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诵】
﹝三宝赞﹞
念佛解说、念法解说、念僧解说
吉祥经
三十八种吉祥事
胜利经
三十二身分
死随念
慈经
宝经
慈愿
三皈依
正授八戒
回向
【课诵】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归依 彼 世尊 阿拉汉 全 | 自觉
◆南摩 达色 巴鹅瓦多 阿拉哈多 三妈三菩达色 (念三遍)
皈依世尊‧阿拉汉‧全自觉者 ( 三遍 )
﹝三宝赞﹞ ◆如此,他成为世尊是:1阿拉汉、2全自觉者、3明行足、4善逝、
5世间解、6无上士调御丈夫、7天人师、8佛、9世尊。
◆法是世尊1善说、2自见、3即时、4来见、5返照、6智者可各自证知的。
◆1善行道者是世尊的声闻众,2正直行道者是世尊的声闻众,3正理行道者是世尊的声闻众,4和敬行道者是世尊的声闻众,即是四双八辈,这是世尊的声闻众,值得供养、值得款待、值得奉施、值得合掌礼敬,*在世间无上的福田。
念佛解说
一、阿拉汉 ( Araham,应供、应 )
1.他离一切恶。2.他破烦恼贼。3.他断生死轮回。4.他值得人天供养。
5.他无秘密行恶。
二、全自觉者 ( Sammasambuddho,正遍知,正觉知一切法的人 )
1.他未得到引导而圆满自悟(自觉)。
2.他遍知诸苦法,断绝诸集法,证得诸灭法,修习诸道法。
三、明行足 ( Vijjacaranasampanno,具足智慧与德行的人 )
1.他的明具足(三明:宿命明、他心明、漏尽明),所以一切神通、智慧圆满。
2.他的行具足(十五行:戒律仪、防护根门、饮食知量、勤修觉寤瑜珈、信、惭、愧、多闻、精进、念、慧、色界四种禅),所以慈悲圆满,能广利众生。
四、善逝 ( Sugato,善净行的人 )
1.他行中道行,没有断见、常见或极端苦、乐行。2.他善说真、实、有利益的法。
五、世间解 ( Lokavidu,彻底认识世间的人 )
1.他了解世间,其缘起,息灭及导向息灭之道。
2.他从所有层面了解众生、众生业行、众生世间。
六、无上士调御丈夫 ( Anuttaro purisadamma-sarathi,受调御者的无上导师 )
1.他驯服人、非人、畜生,以温和训练、严厉训练、以及温和与严厉训练(软硬兼施)。
2.他向未调御者宣说种种法,鼓励他们迈向圣道。
七、天人师 ( Sattha devamanussanam,天、人的导师 )
他以现世、来世、胜义谛,引领有情度诸苦厄。
八、佛 ( Buddho,觉悟的人 )
1.他证悟解脱痛苦的究竟智慧。2.他觉悟四圣谛,也令他人了解四圣谛。
九、世尊 ( Bhagava,一切众生中最尊贵的人 )
1.他具最胜之德,一切众生之最上,值得尊敬。2.他分别种种道、果,破了烦恼,
抵达苦的边际。3.他破了贪瞋痴、一切恶法。
念法解说
一、善说(svakkhato),佛陀说的法,初善、中善、后善,善美的、不颠倒的、趣入解脱的。
二、自见(sanditthiko亲见、现见),因为证得这出世间法,所以信‘他人’可去(见证),证得之后,以省察智自己亲见到为‘自见’。(SA.1.20./I,43.)
三、无时(akaliko),关于自己的给予‘果’是没有时间(的间隔),亦即立刻,就这样无时间(的间隔),为‘即时’)。(SA.1.20./I,43.)
四、来见(ehipassiko),证道是存在的,不是空虚的,值得邀请人一起来见证。
五、返照(opanayiko;opaneyyiko),火已烧到自己的衣、头,也可置之不理,自心值得带近来,为‘返照’。)(Vism.217.;Nd2A.CS:pg.84.;cf. SA.1.20./I,43.)
