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八)不要用空性的语言遮盖自己的见解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38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八)不要用空性的语言遮盖自己的见解

  无相定安住的时间长短,要根据个人的见地来树立。但当我们具有一点点无相定见解时,就可以从此摆脱有相定吗?当然不能,除非我们的无相定见解已经达到昼夜一如,时时都在无相定之中。但由于我们业及烦恼沉重的缘故,恐怕现前还做不到,一旦从无相定中出来,妄念又会开始炽盛。因此,当烦恼炽盛时想要入定,就必须先以有相定为台阶而逐步趋入无相定。如同我们上楼必须将第一层台阶作为辅助一般,想要一下跨几个台阶是不可能的,必须一步步上去,所以此时还要借助有相定的力量。这就叫善巧运用。若不懂得这些道理,你的修法还是在走一个过程。

  如今在修无相定的弟子,想要一开始就安住在无相定中恐怕做不到,即便你认为自己已经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但此时平静状态就是你所缘的对境。要记住,《般若心经》所讲解的明空不二,即“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我们一瞬间难以做到的。虽然从理论上知道心的本性具有空分和明分两个特点,但在修的过程中能所仍旧对立,空就是空,明就是明,你只是用概念将二者融为一体,实际上并没有达到明空不二这个境界。我们说不能用文字掩盖实修的真正原因也在于此上。

  虽然这样的见解还不是很高,但我相信,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已经非常高了。在座很多弟子都在修上师瑜伽以及窍诀法,有些会认为第一时间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是最高的见解,但细致观察一下,当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时,虽然临时没有像第七识那么粗大的能所对立,但仍旧具有能所对立,因为这样的感觉还存在——你就是你,明分就是明分,空分就是空分。此时不能用词句来掩盖见解,还应依有相定、无相定修行为妙。因为文字是用来概括修行境界的,这样是“明”,这样是“空”,但实际见解中的“明”、“空”绝不是一种依文字对号入座、自以为是的感觉,而是真实的修行境界,所以禅宗说“言者不知,知者不言”,密宗称之为超越言语之见解。

  我们讲解觅心法时说过,觅心法就是共同观察心之来住去,分为觅境法、觅心法、所观的心(所观的空性)和能观(知道空性)之念两者能否分开以及缘起性空之见解等四个阶段。这是由于你悟性不高的原因,所以我们不得不分四个阶段,甚至对有些修行者,可能还要分为五、六、七、八个阶段。但有些只需要一步,修觅心法时就已经包括了这四个要点。

  先举个例子。在修觅心法的过程当中,第一步观所观的心有没有来住去。我相信,无论是细致观想还是来自于经典的说法,你都已经知道心没有来住去,但你内心的感受有多强烈,只有自己知道。然后观能观的心有没有。我想即便一个没有修行的人,也会说心是无形无相的,因为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看见过心。

  以前上师让一个弟子回去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颜色、形状、大小。这句话上师重复说了几遍,这位金刚道友自以为很聪明,认为上师反复强调几次,就说明心可能有形状、颜色和大小。但回去观修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到向上师汇报时只能乱答一通。上师问他是否找到了心,他想,心可能是找得到的,就说找到了。上师问心是什么颜色的?他想了想说,可能是黑色的。上师问他是否看见了,他就不敢回答了。然后上师就开始给他分析。下课的时候他跟我说,今天真的丢脸了。所以我相信,除他之外,世上没有一个人说看见过心,并且还是黑色的。

  因此,无论你是自己细致分析还是看《金刚经》、《楞严经》或中观教言而得出来的结论,都要问问自己,虽然知道心没有来住去,也没有形状、颜色和大小,但你对心的认识是什么?可能你们都会拿空性来掩盖一切,说一切都是空性,而没有一个人会细致分析,怎么个空法?也许你会说是犹如虚空般的空性,但这是不成立的。如果成立的话,我们只能说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心了。据说上师以前在新龙有一个导师叫喇嘛宁扎。他的一位弟子在回答觅心法时说:“这两天修行没找到心,因此心是空性的。”喇嘛宁扎说:“是不是你的心死了?在你说话的过程中,你一直都在起心动念,但又说没有心,我们只能说心死了。”但心无形无相,又怎么死得了呢?所以我们还要继续了解“空”是怎样的一个空法,这时候就要继续往下观想。

  我相信只要好好修行的人最终会得出一个结论——说心没有形状、颜色和大小并非是一种单空,但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样如理如法地修学就会进入到一种超越言语之见解。这时的禅定就叫做缘起性空——说是空性,又能明了一切;说是明了,但它的本体就是空性,此时不需要依靠意识造作,认为心没有形状、颜色和大小,所以是空性。这时内心的执著已经完全消尽,这种境界就叫做缘起性空。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七)修学有相定应细致如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九)修学禅定需要细致用心
 圣者言教 第二课(三)调伏内心方为解脱要旨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十)略说灌顶
 圣者言教 第六课(八)调心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十一)不善业之意业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三)善巧运用殊胜方便才有可能即生成就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五)实修应稳重踏实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二十一)闻法六度之智慧度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十一)何谓不共同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什么是佛教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三)修行地处不清净可能导致懈怠、散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漫谈佛画[栏目:周叔迦居士]
 妙云(英文)编译委员会之工作概况(释能融)[栏目: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论文集]
 上师瑜珈 一[栏目:究给崔钦仁波切]
 忍辱大菩提[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二十四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风风雨雨映彩虹[栏目:传喜法师]
 宽见法师·心灵答疑解惑[栏目:宽见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