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法空恩师讲《广论》78讲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0

  阿弥陀佛,大家晚上好,今天又是我们殊胜的因缘聚集到一起学习讲说《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让我们做加行

  (略)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我今发心,为救度尽法界、遍虚空界一切如母有情于生死大海中,拔苦与乐而成佛,为求成佛方便而学此《菩提道次第广论》,愿广论昌明、正法久住。

  诸位大德、诸位同修、大家好:

  今天,我们又一次殊胜因缘聚在一起,学习讲说听闻《菩提道次第广论》。首先叫我们祈请历代传承师长、本尊、诸佛菩萨加持我们,在讲说听闻中,破除内外一切障碍,使每个人能迅速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速即成佛,为利如母有情,为使正法久住,发菩提心学此《广论》。

  我们已经进入到皈依三宝这一章了,前面已经讲了皈依三宝的众多开示和重要性,那么皈依就是要从正信上去发心,皈依发心是不可分开的。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正信?什么是迷信?提起正信来了,将来才能对我们学习佛法有更进一步地增上。

  正信,在佛教的这个字眼上,人们一般这个听到的时候,就会马上和其他的宗教联系在一起,或者把它和迷信归为一体,其实这种对佛教的认识是错误的。佛教并非是宗教,也并非是迷信,也并非是哲学,它到底是什么呢?佛教是阐述宇宙真理的学派,而且并非象哲学那样只有逻辑性的理论,无有实际性的验证。佛教除了对宇宙本体详细性论述以外,而且还有他一整套的修学实证宇宙本体的方法,所以佛教是讲到什么境界,就可以修证到什么境界。

  佛教虽然和当今唯物的观点有些不同和差别,但是佛教的缘起学说和跟唯物很相似;但是佛教的性空学说方面,就用不同的观点对宇宙进行了圆满论述。佛教的宗旨是破除一切众生的迷惑颠倒,建立起他们对宇宙万象正确的认识。所以佛教是讲究正信的,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宗教崇拜或迷信的信仰。所以皈依三宝一定要把正信建立好,佛教不像其他的宗教,其他的宗教首先给人们心中树立一个唯心的核心――神、真主等等宇宙的主宰者,而佛教的教义当中所讲到的是宇宙的主宰非是某一个神,或者说是真主,或者哪一类人主宰等等,而是宇宙无际的本体。人的命运主宰是我们自己,佛教不是以唯心的某一个神或是真主,或者是某个佛菩萨作为唯心的核心,而是要让众生开发自己的圆满觉性和智能,使自己的本体和宇宙本体融为一体,所以佛教并非是宗教,非是迷信。
  唯物的观点只是承认能看到的和能用仪器探测到的东西,而不承认自己看不到的现象,对自己没有探测到的现象给予了否定,唯物对于宇宙的探索和论述是基于各种物质演变的规律而发起的论述和研究的。我们都知道要想彻底明了某一个事物,首先我们要达到和那个事物等量的境界才可以彻底地明了那个事物。如果我们用有形的仪器和有限的物质转变规律,想完全明白宇宙无际本性的真理是不可能。因为有限的东西和无限的东西是不同等量的,所以说唯物能明白的只是有限的、有形的色法――看得到的。我们这里说的有形是指可以用仪器探测到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宇宙的本体是无尽的空间,所谓无尽的空间是无形无相的,只能给他起一个假名的概念称为宇宙,所以说所谓无尽的空间是无形无相的,给他安立一个宇宙的名称,所以,如此无尽的空间是可以用有形的东西来探测的吗?想一想,那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的。

  宇宙间的物质现象有两种:一个是有意识思维的物质生命体,第二个是无意识思维的物质体系。既然宇宙间的物质体有这两种,我们对宇宙探讨的时候就要依这两种现象去观察对待,如果说从单一的一面去研究就错了,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从物质演变现象去研究,一方面也要从精神意识思维当中去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地了解宇宙的真相。宇宙是无形无尽的,而我们的意识思维也是无量的,是量级相等的意思,以无形的去探测无形的才能等量。如果想要明白宇宙无际本体的真相,就要把我们的意识思维修到一中无有所执的一种状态,到那个时候你才可以明白宇宙本体的真相是什么。

