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公众场合步行冥想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62

在公众场合步行冥想

摘自《步行冥想》
一行禅师、阮英明香 著
宁凡 译

  你也可以在朋友聚会中,在走向自己汽车的路上,上楼梯时步行冥想。无论行走到哪儿,都拿出时间来练习一下。不要只是当做用三分钟完成任务,多坚持些时间。去机场的时候,我总是会提前额外的一个小时出发,这样我可以靠双脚走过去,在路上冥想。虽然朋友们总是企图尽可能地挽留我直到最后一分钟,但我拒绝了,我告诉他们我需要时间。

  —— 一行禅师

  你已经学习了如何在家里随着呼吸迈动步伐安静地慢步冥想,同时也掌握了在大自然中用心行走并且默念一些词语。现在,你将要去了解如何在日常的公众场合步行冥想。

  当体会到了在室内和户外慢慢地用心行走所带来的平和、快乐以及安详之后,你可以尝试着在任何地方步行冥想。商务会议的途中,从停车场到办公室的路上,地铁站里,或机场内,你都可以去细细感受自己的脚步。重要的是你不能忙碌地赶往自己的目的地,而是拿出足够的时间来练习,这样才能体验此时此刻的步行冥想,而不用焦急地考虑我必须立刻到达某个地方。

  在一个繁杂的城市也可以像在大自然之中一样步行冥想。让步伐迈动得舒适一点,让呼吸和脚步协调起来。虽然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与影响,但只要用心呼吸和行走,你就能将自己从噪音和混沌中解脱出来,拥有一个宁静的小岛。在那里,也许很难找到许多在大自然中才有的美丽又滋润心田的元素,但这并不代表你不能去感受大地。无论身在何处,用心呼吸和行走所创造的宁静小岛都可以产生,并且伴随着你。

  如果能够完全感受到当下的时光,内观的力量将让感官变得更为灵敏,你更能感受到自己真正的需要。你会听到自己的身体在说,我需要休息了。当身边围绕着的能量产生混乱,受到侵扰,或者失衡,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自己需要平静和放松。听到了身体的这句要求之后,就将“放松下来,平静下来”的诉求放在心中,开始用心去步行和呼吸。当然,不去考虑这些诉求,全身心地去感受呼吸和脚步也可以,步行冥想的途中在心里默念任何一些其他的话也好,都能让你愉快起来。

  无论在哪儿,用心行走,到达每一次步伐所能到达的地方,体验腹部呼吸带来的轻松。让脚步和呼吸保持同样的速度,即使不行,也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改变什么。回归到你的心灵之中,回归到你对舒缓身心的深深渴望之中,集中精神,使自己安静下来,让呼吸和脚步自然地律动。一旦能够感觉到脚下那坚实的大地,心灵就会得到释放,你会发现自己正在和大地,正在和所有的生命进行沟通交谈。

  在公众场合用心行走,只要保持平常生活中的呼吸状态就行了。慢慢地迈动步子,但不要太慢,比平时的步伐稍微慢一点就可以了,但又要比在家里时快一些。这样你才能既不会让周围的人觉得奇怪,同时又能让自己享受平和与安详。

  在本书CD的第四节中,我将会讲授如何“在公众场合步行冥想”。

  在开始练习的阶段,让呼气比吸气的时间长一些。有的时候,你吸气时能迈三次步伐,而呼气时走上四步(3-4),或者是吸气时两步,呼气时三步(2-3),但都没有关系,只要感觉自然和舒服就可以。只要保持下去,过了一会儿,吸气和呼气各自所用的时间就将变得相同:3-3,或者2-2,或者4-4。

  别忘记了要微笑,它们会随着脚步和呼吸的进行给你带来平静和愉快,并且帮助你集中自己的精神。这样保持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以后,你将会发现自己的呼吸、脚步、计算步伐的内心声音和微笑全都与你的身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保持一致。

  —— 一行禅师


{返回 一行禅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在大自然中步行冥想
下一篇:用心呼吸冥想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第四章 以理解之钥打开爱之门..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第一章 唯有真爱,才有幸福
 修习正念的二十个练习
 你可以不生气 第六章 你的“心经”
 培养爱心 解脱之门
 培养爱心 卫士
 与生命相约 不要拒绝世界和社会
 聆听佛法品味幸福配方 你可以,爱 第五章 今晨,我要将微笑带给谁..
 观照的奇迹 第一章 从静坐中觉醒
 观照的奇迹 第二章 你得自己去看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父母是伊斯兰教,他们临终时,学佛人该如何做才能对他们有利?[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如何做个修行人[栏目:白云禅师]
 点点滴滴[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人类的未来决定在你的脚步[栏目:行禅]
 让身体越来越好的秘诀[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护法--青竹丝[栏目:哼哈一如说]
 1998年 禅修营第二天[栏目:葛荣·三摩罗罗顿居士]
 梦影 Dream Glimpse[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第二十四章 中国佛教的现象论 第五节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栏目: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谨慎选择上师[栏目:上师瑜伽·为何修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