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事事本无碍》 (二)
空海(惟传法师)
有人认为我是在批评净土的思想,真的很冤枉!事实上我是在阐扬净土的真精髓,是协助大家能够很快的在这一生一世就可以处在极乐世界,而不是设定在来生。真正的净土思想是「心净佛土净」。所以我们要真正体悟,而超越一般的语言名相,才能够真正看到实相。
「这种『大我意识』,在基督教、佛教、道教、印度教、回教、犹太教中,都屡见不鲜。」(第14页)不要以为只有佛教才有解脱者,如果你又以为只有佛教才有解脱者,很糟糕!你是落入宗派、宗教的框框里,又落入「己是人非」的世界里。只要是真的在找寻生命解脱之路而来到终极意识的,能够来到大安心、大自在,则所体证的内容都是一样。
「各宗教又各自发展出一套诠释或神学,通通称为『长青哲学』」「长青哲学」就是指各宗教所要追求的大安心、大自在,以及不生不死的世界,只是所使用的名词不一样而已。基督教说要找到「天堂」,佛教净土宗说要到「极乐世界」,原始佛法讲的就是来到「涅槃彼岸」。「涅槃彼岸」就是所有的忧悲苦恼止息,讲更露骨、更白话一点就是:所有界线的消失,而来到法界,亦即没有界线、没有分别的世界里面。
所以,「涅槃彼岸」就是我们所有界线、内心对立、冲突、矛盾的消失,来到很详和、很和谐的世界,这些统统称为「长青哲学」,也就是不生不死之学,亦即成为宗教的精髓所在。如果我们错误的体会,就会去抓取一个「真常」,就会贪生怕死。佛陀讲经说法四十五年,目的就是要我们真正能够去解开这些实相,然后来到真正的大安心、大自在,真正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根据各宗教的教诲,不难找出所有宗教的超然一体性,以及殊途同归的终极真理。因此当我在讲述【阿含经】或是【老子道德经】的时候,课程里面所提及的真理实相,是超越一切宗派、宗教的真理实相,是没有宗派、宗教的分界。在此语重心长的勉励大家:如果我们真的要来到大安心、大自在,真的要找到「真理」,就必须要有超越宗派、宗教的大气魄、大魄力,这样才能够找到真理,也才能够真正的解脱自在。
「本书的主旨即在于即在于此:『一体意识』或是『大我意识』,原是一切众生的本性及生存基础,我们却逐步地限制自我,舍弃我们的真实本性,为自已划出种种界线。原本单纯一体的意识,渐渐发展出不同层次的功能,各具不同的自我意识以及不同的界线。我们平素乃是透过这些层次,来探讨『我是谁』的问题。」(第14页)
这些界线都是众生慢慢划分出来的。「『我是谁』的问题,从人类文明破晓之际,就开始骚扰人心,直到今日,它仍然是人类最难作答的问题之一。」
禅宗方面也是同样引导我们去探讨「我是谁」--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都是要让我们去了解「我」是谁?什么才是「真我」?什么才是我的本来面目?内心究竟在想什么?或是有人问:「你是谁」?这些问题要慢慢静下来去体会、去了解。
「就在你形容、解释,或者只是体会到自我时,你正在自己的经验领域中划分心理的界线,不论你意识到与否。在界线内的你感到是『我』,或称之为『自我』,界线以外的,你便感到那是『非我』。换句话说,你的自我认识完全根据自我所设的界线。」(第15页)
此处的叙述已经渐渐深入了,涵意很深喔!佛教所讲的「我见」、「身见」,以及对「自我」的认识,完全都是根据我们「自我」所框设的界线来形容与诠述。一般最基础、最根本的都是从我们的这个皮肤、身体起始做为一个界线,身体、皮肤以内的就叫做「我」,于是「我见」就这样产生了。而「我的」皮肤以外,就变成「不是我」,也就是「非我」、「异我」,跟「我」不一样的。在「非我」的世界里面,「我所要的」就抓取为「我所」、「我的」;「我所不要的」就排斥为「非我所」,那些是我所不要的。于是我们就从这个「自我」出发,从我们的五蕴身心如此开始,然后去构筑梦幻世界出来。
你知道,你是个人,而不是一张椅子,因为你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人类与椅子之间划分出一道界线,而且与人类认同」因为你认为自己是人、不是椅子、不是桌子,所以这时候你跟这桌子之间划分开来了。你认为「我是人,我会走路,我跟这个大地没有黏合一起,因此就觉得跟这个大地是分开的」。当你跟大地分开,生命也开始孤独起来了,因为你已经跟这个法界的父母慢慢的渐远渐离了。
