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心灵十境·第十地 法云地
证严法师 著
{返回 证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11

第十地 法云地

     菩萨道看来好像很遥远,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去实行,再怎么远的路,总有到达的一天。
   虽然凡夫很渺小、圣人很伟大,不过,要从渺小变成伟大并不困难,只要有心、有愿就很容易。佛门有一句话:「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既然如此,就不用怕凡夫不能成佛。
   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众生的心与佛心一样,都能包容太虚。年岁大小,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心量或智慧。有的人虽然阅历丰富,但能真正了悟的道理却很少;有的人年纪虽轻,体会却比年长的人更透彻,更能通情达理。
   一般人常常会倚老卖老,当较年轻或资浅的人对他个人提出一些指正时,他就会说:「你闭嘴!我年纪比你大,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长;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一副不愿采纳别人意见的态度。
   其实,众生的智慧没有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要好好地运用,否则尘垢会愈积愈多,智慧就显现不出光明。

精神集中,事事皆通
   比如有些病人,老是对医生说:「我病了。」医生对他说:「你要稍微运动一下。」但是他还是不想动,整天躺在床上,手脚自然愈见萎缩。而且一个人的心理会影响生理,心理上一直觉得没力气,身体也就一直无力了。
   有些病人刚好相反,医生就病情的评断告诉他:「你要多休息!」但是他却认为:我还好啊!我要利用有限的人生多做一些事。所以,不管在怎样的病况中,只要心理健康,还是可以生活得健康人一样,这也是一种心力。
   其实,每个人的心力都能无限地延伸。如果懂得发挥运用,就如一面明镜,能鉴照天下万物;若不肯「用心」,则如宝镜蒙尘,不仅不能发光,更会失去了它的功能。
   所以,行菩萨道的方法无他。一者需要智慧,再者就是要发挥良能;发挥良能是慈悲,而智慧是力量的来源。
   前面提到第九「善慧地」,是鼓励我们要培养慈悲心;但不是看不清目票滥慈悲,以致于爱得泛滥。有智慧的人会把「爱」化为建设性的力量,进而发挥良能。以达「善慧地」的菩萨境界。
   就如我们学佛,必须静下心来,精神集中,定力才能产生,而后由定生慧,这样就能有精通的方法。其实所谓的「神通」,就是「精神集中」,则一切的人、事、物、理可互融相通。
   做事、待人圆满;讲说道理也很透彻。因为精神集中不散乱,便能在定中发挥智慧的功能,所以能通达事理,这叫做「大圆镜智」,就如一面圆满光明的宝镜一般。

慈悲智慧法云地
   菩萨十地的最后一地是「法云地」。「法」是「智慧」,「云」是慈悲、爱护之意。
   大地万物能够不断涌现生机,都是靠水分、土壤、空气和热能。靠地、水、火、风四大调和的运作,这些东西缺一不可。「法云地」就如一片遮荫、造雨的云。虽然蓝天白云的景致,十分清净美好:但是如果一直都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草木就会干涸、凋零。这时最需要有清凉的及时雨来滋润大地,缓和太阳的热度,让枯萎的车木重现生机。
   人的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我们也有不死的「慧命」。它需要「法云」的培养:法语滋润众生,就像拨云见月时,云会散开:需要及时雨时,云又会自动聚拢降雨,这样就能培育大地万物。
   我们每个人的慧命、心地的种子都是「因」,需要的是「缘」。「法云」就是缘,能够成就一切。「法」有如智慧的甘露,能滋润群生。「云」象征慈悲、爱护,能解除众生的热恼,这就是慈悲。
   但是,如何才能登到「法云地」的境界呢?必须成就「智波罗蜜」。这里的「智」是指「大圆镜智」,它能鉴照天下一切事相,却又不受其影响。我们若有这分明明历历的分别智,心就不会被污染,还能进一步以「方便的智慧」来教导众生。

掘心井,储法水
   佛陀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归纳起来,就是要我们「行菩萨道」。要像太阳一样,能使众生智慧明朗;亦有如慈云适时覆盖,使众生在慈悲、爱护之下,身心安定、悲智双运,这称为「法云地」。
   成就了「智波罗蜜」,就能具足无边功德,生出无穷的功德法水。这时,我们就要赶快掘一口心井,以储积「法水」来滋润众生。或许我们的力量有限,但是露水虽微,却能滋润大地;我们要像那无形的甘露水般,默默地滋润众生。
   平时一场演讲法会,都有很多人来听,听的时候好像很受用,但是就如一阵西北雨,很快就过去了。要让众生的慧命长期获得滋润,最要紧的是「以身作则」,在日常的言行中显现出修养。
   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好敬仰某某人,因为他都不用讲话,从行动中就能表现出不凡的气质。」像这样,不必靠大场面的说法,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他的语默动静就像甘露法水般,能渐渐地滋润人心,使人烦恼尽除。「法云地」的意思,也与此同理。若能真正把对众生的爱建立在心中,我们的一切举动,就会在善巧方便中子人机会教育:就如云覆在虚空中,洒出清净的琼浆一样。
   人生要时时如一片法云,既不受任何障碍,又能普施及时雨。学佛,就是要使心镜能照见山河大地:但是,山水并不会成为自己内心的负担,这就称为「大圆镜智」。能够到达这样的程度,就是「十地菩萨」了。
   十地菩萨的意义,已经大略解释完毕。我们应该从第一地的方法做起,时刻精进不放松,直到十地圆满。不可忽视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因为漏了任何一地就会悬空,因此要步步踏踏实实、努力精进,才能登上十地圆满的境界。

 


{返回 证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三十七道品偈诵释义
下一篇:心灵十境·第九地 善慧地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二难:富贵学道
 四十二章经
 调伏人生二十难·第十五难:不说是非
 三十七道品讲义:七觉支篇
 开启永恒的慧命
 心灵十境·第二地 离垢地
 生活的智慧
 人间菩萨 合理的生活
 心灵十境·第九地 善慧地
 心灵十境·第三地 发光地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然上人文钞 制诫篇 四、一念义停止起请文[栏目:日本净土宗·法然上人文钞]
 第四章 依观音授记作“幡经轮”化导众生[栏目:白玛邓灯尊者]
 由第二次庙产兴学运动说到第三届全国佛教徒代表大会[栏目:太虚法师]
 佛七讲话 智谕法师疑问解答 一 (检讨会摘录)[栏目:疑问解答]
 朝圣普贤愿海——《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八愿王——常随佛学[栏目:清净法师]
 病不发展了,她也不念佛了...应如何帮助她?[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击败他人千次,不如击败自己一次[栏目:蔡礼旭老师]
 基督禅与佛教自觉[栏目:李四龙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一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用开阔的心经营事业,用简单的思维生活[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