想想什么意思?普贤代表行,文殊代表智,行摆在第一,行重要。你不肯干不行,光有智不能成就;有解无行,不能成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净宗法门里面,阿弥陀佛代表自性,观音、势至代表从体起用,净宗把观音摆在第一位,观音代表行门,势至代表解门。要跟《华严》相比,观音菩萨就好比普贤,势至菩萨就好比文殊,着重在行。只解不行,有什么用处?解行要相应。清凉在《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玄义里说过,「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都不能成就,所以要解行并重。
 
  我们今天在新加坡,劝勉同学们学佛。讲堂里面每天有两小时讲经,解门;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中断,行门。怎样叫念佛功夫得力?一定对于这个法门透彻的理解。为什么?行门的障碍是妄想分别执着,妄想是无明,分别是尘沙惑,执着是见思惑,这些东西放不下,就是你认识不清楚,也就是你解得不够深,解得不够彻底,解得不够圆满,你放不下。如果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你自自然然就放下,放下功夫就得力了。千经万论,苦口婆心,无非是帮助大家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为什么不放下?为什么还要那么执着?一定要把是非人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念佛堂功夫就得力了。这个法门是稀有的法门,五乘齐入报土,所有经论里都没有。成就之快,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你为什么不能成功?是因为你放不下。你要果然彻底放下,没有一个人不成就。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些道理不能不明白,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空过了。
 
  这些音是真正的妙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给我们讲这些经论。《华严》,古德肯定把它看作净土往生经。前清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这是我们净宗了不起的一个人物,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华严》,这三部经是一,一而三、三而一。《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大本《阿弥陀经》,最后的结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多明显。我们修净土的法门,我们的心行跟十大愿王这十个纲领相不相应?十个纲领,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如果我们念念欺骗诸佛,你就完了,怎么能成就?果然存一个欺骗诸佛的心,诸佛在哪里?一切众生。欺骗一切众生,你的赞叹也是属于毁谤,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我们要真干,要真正反省,要真正回头。这一生要回不了头,还是因循苟且,敷衍塞责,虽然种一点善根,那李老师说的,你还要「经长劫轮回」,你还要长劫去受苦报,这是肯定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如来的妙音,要懂得如来妙音里面的深义,佛在经论里面劝导我们深解义趣。世间圣人的成就,宋朝司马光,我们在他传记上读到,他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一桩事情:不欺骗人。一生他做到了,「事无不可对人言」,一生没有一桩事情隐瞒别人,不妄语。所以古德有教人,「功夫要从不妄语始」,从这里开始。还会打妄语,还会欺骗人,你就完了。这首偈看起来好象是很容易懂,实际上意思非常深、非常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再看底下一首,第五首:
 
  【世间所有众福力。不与如来一相等。如来福德同虚空。此念光天所观见。】
 
  念光天王,他得的是「了知一切佛无尽福德相解脱门」,他从这个地方证入。偈颂前面两句是讲福德相。『世间所有众福力』,我们知道一切众生的福报不是别人赐予的,如果别人能够赐予我们福报,那佛菩萨大慈大悲,他应当赐给我们福报,他要不赐给我们福报,那他就没有慈悲心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福报不是别人能够赐予我们的,别人赐予我们福报,还是我们命里有的;命里没有,别人赐给我们,我们也得不到受用。佛家讲事实真相,就是世间人所谓的真理,事实真相是什么?是业因果报。修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种善因得善果,这是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很多。财富是修财布施,财布施是因,得财富是果报;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你不修因,哪来的果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不种怎么会得到?这个说法才合乎逻辑,我们中国人讲合情合理合法。佛的慈悲是把这些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教我们怎样修因,然后就得到福报,这是真实的教诲,这才叫妙音。如果我们不修这个因,想得福报,哪有这个道理!佛经里很肯定的告诉我们,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
 
