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衣食中无道心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44

衣食中无道心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矣。” 

                                     ——《论语》

  一个君子为学之道是非常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当他有一种理想追求的时候,就不能去在意日常的需求。一般大众(世俗人)都是要追求吃的好,穿得好,居住的很安宁。但如果你是求道的君子,对你的要求就不一样了。孟子说:“有恒产乃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唯士为能。”没有基本需求的满足而能保持道德之心只有君子才能做得到。一般俗人做不到,他会饥寒起盗心。

  一个人如果他注重的是日常的居住、衣食的话,志向就很平庸,一个君子要超越这些。你看出家人,尤其比丘就有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在古印度,比丘托钵说不准没有缘分托七家如果托不到就自认无缘,就回去好好修道。居无求安那就表达的更充分。比如十二头陀行中就有树下住,即在树下住宿、打坐,而且你在同一棵树下还不能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可能你会对这棵树都有留恋,舍不得离开。所以要一定要使自己的心空灵,就像候鸟一样潇洒,没有藏积、自由自在。人只有把物质的欲望降低到底线,精神的、心性的能量才能提升、激发出来。所以不能把追饮食、居住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对君子的高要求,但是并没有对一般的庶人作这个要求。

  那君子不追求衣食居住,那追求什么呢?他要以有限而宝贵的生命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不是说要去作轰轰烈烈的事业,而是要修心养性,要修行。敏于事最后落脚在好学上。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好学的是颜回。孔子说有只有颜回三月不违仁,三个月跟仁之体不相违背,合为一体。这种好学不是曾子和子思所能企及的。所以颜回在四十一岁那年去世时孔子非常悲痛,说:“天丧予!天丧予!”颜回夭折也有象征意义,这也是我们众生的共业。这种上根利智,好学者,安贫守道:“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处处对颜回高度的赞叹,师生之间很亲切,可谓心心相印。

  敏于事不是说勤快一点,多做点事。慎于言就是说你在求仁之体,克己复礼的过程中非常不容易,你不能说大话、空话。因为知道难,就慎于言。所以慎于言和敏于事也是一体两面。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就有道而正焉,就是你要求有道的善知识来印证,无论是你修行方法的传授,还是你最后能不能安立在仁上,能不能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的功夫,都要就有道而正焉。


{返回 大安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阎浮提众生业感差别概说
下一篇:众生恶业感召地狱境界
 本人学佛及出家因缘
 出世入世皆圆满
 天人虽乐 终堕五衰
 念佛行人从孝养父母开始
 净宗祖师思想的现代价值
 《劝修净土诗》第六、第七首
 修念佛法门以决志求生净土为根本
 佛陀如何调服刚强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之力用、教相
 辨别伪经的原则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五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The Pregnant Bhikkhuni[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观呼吸与观四界 一、如何培养入出息念 10-1-4 肆、达到禅那[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长养慈悲 调心之道[栏目:济群法师·微教言]
 量子佛学(摘录)[栏目:高月明居士]
 佛教坦然超脱的“死”观[栏目:陈坚教授]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6 三无漏学[栏目: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前行讲记 第一百一十讲 普贤上师言教-轮回过患-人道之苦-三大根本苦-八支分苦[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什么是藏教的菩萨?[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捌 饭桶一名[栏目:老和尚的禅机之饮水思源]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