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15

以唯心则无土是魔外知见

  问:“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然则与西方之净土及佛,是否一而二,二而一?”答:“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西方之净土。世多以唯心则无土,便是魔外知见。此种似是而非之邪见,居其大半,致念佛之人,不得实益,尚自以为高明,而不知其为执理(理体,理性)废事(事相,事修),自误误人之邪见也。由自性弥陀故,必须念西方弥陀,以求往生,渐进而可以亲证自性弥陀。倘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况说此话者,皆是一班担板[1]汉、脱空[2]汉乎?一而二,系未成佛前之事。二而一,乃已成佛后之事。”(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1] 担板:即徐六担板,是由谚语“徐六担板,只见一边”省略其后一句而成。禅宗用以比喻执著于事、理一端的偏见。

  [2] 脱空:落空,着空。

  从前诸祖宏法,均按时机,导利后学,不得谓为偏执,须谅当时苦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语本无病,病在学人不解圆义,死执一边,便同徐六担板耳。宗家未得之人,只执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谓净土弥陀,皆非实有。此种人本不知宗,何况净土?净土诸古德所说之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乃谓西方净土,不出唯心,阿弥陀佛,不出自性。性相、理事、因果,悉于此中圆彰。阁下病其偏执,不能普摄。谓学者根钝,难以领会则可,谓古德此语有病,则不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与“生则实不生,去则决定去”均理、事并明之法言,何必过为计虑?不过今人多是事、理俱未了解,则宁可按事说,不宜按理说,免致误会,以成豁达空[1]耳。(复温光熹居士书五)

  [1] 豁达空:执着一切皆空,拨无因果。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可落狂慧
下一篇:阅读佛经不可亵慢
 不可刻期求往生
 印光大师略传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
 修行切忌好高骛远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小史
 动辄作法或起魔事
 不可著外境相
 不可求神通及现身成佛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
 念佛勿闭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和在雾中[栏目:达照法师诗文]
 无门直指 第八节 动上有不动[栏目:程叔彪居士]
 On Obon[栏目:Shunryu Suzuki]
 50.如何教育[栏目:星云法语·成功人生]
 前行讲记 第十四讲 前行备忘录-大士道发心[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最初的佛法——四圣谛[栏目:其它善知识]
 《三十忠告论》讲记(五)[栏目:三十忠告论讲记]
 学佛切忌望文生义(下)[栏目:侯松蔚教授]
 在公众场合步行冥想[栏目:一行禅师]
 培养幸福的小孩[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