六、智者可各自证知(paccattam veditabbo vibbuhi),行者修道、得果、证灭皆是自知自证。
念僧解说
一、善行道者(supatipanno),贤圣僧是依佛陀善说的法与律而行道的声闻众。
二、正直行道者(ujupatipanno),贤圣僧身正直、口正直、意正直地行道。
三、正理行道者(bayapatipanno),贤圣僧依正理(baya指八正道)而正当行道。
四、和敬行道者(samicipatipanno),贤圣僧具有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精神,世间无与伦比的和合众。
四双八辈的僧伽,是佛陀的贤圣弟子,值得供养、供奉、奉施、合掌敬礼,为无上诸福、利益的增长处。
一、值得供养(ahuneyyo),贤圣僧值得受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资身用品,僧伽接受供品,施者可得大善果报。
二、值得款待(pahuneyyo;ahuvaniyo),供奉物值得奉献贤圣僧,他们也适宜去接受。
三、值得奉施(dakkhineyyo),值得施予贤圣僧。施主相信布施得善果;施主由于无贪、无瞋、无痴的净施,可得大善果报。
四、值得合掌礼敬(abjalikaraniyo),贤圣僧如法如律行道,值得受世人两手放在头上的合掌礼敬。
忆念贤圣僧甚深之德,那时心不被贪瞋痴纠缠,降伏恐惧,忍痛苦,得喜乐,尊敬、顺从于僧伽,得广大、清净的信心。
* 在世间无上的福田:在三界中,增长无能相比的福报之处。
【 吉祥经 】
如是我闻1,一时,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于后夜分2,容貌绝妙的天人3,光明遍照祇园精舍,他向世尊接近,亲近、敬礼世尊后4,站在一边5。站在一边的天人,以偈问世尊:
「许多天人及人类,思考吉祥,祈求平安,请开示,最上吉祥。」
(世尊说:)
「1勿亲近愚者, 2应亲近智者, 3敬可尊敬者,此事最吉祥。
4住处应适宜, 5昔时曾作福, 6自持正誓愿,此事最吉祥。
7博学8善工巧, 9善学诸律仪, 10口出善言语,此事最吉祥。
11孝顺父母亲, 12爱护妻与子, 13做事不杂乱,此事最吉祥。
14布施15行正道,16扶助诸亲戚,17行为无可责,此事最吉祥。
18远离19离诸恶,20勿饮食酒类,21不放逸正法,此事最吉祥。
22恭敬与23谦虚,24知足与25感恩,26适时闻佛法,此事最吉祥。
27忍耐及28恭顺,29参见诸沙门,30适时论正法,此事最吉祥。
31热心与32梵行( ),33证悟诸圣谛,34亲自证涅槃,此事最吉祥。
35虽接触世法,心寂不动摇,36、37无忧.染 38安稳,此事最吉祥。
已作如此类,处处皆不败,随处得安乐,此等最吉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如是我闻:evam me sutam,如此,被我听闻。可译成:「我这样听说」,阿难(结集经典的口述者)确实这样听闻。由他自己亲耳自佛陀说法,或者亲自从闻法者转述中所听到的。
2后夜分:Pacchimayama (pacchima最后+yama夜分), (一夜三分的)最后夜分(2am~6am),凌晨。
3 诸天人谈十二年「什么吉祥?」没有结论。因此,帝释天王派天子(devaputta),来问世尊吉祥法。
4敬礼世尊后: KhA.116.:Bhagavantam abhivadetvati Bhagavantam vanditva panamitva namassitva(行礼、鞠躬、敬礼世尊后)。「敬礼」,日译作:挨拶(aisatzu)。
5站在一边:KhA.117.:「不在后面,不在正前面,不太近,不太远,不在长草中,不在逆风处,不在下处,不在高处,已避免这些过失,称为站在一边。」依照《相应部注》(SA.1.1.Ogha暴流)说,退坐一边要避免六种身体的距离:1.不太远(atiduram)、2.不太近(accasannam)、3.不在上风(uparivatam)、4.不在高方(unnatappadesam)、5.不在正对面(atisammukham)、6.不在后面(atipaccha)。太远则杂讯多(听不清楚),太近则会互相撞击,在上风则散发体味,在高方则不尊重,在正对面则眼对眼接触,在后面则要伸展脖子。
﹝吉祥经 ﹞ 三十八种吉祥事