「心理又在高与矮之间划下一道界线,且将自己与高认同。你不断觉出我是这,不是那,于是你又在这与那之间划分种种界线,将自己与这认同,而与那分开。当你说「我自己」时,你是在「你」(也就是我)与「非我」之间划分界线。」这句话是:你在描述「我自己」、「我是什么」的时候,就是在「你」跟「非你」,也就是「我」与「非我」之间划分了界线。
「你答复『我是谁』的问题时,你只是在描述界线以内的东西而已」此处的涵意很深啊!我们很感恩这位作者,也就因为他有这样的心路历程经历过来之后,很如实的把这些诠述出来。「我是谁?」当在答复这些问题时,你只是在描述你所围起来那个框框范围以内的东西而已。「『你是谁』只不过是在问:『你的界线在何处?』而已」大家要慢慢的认清自己。
如果以大海的波浪为比喻,若是你现在开始感受到波浪就是「我」,则「我」的意识就出来了。当人家问:「我是谁?」你就会形容这个波浪里面的种种,就是有了这个「我」。当把它划分出来了,你就会感到孤单、孤独,你的内心会是空虚的。因此你会抓取很多你所要的,开始不断的向外去抓取、向外去抓取!随着你欲贪的多少而抓取,欲贪越大,你所抓取的范围也就会越多、越多。
但是,却不是抓得越多,你就越快乐喔!别人的家里有二个孩子,而你却得二个孩子不够,要七个、八个、百子千孙。你这样拥有越多的小孩,围得越多,你的苦也越多,你的包袱也越多。你包围的越多,烦恼也越多啊!一般众生就是如此,一直的用「自我」在框围,然后又把他所不要的那些排斥为异己。当他在划分出这个「我」之后,就会要去抓取我所要的,然后又会去排斥所不要的。
这个「我所」里面,这是我所「要的」:包括先生、小孩、太太…,还有名利、地位…。不管再怎么抓取,你所不要的、所排斥的,纵使再怎么框围,都还是在大海里面的小范围而已。当你还是有很多不要的「非我所」,此些种种境遇就成为自己很多的梦魇及敌对境界,于是痛苦、烦恼不安就这样产生。然而,当你框围起来之后,难道就从此心满意足了吗?结果还是患得患失啊!
「『我是谁』的所有答案,可以说都基于你如何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划分界线」「有趣的是,这界线常浮游不定,你可不断重划。」(第16页)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界线常会浮游不定?最主要是因为随着每一个人的认知,以及心灵的成长阶段而异,你会不断的再重新划分。
或许以前你很在乎、很执着的,当在闻思进修一段期间,心灵智慧有所成长及超越之后,你所要抓取的,又会不一样了。就如你听闻课程半年或是一年下来,如果还没有明显的脱胎换骨转变,有二种可能:一种可能是授课老师讲述的不好,跟你所要的没有相应;另一种情况就是你没有真正的归零,还带着过去很多的知见在听课,这样你不会脱胎换骨的。
「本书的主旨就是反省」此处的「反省」换作「觉醒」更为贴切。「本书的主旨就是在“觉醒”,这种大我意识与无界线的大觉」此处的「大我」不要又落入「真常」的大我。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来到《事事本无碍》呢?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觉醒」,觉醒这种大我意识或无界线的大觉,而「大我意识」不要以为是一个「我」很大的「大我」。要知道:不管你再怎么大,也不会比地球大。这个「大我」就是要你慢慢体会到你跟地球是一体的,你跟法界是一体的。不管你再怎么大,你这个波浪是不可能大过海洋的。此处的「大我」指的是你这个波浪终于体会到跟整个大海是一体的。
真的能够体证到「无我」的人,会体悟到:这个大海不是我的大海、不是你的大海、不是他的大海。如同太阳一般,太阳不是我的太阳,不是你的、也不是他的,这是我们大家的。「空」也是一样,地、水、火、风、空、法界这些,都不属于任何人所专有,这些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体悟。
