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8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锻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如人睡惺(xīng清醒)不起,久复睡著。古人谓大事已明,如丧考(kǎo父死后称考)妣(bǐ母死后称妣)。正以烦惑未断,或恐复迷。须知断惑之人,便无凡情。既无凡情,何有生死?大悟之人,其悟纵与佛同,其惑犹未断除,必须念念觉照,庶(或许可以)免凡情用事。藏(法藏)、忍(弘忍)父子[1],虽则悟处高深,只因我慢过甚,全体埋没于人我情见之中,而犹欲为续佛慧命之第一高人,以致一错永错,而莫之能反。尽其智力,只做得个平侍者之身分。可不哀哉?如来深知末世众生,烦惑难断,特开一信愿念佛,求生净土法门,令其于临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承侍弥陀,追随海众。从兹圆破无明,彻证自心,直至成佛而后已。使藏、忍知此,当即上品往生,证无生忍,普现色身,广度群迷。又何至妆点文饰,欲得超师越祖之虚名,企其流芳百世。一经明眼人看破,竟落得个邪魔外道之实号,而遗臭万年。呜呼哀哉!(《拣魔辨异录》重刻序)

  [1] 父子:这里指师徒。

  有人说:“禅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道理,不是很好吗?”殊不知见性成佛,是见到自性天真的佛,叫做成佛,并非是成福慧圆满的究竟佛。为什么呢?因为宗门下的人,工夫用到开悟的时候,就知道他自己的真性,原来是和佛一样,所以叫做见性成佛。但他的粗细烦恼,丝毫尚未断,不过能常自觉照,伏住烦恼,举动就和圣人相近。假使是失了觉照的工夫,伏不住烦恼,那造起业来,比他人更要厉害。因为他的烦恼里头,有开悟的力量夹杂著,就变做狂慧,所以造业的能力,也异常的猖獗。这样不但没有成佛的希望,而且还要堕落三恶道。所以已经开悟的人,更要加工进修,时时觉照。等到见、思烦恼断尽了,方是了生死的时候,并非一悟便了。类如前朝的五祖戒,和草堂青禅师,因为悟后未证,仍不免轮回之苦。覆辙[1]昭然,是不可不知的。若说真成佛,更加差得很远了。(由上海回至灵岩开示法语)

  [1] 覆辙:翻车的轨迹,比喻招致失败的教训。


{返回 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不可约教而遗机
下一篇:机锋转语认作实法其害甚大
 悟而未证生死不了
 不可舍持名而修观法
 不可刻期求往生
 指归净土
 心存速证易着魔
 宜先学本有之佛法
 以身谤法罪过无量
 念佛现黑影是怎么回事
 印光大师略传
 越分欲得为堕落魔外之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十五的思绪[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怎样实践佛法 (徐恒志居士著)[栏目:基础佛理]
 论学佛者须止恶行善[栏目:太虚法师]
 怎样带业往生[栏目:成刚法师]
 般若智慧[栏目:大安法师]
 66 不老的生命[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举办地藏法会,祈愿祖先和冤亲债主都能解脱,是不是我们今世尽形寿,都要继续做下去才算圆满?[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瑜伽唯识学的起源与发展(六)[栏目:唯识学研究]
 「四不久保」的典故[栏目:慧净法师]
 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栏目:因果原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