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九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分类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50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合讲

  蒋阳龙朵加参尊者      传授

  桑昂丹增           传讲

第二百二十九讲 2014年5月4日

  【原文】

  具体来说,希望众生具足乐因及乐果,是慈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是悲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不离安乐,即是喜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贪嗔,即是舍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

  四无量心也分为有缘的无量心与无缘的无量心两种。在修有缘的无量心时,要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慈心的所缘境:“愿等同虚空的一切老母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这显然是以不具安乐的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即是行相。

  悲心:以痛苦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是行相。

  喜心:以具足乐因及乐果的有情作为所缘境,希望他们不离其安乐是行相。

  舍心:以自相续的贪嗔、他相续的贪嗔作为所缘境,希望平等息灭贪嗔心而具饶益心即是行相。

  以上是四无量心,就这样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无缘的无量心,作为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来修炼内心;如果是一个开悟者,那就以“无分别智行诸事”入定,修行它的妙力慈悲心等。

——《前行备忘录》

  【正文讲解】

  顶礼大恩根本上师!

  祈祷大恩根本上师赐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愿尽虚空之际有情父母即生证得四身五智之金刚持果位,为此结合《大圆满龙钦心滴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与《前行备忘录》而宣讲。

  此前行分三:首义、论义和结义。首义已宣完,今天宣讲论义。论义乃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由吾等殊胜上师无谬口传所著之备忘录。论义分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前行、修持正行之支分捷径往生法,共同外前行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二、不共内前行”。

  不共内前行分为六个科判:一、诸圣道之基石——皈依;二、趣入最胜大乘——发殊胜菩提心;三、清净违缘罪障——念修金刚萨埵;四、积累顺缘资粮之供曼茶罗;五、顿然断除四魔之古萨里——积累资粮;六、自相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诸圣道之基石——皈依已宣讲完毕,今天所宣的是“第二、趣入大乘发殊胜菩提心”。

  大乘之根本发殊胜菩提心分三:修四无量心、发殊胜菩提心和愿行菩提心之学处,今天首先所宣的是“第一、修四无量心”。在《普贤上师言教》中的“修四无量心”内容已宣讲完毕。如果将《普贤上师言教》内容付诸于实践,去实修打坐,在《前行备忘录》中如是开示了如何实修打坐更为重要,今天即于《前行备忘录》中而做宣讲。

  《前行备忘录》中讲解了“如果你的相续以菩提心所摄持,即使你所修之法是小乘法,也会成为大乘法;如果你的相续未以菩提心所摄持,即使你修的是大乘法,也无法成为大乘法。因此之故,大小乘主要取决于你的相续是否以菩提心所摄持而区分”。此处所宣的“菩提心”主要指的是世俗菩提心,即:大小乘主要取决于是否具足世俗菩提心,如果具足世俗菩提心,所修之法都会成为大乘法,否则所修之法无法成为大乘法。如果你的相续具足菩提心,地道都会贤善。

  之前如是所宣般,如果没有修菩提心,相续无法随意生起菩提心,“未生起而令生起”之方便应该以四无量心去修心。四无量心是哪四种无量心呢?慈无量心、悲无量心、喜无量心和舍无量心,称之为四无量心。在四无量心中,要分清楚四无量和四梵住。如果修四无量心,相续能生起四无量心;如果没有修四无量心,只具足慈心、悲心、喜心和舍心,只能称之为四梵住。因此之故,相续若要生起四无量心,必须要修四无量心。

  今天所宣之法是如何修四无量心。按照讲解理论的顺序而言,应先从慈心讲起;按照窍诀的观点,如果首先没有从舍无量开始修心,其余所有修法就成了梵住,所以最初必须从舍无量心修起。因此之故,现今不是按照理论的讲解方式,而是以窍诀的方式讲解四无量心实修打坐的方式,也就是说实修打坐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应该从舍无量心开始去修心。

  具体来说,希望众生具足乐因及乐果,是慈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是悲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不离安乐,即是喜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希望众生远离贪嗔,即是舍心的本体或法相或行相。

  如同堪布昂琼所宣般,此等内容希望大众铭记于心。慈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是什么?悲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是什么?喜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是什么?同样舍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是什么?