01. 勿亲近愚.恶者。愚者不可思惟而思惟之,不可论说而论说之,不可行者而修习之。 2. 应亲近智.善者。智者:智者是无怖畏、灾难、横祸之事(除非是过去造恶之报)。他能善思惟、善说、善作,于过见过、有过悔改、向人悔过。 3. 尊敬值得尊敬者(指圣者--见注解书)。 4. 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指有四众(比库、比库尼、优婆塞、优婆夷)住处,可做功德处。 5. 过去世曾经亲近佛陀和辟支佛(KhA.133.)。《杂阿含1000经》:「自所修功德,后世善知识。」 6. 自持正誓愿:即「四摄事」的「利行」:无戒立戒,无信令信,悭者令舍,恶智令建立正智。(KhA.134.;《杂阿含668经》) 7. 对佛法及无过失的在家法博学多闻。 8. (谋生用的)任何手工艺(hatthakosallam)。 古言︰「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出家众则做袈裟及染袈裟等。) 9. 调伏身、语、意。10.口出善言语,指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及善于表达佛法。《经集》(Sn.3-3./vv.450-454):「(1)说善语。(2)说合法之语,不说非法之语。(3)说可爱语,不说不可爱语。(4)说真实语,不说虚妄语。」11.孝顺、侍候生父生母。侍候父母,包括洗脚、推拿、按摩、洗澡,给予四事供养及储备)。12.爱护、照料诸亲生孩子(包括儿子与女儿, KhA.138.)和诸妻子。13.做事不紊乱,井然有序。14.自己的财产能布施给他人。15.行正道︰dhammacariya(法行)是指十善业道。16.亲戚有被济助。「亲戚」指与父母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乃至七世之父祖。 17.行为尽责,不被智者责备。18-19. 《吉祥经注》(KhA.5-11./p.142.)︰「远离、离诸恶︰远离︰远避。离诸恶︰有情以放弃或避开来弃离(杀、盗、邪淫、妄语之恶)。」《小义释注》(Nd2A.CS:pg.10.)︰「远离︰远离享乐。离︰没有享乐。」20.不饮酒、不用麻醉药品。21.修善不放逸。不疏忽为‘不放逸’ (与正念不分离)。22.恭敬,即敬重性(Garukatabbam garum karoti)。23.谦逊,谦卑。24.知足于衣服、饮食、医药、卧具。25.感恩图报。能记忆的不管小恩、大恩。(佛说世间两种人难得:知恩、报恩)(A.2.11./I,87.)。26.适当时候听闻佛法。在此,注解书说︰「适当时候」指意乱 (uddhacca掉举)、情迷(kama-vitakkadinam欲寻等)时,其时可以闻法得乐。27.忍了再忍,乃至于没有该忍的还要忍。28.恭顺受教。容易受劝告为「恭顺」(sovacassata)。29.参访沙门,供养修福、问法.决疑。沙门:在此指佛陀的出家弟子,或已止息烦恼者。30.适时论法,能更深入法义。31.全心全意投入修善。32.梵行:离淫欲。KhA.151.︰梵的行为,诸梵天的行为,称为‘梵行’ (brahmacariyam),优良的行为之称。KhA.152.︰梵行:没有(男女)淫欲,及具足沙门法。)33.晓了四圣谛(苦、苦因、苦灭、苦灭之方)。34.亲证涅槃,毁灭贪.瞋.痴。35.接触世法,即面对八风(利、衰、誉、毁、称、讥、乐、苦),心不动摇。Vin.Mv.I,185. (=A.6.55./III,379.)︰「恰如堅石山,不為風所動,如此色、味、声,香及所有触,可意不意法,皆不为激动。心安住解脱,只随观坏灭。」36.无忧︰指漏尽烦恼。37.无染︰心离贪瞋痴之垢染。38.安稳:无畏、无不幸的事。
【胜利经】(身败坏经)
行住坐卧,或前弯后仰,这些都是身躯的动作。身躯是由筋骨接合,涂皮肉,包薄皮,看不见真相。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涕、唾、汗、油、血、关节滑液、胆汁和脂(ㄓ)肪。还有,从九窍中,经常流出不净:从眼中流出眼屎,从耳中流出耳屎,从鼻流出鼻涕,从口中有时吐胆汁,有时吐痰,(有时)从身躯出汗。还有,头颅的窟窿,装满脑髓,愚人由于无知,才会认为它是好东西。
身躯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丢在坟场,亲人不再理睬。狗、豺狼、狐狸、蛆(ㄑㄩ)、乌鸦、秃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世间有智慧的比库,听了佛陀的话,就会完全理解身躯,因为他看到了真相。这个(活体)就像那个(尸体),那个(尸体)就像这个(活体);里里外外,抛弃对身躯的渴望吧!世间有智慧的比库摒弃了欲望和贪染,获得无死的宁静,达到无死的涅槃。需要照料的这个具有两只脚的(身躯)是不净的、臭的,充满各种臭味,到处流汤。具有这样(龌龊的)的身躯,还自以为了不起,轻视别人,这种人是一无所见。
──《经集》Sn.1-11.Vijayasuttam胜利经(CS:vv.195-208;PTS:vv.193-206/p.34.)
