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九卷)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
“阿难,一切世间修行人,他们虽然也修心,但不具备‘首楞严三昧’等‘出世间禅定’的缘故,便缺少般若智慧。只是能够守持身行清净,不发生淫欲行为,乃至于在一切行、住、坐、卧当中,连对于淫欲的丝毫想念都没有。”
【修心人】本来指佛教修行人,但世间修行人修习四禅八定,也能够伏住欲界的“思惑”,降伏思虑烦恼等,所以,也可以称为“修心人”。
【禅那】译为“静虑”或“思维修”,本指一切禅定。此处则特指“出世间禅定”,即本经所宣扬的“首楞严三昧”等种种三昧。
【智慧】善于分别一切法,名为“智慧”。此处则特指“出世间智慧”,即般若波罗蜜,也叫做解脱智慧。
不仅能够“执身不行淫欲”,而且可以做到“若行若坐,想念俱无”。这样的修行人已经很了不起,他们必将能够得到禅定,因而会在去世以后化生在“色界天”。这是总括“色界天”的来历,即色界天人在人间时的大体修行状况,详细情形见后文。
接着第八卷的内容,世尊继续为阿难尊者解答“七趣众生”当中“天趣”的来历。前面介绍了“欲界天”的来历,这里开始介绍“色界天”的来历。
在“三界”当中,所谓“欲界”,就是有饮食之欲、睡眠之欲和男女之欲。所谓“色界”则没有了饮食之欲、睡眠之欲和男女之欲,而以禅悦为受用,但还有色身,以及天衣、宫殿、光明等等“清净色”之庄严;其色身形貌如同少年男子,只有男身,没有女身,纯是化生,身色如白银,天衣如黄金,极为清净美好。所谓“无色界”,就是没有了色身,而只剩下了纯粹的“心灵”生命。
在“色界天”当中,以其定力不同共分为“四禅天”,每一禅天又有差别,总共则细分为十八重天,称之为“十八天”或“十八梵天”。
下面,首先是“初禅天”的来历,又细分为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其中,“梵众天”的来历是:
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天。
“其中,第一类人爱恋欲染不再发生,于是,去世以后不会逗留在欲界,他们临终之时,顺应着自己的无欲之清净念,化生在初禅天上成为梵行天人。这一类天人,名叫‘梵众天’。”
【梵众天】指初禅天上的普通天人大众。其天寿约二十小劫,身高半由旬(约二十里)。
“梵辅天”的来历是:
欲习既除,离欲心现,于诸律仪爱乐随顺。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如是一类,名梵辅天。
“第二类人,在除去男女欲望习气的基础上,显现了离欲清净心,对于各种清净戒律与威仪都能够欢喜奉行。他们临终之时,顺应着自己的离欲清净心,当即化生在初禅天上,成为‘大梵天’的辅臣,以清净梵德律己化他。这一类天人,名叫‘梵辅天’。”
【梵辅天】指初禅天上辅佐“大梵天”统辖天众的天人。其天寿约四十小劫,身高一由旬(约四十里)。
“大梵天”的来历是:
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如是一类,名大梵天。
“第三类人,在除去男女欲望习气的基础上,其身心功德微妙圆满,种种威仪具备,种种清净戒律都能够欢喜奉行,并因心地清净而得以明悟发生,觉悟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他们临终之时,当即化生在初禅天上,能够统领一切梵天大众,成为‘初禅’当中伟大的梵天王。这一类天人,名叫‘大梵天’。”
【大梵天】此处指一个“小千世界”初禅天上统辖所有天众的天王,也叫做“小千世界梵天王”。其天寿约六十小劫,身高一由旬半(约六十里)。
世尊对于“初禅三天”进行小结: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阿难,这三种殊胜的梵天,一切欲望等苦恼都无法逼迫其身心。虽然他们还不属于成就了真实三昧的正修行者,但在他们的离欲清净心当中,一切欲界的有漏烦恼都被伏住而不再发动,叫做‘初禅’。”
【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离开“欲界”的五欲杂染,得以发生离欲之欢喜安乐。
据诸经论开示,进入“初禅”需要勤奋修行“五法”:欲(想要得到禅定)、念(离欲正念)、精进(勤修不懈)、慧(心念明晰)、一心(心住一处);并远离“五盖”:贪欲(淫欲等贪婪欲望)、嗔恚(嗔怒忿恨)、睡眠(昏沉、贪睡)、掉悔(心念纷飞,自己发觉了又后悔)、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得到禅定,甚至怀疑是否真有禅定,等等);成就“五支”:觉(粗观照)、观(细观照)、喜(法喜)、乐(安乐)、一心(一心不动摇);引发“八触发动”:痛、痒、冷、暖、轻、重、涩、滑(都是自在清凉之发动,不同于日常感受);最终具备“十种功德相”:1、定;2、空;3、明净;4、喜悦;5、乐;6、善心;7、知见明了;8、无累解脱;9、境界现前;10、心调柔软。