  慈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指的是:希望一切众生具足安乐之因和安乐之果;悲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指的是:希望众生远离苦因和苦果——具足这样一种意乐;喜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指的是:希望众生不离开安乐;同样舍心的本体、法相或行相指的是:希望一切众生远离贪嗔。

  四无量心也分为有缘的无量心与无缘的无量心两种。在修有缘的无量心时,要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慈心的所缘境:“愿等同虚空的一切老母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这显然是以不具安乐的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及乐果即是行相。

  慈心的所缘境和行相应具足如是之意乐。

  悲心:以痛苦有情作为所缘对境,希望他们远离苦因及苦果是行相。

  此为悲心的行相和意乐,所缘境为具足痛苦的有情。

  喜心:以具足乐因及乐果的有情作为所缘境,希望他们不离其安乐是行相。

  舍心:以自相续的贪嗔、他相续的贪嗔作为所缘境,希望平等息灭贪嗔心而具饶益心即是行相。

  以上是四无量心,就这样对应所缘、行相来修。

  无缘的无量心,作为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来修炼内心;如果是一个开悟者,那就以“无分别智行诸事”入定,修行它的妙力慈悲心等。

  相续若想生起菩提心,必须要以四无量心而修持,此等修持的方式方法,希望大众相续明明了了。修持佛道必须具足菩提心,有则即可、无则不可,无法不具足,因此之故,菩提心最为重要。见解不重要、修行不重要、行为不重要、布施不重要、持戒不重要、忍辱也不重要,最主要的是相续要生起菩提心。见解之基是什么?仍要具足菩提心;修行之基是什么?仍要具足菩提心;行为之基是什么?仍要具足菩提心;六度之基是什么?仍要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菩提心而奉行六度,能成为六度吗?无法成为六度。

  之前也宣讲了声闻有没有证悟见解呢?他们证悟了见解。但是他们的果是什么?只能得到灭尽定而无法得到佛果,为什么呢?虽然他们证悟了无我之智慧,但是不具足菩提心之故,所以无法得到究竟佛之果位,只能得到灭尽定之果位。相续若要生起菩提心,必须以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去修心。观修四无量心以后,一定要生起四无量心,而不应该成为四梵住。

  修持四无量心,必须要以实修打坐而修持。实修打坐之时,首先要认识慈心的法相是什么,悲心的法相是什么,喜心的法相是什么,舍心的法相是什么。首先认识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本体、法相或者行相,在此基础上思维四无量心而修心;以四无量心修心之时,每个观修内容都要具足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

  之前宣讲了慈心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悲心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喜心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舍心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在每一座修法中,都要具足此等要点而修心,同时要具足有缘和无缘,比如说,慈心的有缘和无缘、悲心的有缘和无缘、喜心的有缘和无缘、舍心的有缘和无缘。实修打坐之时,两者必须同时具足而修持。

  因此之故,希望大众认真谨慎。为什么呢?若要得到究竟佛之果位,必须要具足菩提心之因,现今宣讲菩提心之时,希望你们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认真去修持,修持当中要具足此等要点。比如说,具足有缘和无缘等要点、认认真真地如是修持,不要被懈怠懒惰所缚,不要认为:“今天不用修行,我以后再修。”

  现今讲解菩提心之时,希望你们闻思实修交替而修持。大乘显密之根本就是菩提心,相续能否生起菩提心完全取决于四无量心,因此希望大众认认真真去修持四无量心。比如说,以纽西堪布昂琼这种宣讲方式,慈心需要七天的时间打坐而修心;悲心、喜心和舍心都是七天,在七天中座与座间分清而修持。比如说每年的百日闭关,有些弟子修顿超,有些弟子修持大圆满龙钦心滴共与不共之前行。虽然我们没有区分七天间隔而修心,但是我们现今不分春夏秋冬都在实修打坐。打坐之时,应该如是般如理修持四无量心。