三十二身分
在此身有: 1发、2毛、3爪、4齿、5皮;6肉、7筋、8骨、9髓、10肾;
11心、12肝、13肋膜、14脾、15肺;16肠、17肠间膜、18胃中物、19粪、20脑;
21胆汁、22痰、23脓、24血、25汗、26脂肪;
27泪、28油、29唾液、30涕、31关节液、32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语︰1.发(头鬃thau5 cang)。2.毛(身躯毛sin khu mo)。3.爪(指甲cing2 kah)。4.齿(喙齿chui3 khi2)。
10.肾(腰子io ci2)。26.脂肪(chi hong)。27.泪(目屎bak8 sai2)。29.唾(喙澜chiu3 nua7)。30.涕(鼻水phinn7 cui2))
【死随念】
◆我的生命是不久的,我的死亡是永久的,我必然会死,我的生命以死结束,我的生命是不确定的,我的死是必然的。
◆不久啊!真的!这个身体将躺在地上,将舍弃心识离去,如同无用的朽木。
◆一切众生必死,过去曾死,未来将死,我也一样将会死,对此我没有怀疑。
【 慈经 】
1. 若要得到寂静,应该善巧于作利益:
1能干、2正直、3坦诚、4好教( )、5柔软、6不骄傲;
2. 7知足、8易扶养、9少俗务、10生活简朴;
11寂静诸根、12聪明、13不粗鲁、14不耽溺俗家;
3. 15不应该犯智者会指责的任何小过失。
(他应该发愿:)愿一切有情快乐与安稳!愿他们自得其乐!
4. 无论什么有呼吸的众生,会惊慌的或是稳固的,没有遗漏;
无论体型长的、大的或中等的,短的、细的或者粗的,
5. 无论可见的或者不可见的,住在远的或者近的,
无论已生的或将生的,愿一切有情自得其乐!
6. 愿他不互相欺瞒,愿他无论在任何地方,不轻视任何人,
愿他不要互相盼望对方受苦,而忿怒或反击。
7. 好像母亲随时保护与她相依为命的独子一样,
同样地,他也对一切已生的(众生)修习无量(的慈心)。
8. 他应该对一切世界修习无量的慈心:
无论上方、下方与横方,没有障碍、仇恨和敌意。
9. 无论站着、走着、坐着或躺着,只要他没睡着,
应当守住(慈)念,这就是所谓的「梵住」。
10.不堕入邪见,持戒并且具有智见;
降伏对欲乐的贪爱,他必定不再睡卧在母胎中。
((((( (((((((( 愿一切众生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
【注解】
能干︰包括正直(不诈)与坦诚(不诳),具有此特质可精鍊于办事,或精鍊于办道。
摄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收敛,不耽溺于欲望。
不粗鲁:不粗暴,不急躁,行为细腻,谨言慎行,语言圆融。
不耽溺俗家:在家人不耽溺居住处(俗家);比库则不贪恋在家人的利养,及攀缘在家人。
会惊慌的:即「会被惊吓的」,与「有渴爱、有怖畏」是同义词。稳固的︰即「稳定的」,与「断诸渴爱、断诸怖畏」的阿拉汉是同义词。
邪见:错误的见解,可以造成自他的痛苦。恶见甚至有导致下一生投生于三恶道的潜在危机。
持戒:在家众受持五戒、八戒;比库受持227戒。戒有「清凉」义,使身口意三业热恼止息。
智见:观察身心现象的无常(没有永恒)、苦(压迫)、无我(没有永远不变的实体),行者需具备近行定的定力。
【宝经】 (Ratanasuttam) 1
1. 聚集于此的任何神祇(ㄑ一ˊ) 2,无论是地居的或空居的,
愿一切神祇心存善意3!请谛听(我)说--
2. 一切神祇!请注意听:对人类的子孙散播慈爱,他们日夜祭拜(你们),
因此,应不放逸地保护他们。
3. 任何在此方或在他方的财物,或诸天界的珍宝,无一可比拟如来。
在佛身上得见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4. 灭尽、离染、无死、微妙4,释迦牟尼在定中证得,此正法无以伦比,
在正法中得见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5. 优胜的佛陀赞美清净、不间断的三摩地5,没有与三摩地等同的(法)
被发现。在正法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6. 那些被称赞的真人6四双八辈,他们是值得供养的善逝的弟子,
供养他们将得到大福报。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7. 怀着坚定善行的心,依随乔达摩的教法。