  佛教所谓的正信,就是正确的理解,不是盲目的崇拜,是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信仰。那么正确地理解什么呢?就是正确地理解宇宙间的真相,正确地认识宇宙间的现象,正确地信仰宇宙间的真理。佛教要求人的信仰要建立在真实的真理上,而不是建立在怪异的乱神上,所以民间的人们把佛教当成牛鬼蛇神一样去信仰,这种信仰是一种迷信的信仰,而并非是佛教倡导的正信。

  人们通常把佛教归为宗教或者是迷信,是因为在佛教里面承认有生死轮回。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再作一个讨论,宇宙当中有两种现象,那就是宇宙无际的空间和宇宙森罗的万象,要知道宇宙间森罗万象的现象是从哪里生的呢?我们都知道某一个有形象的事物产生的时候,必须有空间才有它的生起之地,所以一切的有形的事物都是依于宇宙无际的空性而生的,如果没有宇宙无际的空性,一切万物就无从生起,所以说万物再演变都没有出离宇宙的空体,一切万物的本体就是宇宙无际的空性,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万物无常的道理我们都知道的。为什么万物都会生灭呢?万物的生灭是因为它们本来就是一个各种因素的组合体,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由各种因素组合而成的,那这些因素就会自然地相生相克,而形成新陈代谢的一种自然规律,在相互转换过程当中,一些元素就会流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元素互生互灭,不断地流失,这个物质体就会发生变化,一旦这些元素都要分离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这一种多元素的组合体就会毁灭。所以说一切万物虽然有它独立的名字和它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但是万物没有自己独立单独存在的本体。所以佛教里面这样讲的:“诸形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说一切万物都是一种无常的生灭流转的现象,一切万物的本体是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

  为什么说宇宙的本体是不生不灭呢?有形有相的东西都会生灭。也就是说,是由各种元素组合的事物就会有生灭。而宇宙无尽无际的空性是不以任何因素而生的,它虽然无际无相,可是它还能自在地生一切的物相,正因为它不由组合而成,所以它不会生灭。一切万物虽然生灭,但他们拥有的那份空性不会灭,灭去的只是外在物质假合的现象,所以每一个物质体都拥有一份宇宙的空性,动物、矿物、植物,包括大到星球小到微尘,都一样拥有宇宙本体的空性,佛经上说:“一切诸法,相有无数,体性为一。”这也就是佛讲的不生不灭的本性。既然我们有不生不灭的本性,那就不会人死如灯灭,我们的物质组合的身体灭掉了,可是我们拥有的那一份宇宙本体的空性是不会灭掉的,所以我们应该明白,生灭中我们还有一个不不生灭的本性。

  比如说:一个茶杯当中的空性,和外面宇宙无际的空性,一样吗?从本体上来说 ,茶杯它的空性和宇宙的空性是一体的,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是不一样的。茶杯的空性,因为有了外面茶杯的实体,就是说,茶杯中空性是依茶杯的形态、形状而形成了客观可见的形状,是一种局限性的,所以说就有了一个局限性,茶杯所依的空性虽然受外在的茶杯形状的局限,但是它的本性从来没有变过,还是和宇宙的空性一模一样,我们如果想要茶杯所依的空性和宇宙的空性融为一体的话,就要把茶杯打碎,这样虽然茶杯外在的实体灭掉了,可是茶杯所依的空性是没有灭掉的,而且是和宇宙无际的空性融为了一体。茶杯虽然可以灭掉,而且是外在的形象灭掉了,我们也都看到了,可是茶杯所依的空性能灭掉吗?茶杯灭掉我们可以看到,但是如果说连茶杯所依的空性也都灭掉了,灭茶杯可见其灭相,可是灭空有有何可见之相呢?所以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我们人呀,同样是依于宇宙的空性所生,和茶杯一样,都具足宇宙空性,但是由于我们内心中的贪嗔痴慢疑邪见种种烦恼,各种执着习气,使我们本来无际的空性有了一个局限性,如果说我们能够把这些执着统统打破,就可以使自己的自性和宇宙无际的空性融为一体,从而无有任何一项的局限而是无际。所以说,妄念分别灭掉了,但以妄心而起的缘起生灭还会有吗?这样就会证到了不生不灭的地步,人死的是肉体,而不是人的本性。

