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智慧的语言(韦布尊者)
 
{返回 [南传]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108

智慧的语言

缅甸 韦布尊者 (Venerable Webu Sayadaw)--蔡文熙 译

  译者按:韦布尊者(Webu Sayadaw,U Kumara, 1896-1977)生于上缅甸,剃度出家后,心仪佛陀教法中的实践面,与缅甸佛教侧重论疏的传统,大相径庭。1927年,年仅三十一岁,便开始弘扬佛陀的直观的法门,足迹遍及全缅各地,五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是当代缅甸佛教中,独树一格的禅师。1953年,韦布大师前往乌巴庆(U Ba Khin)居士所创设的仰光国际禅修道场教授禅法。当时,乌巴庆已闻名国际,推动禅修活动不遗余力,1965年6月,乌巴庆前往韦布大师驻锡在上缅甸的禅修中心,接受韦布大师剃度,短期出家一周,两人亦师亦友的交往,蔚为美谈。

  韦布大师以戒定慧三学来含摄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乃至三藏经文。不过,他甚少著述,在精不在多,禅风直朴,强调常坐不卧的苦行,以及从呼吸与鼻端的触,作为入手处。以下的教法是韦布大师在五十年的教学中,几乎是每次说法都会说的法要,它提供实在、简单、清晰、可了解和可实践的法要。

   大家受戒之后,就要护持戒律!一旦你遵守戒律,所有的愿望将会圆满实现,并且立刻带给你快乐,直到未来。 在这一世的生命中,除了佛陀的法语,没有任可事物可以带来平安与幸福,既使在未来世的轮回中,也是一样的。佛陀的法语具体表现在经律论三藏当中,可是,三藏的卷帙浩瀚,我们必须从中截取精华;三藏的核心内容是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的要义是八正道,八正道的精髓是三学,三学的本质是至上的法。

   三学,就是增上戒学,增上定(心)学,增上慧学。

   当修行人全心专注在「色」与「名」,就不会产生身体与言语上的恶行,这就是增上戒学。

   当增上戒学开发了,心灵会变得专注、宁静。这就是增上定学。

   当增上定学开发了,修行人就会洞见「色」与「名」的自性。在这种观照下,「色」与「名」会经历无止尽的变化现象。这种无止尽的变化过程超越了任何天神或梵天的控制。修行人一旦证知了变化与止息的过程,就已经达到增上慧学。

   对一般人而言,最明显的现象是呼吸的过程。鼻子是身体很敏感的部位,吸入与呼出都会接触到鼻孔。
鼻孔是鼻子中很灵敏的地方,乃是吸入、呼出的必经之地。换言之,风息(律动的原因)与鼻孔接触,就产生「受」的知觉。风息与鼻孔合称为「色」,「名」则是证知「受」的知觉。一般人很少体会到什么是「色」与「名」,因此,要全心专注在鼻孔上,觉知吸入与呼出的过程。在吸入呼出上,保持正念,贪、瞋、痴就没有机会生起。贪、瞋、痴的火焰会自行熄灭,因而带来心灵的沈静与平安。

   在「触」生起之前,我们不会觉知到「受」。「触」一旦止息了,「受」的觉知也会消失。修行人必须密切观照任何生起的「触」。这就是所谓的当下即是。

   持续地专注当下!如果修行人能够一天二十四小时,专心致志,果报会现前的。

   如果修行没有办法持续专注每一剎那所生起的现象,他就没有办法加以观照,因而陷入负债的境地。

   如果修行全心专注在呼吸与鼻的「触」上,他就会了解到,一切事物只是「色」与「名」,其余的,都不存在。除了「色」与「名」,「我」、「他」、「你」都消失了,没有自我,没有男人、没有女人。修行人将会自证到佛陀的法教就是真理,至真至实;他不需要再向别人求道。觉知到风息与鼻端的「触」就是这样生起的,如此一来,就会证知到并没有所谓的「自我」或者「灵魂」。

   在这种觉知的剎那,修行人的智见,了了分明。这就是所谓的正见。除了「色」与「名」,一切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所谓的「名色随观智」(nama-rupa-pariccheda-bana,心灵与身体的分析智识)。

  持续不断地默观,可以消除掉「自我」的概念,并且,生起一种清澈的了悟。这种利益就是顿悟的果报。不要认为这样地默观会孤陋寡闻,也不会产生利益。只有在佛陀的这种教法中,才会获得这些利益。在修行中,放下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罢!努力开发直观的智慧,就会达到「道智」(magga-nana)、「果智」(phala-nana),最后在涅槃中止息。


{返回 [南传]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见法之道 一位阿拉汉的开示(韦布 西亚多)
下一篇:业果法则(缅甸 喜戒禅师)
 初果 第二部分:初果与初果之后(即入流者、须陀洹)(美国 坦尼沙罗尊者..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
 南传菩萨道(下)
 以七觉支,成觉悟者—修习七觉支的方法
 阿姜索的教导
 法语微言(阿姜敦)
 禅悦——快乐呼吸16法(阿姜布拉姆)
 持恒于圣洁的追求
 断烦恼与证道果
 正道修行(阿姜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应如何面对自他的宗派[栏目:格花堪布]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小结[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净饭王礼佛[栏目:佛宝论·明贤法师]
 楞严经白话解卷第二 第三章 破谬——七破妄心之四[栏目:楞严经白话解]
 法句经要义 第六品 智者品 达密卡尊者 智者不因利而行恶[栏目:法句经要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二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