他们已证入无死,享受到绝对的7宁静。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8. 如深埋入地的界标8,不被四面风所吹动;
我宣告如此譬喻的善人,是已见证了四圣谛者。
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9. 那些已显耀圣谛者,乃由深智者9所善教;
无论他们多么放逸,也不会抓取第八世的再生10。
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0. 伴随达到智见11,他们舍弃了三结:1邪见、2疑惑、3及任何戒禁(取)12。
11. 因而脱离四苦道13,他不可能再犯六大逆罪14。
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2. 虽然他会以身、语、意造恶业,他不可能覆藏他的(过失) 15,不可能
有可见的痕迹。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3. 如在热季第一个月16,在树丛上鲜花盛开。
如此譬喻教诲优质的正法,为导向涅槃的终极目标。
在佛身上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4. 优者、知优者、施优者、持优者17,无上士教诲优质的正法。
在佛身上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5. (阿拉汉)旧业已尽,不再有新的(业) 18,追求来生之心已脱落。
他们的(欲)种已灭,没有成长之欲,智者入灭就像灯(灭),
在僧伽中有此珍宝,以此真实语愿得安乐。
*1916. 在此聚集的任何神祇,无论是地居的或空居的,
如来是天.人皆尊敬。让我们礼敬佛陀,愿得安乐!
*17. 在此聚集的任何神祇,无论是地居的或空居的,
如来是天.人皆尊敬。让我们礼敬法,愿得安乐!
*18. 在此聚集的任何神祇,无论是地居的或空居的,
如来是天.人皆尊敬。让我们礼敬僧伽,愿得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解】
1.《宝经》一般上作为袪瘟疫、飢馑、驱魔之用。此经记载在《小部》第六部、《经集》第二品第一经(Sn.2-1/vv.222-238)、《法句经注》(DhpA.21-1/v.290.)、及《增壹阿含38.11经》里。根据《法句经注》所说,佛陀应离车人(Licchavi)的请求,为让毘舍离(Vesali)免于遭受干旱、饥馑、夜叉(低等的神祇)与瘟疫侵害。佛陀教阿难尊者一面在毘舍离的四周巡绕,并念诵赞颂《宝经》。
《增壹阿含38.11经》(T2.727.2~3)记载,世尊抵达毘舍离城,住城门中。便说此偈︰
「『今以成如来,世间最第一,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
复以至诚法,得至涅槃界,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
复以至诚僧,贤圣众第一,持此至诚语,毘舍离无他。
二足获安隐,四足亦复然,行道亦吉祥,来者亦复然。
昼夜获安隐,无有触娆者,持此至诚语,使毘舍无他。』
如来说此语已。是时罗剎、鬼神各自驰走,不安其所。更不复入毘舍离城,诸有疾病之,人各得除愈。」偈中「无他」的「他」(para)应解作「敌」或「障碍」。本经佛陀并没有教阿难尊者绕毘舍离城洒净,念诵赞颂《宝经》。
2. 神祇︰KhA.166.︰Bhutati amanussa.((诸)神祇︰诸非人) 神祇居住在陆海空,「天神」空居(antalikkha);「地祇(ㄑ一ˊ地神)」地居或海居。
3. KhA.166.︰Sumana bhavantuti sukhitamana pitisomanassajata bhavantu.(愿您们有善意︰愿您们有快乐的心,生起喜乐。)