  如果没有以共同内外前行而修心,认为此外还有一个直断、还有一个顿超或者还有一个更殊胜的法可修;如果缺乏前行修持之基础,你想步入一个正道、修持一个清净之法是很难修持的。因此之故,你们经常修心之时,应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这样修持才能步入正道,修持的法也能成为清净之法。

  我在讲解此等要点的重要性、关要性,有者即可、无者不可,以及这样讲解的原因。有些人认为:“哦,上师讲的是前行。”于是轻视所宣之法,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殊胜的法。你们一定要认识到:“除此前行之外,再没有更殊胜的法”。

  打坐实修四无量心之时,应该具足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而修持。比如说,慈心以不具足安乐的有情作为所缘对境;愿此等有情具足安乐之因和安乐之果,此称之为是行相之意乐。此处接着所宣的是悲心的所缘之对境为具有痛苦的有情,希望此等痛苦有情远离苦因和苦果,称之为悲心的行相之意乐;喜心所缘之对境是具足乐因和乐果的一切有情,希望此等有情不离开安乐之因和安乐之果,此称之为喜心的行相之意乐;接着是舍心以自他相续的贪嗔作为所缘之对境,希望平等息灭自他贪嗔之心而具足饶益之心,此称之为舍心的行相之意乐。

  如此般具足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而修持,此称之为什么?此称之为有缘之四无量心修持之方式。那么什么是无缘的方式呢?比如说,慈心分为有缘和无缘,悲心也分为有缘和无缘,喜心和舍心也分为有缘和无缘,在修法中两者都应具足而修持。

  什么是有缘呢?有缘就是观察修。什么是无缘呢?无缘就是安住修。修持慈悲喜舍的过程中,都是以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所谓的有缘和无缘称之为观察修和安住修,除此之外没有另一个有缘和无缘。有缘的修持方式,以刚才所宣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如是而思维,此称之为有缘。比如说,我们在修持慈心时,所缘的对境为不具足安乐的这样一种有情。比如地狱众生不具足安乐,以此为所缘境,希望他们具足乐因和乐果,此称之为慈心的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再比如说,悲心的所缘之对境是饿鬼道众生,饿鬼道的痛苦是什么?是饥渴之苦。饿鬼道众生头大如壶、颈部细如马尾毛、腹部大如盆地、脚如稻草,长期遭受着饥渴之苦。以饿鬼道的一切痛苦有情作为所缘之对境,他们的苦因是什么?因具足贪心和吝啬之心而遭受着饥渴之苦,“希望他们远离这种苦因和苦果”称之为行相之意乐。

  实修打坐之时,如是具足所缘之对境和行相之意乐而修心,这样修持称之为什么?修心、观察修和思维。每一座必须具足上述要点而实修。之前你们在修五加行的时候,有没有这样去实修呢?同样你们在修持大圆满和大乘法之时,有没有这样去实修呢?仅仅讲解书上的法义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在座中纳入相续而做实修。因此之故,希望大众认认真真地修持。

  以前你们在修五加行的时候,不懂修行理趣,而且修行也是颠倒的,现今我在讲解之时,你们认认真真地听闻,并能理会:“哦,上师在讲解是这样的,不要这样。”我有很大的希望,希望你们能修持一个清净之法。因此之故,希望大众如理如法修持。

  以前没有人为你们讲解,也难怪你们不会修法,如果我没有为你们讲解,你们不知道修持的方式,这是我的过失和过患。我如是讲解以后,你们不如理如法地修持,这就是你们的过失和过患。除此之外,没有一个直断可修;除此之外,没有一个顿超可修;除此之外,没有一个能证悟大圆满的见解。因为此处要点重要之故,我反反复复地提醒和教诫大众的原因也在此处。

