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六)出离心非常重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15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六)出离心非常重要  

  我们从明天就要开始讲解轮回过患。可能有人会觉得,我们都知道轮回是痛苦的,难道这还需要学吗?当然需要学。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初转*轮时传讲四谛法,首先宣讲的就是苦谛,也就是轮回过患。如果没有认清轮回的痛苦,就难以对轮回生起出离心。若没有出离心摄持,无论从事什么善法,都只能得到人天福报,无法成为解脱之因。

  出离心分为下士道出离心、中士道出离心和上士道出离心。若只具有下士道出离心,无论是修直断还是顿超,都只能得到人天福报。若仅具备中士道出离心,无论修学多么高深的法,也只能独自一人获得寂静涅槃。只有具足上士道出离心,行持的一切善法才能成为究竟解脱之因。

  可能大家觉得自己在高原地方修行多年,对世间的一切已没有多大的羡慕之心,但由于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有时还是难免对世间产生细微的羡慕之心。要记住,哪怕对世间的一丝羡慕都会成为解脱之障碍,我们必须要把它打破。因此我们无论讲解什么法,都会讲解出离心的功德。

  以前有一位汉族居士放生时碰到几位道士,这些道士对他讲解了一些慈悲为怀、行善断恶的教言,并且告诫他,若以后能积极放生,意义非常广大。他听了之后非常疑惑,既然都是行持善法,佛教和道教的区别在于何处?如今汉地很多人认为道教和佛教本来就是一家,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当然,从总的角度来说,世界上的宗教都提倡行善,但各宗教派对善的定义并不一样。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如来藏功德,因此是平等的,要平等对待;但有些宗教认为某些众生需要呵护,某些众生可以伤害,因为它们是造物主赐给我们的食品等,这样,他们在救度众生的过程中就是有选择性的。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彼此有着天地悬隔之别。

  比如道家提倡做善事,佛教也提倡做善事,但是道家提倡做善事的基础是对三恶趣生起厌离心,目的是追求人天善趣。很多道教寺观中,供奉的是天界玉皇大帝以及各路仙神,这些神祇还在轮回善趣的范围中,这意味着道教的出离心是下士道出离心。但佛教不仅对三恶趣生起厌离心,对三善道甚至独自寂静涅槃也生起出离心,目的是追求佛果。由于发心不同的缘故,无论当时从事的是什么善法,都会随着当时的意乐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行持放生等善行,若只有下士道出离心,最终只能得到人天福报,若具有上士道出离心,则能成办解脱。所以,我们要认清轮回过患,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八课(十五)士用果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一)果实取决于意乐
 圣者言教 第九课(三)什么是真正的功德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二)观修无常而精勤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三)为何修学要先从有相定开始
 圣者言教 第一课(十)修行密宗必须先圆满加行吗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四)简述华严四想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五)端正心态而调伏内心烦恼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十一)上士道之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五)仅凭禅定判断见解尚不全面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六)中阴自在需要生时精进修法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四)无常来临时 万般带不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应观自心[栏目:阿松活佛·利乐心语]
 杂阿含经卷第一(一八)[栏目:杂阿含经]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一)闻法六度[栏目:圣者言教]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皈依篇)[栏目:疑问解答]
 给他人送去一缕阳光[栏目:卢志丹居士]
 息肉医无效 诚诵神咒除[栏目:大悲咒感应事迹]
 佛陀的“民主”作风[栏目:戒法法师]
 题丰收[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金山腿高旻香 Gold Mountain legs, Gaomin incense[栏目:初步参禅的方法 Basic of Chan]
 方广寺闻游客语偶拾[栏目:超然法师诗偈·旧体诗小集 ]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