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过分的批评与无度的放任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2

过分的批评与无度的放任

一些现代美术师在塑绘佛像时,依个人观念对佛菩萨的形象进行塑造,而不遵循传统的造像规范,这与佛教没有形成“造像的公论”有关,也与另外一件事情有关:

在古代,一些藏传佛教塑像师非常重视造像量度,而对体块、线条、方圆的处理没有经验。因此,虽然塑造出的佛像大致形体不至于出问题,但也没有给人留下很好的美感,未能形成统一的思路去塑造佛像。塑造出来的佛陀形象中规中矩,但却很难塑造出三十二相本身内涵所应有的形象。所以在古代,汉传佛教的一些工艺师有过对藏传佛教造像量度的批评。

对藏传佛教造像量度过分严谨的批评,到了现代愈发严重。我国宗教政策恢复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更加放任了。很多美术师任意而为,为了表达佛更接近人的情怀,便将弥勒菩萨画成哈哈大笑的形象,甚至将佛陀画成十分忧愁或多愁善感的形象。这些都是因为反对“固执于佛教造像量度”而引发的过分放任。

这种放任是在批评之后形成的,虽然自认为做了很多了不起的工作,表达了各种人文的情绪,但实际上与佛无关。过分放任使佛像失去了宗教情怀的承载能力,也失去了宗教意义。既然没有了宗教意义,便不能说其是佛像,所以现在的造像亟需宗教规范和美术表达能力的圆满结合。

造像量度只是宗教规范的基础,对于佛陀慈悲众生、接引众生的高尚情怀的表达,需要在松紧、体块、方圆等各方面进行实际塑形努力。这些努力都做好了,佛教造像才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返回 佛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西方写实与东方线条
下一篇:肉髻、发髻与宝髻
 原始佛教所认知的佛陀
 最早的佛像
 巍巍僧仪
 最后说法及双林树间金棺示灭
 求法高僧
 玄奘大师与曲女城法会
 鹿野苑初转*轮
 毗舍离与七百结集
 寻找佛陀落地石
 走向拘尸那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信仰的选择(白云禅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故乡之思[栏目:和佛陀一起云游四季·释见介]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是怎样的?[栏目:佛教基础知识问答]
 入“其德汪洋” 救恶道之苦[栏目:传喜法师]
 极乐之光 佛法的修行方法 ~ 四如意足(四神足)[栏目:极乐之光]
 《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那世间法也是佛法么?[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58.如何庆祝光复节[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制度支撑[栏目:温金玉教授]
 山上很美[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情绪化的身体[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