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06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谓业消智朗,然有浅有深,不可即生满足想。摄心正念,善境或愈显,或即泯,切勿以为念。但使念不离佛,佛不离念即已。见善境,心地清凉,了无躁妄取著之心,亦不必定是入定。此是了知唯心所现,不是对境无心。

  圣境若现,知属唯心,取著则非唯心矣。以初心一见圣境,多多不知唯心,故生取著。一生取著,则不是得少为足,便是著魔发狂。故经云:“不作圣心,谓己已证,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著魔发狂。”汝是一不洞(通晓)事之痴汉,何可将平日用功,与临终地狱相现之著力哀恳相比喻。如孝子平日思亲,虽极恳切,断不可如亲已死之哀痛,不顾身命也。汝且按事相,志诚恳切修。若说理而心实不通,则无益而有损矣。境现而勘,汝谓是分别。汝既能见境,勘又何碍?勘者非特起别种法,乃摄心于佛,不令起二念耳。由汝不识勘之事,意谓另有勘之一法,反成分别。念佛人并不是一笼统,无分晓。乃于一切境,如镜照相,相来即现,相去即无。汝所说者,通是未著魔而欲著魔之话,非防著魔之话。以汝躁妄心,急欲得此境,故反成障碍也。(复温光熹居士书三)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下一篇:不可著外境相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
 勿欲为千古高人
 见善恶境界如何对待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缘境若宽或起魔事
 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九五)[栏目:杂阿含经]
 谴责的艺术[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对佛教振兴之展望(璞田)[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生命与信仰的探索—圣严法师与龙应台的对话 人生的踏实感来自信仰[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佛教量论的宗教意义[栏目:因明学参考资料]
 九偈集[栏目:长老尼偈]
 少欲净心护大地[栏目:静思法语·释证严]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九卷(2/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第四集 —我为什么相信因果的现象[栏目:云鹤教授]
 有些人破了密乘戒,我们是远离他还是帮助他?[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