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慧远法师诔(谢灵运撰)今译
 
{返回 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7

慧远法师诔(谢灵运撰)今译

宫哲兵译注

原文

道存一致,故异化同晖。德合理妙,故殊方齐致。昔释安公振玄风於关右,法师嗣沫流於江左。闻风而悦,四海同归。尔乃怀仁山林,隐居求志。於是众僧云集,勤修净行。同法,餐风,栖迟道门。可谓五百之季,仰绍舍卫之风。庐山之嵔,俯传灵鹫之旨。洋洋乎,未曾闻也。予志学之年,希门人之末。惜哉,诚愿弗遂永违此世。春秋八十四,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薨。年逾从心,功遂身亡。有始斯终,千载垂光。呜呼哀哉,乃为诔曰。

於昔安公,道风允被。大法将尽,颓纲是寄。体静息动,怀真整伪。事师以孝,养徒以义。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学不窥牖,鉴不出户。粳粮虽御,独为苌楚。朗朗高堂,肃肃法庭。既严既静,愈高愈清。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堂堂其器,亹亹其资。总角味道,辞亲随师。供养三宝,析微辩疑。盛经济济,仁德怡怡。於焉问道。四海承风。有心载驰,戒德鞠躬。令声续振,五浊暂隆。弘道赞扬,弥虚弥冲。十六王子,孺童先觉。公之出家,年未志学。如彼邓林,甘露润泽。如彼琼瑶,既磨既琢。大宗戾止,座众龙集。聿来胥宇,灵寺奚立。旧望研机,新学时习。公之勖之,载和载辑。乃修什公,宗望交泰。乃廷禅众,亲承三昧,众美合流,可久可大。穆穆道德,超於利害。六合俱否,山崩海竭。日月沈晖,三光寝晰。众麓摧柯,连波中结。鸿化垂绪言,徽风永灭。呜呼哀哉。生尽冲素,死增伤凄。单蛰土椁,示同敛骸。人天感悴,帝释恸怀。习习遗风,依依余凄。悲夫法师,终然是栖。室无停响,途有广蹊,呜呼哀哉。端木丧尼,哀直六年。仰慕洙泗,依惮蹄筌,今子门徒,实同斯艰。晨埽虚房,夕泣空山。呜呼法师,何时复还。风啸竹柏,云霭岩峰。川壑如泣,山林改容。自昔闻风,志愿归依。山川路邈,心往形违。始终衔恨,宿缘轻微。安养有寄,阎浮无希,呜呼哀哉。

今译:

道理是一致的,所以各地教化不同而本质是相同的。道德是共同的,所以地方不同而品质是一样的。从前道安法师在太行山振兴佛法,慧远法师继承道安的余韵于江西。那里闻风而悦,四海同归。慧远法师胸怀仁义,隐居山林,追求志向。于是众多僧人云集于慧远身边,勤修净土。共同求法,露宿餐风,悠然生活在佛门之中,好比释迦的五百个弟子,敬仰继承舍卫城的佛法之风。庐山之下,传播着灵鹫山的佛教宗旨。洋洋大观,闻所未闻。我在有志于求学之年,希望成慧远的弟子。可惜啊!我的愿望还没有实现,法师就永远离开了人世。享年八十四岁,在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去世。年过从心(七十岁),功成身亡,有始有终,千载光辉。呜呼哀哉!于是书写此诔曰:

于昔安公,道风允被。大法将尽,颓纲是寄。体静息动,怀真整伪。事师以孝,养徒以义。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学不窥牖,鉴不出户。粳粮虽御,独为苌楚。朗朗高堂,肃肃法庭。既严既静,愈高愈清。从容音旨,优游仪形。广演慈悲,饶益众生。堂堂其器,亹亹其资。总角味道,辞亲随师。供养三宝,析微辩疑。盛经济济,仁德怡怡。於焉问道。四海承风。有心载驰,戒德鞠躬。令声续振,五浊暂隆。弘道赞扬,弥虚弥冲。十六王子,孺童先觉。公之出家,年未志学。如彼邓林,甘露润泽。如彼琼瑶,既磨既琢。大宗戾止,座众龙集。聿来胥宇,灵寺奚立。旧望研机,新学时习。公之勖之,载和载辑。乃修什公,宗望交泰。乃廷禅众,亲承三昧,众美合流,可久可大。穆穆道德,超於利害。六合俱否,山崩海竭。日月沈晖,三光寝晰。众麓摧柯,连波中结。鸿化垂绪言,徽风永灭。呜呼哀哉。生尽冲素,死增伤凄。单蛰土椁,示同敛骸。人天感悴,帝释恸怀。习习遗风,依依余凄。悲夫法师,终然是栖。室无停响,途有广蹊,呜呼哀哉。端木丧尼,哀直六年。仰慕洙泗,依惮蹄筌,今子门徒,实同斯艰。晨埽虚房,夕泣空山。呜呼法师,何时复还。风啸竹柏,云霭岩峰。川壑如泣,山林改容。自昔闻风,志愿归依。山川路邈,心往形违。始终衔恨,宿缘轻微。安养有寄,阎浮无希,呜呼哀哉。


{返回 慧远大师作品解读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慧远法师《明报应论》今译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七章 问法身感应并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十五章 次问分破空并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六章 次问受决法并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三章 次重问法身并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十章 次问罗汉受决并答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二章 次重问法身并答
 慧远的不敬王者论
 讲析慧远大师《三报论》
 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 第四章 次问真法身寿量并答
 论慧远大师的佛学思想(果传)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金刚经注解》五[栏目:涤华禅师]
 因果教育是佛法的基础课(柳亚军)[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受菩萨戒的居士没披衣是否如法?[栏目:戒律仪轨·净空法师问答]
 中观四百论讲记(七)[栏目:中观四百论讲记·益西彭措堪布]
 禅道与养生 第三章 禅道与养生 第三节 禅的养生观[栏目:印良法师]
 52 要创造适宜自身的环境[栏目:本性法师]
 自他相换修法,不言其具体修,但言其有若干种,及其概要?[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52[栏目: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傅味琴老师]
 没有对立的世界[栏目:雪漠]
 实相卷第十二 231.问曰:化佛无十力等诸功德,云何与真佛等?答曰:十力等诸功德,皆入诸法实相;若十..[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