“初禅”是真正的禅定,远非之前的“欲界定”和“未到地定”可以相比。在人世间能够得证“初禅”是很殊胜的,会发生相应的禅定功德,如上“十种功德相”所说,极为自在洒脱,不为尘世所拖累,简直就是人间的“活神仙”。远在古印度,就把此类人称之为“仙人”,因其具备禅定而拥有了种种非凡能力的缘故。但他们不属于“仙趣”,而属于未来的“天趣”众生,更殊胜于“仙趣”。
总之,“初禅天”天人大都来自于人间,在人间修行之时,能够断除男女欲望,身心清净,进修禅定,便会在去世以后投生“色界”的初禅天。“二禅天”则不同,他们大都来自于“初禅天”天人的进一步修行,而得以进境“二禅”。此后的其它诸天,也大体如此,多属于层层递进。
在每个“大劫”劫末的火、水、风“三灾”当中,因“初禅天”仍有“觉”和“观”二支,它们与“火大”之性相通的缘故,将会被“火灾”所焚毁。
所谓“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楞严经》所指的“三摩地”,乃是诸佛菩萨的甚深三昧。在一切三昧当中,大约可以分为三种: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出世间上上三昧。
大体说来,四禅八定属于“世间三昧”,仅有定力而缺乏出世间智慧的缘故;声闻、缘觉所成就的种种三昧,是在四禅八定的基础上,同时具有无漏慧,名为“出世间三昧”;而诸佛菩萨所成就的“无量百千三昧”,以“真如三昧”为代表,是在甚深禅定当中,同时拥有直达实相的圆融智慧,名为“出世间上上三昧”。本经所宣扬的“首楞严三昧”,或“首楞严大定”等等,都属于“出世间上上三昧”,乃是诸佛菩萨的真实成就。
其次是“二禅天”的来历,又细分为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其中,“少光天”的来历是: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名少光天。
“阿难,再往上的梵天,因在‘初禅天’做梵天王时,统领教化梵天大众之功德,得以圆满清净梵行,其内心澄清而寂然不动,并从寂然澄清当中发生了殊胜光明。这类梵天,名叫‘少光天’。”
【少光天】“二禅天”之第一重,由初禅证入二禅,有内净喜乐之光明发生,但与“二禅”的上面两重天相比,其光明还比较微弱,故名“少光天”。其天寿约二大劫,身高二由旬。
“无量光天”的来历是:
光光相然,照耀无尽,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类,名无量光天。
“从‘少光天’再进一步深入‘二禅’,其‘寂湛生光’之光明相互辉映,照耀无尽虚空,把一个‘小千世界’当中的十方世界,都照耀得清净透彻如同琉璃一般。这类梵天,名叫‘无量光天’。”
【无量光天】“二禅天”之第二重,二禅“内净、喜、乐、一心”之功德增上,其光明得以辉映无尽虚空,故名‘无量光天’。其天寿约四大劫,身高四由旬。
“光音天”的来历是:
吸持圆光,成就教体,发化清净,应用无尽。如是一类,名光音天。
“从‘无量光天’再进一步深入‘二禅’,能够吸取并运用其‘照耀无尽’的圆满光明,成就教化诸天之教体,犹如人世间的声音一般,发扬其清净教化,应用于一个‘中千世界’当中的无尽世界。这类梵天,名叫‘光音天’。”
【光音天】“二禅天”之第三重,此天之天王,运用光明如同人们运用声音一般,能够宣扬其清净梵行之法,来教化一个“中千世界”,也叫做“中千世界梵天王”。其天寿约八大劫,身高八由旬。
所谓“光音”,就是运用光明如同人们运用声音一般,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宣扬种种清净教法。人间多运用声音来说法;光音天则运用光明来说法;而香积世界呢,则运用种种妙香来说法。总之,“六根”运用“六尘”,都可以进行交流和说法,因“六根”都源于“一心”的缘故。
世尊对于“二禅三天”进行小结:
阿难,此三胜流,一切忧悬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
“阿难,这三种殊胜的梵天,一切忧愁与担心等烦恼都无法逼迫其身心。虽然他们还不属于成就了真实三昧的正修行者,但在他们的光明清净心当中,一切粗漏烦恼都被伏住而不再发动,叫做‘二禅’。”
【忧悬】忧虑、忧愁与担心。
【粗漏】初禅当中有“觉”有“观”,所以还有轻微的忧愁之心,名为“粗漏”。而初禅之前的“欲界”烦恼,则名为“欲漏”,被众苦所逼迫,更为粗乱躁动。