  我们在上面证明了我们有不生灭的本性,那么在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因果和轮回。你了解这个对树立正信,对皈依三宝的信心才能明确。我们首先讲因果,你皈了依,最重要的就是深信因果,可是因果很难深信。

  我们知道宇宙内除了有好多物质的体以外,还有好多波体的存在,每一类波体都有他的频率和储存库。我们人类的大脑里面有所谓的脑磁场,脑磁场里面随着我们的思维而发出脑波,人的每一个不同的思维都会使脑磁场里面发出不同频率的脑波。近代已经有一些国家发明了测谎仪,这个仪器就能精妙地捉捕脑磁场里随着思维发出的脑波,而判断这个人是否在说谎。在宇宙间有一种脑波波体,它的脑波信息储存库,当今科学证明人身体会死,可人的脑波永远不会死,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的思维信息不会灭掉的,也可以说投胎转世的也就是这个波体。当我们心里想恶念的时候,我们的脑磁场里就会发出一个由恶念引发的波频,这个脑波就会储存在我们自己的脑波信息储存库里面,在佛教里面称为因,科学证明频率相同的波体聚集到一定的限量的时候,就会引发共鸣。当第一个波体被其他频波的波体引发共鸣的时候,就会使我们个人天体发生变化。我们个人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也会反馈回一种信息,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半导体的接收器,它能接受自己天体发回的任何信息,所以如果引发共鸣的是依恶念引发的波体,那么它所返回的信息也是依恶念之波而形成的,自然这个接收者就会受到恶念的波的干扰,做出种种出乎意料的事情来;如果相反的,依思维善念而发的脑波,当聚集到一定限量的时候,也会引发共鸣,使自己的宇宙天体发生变化,反馈回信息来,那个接收者所接收的就是善念波体的影响,所以所受的就是善报。所以要从这上头去分析认识因果。当我们死的时候,如果脑波信息储存库里恶的波体共鸣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断气后,受到这种信息反射的干扰,而投生到相应的地方去,如果说是善的波体引起共鸣的时候,就会依此共鸣而投胎到相应的地方去。

  我们知道这些道理之后,如果想改造我们的命运,就要把一切能引发以前恶因的恶念统统地停止下来。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在我们脑波信息储存库里的那些恶的波体,必须要储存到一等的数量才能互相共鸣,所以我们要尽量做到不使它共鸣,这就是要不再生起恶念,不再往脑波信息储存库里面存放这样恶的波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运改造过来。虽然以前有过恶念,可是从现在开始转为善念,那个恶念之波就不会达到共鸣的量级,也不会使自己的宇宙天体发生变化,自然也不会有恶报的报应啊。比如说,农夫在地里种下了一粒种子,虽然说种子种了进去,可是它要靠很多因缘才能成长,比如说种子要借助于阳光、水分等等助缘才能生长。任何事物都是这样的,有了起初的因,再续上相同的缘才能形成一个事物的结果。比如说我们要想不让种子发芽,那么就要把种子的一切助缘除掉,种子就不会发芽了,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改造命运,也要这样去做就可以了。虽然说我们以前在脑波信息储存库里面,储存了好多恶念的波体,但是我们现在开始控制自己尽量不生起恶念,这样就不会继续往里面储存引发恶念的相应的波频,以前所存的恶念波体就不会被引发,这样我们也不会受到恶的报应。

