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6 三无漏学
 
{返回 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33

三无漏学

  三学是戒、定、慧,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眞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槃,故称三学。八正道中的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为戒学;正念、正定为定学;正见、正思惟为慧学。

凡夫之身有烦恼、垢染,称为有漏,圣者之身无烦恼,清净自在,称为无漏。故称圣者之三学为三无漏学。《楞严经》卷六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印光大师廿一岁出家后,在浙江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住了二十余年,期间不下山,不担任寺内任何实职,一心阅藏念佛,成为莲宗的十三祖,从戒定中得到智慧;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二十岁隠岩泂中礼《万佛忏》,二十八岁至三十岁三年间住山洞内,一心观照及念佛,不受人怜,虎狼不侵,蛇虫不损,食青草叶,渴饮山涧水,衣裤履都烂了,只得一破衲衣遮蔽身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尺多长,双目炯然,人望见以为鬼魅,惊慌而逃,三年修戒定,得禅天人之喜悦,足证修行离不了戒定。

  戒学可修善,并防止身、口、意作恶业。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八轻戒等;定学可摄散澄神、摒除杂念,见性悟道。小乘有四禅定、四无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种大禅、百八三昧、百二十三昩等;慧学能显发本性,断除烦恼,见诸佛实相。小乘观四谛、十二因缘,大乘观眞如、实相。三学为佛教实践纲领,是学佛必修的法门。

  三学生出六波罗蜜。《菩萨地持经》卷十,以六度配三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等四波罗蜜为戒学,禅波罗蜜为定学,般若波罗蜜为慧学。


{返回 人生之路·宽运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5 三十七助道品
下一篇: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二篇 灭苦之法 7 六波罗蜜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5 实相念佛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2 弥陀净土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1 弥勒净土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六篇 极乐国土 8 极乐四土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四篇 净土门 3 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之别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4 难行道 2 大乘菩萨五十二阶位..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8 终极四关三疑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五篇 念佛法门 6 五门念佛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9 难行道 7 禅关初叩
 人生之路何去何从 第三篇 圣道门 1 方便有多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喝酒连犯五戒的居士[栏目:般若禅·觉悟的快乐]
 请问师父何时在中国建立佛学院?[栏目:教育孝道·净空法师问答]
 善者戒行 别解脱戒·出离心是别解脱戒的基础[栏目:善者戒行]
 用神通观未来是否属于推论?[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走江湖[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The Innocent Monk[栏目:Dhammapada Stories]
 The Three Signs[栏目:Buddhism for Children]
 《地藏经》的主要精神和基本内容 第四部分 发菩提心是修行的动力[栏目:林克智居士]
 厚道者路宽[栏目:星云法师]
 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栏目:观世音菩萨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