  学佛的人,第一个要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深信事实真相,世间法是因果转变的,佛法也是因缘生法。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都没有自体,众缘和合而现的幻相,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虚妄的相,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为什么?它有相无性,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可以受用而不可以执着,佛菩萨为我们显示自在的受用,所以心地清净自在,受用决定不碍觉正净;不但不碍,而且还增长定慧,这个受用正用了。凡夫的受用,他起心动念,佛把它归纳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这凡夫受用。佛菩萨的受用,苦乐忧喜舍都没有,所以清净自在,那个福德就大,所以「如来福德如虚空」。苦乐忧喜舍是有界限、有范围,不能够超越。
 
  经文里面,为什么说「世间所有众福力,不与如来一相等」?这是做个比较。「如来一相」,我们从最粗浅的地方来说,三十二相,任何一相都是个福相,是福的果报;每一个相好,都是很长时间修福才成就的。所以佛在经上说,菩萨成佛了,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诸位想想,一百劫的时间多长,修什么?修善因,才能具足三十二相。菩萨成佛,这是什么佛?藏教的佛,佛家也有称他作「藏头佛」。藏教的佛才是这种情形,通教的佛也是这种情形,为什么?没见性,所以才要百劫去修相好。圆教的佛就不需要,圆教的佛是见性,性德现前,那就不需要修了。讲百劫修相好,你听到这句话,就知道这是藏教佛。在圆教就不是三十二相,这部经里面我们常常念到,「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每一个相、每一好都是性德圆满的流露,世间所有众福怎么能跟他相比?
 
  我们现在明心见性做不到,只有靠修福,我们要懂得修福,修福才能改变我们这种困苦的生活环境。我们今天生活受种种的苦报,是自己过去生中、现在世中造作不善业所招感的。尤其是受苦受难,处在逆缘、逆境之中,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你要说别人加于你的,错了,别人为什么不加于其他的人,要加于我?佛给我们讲这是业感,你自己造什么样的业,感应现前。你要怪人,你又造罪业,那你的前途愈走愈黑暗、愈堕愈深,那真的就是没救了。佛能够帮助的人、能够救的人,是他能回头、他能够反省、他能够检点,这个人就有救。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检点,一味把这些过失都推给别人,这个人就是佛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梵语,中国意思是没有善根,善根断掉的人。所以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检点,自己是不是经上讲的一阐提?如果常常能反省、常常能检点,这个人就是有善根,就不是一阐提。
 
  我们为什么把晚课所读诵的经文,选《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为什么选这段经文?就是让我们每天反省。自己不会反省,自己找不到自己的过错,读读这段经文,对照对照,那一段经文里就是讲五戒十善。细心每天去对照一下,去照照镜子,佛教我们做的,我们有没有去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有没有违犯?那就是持戒念佛,那是真正做忏悔的功夫。早课我们选「发大誓愿第六」,提醒我们自己,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跟诸佛如来发同样的誓愿,心同佛、愿同佛,晚课是解同佛、行同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才是真正佛弟子。我们的心愿解行跟佛完全相违背,这不是佛弟子,纵然出家也是冒名的佛弟子,冒充的。这冒牌的,冒牌就犯罪,假冒的,不是真的。不要认为出家了,受了戒,戒牒都拿到了,戒牒是假的,不是真的,佛菩萨不承认。你是个在家学佛的人,没有受过三皈,也没有受过戒,你能够依教奉行,佛菩萨承认你是佛弟子,龙天善神承认,日夜保护你。
 
  今天世间人认假不认真,听骗不听劝,苦口婆心劝告他不听,骗他很容易听。出家人骗在家人,在家人骗出家人,还以为自己修学得很如法,将来堕落,见了阎罗王,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我们在《感应篇》里面读到,《无量寿经》上也读到,这是前天才讲过。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西方世界的天人,人家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怎么能够瞒得过人?所以瞒人的人、欺人的人是最可怜的人,为什么?只是欺骗自己,怎么能欺骗到人?人家有神通、有道力。佛经上讲的「可怜悯者」,就是指自欺欺人之人,这是可怜悯者,真正可怜悯者。觉悟的人,真正佛弟子,断恶修善,懂得修福,所以前途是一片光明。修福一定得福报,得的福决定不自己享,要把这个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这才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诸位要晓得,用什么方法报恩?断恶修善。用什么方法救苦?把自己的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所以报恩是修福,济苦是施福,把你的福报布施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真的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有一法不圆融,无有一法不贯通。《华严》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法如是,佛法如是,世法也如是。
 