  现在我们再来简单地说说杀生、偷盗等等的报应。当一个人的脑海里面想要杀生的时候,也必定会有一个杀的意念,由这个意念而引发的脑波,就会发射到储存到脑波信息储存库里面,以这个杀生之念而引发波体自然是有它不同的频波,这样相同的波体储存多的时候也会引发共鸣,由这样的杀念的波体,引发出的波体所反馈的信息,我们就会接收到,这种信息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新陈代谢的功能,所以就会有很多的疾病发生或者发生灾祸。另外,往往我们杀生的时候,被杀的众生他们的脑海里面充满了怨恨,所以,以这个发出的波体会围绕在所杀生的人的信息库的周围,当这个杀生的人他的信息库里面属于杀念的波体产生共鸣的时候,这些在外面围绕的怨愤的波体就会一起和杀念的波体共鸣,这样就会使杀生者受到这些波体时时的干扰,从而出现一系列的报应,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杀生因果报应。所以一定要了解、分析,对因果你不能分析透彻的话,再进一步下去就不能深信,不能对自己的身心有多大的帮助。

  当我们内心生起贪念的时候,同样也会依这个贪念而发出脑波,这样相同的贪念脑波聚集到一定限量的时候,就会发生共鸣,进一步使个人宇宙天体发生变化,自己就会接收到依这个贪念所引发的信息。当有了这种变化的时候,自己就有了一种让人一见生厌的信息,别人看到他的时候就有不好的印象,本来能谈成的生意也谈不成;本来不该下岗,可是领导就让你下岗,所以最后就会贫穷。佛说:贪心是将来贫困的因,今生贫穷就是前世的贪心吝啬的因所成熟之果。在我们现世生活中,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贪图便宜的人是被人们讨厌而不想看到的人,在现世中就会被人们远离,当他们接收到宇宙天体信息的干扰的时候,就会更没有人缘,事事没有人帮助。比如说,做生意的人,他如果没有顾客光临,他的生意就会赔钱。贪心深重的人在现世就会被人厌恶,以后受的果报的时候就会更加没有人理会,自己的一生中贫困潦倒,其他的偷盗邪淫妄语饮酒等等依此类推就可以知道了。

  在当今社会当中,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有生死轮回和因果报应,所以对皈依三宝的心生不起来,即便是来皈依也是稀里糊涂,迷信的角度来皈依。上面我们已经通过脑波的方式给大家讲了因果的问题,也间接地说了宇宙间一切物质真实的本体,就是宇宙的空性本体,所以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一切物质都有它的不灭的本性。如果说这个不灭的性就是宇宙无际的空性,以次来证明我们有不生不灭的本性,有情众生的脑波信息储存库里面是储存我们一切思维之处。科学家说脑波是不灭的,这也就是跟宗教里讲的灵魂是一个意思,而名字不同罢了。

  那么再下面我以多识活佛讲述的生命方式,给大家以人的思维体系讲述投胎转世的真实存在――轮回、生死。说三恶趣的苦我们生不起畏惧,为什么呢?主要是不相信。

  在宇宙间的物质体分为两种:一是有意识思维的物质体,二是无意识思维的物质体。有意识思维的物质体是指一切的生物,无意识思维的物质体是指一切的矿物、植物等等。一切无意识思维的物质体他们的生成必定是有同质性的基因,才能生成同质性的结果,也就是说物质体的因必定是物质,这个道理是科学上都承认的。而一切动物他们所具足的因素,就要多于单一的物质体,他们除了物质的同质性以外,还有意识的同质性,除了以基因同质性来说明有转世之说以外,我还要以以人本能的习惯性和催眠术来给大家讲述轮回确有的真实道理。

  首先我们讲讲同质性。同质性就是基因,有生命的有情物体都具有两种生命体,一是物质的生命体,二是意识思维的生命体,而一切物质都具有先前同质性的基因,也就是根本的因素,才能生出同质性的结果。一切事物都是众缘和合而成,也就是说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由各种因缘、因素组合而形成的,不是说天生就有的。事物现象的形成是由一大堆的元素组合而成,也可以称为基因,就是事物形成的根本因素,每一个基因也由多种组合而成的果,而事物本身便是由各种因组合而形成的果。