法界种种这些现象,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太阳有一个太阳神在掌管;风有风神在掌管;大地有一个土地公在掌管;水有一个水神在掌管…,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整个法界的存在都不属于任何众生,也不属于任何人。所有的众生都需要仰赖这整个法界大自然的养育,法界大自然地、水、火、风、空这些,都是我们大家的。所以,当有这样正确体悟之后,而溶入「大我」的世界里面,才不会又把这个地球变成是你的、这个大海变成是我的,自以为自己很伟大、很厉害,而框围出一个大海出来,划地自限说:「这个大海是我的」。
此处所叙述的「大我」不是这样的意思,当你真的「无我」,才能够溶入大海里面,这时候就能体悟到法界就是我们大家的,所有众生都是法界里面的一份子,你、我、他虽然外相面貌有所不同,但本质上我们却都是完全相同的,而且我们完全都是来自于同样的这个法界,源头也都是完全相同。当体会到你、我、他完全都是平等,则身体的分界线才会真正的消失,也才会有真正所谓的「破身见」,而来到「无我」的世界。人们最常认定的界线,即是以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外的那层皮肤为界线(四)
「人们最常认定的界线,即是以自己的有机生命体外的那层皮肤为界线」「有机生命体」就是我们这个身体,以我们身体外面的这一层皮肤为界线,这是人们最常认定的那一种界线。「这种自我与非我的界线,可算是放之四海皆准了。凡在这层皮肤内的,就是『我』:外面的则是『非我』。皮肤外的东西,可以成为『我的』,却不是『我』」此处叙述「皮肤外面的东西可以成为『我的』,却不是『我』」的涵意要慢慢去体会。
你会聚集很多「你所要的」,比如会说:我们夫妻很恩爱啊!然而就算是再怎么恩爱,我的太太或是我的先生跟这个「我」比较起来,他(她)的重要性呢?还是「我」比较重要啊!大家要慢慢去体会。包括生死大事,就算你再怎么深爱的人,也都没办法替代你去承担、面对。当你心沉静下来慢慢去过滤、去体会,试问:你最爱的是谁?答案一定是自己啊!你真正最爱的是自己啊!
所以,你如果没有去过滤这些,你会说:我爱先生、我爱太太、我爱小孩、我爱家人、我爱…。但是你的这个「爱」,目的也都是为了自己啊!你所爱的…种种里面,事实上是要巩固自己啊!你说:我很爱先生啊!但你是真正爱你的先生吗?不是的!你只是要再抓一个人来爱你而已啊!当还有「自我」,你的所做、所付出种种这些,实际的目的都是为了要巩固自己,要爱那个「我」啊!
我们要发展无我、无私的爱,但人类不要把这个「神圣的爱」丑化了,众生的爱里面是有染污、扭曲的,是有很多的抓取,我们今天想要迈向解脱之道,就是要把这个「爱」净化、升华,让我们体会到整个法界所给予我们人类的,就是无条件、无所求的爱,真正解脱者他们所展现的大慈大悲那种爱就是这样。
「所以皮肤界线可以算是人们所公认的『我』与『非我』之间的界线」本来广大无边无际的整个法界里面是没有界线的,但是人类硬是将其划分出来,认为这个世界是我所要的;于是在「我所要的」里面,又再区分出来:「这个才是『我』」。有了这个「我」,才能够抓出很多「我所要的」。难道你这个「我」就是完整的吗?不是的!你这个「我」又划分得四分五裂,划分出这一半的我不要,这一半的我才要。
一般众生就是活在小小的空间里面,然后内心世界又不断的在冲突、厮杀、拉扯,不管你再怎么框围,在这更广泛的整个法界就会变成你的敌对境界。我们所框围起来的,就会怕失去;我们所不想要的,又怕它闯进来。于是「自我」就越抓越紧,为了要巩固这个「我」、要巩固这个「我所」,这个「自我」就会在所处的世界里面一直越抓越紧。
因此,当你一直在追逐这些我所要的种种,事实上都是为了要巩固「自我」这个国王,而它就躲在里面的核心之中,佛陀百般设法要让你我去看到这些实相,让你我真的了悟实相而完全的放开,心中没有了界线,这时候我们才会愿意放下以往所设定的种种界线,也才能够跟这整个法界溶为一体。
但是不要误解的认为:在还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对家庭方面都还算是有责任的;但以为来到大彻大悟的境界之后,反而要变成没有家庭责任了。不是这样啦!你还是一样关心你的太太、关心你的小孩,还是一样照常上班、照常工作,但是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及人我关系方面,所蕴含的智慧就不一样了。因此所营造的心灵生活质量也会不一样了,如果我们能够正确的解读,则绝对不会是消极悲观。相反的,正因你的生命本质统合了,潜在生命力真正有所发挥,生命也才能够真正的放光啊!
