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返回 找回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41
找回自己 
圣严法师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到了大菩萨的位置,就没有什么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
  
  在《维摩经》、《般若经》等经典中,我们看到的菩萨,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渐次修证的,当修证到「无生法忍」的层次时,烦恼从此不生,从此不需要再为自己做什么、改善什么,只有智慧和慈悲自然地运作,因此就无所谓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所谓自然运作,就是物理学上「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定律。菩萨的烦恼心再也不生,永远不动,所以是恒静;但智慧和慈悲的两种力量,却永远不会静止下来,所以是恒动的。
  
  烦恼既已恒静,就没有必要再去压制,或是化解、转移;智慧和慈悲既已恒动,也就不需要再以发愿、决心、目标来提振自己的心力。此时,菩萨随时随地都没有事做,但却又随时随地在做帮助他人的事,但是他没有特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也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事,他只是随缘而做。
  
  这里说的「缘」指的是众生与佛的缘,众生的缘一旦与菩萨的慈悲遇合,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互动,菩萨的慈悲动了,智慧也就产生了。其实,佛菩萨与每位众生都有缘,只要众生相信佛菩萨,诚心祈求佛菩萨的救济,那么,佛菩萨自然会随缘来救济你,因为佛菩萨接引的手,随时随地都伸向众生。
  
  我们一般的凡夫,要促成一件事,必须先发愿,然后用意志力朝目标、方向持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过程还必须有诸多因缘来协助。但是大菩萨不需要刻意制造什么缘,所谓「无缘大慈」,他随时随地开放慈悲心,只要众生接触到他,众生就得度,接触不到他,菩萨还是在度众生。他根本不用发愿,因为他无处不在度众生,无时不在度众生,所以说菩萨有广大无边的慈悲与智慧。
  
  此外,佛菩萨也没有「自我消融」的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我中心、自我要求,不会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要救什么,不要救什么」或「我要到哪里,不要到哪里」的念头,这就是无我。
  
  但是「无我」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烦恼的我,也没有在乎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或自我意义的我。因为没有这些「我的」念头,智慧和慈悲的功能才能完完全全、非常彻底、非常圆满而普遍地运作,这就是「自我消融」,也才是自我真正的完成,也就是「真我」。
  
  可是有人认为,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不是很空虚吗?其实,成佛以后,乃至于涅槃以后,智慧和慈悲永远都在世间运作,而他的净土也永远都在十方世界推动,并且与他的本愿本誓同在,也就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到了这样的状态,那是最彻底的「自我消融」,才能真正称为「无我」,也才是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

{返回 找回自己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有什么值得自夸的呢?
下一篇: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认识自己才能获致成长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好念头、坏念头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开发智慧的潜能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良心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永远的功课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方向感
 第四篇 自我肯定、自我成长、自我消融 - 忏悔与负责任
 第二篇 不被自己框住 - 改变时不违常理
 第一篇 掌握人生方向盘 - 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次第[栏目:净慧法师]
 真言宗纲要(黄绳曾)[栏目:真言宗简介]
 禅语空人心 第三讲 清心自在步红尘[栏目:郑石岩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六四八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七集]
 二十一度母[栏目:瑜伽士陈健民上师文集]
 准提庵的感应事迹[栏目:准提咒感应记]
 编序[栏目:佛遗教三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