  有情众生可以从本质上分为两种因素:一类是物质基因,一类是精神基因。我们的物体是物质的实体,物质的实体都是物质的基本分子积聚的物质众缘和合体。除了物质的实体以为,有情的众生还有精神的意识,精神意识是以极短的以时分秒为单位的生灭连续不断的意识续流而组成。比如说河流、电流。意识是由一个一个的念头而组成的,意识的这个续流一念生,一念灭,他们互为因果。比如说一串念珠,它的整体是一个,可是它是由一粒一粒的珠子组合而成的。由第一个为根本之因,之后一个一个互为因果而形成一串念珠,不管是物质或意识,他们的产生或形成都是有他们相同性质的根本因素,物质的同质因――基因必定是物质,而意识的同质因也必定是意识,这是不可置疑的。

  人体的物质,他的同质性基因就必定是物质。人体的同质性的基因乃是父精母血,由父母交媾而成其缘,形成我们的物质的身体,精子和卵子是物质,而我们的身体是物质,一为因,一为果。意识的同质性――基因,乃属于意识,前一个意识是后一个意识的同质因,后一个意识是前一个意识的同质果,我们的意识思维是一念连着一念,故一念生,一念灭,互为因果。刹那意识因果连接不断,便形成了生命意识续流。比如,瓜种下去,瓜种生不出豌豆来,芝麻长不出西瓜来,石头也变不成花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任何事物都是无因生,异因不生,非同质性的因是不能生出同质性的果体来。那么物质的异因也就是生不出意识来了,因为物质的基因和意识的基因是相异的而不是相同的性质,所以物质无法生出意识,因果同质性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因果必然的同质性的道理,我们可以推断,人的意识前因必然是意识,而不是物质的因素。

  既然人的意识前因是同质性的意识,那么人在母胎当中形成的第一刹那的意识的前因又是哪来的呢?作为人的有形肉体的同质性基因,是来自于父精母血,与肉体相连而性质完全不同的意识,也不会没有先前同质性的基因,这个前因如果说不是前生最后一刹那的意识,又是什么呢?我们现在的意识思维的前因是小时候的意识;而在没有出娘胎的时候,第一个意识,那个有是从哪来的呢?这一生意识的前因一定是上一世死的时候的最后的一念的意识,除此解释之外,是没办法解释的。

  在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的意识由大脑发出的,但这个理论有缺点存在。比如说,如果物质的东西可以生出意识来,那么也可以说瓜种可以生出豌豆来,但是事实上这种理论是不存在的。你可以试想一下,我们把大脑组成的各种因素组合起来,然后找一个患有脑病的人,把他的脑子拿出去,然后把组成的东西放进去,是不是可以让这个人有意识思维呢?结果是不可能的,大脑只是能引发意识思维的一种外缘而已,并非是意识的根本因素,所以说要知道。

  美国近几年发现十例没有大脑的人,他们的意识思维和我们平常人没有两样,而且都有高等文凭,这一个发现也推翻了前面的理论。所以人的意识决定是由意识生出来的,而不是物质。