「人们通常只具体认同自己的有机生命的某一部分而已,他所认定为『真』的『我』的那一面,我们有时称为心(识)、心理,有时称为自我、人格」(第17页)很多修行人通常是厌恶、排斥这个身体的,认为身体就是罪恶之身、身体就是臭皮囊、身体就是业报、是业障!有这身体是多苦啊!你都不认同自己的身体,就变成只要我这个心就好了,身体是臭皮囊、可有可无、我不要了。你的身、心无法统合。来到心理层面又再分裂表面意识跟潜意识,不断的在交战。
「我们大多数人确作此想:我们只是驾驭着我们的身体,就好像驾驭一匹驴子一般」。很多人对个体的身体都不认同,如果你现在还厌恶自己这个身体,就是跟这个身体不认同,你的身、心是分裂的。当身、心是分裂的时候,当然你的人格也是会分裂的。
「人们竟然会在身体与心理上划分出界线,真是匪夷所思,这绝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第18页)这种界线的划分是因为人类接受很多错误的讯息,导致把身、心分开。如果我们没有正确解读,在研读佛经时,很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解读,而造成厌恶这个身体。事实上,佛陀所讲「五蕴」、「无我」,是要帮助我们破除「身见」,是要帮助我们去破除「自我」的抓取,是要让我们来到「无我」的境界,不是让我们厌恶这个身、心。当厌恶这个身、心,你怎么解脱自在?真正的深义是要我们破除「自我」、「我慢」,这样才能真正解脱自在啊!
「总之,个人对自我的认识,通常都不把整个身体直接包括在内,只取有机生命整体中的一部分为自我。他所认同的乃是脑子中的自我形象,以及与这形象相关的理性与情感活动,那才是他的『自我』(ego),身体好似成了拖油瓶而已。由此我们找到了另一条人们常有的基本分界线,当此人能跟自我或自我形象认同时,他便觉得找到了自己。我们不难看出,这种自我与非我的界线伸缩性很大,即使在自我的心理内,我们还可以找到另一种界线。个人常为了某种理由,否定心理上的某一方面,视他为非我」。
这就是人格分裂,我们的潜意识、表面意识又一直在分裂,包括我们还厌恶的一些作为展现,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生气,修行人不可以怎样…。因此构筑出很多修行人的框框模样。当我们设定出这样的模样框框之后,你这个框框往往会怎样呢?一个是自己所制定的一个框框,另一个是参考别人所设定的很多模板。别人或世间所认为的「怎么样的作为展现才是修行人…?」你就跟随着世俗所认定的框架依样画葫芦的照着做。当你努力修为做到如此境界的时候,就能换取人家会很尊敬你,认为你是圣人!认为你是人天师表,就会很恭敬你啊!于是无意中在修行里面就有名利心在作祟!当你的名利心在作祟之时,你未必察觉得到,也未必会承认。
当你有这种名利心作祟之后,就会误认为世间所认定的修行人模样、形象,就设法要慢慢的压榨自己、慢慢的扭曲自己、慢慢的去挤压,让你的身心慢慢变形,然后套进世间众生所认定圣人、偶像的框框里面,让外界一看到你的外表就称许说:这就是修行人啊!这样你就可以获得很多所要的种种世间成就感及称赞。
但是要深思的是:你修行是真的要为解脱而来?还是为了名利心?两者所发展出来的也就不一样。在此我们先挑明来讲,就可以避免产生这一种错误认知。
「套句心理学的术语,他疏离了那一部份,或压抑它,或投射出去。总之,他有意将自我与非我的界线缩小到自我的某一种习性倾向。我们称这种更加狭隘的自我形象为『角色』」(第19页)这里所称的「角色」,就是你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亦即在你的内心里面有自己一直想要扮演的角色。