  如果具足善心,从世间乘来说,一个人格贤善的世间人,也能利益他众。如果没有去修心的话,世间人也无法成为一个贤善之人。比如说,你们汉地有一个《弟子规》。《弟子规》讲述的是什么?讲述的是做人要有好的人品。如果你没有奉行《弟子规》,你去修菩提心的话,你能圆满具足《弟子规》中的一切。同样,你依四无量心修菩提心,出世间的《佛子行》的所有内容都能融入你的相续;同样,你以四无量心如理熏修菩提心,相续自然而然也能生起具足出离心、信心和见解。除此之外,没有直断之道;除此之外,没有顿超之路。如果未能如理修持四无量心或菩提心,修道中会出现偏道、误道或歧途,而且也会出现见解、修行和行为上的障碍,消除此等障碍的最殊胜方便莫过于菩提心。以四无量心而修菩提心,相续自然会生起信心和恭敬,也会深信佛法并生起欢喜心,因此之故,必须熏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能圆满有现之福德资粮和无现之智慧资粮,智慧也会越来越增上。如果你们去修菩提心,我的心都会安稳。不然的话,你们去观修本尊或念诵心咒,睁大眼睛、闭着嘴巴坐在那里修禅定,我心里很忧郁,心想:“会不会有个魔或者附体附在你们的身上?”我看到很多弟子于强制无念中修持禅定,我心里有一种担心:“他们最后会不会死?会不会成为疯子?”总之,无论修持本尊还是念诵再多的咒语,但没有以菩提心摄持,最后很多人身上会有附体。同样,无论修持直断还是顿超,很多弟子于无念中强制压制心念,最后好像喝了酒般精神颠倒,成为疯子,真的有很多这样的弟子。比如说,有些弟子在百日闭关中没有修四厌离心或修菩提心,只修见解或者修直断、修顿超,一百天结束以后,很多人好像喝了酒般,迷迷糊糊,很多人好像要飞翔般,真的会这样。

  现今我在给你们见解和修行该定量,好像调闹钟的时针般、应该调到什么时间点,真的都在这样为你们定量。不然的话,如果我不为你们定量,你们在座的大部分人有可能精神都不太正常了。我真的是这样对你们定量,我也在详细观察你们怎么样,我真的在定量。而不是说:“有一个弟子,随他们吧,随他们吧!”我根本没有这样敷衍你们。

  我真的是这样善加管理你们。否则,我让你们随意妄为,只要弟子想修大圆满,简单告诉他“无念中安住,不要起分别念修,就可以了”,最后你们会成为怎样呢?很多人会颠倒。同样,我让你们修持一个本尊,简单告诉你们:“你修一个本尊就可以了。”你们回去观修以后,用心造作自己如何如何,认为自己成为了本尊或者本尊对自己说话,最后颠倒迷乱,真的会成为这样。

  那么我引导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方式呢?比如说,放松的时候稍微紧一点,再紧的时候又放松,又紧又松、又紧又松,这样引导你们步入正道。我这样引导,才能对你们有益、具义。我这样引导以后,有些弟子听话,将教言铭记于心,自然我能让他步入一种正道。但是有些不听话的弟子,无论我再怎样引导他步入正道,都没有任何办法。

  比如说,我摄受一个弟子、帮助弟子步入正道,必须以种种方便法而引导;否则,不依方便很难让弟子步入正道。比如说一个医生要为病人治病,也是以种种方便法医治,才能医好病人。这只是一种比喻的方式,而不是说上师是医生、弟子就是病人,不是这样的。如此比喻般,上师引导弟子的时候,应该如此方法而引导。

  以有缘的方式和无缘的方式、所缘对境而如是修持,除此之外还有个直断吗?也就是说,以有缘的方式修持慈心,你会生起善心,菩提心也会日日增上;以无缘的方式修持慈心,你的见解会越来越稳固、越来越明了。除此之外,还有个直断可修吗?没有的。

  以上内容属于有缘四无量心修持的方式。如何所缘对境而修持的方式方法,以后还会继续详细讲解。无缘指的是:心不跟随过去、未来、现在三时之妄念,也不放纵,安住于自心之本面。此处所宣的是“无缘的无量心”。

  无缘的无量心,作为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来修炼内心;如果是一个开悟者,那就以“无分别智行诸事”入定,修行它的妙力慈悲心等。

  作为初学者,以如梦如幻等幻化八喻来修炼内心;