  第二点:习惯性的规则。在我们生命活动当中,每一种重复的实践,会变成一种习惯,也叫习性。这种习惯性也被我们叫做本能反应。比如说,我们认识曾经见过的一个人,过了一段时间又见面了,我们的意识当中就会自然而然的知道他是谁。这是本能的反映,因为我们先前认识见过他,所以在意识中留下了印象,再见到他的时候意识中自然的反映出自己认识他。如果说先前我们没有见过的陌生人,见到的时候我们的意识里面就没有意识的概念,所以一件事物重复实践,我们就会产生本能的习惯性反应。我们经常见到小牛犊、小马驹它们出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就会找到母牛的乳头上去吃奶。这种认知母乳的意识,如果没有前世留下认知的习气,那有是从哪里来的呢?比如说,人和动物对异性的相求、相合的意识性也不需要谁来教就会了。我们把它称为本能,而这种本能习性,如果没有先前实践活动,怎能形成呢?大家都知道苹果可以吃,可是如果我们意识中从来没有苹果的概念,我们会去吃苹果吗?或者知道它能吃吗?苹果能吃的概念是我们从小由父母或者是别人告诉我们的,而我们也实践过,对苹果的认识也是有前因的。那么小牛犊和小马驹它们一生下来,就会去吃奶,而这种意识本能的反应又是从哪来的呢?如果他们没有认识母乳的前因,就不会有去吃母乳的本能的反应。如果他们先前不知道,它们又怎么不到别处去吃奶呢?就能一下子找到母乳呢?如同我们去一个陌生地方找人一样,很难找到,也很容易找错地方;相反地,我们到朋友家去,找朋友就不会找错。这是应为我们意识中,留下了先前意识认识的因,认识和吃本能反映的先前意识同质性基因,是此生自然有的吗?决定不是此生有的,因为肉体是属于物质,它不会产生意识。比如说机器人不可能有人的思想意识的本能反映,而本能习性是实践中形成的。因此,幼儿和出生的动物身上,现出的本能习性也必定有先前的实践活动的基因。如果说,若有先前的实践活动,那么出生生命的意识,实践前因,不在前世有,怎么会在今世有呢?幼儿出娘胎就会哭,而哭的因素是因为空气刺激皮肤,和空气的压力使幼儿感觉到难受而哭,可这种感受、难受的本能从什么地方来呢?哭的意识又从什么地方来呢?如果没有前世意识的习气为因,又怎么会有刚出生的本能的反应呢?

  第三点:在西方的许多国家里,有人用催眠术把人催眠以后,可以让那个被催眠者回忆起过去许多事――前世的事情,催眠术在西方国家是人人都知道的,有一些医生用它来做手术,也有一些儿童一生下来就会说话,说出自己前世的事情,经过科学家考证无误,所以轮回转世是铁一般的实事。而且在西藏,有很多活佛转世,他们都能记忆起前世的事情来,比如:如十七世DB法王和十一世班禅大师都是国家出面寻找的,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转世灵童。

  第四点:还有一些人,有这样的疑问,当今的克隆羊怎么解释呢?克隆羊的形成是由某一只羊身上,取一些细胞,再经过其他手段培育成的,所以克隆羊也同样是物质实体和精神意识的组合体。佛说:每一个大动物的身体都是无数虫的房舍。此处的虫是指的细胞和体内的各种微生物,细胞虽然是微小的生命,但它也是有意识的思维,所以由它克隆出来的生命,本来具足意识思维。细胞既是生命,那它也是有情物体轮回中的一种,它的精神意识思维在细胞阶段只能有它阶段的思维规律,一旦受到了各种不同的外缘牵引,它的物质实体有了大的变化,意识上也随着这些因素而改变。因为每一个有情众生他们各有各的业力,当细胞生命转变时,它的一期生死已经告以结束了,转变成羊的时候,又是一期生死的开始。细胞等等各种微生物,他们的生命意识、主体和人,以及其他的大的生命,完全是一样的。但每一个生命体都随着他们的外缘牵引,在意识上、思维上就有了不同。比如说一个人一生下来就生活在没有人的山林当中,他的意识思维和野兽的习性差不多,他的意识思维和我们的意识思维就有了差别,如果说我们把他弄到城市里面住了几十年的话,他的意识思维就会转化成人的正常意识。

  所以,以此类推,就容易证明上面所说的因果轮回真实不虚。这个道理我们要深刻地了解,对佛法的道理能够深信,意识上面能够如法地思维,所以说把正信放在第一,有了正信的起因,然后要生起皈依的心,就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对轮回的苦生起恐怖的心,第二个如何解决这个恐怖,我们要求救于谁能够得救,唯一的是要求三宝、依靠三宝,这个心有了,皈依的心才算是有了,对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清楚地了解。