「当个人只与心理的某些倾向认同时,其余的心理活动便被视为『非我』,成为生疏且令人生畏的异域」。「他重新为自己的心灵划分界线,企图否定他不想要的那一部份,并且踢出意识之外。我们常称这不想要的部分为阴影。这是另一种显而易见的分界线」。
「所谓的超人格,是指个人内心所产生的超乎个人界线的某种认识,例如:第六感这类知觉。超心理学早已接受各种超感觉活动,如心灵感觉、预知未来、推算前世等,我们还可把灵魂出窍、超人格经验、高峰经验等也一并列入」。
这就是所谓的「超人格层次」。但是「超人格层次」还是没有来到一体世界,包括心灵感应、预知未来、推算前世、或是种种神通,只要还没有来到「漏尽通」,还没有溶入「无我」的世界里,你还是在六道苦海里面。
「他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自我」与「非我」的界线已经超越有机生命的皮肤界线以外了」「虽然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但是两者仍然不可混为一谈」。
这一个观点很重要,「超人格经验」与「一体意识」有着许多类似的地方,两者仍不可混为一谈。「在一体意识内,个人是与无所不包的绝对整体认同,而超人格经验,虽已突破有机生命的皮肤界线,却未必能与绝对的整体认同」。
现在来归纳解析第20页《图一》图表--《意识层次图》:左边的是「角色层次」,这四条线代表四种意识的不同层次,第一条界线是「角色层次」,是心量很狭小,身处于他只要的生活空间,以及他所要的角色而已。比如说:我要扮演怎样的一种角色?我只希望怎样…!但是内心里面却还存在很多的阴影是他所不想要的。这个阴影就是他的内心世界都是着充满矛盾不安、表里不一,他的内心是充满着四分五裂、多重人格,这就是一般众生最常身处的一种境界阶段。
「角色层次」就只是希望自己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像说:我如果是一位#官,就要去扮演#官的角色,回到家里也要扮演法官的角色,到哪里、或跟朋友交谈也都一样要展现「我是个法官的权威…」。如此,你内心里面的面具都一直戴着、背负着,没办法让自己能够来到很真实的一面。
事实上,你的内心世界里面存有很多的阴影,很多你所不想要的,就好像说:你为了要树立修行人、有修养的人的一个典范形象,如果人家骂你,让你真的很生气,但是为了展现出是一个很有修养的人的模样,于是就约束自己不可以发脾气,表面上还是跟人家嘻嘻哈哈的,表现出修养境界很高的形象,内心里面却不断的在酝酿忿恨不平,但是你却设法压抑下来,于是你就一直在内伤,内伤喔!
为了要展现外表是一个修行人的形象,认为所要扮演的就是一个修行人的「角色」,要扮演的就是人天师表的角色、人家的模范。在此不要以为好像是在讲别人,这里所解析的是每个人都是如此!你都还有很多你所要的角色,就会设法去维护你所要的这个角色,而你所不要的角色呢?当它出现的时候,就将它强力压抑下去,这样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人。如果你的内心无法统合,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人。这是20页《意识层次图》的第一个层面。
如果你的内心没办法统合,绝对无法跟身体认同。因此我们必须在第一个阶段有所突破,「角色」跟「阴影」方面能够合一。当你内心的心灵世界能够统合之后,才能够提升到第二个层次--「自我层次」。当自我内心里面有所统合时,自我意识就会强烈展现,诸如一些艺术家、雕刻家、美术家等,他们都有那种满重视特质率性的发挥,我个人要怎样就怎样,不管你欣赏不欣赏,我随性要怎样就怎样。有时候会表现出很酷的那一面:我的胡子要怎么留就怎么留,你管我!
