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何谓世间八法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69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何谓世间八法

  【如吉祥怙主圣龙树菩萨云:“世间智者利与衰,苦乐称讥与毁誉,世间八法非我境,一切皆作平等观。”得取财物、悦语承侍、身心安乐、称颂功德之希欲四法】

  世间八法分为希欲四法和不欲四法。其中得取财物、悦语承侍、身心安乐、称颂功德就是希欲四法。

  比如有些人修法的目的是希望得到财物供养,但是没有很多人了解自己该怎么办呢?于是很多人开始拿着一份介绍自己功德的虚假简介招摇撞骗——将自己闭关三个月写成三年,闭关三年写成三十年,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因此得到很多财物。这种以得取财物为目的的发心就是一种世间八法。

  往昔有一位亚青寺的弟子,在高原地方闭关多年,可能不了解这些宣传手段的原因,回到汉地后发现并没有很多人承侍他,尤其看见一些没有依止过上师,也没修过什么法的人却被众多居士所追捧,内心更加烦恼,甚至疑惑自己在山上修行那么长时间,如今一点福报都没有增长,是否因为书中所讲的一切法义都是虚假的?从这句话中就能知道,往昔他所修学的一切法都是为了世间八法。如是修学,对于成办解脱真的没有丝毫之利益,还不如直接投入世间法中。虽然个人的智慧、能力以及世间福报不一样,但只要去做,相信每个人都能打下自己的一番天地,又何必依靠佛法呢?因此,虽然人人口中都会说不能掺杂世间八法,但还是要时时反观自己,在平常的行为中是否真的做到了远离世间八法。

  希欲四法之二为希求悦语承侍。也就是说,自己修行的目的是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叹。例如有些人在两年之前就告诉别人,他在两年后要闭关两个月,细致观察,他闭关的目的在于何处?是否希望得到他人赞誉?闭关的两个月又做了些什么?往昔有个人称自己是可以到地狱度化众生的还魂师,当他闭关的时候,除了贴身服侍的侍者,谁都不能进入他的房间。外面的人以为他可以在闭关的几天中不吃不喝,实际当中,他的侍者天天给他一些方便面、牛奶以及酥油茶等充饥。像这样追求一些外在形象的修法,可真没有多大的意义。

  这段时间,无论遇到汉族僧众还是在家居士,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寿命无常。我相信,一旦知道这个道理,你就会知道如何抉择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世间八法即便做得有多好,世间名誉有多高,对临终没有一定的把握,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往昔世间名声很大的人比比皆是,但临终时却带着满肚子痛苦离开这个世界,生前所拥有的一切对他又有什么用?莲花生大师曾经说过,今生的时间再长也是少许个月,未来的时间才是无量的。因此,几个月中的名誉并不重要,真正应该希求的是未来的名誉——解脱,它才是永恒不变的。相信在座的很多汉族弟子都知道,从我第一次在亚青寺给汉族弟子讲法开始,有很多汉族弟子已经不在世上。那时我们也是一样讲解寿命无常,但很多人还是觉得自己不一定会无常,甚至还有可能长命百岁。但是可怕的无常并不会随顺任何人的心愿,他已经在很多人面前降临了,紧接着是谁,什么时候降临到自己的头上,谁也不知道。

  如是传讲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告诫大家未来获得解脱的方便,不要仅仅希求世间法,而应时时观待自心,远离世间八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修法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扬,享受他人的承侍,过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即便身体有多么舒适,对解脱而言,可没有多大意义。我们修法是为了追求自他的究竟解脱,可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身心的愉悦和安乐。

  前段时间有位在家居士说,他也常常打坐,现前只要一入定,就可以安住两个小时,让我印证他的禅定怎么样。我问他这样安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不是平常工作生活中烦心的事太多,才跑到寺院等幽静地处去修禅定。若是为了这一点,能安住两个小时当然可以算成功了。但若是为了成办解脱,仅仅能够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之中,可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果我们的修法仅仅是为了身心安乐,没有一种追求解脱的愿望,虽然暂时能得到一些安乐,但想要成办解脱是不可得的。

  希欲四法中的第四点为称颂功德。也就是说,修行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叹,比如赞叹你修了很多法,闭关很多年,修行有多了不起等等。若仅仅为了追求名誉而修学佛法,也称之为世间八法。

  以上四种称之为世间八法当中的希欲四法。

  【与其反体不得财物、地位卑微、身心苦楚、粗语称谓之所断不欲四法】

  与其相反,担心自己没有财物,地位卑下而无人承侍,身心时时都在痛苦之中,没有人赞叹自己等四种称之为所断不欲四法。以上希欲四法和不欲四法合在一起,称为世间八法。

  修行中我们应时时观待自己,是否具备这八种情绪。若具有,则应及时予以断除。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九)修行人应远离世间八法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十一)以四厌离法灭尽世间八法
 圣者言教 第五课(六)生起菩提心的窍诀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八)加持大小取决于信心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三)所见非净当反躬自省
 圣者言教 第八课(二十一)皈依戒律
 圣者言教 第二十四课(十四)无常来临时 万般带不走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三)成办解脱必须断绝恶念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七)依三清净的目的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一)初禅的特点
 圣者言教 第一课(五)为何将共与不共的教言结合一起传讲
 圣者言教 第二十课(一)修学前行的重要性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方佛土中 唯有一乘法 In the Buddhalands of the ten directio..[栏目:佛教文章·中英文双语阅读 Buddhist Article · Bilingual Reading]
 四七五 攀达纳树本生谭[栏目:第十三篇]
 正慈方丈水陆法会的开示之一[栏目:正慈法师]
 心往定时,沉掉二者为过失,应如何对治?[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佛教的慈悲精神与世界的和平发展(身振)[栏目:佛教与慈善]
 青青杨柳枝(采云)[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Chapter 7- The Analogy of the Transformed City[栏目:The Wonderful Dharma Lotus Flower Sutra]
 清净修法,就是对我最好的供养![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唯识三字经释论 四、唯识三字经讲录(十一)三自性[栏目:唯识三字经释论]
 依佛性圆成佛道[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