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日记
菁华语录
心地功夫
禅坐是一种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软,性情也要软,心地更要柔软。
菁华语录
◎有水的地方,鱼就可以游;有天空的地方,鸟就可以飞。佛光山是个有水及广大空间的地方,可以培育出很多的花朵。
◎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去争取开拓,人们常因惰性而懒得再接受挑战,久而久之,自然就不会进步,不会升华。
◎集体创作,不是由很多人来支持一个人,而是每一个参与的人,都是主人。
◎有嘴说人,最好也能说自己;有眼看人,最好也能看自己,做事不要只要求人家待我们如何,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待别人很好。
◎佛法是要用悟的、用体验的,没有体验的悟境,在学佛道上易退失信心。
◎一个人是否有成就,除了“观念”的正见外,还要有表现,不敢勇于表现者,如何有自己的世界?
◎与人共事要和气,讲别人不好,自己何尝是好?能够找出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较容易进步。
◎世间上做事容易,处人难,但必须与人接触,才能了解众生需要的是什么。
◎禅坐是一种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软外,性情也要软,心地更要柔软。
◎对他人好的建议或好话,都要很用心去听,且记住他人的优点,来平衡其缺点。
◎人我是非只是一种过度时期的心态问题,时间一过,环境一变就不一样,故不要太着意而起烦恼。
第二个春天
在人生的旅途上,不管从事哪里一种行业,能顺着跑道往前走当然很好;但若遇到不顺遂,就要考虑自己的能力、衡量自己的条件,换一条跑道,很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开始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菁华语录
◎对一些不顺不悦的境界,要懂得将心安住,心生不满,就是一个不满的世界;心生怨恨,就是一怨恨的世界,心里很苦恼,就是苦恼的世界。
◎在正知正见下,戒法就容易受持。
◎生活的苦不算苦,一个人的思想、自由,受到控制、受到压抑才是苦。
◎当别人对我们有所要求时,不要轻易拒绝,要具有喜舍心给予协助,且不求回报。布施时,要带着感恩的心,感谢对方接受我们的布施。
◎若能将爱恋去除,人就不会有忧苦尘劳。能将世间的爱执看淡一分,就能净化一分,续而持之,人的心境,就如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
◎凡事要知取舍,善人要奉行,善事要服务,不善之法要舍弃,尤其好人相遇要把握相交的因缘,好事当前要把握行善,否则因缘一错失,就再也没有机缘了。
◎做事要有事做成无事,不要去生事;说话,不说解释的话、不能辩解的话,说话要说有建设性的话、幽默的话、诚恳的话。
◎一个人只要感觉内心有财富、有力量,对社会的服务,就永远无尽期。
◎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道他人的心不容易,认识自己的心更不易;人之所以不会有成就,皆因不认识自己的心。
观念就是财富
很多事情靠别人不一定会成功,只能得到部分协助。自己有正确的观念,要求自己,并将执着放下,接受别人的教诲,才能拥有成功的财富。
菁华语录
◎对别人的成就、好事,点滴都要觉得很了不起、很稀有难得;但若在自己身上,则没有什么,能有此谦卑的心,比较容易有悟道的感受。
◎“真善美”就是一种功德,应该用心的把这种功德供养给十方大众。
◎三皈五戒就是实行自由平等最高精神,皈依自己的真如佛性、自性三宝。
◎一个人若太固执,非大乘根器,要如流水才会清,不要执着才会通。
◎对世间要放得下,对佛法要提得起。
◎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但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以佛法的快乐来代替世俗的情欲。从礼佛、禅坐、梵呗、佛法义理的法乐中可以对治烦恼。
◎学佛者要先将自己的“执着”放下,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诲”。
◎念念为众生、为佛教、为大众就是一种菩提心,要将自己过去未入佛门时的“自己”摔开,重新把“自己”活回来,过新生的路。
◎能接受别人的批评、责怪、无理要求,就表示肯接受改进,这种学习心态比较容易进步。
放光
口说善良的语言,就是口中放光。
眼看一切人事皆善美,就是眼睛放光。
耳能懂得谛听、善听,就是耳朵放光。
心中慈悲、智能、清净,就是心中放光。
菁华语录
◎事相上很多东西,看表相都是一时的,所以要看真心、自然的一面,好的要欢喜接受,不好的也不可以排拒,世间上圆满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残缺的美,也自有其一番境界。
◎何谓善知识?就是可以鼓励我们奋发向上者,可以摊在阳光下讲话者。
◎真正要过身心健康的生活,就是在观人、观事、观境界都要很自在。自在之法门,不外“不比较、不计较”。
◎肯承担就能拥有,能拥有自然就富贵。
◎做一个领导人固然很难,但能被人领导不仅不容易,更是一种学问。
◎一个人心中对称讥毁誉不留痕迹,心量自然就会扩大。人有惭愧心,常怀对不起人的心念,就是修行。所以不要忘失自己的慈悲与因缘。
◎面对人生的选择,要如何不判断,则要靠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人生很重要。
◎将感动的缘由找出来,放在心中品味,感动就能恒久。
◎布施灯烛驱逐黑暗是一种有形的放光,若能以真理、智识、智能等法布施供养人,而不致愚暗痴迷,就是一种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