这就是「自我层次」的展现,就像有一位歌手伍佰,就有这种强烈的自我主意、自我主张,满不错的,在此所评述的不是说他不好,而是说:他就满敢于展现自我--不管你欣赏不欣赏,我就是很…。如果你要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也要有这种魂力、气魄。像以前有个演艺人员孙越也是满不错的,也是展现出满完整的一个自我。
真的要成为艺术家,就要敢如实的展现自我,这就是展现「自我层次」方面的。但是他对身体还没有真正整合,也就是他所重视的是心灵感受,亦即Feeling方面,但对身体方面呢?如果修行人能够渐渐来到:在内心的世界里面能够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
在「角色」的第一个层次,他是不会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如果还不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你就不会爱护这个身体,也就不会跟这个身体统合。当你愿意如实的面对自己,接受自己丑陋的一面,这样你的内心世界才会成为一个完整的太极出来,这只是一部分而已,还要继续来到跟这个身体的整合。
这张图表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冲突不断,不愿意接受丑陋的自己,认为你要的是一个完整圣人的模样、框框,于是生命会有很多的责备、很多的谴责、很多的不要,一直削掉你所不要的。而你所不要的,其实未必是不好的!你只是觉得说:这样不是人家所订出来圣人的模范框架,不是人家所认为、赞同的,这样得不到掌声、得不到肯定,于是就在那里一直的不要…,砍掉你所不要的,包括认为「修行人不可以笑」、「修行人不可生气」…。常常在修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变得很拘谨,把自己绷得很紧,误认为收摄六根就是不可以看、不可以接触…。
因为你一直巩固你要的,这个都是还在「角色的层次」,于是你就一直排斥你所不要的,所以你的内心摆不平,必须要照见到这方面,你的界线才能够有所突破、消失。当你的内在能够统合起来,此时才能够来到一个完整的自我,自我意识就会强烈展现。自我主张、自我表现就是:我要怎么样做,觉得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做,这样就好!所作所为都是比较率性的,所以艺术家、美术家、雕刻家他们比较是在这种自我的意识层面。但是对身体方面,还是有很多没有统合,尤其很多的修行人厌恶自己的身体。因为界线以外的,还是没有统合,所以对这个身体充满着罪恶感,会觉得它是一种业报、业障,充满着污垢、充满着污秽。
佛陀所讲的「破身见」,事实上是要破除我们的「我见」、「抓取」,这些本来是一种药方,结果众生却常常把这种药吞习惯了,就误解成一直在否定这个身体。试想:没有了这个身体,我们怎么修行呢?要知道这个身体是法界的缘起甚深啊!你不珍惜这个身体,你的心跟身是分裂的,当你的身、心分裂,你的人格怎么健全呢?
如果你的人格不健全,怎么为人师表呢?所以,你不接受、不珍惜这个身体,身、心是不会健全的,你的身、心、灵也就不会统合。我们身、心的统合,身、口、意讲的就是我们对外的一种展现。有机生命体就是要把自我的这个心跟身体,慢慢的去认同。在禅修的时候曾经阐述:身与心是有交集的部分,也有先后的作用。「心」是意识在前引导,身体才会有动作,但是现在当下都是一体的,你必须要让它统合之后,才会来到有机生命体,这时候你的生命才会真的活起来。
身、心、灵讲的是我们身心的一个统合,当具备一个健全的人格,身、心、灵统合之后,就会对自我负责,你的生命、有机生命体也会发挥出来。当你的生命潜能到达此一层次,有机生命体完整的时候,你的生命潜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如果你的内心世界仍是如前面所叙述的一直在互相厮杀,或仍是在否定、排斥你这个身体,你的内心里面摆不平、充满着矛盾不安,则你的生命能量就是白白消耗掉,被你把生命的能量挫折掉、把它浪费压抑掉的,生命的潜能就没办法真正发挥出来。所以,你必须在身、心统合之后,拥有一个完整的有机生命体,这时候你的生命潜能才会真正发挥出来,人格就渐渐的健全起来。
具备健全的人格之后,你跟整个外界环境还是不认同。心灵层次来到这个阶段,是在个人的「五蕴」身心上面,就是色、受、想、行、识,还是在「五阴」的世界里面。如果以四念处的禅修方面,就是在内身、内受、内心、内法,现阶段你还是体悟不到外身、外受、外心、外法,你只看到「五阴」,却看不到整个法界。你不觉得法界对我们的重要,不觉得法界跟我们是一体的,所以你的生命还是跟这个法界是分开的,这时候虽然你的修行功夫是很厉害了,「五阴」都很会观察了,也很会收摄六根了,很会观察当下的起心动念,很会觉知四念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