4. 「灭尽、离染」(khayam、viragam)皆属于涅槃法的功德。「因为生不出现,不灭,不住于变动;所以,不生、不老、不死,建立之后,被称为‘无死’ (amatam)。」。「最高的,且无烦热之意,为‘微妙’ (panitam)」。KhA.188.︰Amatanti nibbanam.(无死︰涅槃。) SA.43.12~33./III,112.︰Maranabhavena amatam.(死亡的不存在,为‘无死’)。有时用其他名词形容「涅槃」,如︰「一切行寂止(sabbasavkharasamatho)、一切执着舍弃(sabbupadhipatinissaggo)、渴爱尽(tanhakkhayo)、离染(virago)、灭(nirodho)、涅槃(nibbanam)。」S.6.1./I,136.︰世尊省思︰「「我所证得此法,甚深(gambhiro= uttanapatikkhepavacana此是与明显相反之说, SA.6.1./I,195.)、难见(duddaso难看见、不易看见)、难悟(duranubodho难知、不易知)。寂静(santo=nibbuto被熄灭)、微妙(panito=atappako无烦热)、不可思议(atakkavacaro无法以思惟潜入、以智搬进)、深妙(nipuno= sanho精致的),唯贤者始知。」
5. 不间断的三摩地(samadhi-m-anantarikabbam):KhA.181.︰「因为‘道’紧接着必定产生‘果’,称为不间断的三摩地。当已经到「道三摩地」(maggasamadhimhi=ariyamagga,预流向),它的果没有任何障碍产生。这是依据︰“这个人为了作证预流果而行道,而且应是劫的被燃烧时间,在这个人未作证预流果之前,劫不会燃烧。这个人被称为:「住劫者」。所有具足「道」(=ariyamagga)的人都是住劫者。”(《人施设论》Pug.17.) KhA.188.︰「三摩呬多(samahita<samahanati袭击<sam+a+han)︰圣道三摩地的三摩呬多心。」
6. 真人(satam)︰指佛陀、独觉、佛陀的圣弟子。(KhA.181.)
7. 绝对的︰原文作︰mudha(无损失)。KhA.185.:「无损失(Mudha):以无损失,连一丁点的损失也没有。」
8. 界标︰indakhilo。KhA.185.︰Indakhiloti nagaradvaravinivaranattham ummarabbhantare attha va dasa va hatthe pathavim khanitva akotitassa saradarumayathambhassetam adhivacanam. (界标(因陀柱)︰没有阻碍城门(出入)门槛范围,挖八肘或十肘深的地,压紧坚硬的实木。)
9. (以)深智者︰gambhirapabbena。KhA.187.︰Gambhirapabbenati appameyyapabbataya sadevakassa lokassa banena alabbhaneyyappatitthapabbena, sabbabbunati vuttam hoti.( (以)深智︰以包括天神在内的世间智,都无法测量之慧,无法思议处之慧,此言‘一切智’。)
10. 也不会抓取第八世的再生︰须陀洹果不会有第八有。SA.48.24./III,238.︰Yassa sattakkhattum parama upapatti, atthamam bhavam nadiyati, ayam sattakkhattuparamo nama.(他顶多只投生七次,不会有第八有,此名为‘极七次者’。)
11.达到智见︰KhA.188.︰Dassanasampadayati sotapattimaggasampattiya.(达到智见︰达到须陀洹道) dassana:指banadassana智见,在此为第十四智见的须陀洹道,为断烦恼的「道智」。
12.所谓「断三结」,即一、断邪见结(ditthi-samyojanam),或断身见(sakkayaditthi),或我见(及我所见), DA.33./III,988.︰Sati rupadibhede kaye ditthi, vijjamana va kaye ditthiti sakkayaditthi.(于‘色’等分离出来有身见,有身见存在(的见解),为‘有身见’。) 二、断疑结(vicikiccha-samyojanam):疑佛法僧三宝是,深心、全然地归依、信仰佛陀及贤圣僧,这是有涅槃体验者,将心比心肯定圣者也一样毫无疑问有涅槃体验。三、断戒禁取结(silabbataparamasa- samyojanam ):即断受持无法达到解脱的戒律、成见、颠倒执。
13.四苦道︰是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Asura)。
14.六大逆罪:chaccabhithanani,杀母、杀父、杀阿拉汉、(以恶心)出(如来身)血、破和合僧团、邪信(信仰外道)。(KhA.189.;A.1.14./I,27.;M.115./III,65.;Vbh.p.336.)