【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初禅”五支“觉、观、喜、乐、一心”的基础上,离开“觉”和“观”二支,继续深入禅定,成就“内净、喜、乐、一心”之四支功德,连轻微的忧愁之心也不会再有,“粗漏”已经伏住,并从其“内净”当中发生了更为清净的法喜与安乐。
在每个“大劫”劫末的火、水、风“三灾”当中,因“二禅天”仍有“喜”支,与“水大”之性相应的缘故,虽然不会被“火灾”所焚毁,却将会被“水灾”所消融。
第三是“三禅天”的来历,又细分为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其中,“少净天”的来历是:
阿难,如是天人,圆光成音,披音露妙,发成精行,通寂灭乐。如是一类,名少净天。
“阿难,这些‘光音天’之天人,其圆满光明既然已经成就如音声一般的说法功德,再进一步披去‘光音’说法之相,显露出更深的妙定,发扬成就精纯之妙行,相通于寂灭妙乐。这类梵天,名叫‘少净天’。”
【少净天】“三禅天”之第一重天,在二禅“内净、喜、乐、一心”的基础上,舍离“喜”而发生了更清净之妙乐,初步通于寂灭清净,故名‘少净天’。其天寿约十六大劫,身高十六由旬。
“无量净天”的来历是:
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
“在‘少净天’之‘通寂灭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禅定,清净明空现前,引申发展到无边无际,其身心也同样无边无际,因而极度轻安自在,得以成就寂灭妙乐。这类梵天,名叫‘无量净天’。”
【无量净天】“三禅天”之第二重天,在“少净天”的基础上,其身心与禅境一同拓展至无边无际的清净和寂灭之安乐,故名‘无量净天’。其天寿约三十二大劫,身高三十二由旬。
“遍净天”的来历是:
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讬(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
“在‘无量净天’之‘成寂灭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禅定,‘依报’之世界与‘正报’之身心一切圆满清净,清净性德成就,胜妙的归宿与依托之境界现前,得以回归寂灭妙乐。这类梵天,名叫‘遍净天’。”
【遍净天】“三禅天”之第三重天,在“无量净天”的基础上,其‘依报’与‘正报’显现为清净一如和无二无别之妙境,故名‘遍净天’。其天寿约六十四大劫,身高六十岁由旬。
世尊对于“三禅三天”进行小结: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
“阿难,这三种殊胜的梵天,具备了随顺于寂灭的广大功德,因而身心安然深邃,得以发生无量妙乐。虽然他们还不曾真正成就真实三昧,但在他们的安隐心当中,欢喜已经完全具备,叫做‘三禅’。”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在“二禅”的“内净、喜、乐、一心”四支基础上,舍离“喜”支之轻微心动,成就“舍、念、慧、乐、一心”的五支功德,在其安隐心当中,具足无尽妙乐,故名“离喜妙乐地”。
就前三禅之禅境来说,“初禅”、“二禅”名为“清净心”,“三禅”则名为“安隐心”,其禅定更加深入的缘故,得以回归寂灭心的缘故。而此寂灭心并非一无所有,其中本有殊胜妙乐,以及种种定慧功德。
在每个“大劫”劫末的火、水、风“三灾”当中,因“三禅天”仍未能离开出入息,与“风大”之性相应的缘故,虽然不会被“火灾”所焚毁,也不会被“水灾”所消融,但却将会被“风灾”所吹散。
第四是“四禅天”的来历,又细分为“四禅四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另外,别有三果圣者所借居的“五不还天”,详见后文。
先看“四禅四天”,其中,“福生天”的来历是:
阿难,复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尽,乐非常住,久必坏生。苦乐二心,俱时顿舍,粗重相灭,净福性生。如是一类,名福生天。
“阿难,接下来有一些天人,他们在‘初禅’解脱了苦恼对于身心的逼迫;在‘二禅’超越了忧虑对于身心的逼迫;在‘三禅’随顺安隐心得到了无量妙乐;而后觉察到三禅的‘离喜妙乐’也并非常住不坏。”
“于是,他们便把苦乐二种心境一下子放舍,心念的粗重相随之消灭,清净福德从心性当中发生。这类梵天,名叫‘福生天’。”