  「如来一相」,此地的如来不是藏、通佛,这是圆教的圆满佛,所以任何一相所具的福报等同虚空法界。为什么?称性,真心的流露,真心的起用。我们每一个众生、每一个人,都在诸佛如来智慧福德圆圆满满的包含加持之中,所以净土宗的祖师常说,如来念我们。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我们,阿弥陀佛念我们是真念,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假念,诸佛如来护念我们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如来加持?我们自己有反抗的力量,抗拒不接受。我们自己做了一个保护圈保护自己,这个保护是什么?烦恼;妄想分别执着做了一个圈圈,把自己装在里头,诸佛如来怎么加持都加持不上。什么时候自己把这个圈圈摆脱掉,把这个圈圈打破,你就见佛,你就见性。我们为什么这么愚痴?为什么作茧自缚?为什么不肯放下、不肯舍弃?
 
  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今天日子为什么过得这么辛苦,为什么有这么许许多多的灾难。大灾难虽然是共业,共业里有不共业,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诸佛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间,化身跟我们一样,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这些灾难他们不受。他们虽然示现在这个世间,常住一真法界;极乐世界的菩萨到这个地方来示现,常住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真法界在哪里?就在此地。不是说离开我们这个地方,别有一真法界,别有极乐世界,你错了。经论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心净则佛土净。可见得只要你心净,你能够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心清净了,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当下你就见到阿弥陀佛,你就见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你就见到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哪些是诸上善人?人人皆是诸上善人。我们今天见不到,被无明习气所缚,被现行烦恼所障,所以把一真法界变成五浊恶世,而且浊恶到了极处。自己变的,不是别人变的,所以这种境界自己可以转,那你为什么不转?
 
  佛教导我们,诸位同修都知道,说起来你们都很清楚,佛教给我们转恶为善,你们知道,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都知道,为什么不转?转变在自己,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做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三个可以同时转,不必一个一个,先转恶为善,再转迷为悟,最后再转凡成圣,这多麻烦!那个转法就是渐教,要费很长的时间;三个同时转就是顿教,就是圆教。我们今天所读的这个经典是圆顿大法,圆顿大法是三个一起转。我们的讲堂、念佛堂就是转变的枢纽,我们生活环境,我们学习的空间,是转变的场所。从哪里转?从心地里头转,心转了,行自然就转。所以古德,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讲求「从根本修」,根本是心地,根本是观念,从观念上转、从心地上转,就转得快,转凡心成佛心,转六道的行为成佛菩萨的行为。我们今天讲这些话,绝不是讲空话,面对着经论,经论里面许许多多的教训,有理论、有方法,而且境界说得清清楚楚,只要能信能解,依教奉行,我们就转过来了,转过来是大福,转过来是大心。念光天王这赞颂我们就没有白念,我们在这里学到了。无尽的福报就在我们眼前,人人可以得到,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获得;想获得,依教奉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五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二二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弘一大师联集[栏目:佛教楹联集]
 修道人要经得起考验[栏目:宣化上人]
 随喜的利益[栏目:禅林衲子心]
 般舟三昧经 卷中[栏目:般舟三昧经·白话文]
 悼式建法师[栏目:觉世论丛]
 禅修之旅 前言 目录 序[栏目:焦谛卡禅师]
 传喜法师于慧日禅寺答居士问[栏目:传喜法师]
 心经密义阐述[栏目:刘锐之上师文集]
 佛教之生命伦理观──以「复制人」与「胚胎干细胞」为例[栏目:惠敏法师]
 中国佛教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栏目:方立天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