15.初果圣者因为已断悭(瞋根的一项),因此,不再覆藏过失(悭),不再说谎(悭)。
16.在热季第一个月︰指「质多月」(Citta),2月16至3月15日;等于中国的春天,不同于中国的初夏(「立夏」从阴历5月6-7日开始)。
17.优者(Varo)、知优者(Varabbu知涅槃者)、施优者(Varado)、持优者(Varaharo已带来优良之道)︰都是指佛陀(cf. KhA.193.)。这四个名号是比较罕用的。用‘vara’开头的,Abhidhanappadipika(语言光明)只有收录varapabbo(慧优者)。
18.阿拉汉已灭尽(完全粉碎)旧业,不再有新的业。阿拉汉所作所为都是「唯作」(kiriya, kriya),不产生未来善恶之果报。
【 慈愿 】
◆愿我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愿我脱离痛苦,愿我不失去已得的,作自己的业1的主人。
◆父、母、阿闍ㄕㄜˊ梨2、亲戚、众多的朋友,
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
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所有有情3,所有有息者,所有生物,所有补伽( )罗4,
所有有身体的(众生);所有女人,所有男人,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
所有天人,所有人类,所有堕入恶趣者;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
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已得的,
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在东方、西方、北方、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东南方、西南方,
最深处,最高处,所有有情,所有有息者、
所有生物,所有补伽( )罗,所有有身体的(众生);所有女人,
所有男人,所有圣者,所有非圣者,所有天人,所有人类,所有堕入恶趣者,愿他们无怨、无瞋、无恼、守住自己的幸福,愿他们脱离痛苦、愿他们不失去已得的,作自己的业的主人。
◆上至有顶天5,下至无间地狱6,在整个轮围山7中,
所有在地上走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在整个轮围山中,
所有在水中游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上至有顶天,下至无间地狱,在整个轮围山中,
所有在空中飞的有情,愿他们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
______ ((((( (((((((( 愿一切众生无瞋、无怨、无苦、无灾厄 )))))))))))))))))) ______
1.业kamma:造作身口意的善因、恶因。「做自己的业的主人」是一种「自业正见」(kammassakata sammaditthi),视「业」为个自的财产的正见。有六种自业正见:(1)一切众生各有己业、(2)业的承继人、(3)业是母胎、(4)业是眷属、(5)业是所依(依靠),(6)他们都是自己所造善恶业的主人(由业区分有情而有贵贱尊卑等)(A.5.57./III,75.)。
2.阿闍梨acariya:依止学法的老师。或作「轨范师」,谓以轨则仪范依法教授弟子。
3.有情(satta):已执着者(satta)、极执着(visatta)之意。《杂阿含122经》(T2.40.1)︰「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4.有息者︰pana。有呼吸的众生。生物︰bhuta。已经出生的众生。补伽罗(puggala﹐梵语 pudgala补特伽罗)︰即「数取趣」(数数于三界中往来)。《清净道论》(Vism.310.)说︰「「补伽罗」──由于地狱之义的「补」(pun)及堕于彼处(地狱)之义的「伽罗」(galanti)而成为补伽罗(人)。」
5.有顶天bhavagga:即色究竟天(Akanittha (a 无+ kanittha最年轻的、最下的)),色界最高的天。
6.无间地狱avicito:又称为「阿鼻地狱」,造五逆重业众生生于此,受苦无量。
7.轮围山cakkavala:即围绕须弥山(Sumeru,这世界最高的山)四洲外海之山。
【三皈依(tisaranagamanam)】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佛 皈依 我去
菩汤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皈依佛 )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法 皈依 我去
汤忙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皈依法 )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
僧 皈依 我去
三康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皈依僧 )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遍
杜帝养比 菩汤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再皈依佛 )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杜帝养比 汤忙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再皈依法 )
Du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
杜帝养比 三康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再皈依僧 )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遍
达帝养比 菩汤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三皈依佛 )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达帝养比 汤忙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三皈依法 )
Tatiyam’pi Savgham saranam gacchami.