【福生天】“四禅天”之第一重天,在三禅“舍、念、慧、乐、一心”的基础上,舍离苦乐二心,成就“不苦不乐、舍、净、一心”四支功德。当心念的苦乐之粗相消灭以后,清净福德便会自心性而发生,故名‘福生天’。其天寿约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高一百二十五由旬。
“福生天”也叫做“无云天”,因为自“三禅天”以下,包括欲界的空居天,色界初禅、二禅、三禅的诸梵天等,都是以云为地,诸天天人皆依云而安住。进入“四禅天”以后,从“福生天”开始,“有地如云”之景象消灭,诸天人完全处于广大虚空当中,朗然无云。
“福爱天”的来历是:
舍心圆融,胜解清净,福无遮中。得妙随顺,穷未来际。如是一类,名福爱天。
“接下来,在‘福生天’苦乐顿舍的基础上,其‘舍心’到达了圆融之境,殊胜慧解清净显现,其中的清净福德也随之无边无际,平等周遍。这些天人对于寂灭心性成就了极其微妙之随顺,其清净福德无穷无尽,直达极遥远的未来。这类梵天,名叫‘福爱天’。”
【舍心】指前文的“苦乐二心,俱时顿舍”之心。
【胜解】殊胜的慧解。
【无遮中】无内外,无边际,平等普遍。
【福爱天】“四禅天”之第二重天,在“福生天”的基础上,舍心圆融而发生殊胜慧解,其清净福德也随之无边无际,直达无尽的未来。此天天人的清净福德,在三界当中显得尤为可爱,故名‘福爱天’。其天寿约二百五十大劫,身高二百五十由旬。
“广果天”的来历是:
阿难,从是天中,有二歧路:若于先心,无量净光,福德圆明,修证而住。如是一类,名广果天。
“阿难,从‘福爱天’当中继续禅修,有两条不同的路:第一条路,如果在前面三禅之‘无量净光’与四禅前两天‘福德圆明’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禅修而安住,则其禅修所感生的清净福德之果报极为广大。这类梵天,名叫‘广果天’。”
【无量净光】指前面“三禅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和“遍净天”的禅修成就。
【福德圆明】指“四禅天”的前两天,即“福生天”和“福爱天”的禅修成就。
【广果天】“四禅天”第三重天之直路,在“福爱天”的基础上,沿着前面三禅‘无量净光’与四禅前两天‘福德圆明’的修行方向,继续深入禅修而安住,因此感得了极为广大的清净果报,故名‘广果天’。其天寿约五百大劫,身高五百由旬。
“无想天”的来历是:
若于先心,双厌苦乐,精研舍心,相续不断。圆穷舍道,身心俱灭,心虑灰凝,经五百劫。
“第二条路,如果在前面福爱天‘舍心圆融’的基础上,进一步双双厌离苦、乐二心,对此‘舍心’精益求精地进行观修,持续而不间断。直到圆满穷尽了‘舍心’之道,令自己的身心一同归于寂灭,其中的第六意识之思虑停息,如灰冷、水凝一般安住,这样经历约五百大劫的天寿。”
是人既以生灭为因,不能发明不生灭性,初半劫灭,后半劫生。如是一类,名无想天。
“这样的天人,既然以生灭心为因(他们试图灭尽苦乐之心,转而成就最究竟的舍心,这仍属于‘生灭心’)而进行禅修,所以不可能显发明了其本具的不生灭性。于是,当他们天寿将尽,在第五百大劫的前半劫,其心境仍处于六识寂灭当中,而到了后半劫,第六意识便会重新生起,并最终寿尽而随其业力继续轮回六道。这类梵天,名叫‘无想天’。”
【发明】显发明了。
【无想天】“四禅天”第三重天之旁路,在“福爱天”的基础上,继续厌离苦乐二心,而专注于最究竟的‘舍心’,最终身心俱灭,连第六意识都暂时停息,进入五百大劫的寂灭无想之状态,故名‘无想天’。其天寿约五百大劫,身高五百由旬,与“广果天”相同。
“四禅”虽有“四天”,但“广果天”和“无想天”定力相仿,属于同一重天。其中,又以“广果天”最为殊胜,其清净果报极为广大的缘故。
世尊对于“四禅四天”进行小结:
阿难,此四胜流,一切世间诸苦乐境所不能动。虽非无为真不动地,有所得心功用纯熟,名为四禅。
“阿难,这四种殊胜的禅天,一切世间的种种苦乐境界,都无法动摇其禅心。虽然还不是无为真如的不动妙境,但他们在‘有所得心’的禅修当中,其功用已经纯熟,叫做‘四禅’。”
【有所得心】为了得到什么而修行,名为“有所得心”。无论是想要得到涅槃,还是想要得到定境,或者想要得到种种神通妙用,以及种种福德受用之类,都属于“有所得心”。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在“三禅”的“舍、念、慧、乐、一心”五支基础上,顿舍苦、乐二心,成就“不苦不乐、舍、净、一心”四支功德,亦名“舍禅”,在其舍心当中,具足无量清净福德,故名“舍念清净地”。
“四禅天”已经断除出入息,超越了“风大”之相,不再会被“风灾”所吹散,因此在每个“大劫”劫末,火、水、风三灾都不能破坏“四禅天”。
另外,同在第四禅天,再来看三果圣者所借居的“五不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