  如梦如幻等幻化的八种比喻指的是:梦、幻、寻香城或者阳焰等,此等都是无实的。总之,初学者以这种幻化八喻如是作意,称之为无缘。

  比如说,做梦的时候,梦是无实的;幻化显现之时,也是无实的;同样,以之前所宣的四无量心修心之时,一切是无实的、不是实有的,如梦的。这样去熏修,称之为无缘的无量心。

  此处法义非常关要,必须要具足、必须要懂得,不懂得不行,此处为关要之法。如果不懂得此等要点,即使你修持大圆满的直断或顿超,也只是一种道貌之相,而无法实际修持。很多弟子无法步入此道,认为自己修的是大圆满,很多弟子迷乱颠倒,修行一直停滞不前,很多弟子都是这样的。

  虽然现今很多人都在修大圆满之直断、大圆满之顿超、大圆满之前行和正行,但却没有如传承祖师所宣般、遵循传承祖师的法规如如般而如理修持。大圆满法修持之道是很广大的,而不是很狭窄的,你们懂了吗?有缘和无缘,你们懂了吗?如果你们明白有缘的定义,在打坐中必须要具足有缘;如果你们懂得无缘的定义,打坐中也必须具足无缘,必须要将此等要点付诸于实践而奉行。

  作为初学者的无缘就是以如梦如幻而修炼自己的内心,总之,实际意义不成立,初学者以这样方式去修炼自己的内心就可以了。

  以上内容为初学者的无缘。若想了悟无缘的真正实相或者行相,应该如何去了悟呢?了悟的方式如下:你们每个人都能看得见我(阿松上师)吧?见到我的这个相,称之为有缘。你们每个人的心性都能显现一个阿松上师的相,你们能见到吧?此阿松上师的相为显现,你们意识中以何念而显现呢?你们分析一下:你的心所显现的阿松上师的相和你的念,两者能不能分开?你们分析一下。无法分开,你们也可以尝试分开两者。分析之时分别念无法生起,有没有阿松上师的相?同时具足上师之相,两者完全相融之中。此时并非你毫无所知,也并非如同你的头被石块打击完全昏厥般,不是这样的,两者完全相融之中。此称之为慈心的无缘、悲心的无缘、喜心的无缘和舍心的无缘。

  有的弟子认为心本来就是无缘的,不是这样的,而是在实修中完全安住于心之本面,这就是无缘。此时不应该以细分别念去遮止,此时的分别念是清净的,这种状况称之为无缘,亦称之为安住。

  以前我问你们:“你们的安住怎么样?”你们回答说:“现在没有起妄念,我很欢喜;如果起妄念,我很忧郁。”或者回答:“现在能安住,没有起妄念。”或者回答:“现在安住于没有妄念之上。”你们一直处于迷乱之中,这不是安住。安住修是自然而然去安住,心造作是无法安住的。

  你们听闻此等言教之时,赞同地说:“哦,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上师这样讲是这样的。”但你们不要轻易放弃,要以实修打坐达到此心之本面,否则仅仅口说赞同之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在你们懂得有缘和无缘了吧?实修之时,以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如果具足此等修持方法,同时也能具足有现的福德资粮和无现的智慧资粮,才能圆满大圆满之道。比如说,你登上一个楼房,两只脚必须协调走路才能登上楼梯吧,一只脚能踏上去吗?因此之故,我讲解当中并没有讲解“必须依靠一个有缘才能生起菩提心”,有缘和无缘交替而修才能具足菩提心,如是做了讲解。

  不管是慈悲喜舍,要成为无量心,必须具足有缘和无缘。若仅仅具足有缘,只能成为梵住,无法成为无量。因此之故,实修之时,必须具足有缘和无缘而实修。对于汉族弟子来说,此等法义非常重要。此等法义是否重要,你们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

  不然的话,很多弟子打坐时没有观察修、闭着眼睛坐在那里,这样的话,我很累,我认为他未入正道。同样修顿超的弟子在太阳下晒着,脸皮都掉了,这样去修我也很累。最后他们修完顿超以后,好像很慌张、很颠倒的样子,这时我都非常害怕。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希望你们修直断之时,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修顿超之时,观察修和安住修交替而修。当我见到如是依教奉行的弟子,他们好像很清明,具足信心和出离心,也具足精进心和欢喜心。总之,见到他们很明了、很清晰的这样一种状态之时,我也非常欢喜。