达帝养比 三康 沙拉曩 鹅恰密 ( 我三皈依僧 )
【正 授 八 戒】
(接下来,比库每唸完一条戒,求戒者跟着唸:)
1. Panatipat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有息者(pana)+杀(atipata) 离 学(sikkha)+处(pada) 我受持(<samadiyati <pass. of samadati)
巴那帝巴大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杀生学处)
2. A-dinnad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不(a)+给予(dinna)+拿起(adana) 离 学处 我受持
阿地那他那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偷盗学处)
3. A-brahma-cariy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非 梵 行为 离 学处 我受持
阿巴拉妈喳里呀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非梵行学处)
4. Musa-vada veramani sikkhapadam samadiyami.
虚妄 语 离 学处 我受持
木沙哇他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我受持离妄语学处)
5. Sura-meraya-majja-pamada-tt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须罗酒 迷罗耶酒 烈酒 (令)放逸 (依)处 离 学处 我受持
稣拉 美拉呀 妈车 巴妈达 它那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放逸之因的饮酒学处)
6. Vi-kala-bhoj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非 时 食 离 学处 我受持
唯 卡了 婆喳那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非时食学处)
7. Nacca-gita-vadita-visuka-dassana mala-gandha-vilepana-
舞蹈 唱歌 奏乐 戏剧 看、见 花鬘 薰香 涂油
纳这 吉得 哇地得 唯稣格 达色纳 妈拉 干得 唯累伯纳
dharana-mandana-vibhusana-tt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受持 化妆 装饰、庄严 处 离 学处 我受持
达腊纳 曼他纳 唯不色纳 他那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跳舞、唱歌、奏乐、看戏,及离化妆、装饰花鬘、香水、涂油学处。)
8. Ucca-sayana-maha-say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高 床 大(=豪华) 床 离 学处 我受持
屋喳沙呀纳 妈哈 沙呀纳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我受持离(坐卧)高床、大床学处。)
(比库唸:)
* Tisaranena saddhim uposatha-atthavgasilam dhammam sadhukam
三皈依 与 布萨 八 | 支 | 戒 法 善的
帝沙拉涅那 沙丁 乌婆沙它 阿它葛西囊 汤忙 沙杜康
su-rakkhitam katva a-ppamadena sampadetha.
善 保护 做之后 不(a)+放逸(pamada) (你,你们)完成<sampadeti <(sam完全+pad去)
施 拉 ㄎㄧ 当 葛的哇 阿巴嘛爹那 三巴爹塔
(你(们)应当好好地守护三皈依和八戒法,并且做到不放逸。)
(求戒者:)
Ama, bhante. 是的,大德。
是的 大德
◆阿骂 盘蝶
【回向 (Patthana)】
(接下来,比库唸发愿文,求戒者跟着唸:)
Idam me pubbam asavakkhaya vaham hotu.
这 我的 功德 漏(asava流向) 灭尽(khaya) 带来 愿他<hoti< hu
依噹 梅 噴娘 阿沙瓦咖呀 瓦航 厚吐
(愿以此功德,灭尽诸烦恼。)
Idam me pubbam nibbanassa paccayo hotu.
这 我的 功德 涅槃的 (因)缘 愿他
依當 梅 噴娘 尼跋那舍 帕恰優 厚吐
(愿以此功德,成为涅槃缘。)
Mama pubbabhagam sabbasattanam bhajemi.
我的 功德 | 份 一切 | 诸有情 我布施<bhajeti<bhaj分开
嗎媽 噴娘 跋港 沙跋沙塔囊 跋接咪
(我的功德分,分享诸有情。)
Te sabbe me samam pubbabhagam labhantu.
他們 一切 我的 相同 功德 | 分 愿他们得到<labhati< labh获得
貼 沙悲 梅 沙芒 噴娘 跋港 拉幫吐
(願他們同得,一切功德分。) 「娘」(nia5)︰台语发音。
===========================
■ 受五戒者,第3条改唸此条戒︰
Kamesu micchacar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葛美舒 米恰遮拉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淫欲 邪 | 行 离 学处 我受持
(我受持离邪淫学处)
■ 受十戒者多唸此条戒︰
Jatarupa-rajata-patiggahana veramani-sikkhapadam samadiyami.
者搭鲁巴 拉者搭 巴低葛哈那 唯腊妈尼 昔卡巴当 三妈地呀密
金 银 接受、拿取 离 学处 我受持
(我受持离金银学处。)
Sabbe satta 一切有情
Avera hontu 愿他们都没有仇怨之心
Abyapajjha hontu 愿他们都不互相侵犯恼害
Anigha hontu 愿他们都没有身心的苦恼
Sukhi attanam pariharantu 愿他们都善于守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