  现在我引导你们步入正道之时,希望你们依教奉行、听话。我讲解这么多法义完全是为了你们,而不是说“我没有时间这样讲解很多”,不是这样的,完全是为了你们,因此之故,希望大众听话。

  尤其本身不懂得修行的弟子,遇见的上师也是颠倒的,最后导致自己越来越颠倒。尤其汉族弟子不喜欢真正引导修行的上师,却非常欢喜颠倒引导的上师。之前我跟阿哦吉堪布交谈中说:“这是他们的业力吧。总之,真正让他们修持的上师,他们不欢喜、也不相信。颠倒引导他们的上师,他们却很欢喜、很相信。地狱的众生并不是他们欢喜地狱而堕入地狱,因他们的业力所致而堕入地狱之中。这也是汉族弟子的这种业力吧。”你们在修道中有这样一个很大的误区导致你们颠倒步入邪道。

  我这样讲解好像是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能够引导你们步入清净之道,不是这样的,很多汉族弟子真的是很迷乱、步入偏道之中,真的是不可思议。

  去年祖师法会期间有一位汉族在家女众,跟着一位出家众来到亚青。这位出家众既不是上师,也不是堪布活佛,只是一般的僧众。如果这位出家众是正常的一般僧众还好,好像有一些愚钝,肯定是因病到汉地以后,不知道什么因缘,两个人相遇,之后那位在家女众就跟随他来到亚青。来到这里以后,这位女众每天抱着这位出家众的暖瓶、背包,“上师、上师”地叫着,跟在这位出家众后面。很多人见到此景以后,觉得这位女众真的很可怜,她肯定想修持一个佛法,但因自己的因缘和业力所致,遇到了这样一种颠倒的出家人。如果这位出家人是一个正常的人,也都罢了,但他是很愚钝的人,而且还认为自己遇到的是上师。

  我这样讲解并非是轻视别人或者嫉妒心,并非是这样。你们得到这样一种暇满人身,而且对解脱具有这样一种欲求之心,不应该浪费此人身。在座的大众都是听话的弟子,我不是要求你们“必须在我这里、必须要依止我”,我不是这个意思,你们可以去依止其他上师。但是依止上师之时,要依止一位真正清净的上师,否则你们会浪费此宝贵人身。

  此等就讲到这里,希望你们回去以后实修打坐思维所宣之法、如是修持。我如是讲解以后,你们听闻并铭记于心以后,相续是不是和以前不一样了?相续是否有些改变?相续是否有些调柔?相续的智慧或明了是否更清晰一些?如果你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我所宣之法就称之为佛法,否则,我所宣之法无法称之为法。

  大圆满并不是如同一个木棒敲在你的头上的状态。比如说,我讲解以后,你们相续和以前不一样,智慧也逐渐增上,而且明了修持的方式方法,与往昔相比更加具足信心;以前修行很紧,如今变得很松缓这样一种状态;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变化呢?如果你们具有这样的变化,说明我所宣之法已经成为佛法了,我——阿松上师也具有恩德了;否则,我所宣之法没有成为佛法,我也不具备恩德。

  今天就讲到此。

    

  【备注】

  此为弟子根据大恩上师讲法记录略作整理,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闻法录音。因时间仓促,恐有错谬。故于大恩上师及道友面前忏悔!

  愿大恩上师*轮常转!信众法喜充满!早证菩提!


{返回 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功德
下一篇:前行讲记 第二百三十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前行
 前行讲记 第二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结行回向殊胜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六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所取修法-一切为业之自性..
 前行讲记 第二百〇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皈依之功德-全年法务安排-严格管..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三十二讲 祈祷-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正行..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二十三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总结宣讲六道是痛苦之..
 前行讲记 第二百二十七讲 前行备忘录-发心-总说2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二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语恶业..
 前行讲记 第十一讲 前行备忘录-不善发心-善愿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三十五讲 普贤上师言教-因果不虚-所断之不善业-意恶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草菩提珠 接活蚯蚓[栏目:金山活佛]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