  我们今天为大家开示皈依发心,讲到皈依三宝这章反复强调、串习,包括我们每天讲经、念经、传法,念的皈依发心的偈子,皈敬颂,也就是“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一直到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话讲的就是皈依,后面两句讲的就是发心,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时候所行的一切善事,假如说没有皈依的心,那我们所做的一切善事都不能算是佛事。所以我们要安立皈依的心来行一切善。第一个偈颂就是“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这一部分说的是我们皈依的境,也就是三宝:佛宝、法宝、僧宝,这个偈子说的是,在我们未证菩提之前,应当一直要以三宝为真实的依靠,那么这里我们从五个方面来讲解对三宝的皈依:

  第一、皈依的因;第二、皈依的境;第三、皈依的仪式;第四、皈依的学处;第五、皈依的利益。先说第一个:
  第一、皈依的因

  我们这些众生生下来就注定会死亡,并且也没办法预期死亡什么时候到来。我们在死的那一天,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法可以带得走,“万般皆不去,唯有业随身。”肯定要重生下一世,并且我们在投生下一世所能走的路只有两条,第一个是生到善趣,要不然就是堕入到恶趣。我们去善趣还是恶趣是没有自由的,也就是不由我们自己选择的,这一切都是依靠业。假如我们在生前造的是善的业,那么我们就会投生到善趣;假如我们在这一生造的是恶的业,那么我们就会投生到恶趣。因为我们在这一世所累积的大部分都是恶业,起心动念都是恶业,而我们在善业方面做的非常非常少,因此下一世我们一定会堕落到三恶趣当中。一天到晚无论出家人、在家人都可以想一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根本就不考虑生死解脱大事,整天在考虑名闻利养、人我是非,可怜啊!可悲啊!不想想“生死事大,无常迅速。”这个道理啊,每天都在浪费光阴呢!分秒分秒这么过去了,一刹那一口气不来,到哪儿去自己没有主宰。

  我们或者会堕入地狱当中,我们将在热地狱里面受到种种痛苦,前面我们讲了三恶趣的苦,比如说:被火烧、或者掉到油锅里被煎炸,全身皮肤都烂掉,非常的恐怖和痛苦。或者我们会堕入寒冰地狱,全身都会结冰再破裂,由于业力的关系,身体又会恢复,再结冰再破裂,反复受苦。我们在寒热地狱的情况下都要受着种种痛苦,而且不只是一次,而是长时间遭受这些痛苦,多少劫出不来啊!

  假如我们掉入饿鬼道当中,饿鬼道在十二年当中连水浆的名字都没办法听到,只能长期忍受饥渴的痛苦。至于畜生道的痛苦,我们前面也说了,也经常看得见,那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水陆空行种种畜生,都不断地遭受痛苦,随时都在遭受这些痛苦。
  仔细地想一想,遭受这些痛苦,随时随地生活在恐惧之中,如果我们不幸堕入这三恶趣当中,那就很难再获得解脱的机会,很难再得到人身、再闻到佛法、再遇到善知识,并且还要长时间地去忍受这些痛苦,我们就不可能有机会去学习佛法,哪怕是听到法的名字的机会都没有了。由此我们知道我们随时会死,所以你想想:人我是非、烦恼斗争、名闻利养,什么比这个重要?马上要死了,死了的时候什么也带不去,我们一辈子为这些众苦之门贪图、堕落,苦不堪言啊!不知道大限到了,无常现前,什么人我是非、矛盾、仇恨……都是一堆白骨,到死的时候,名闻利养、地位一项也拿不去啊。到哪去有把握没有?没有把握每天就不要造(恶)业,要多造善业,多串习善法,每天要如法修行。不然的话,无论在家人、出家人都一样,在家人不把握光阴,皈依三宝,入了佛门,不珍惜这个机会,天天在造业,可怕啊!出家人受十方供养,吃了、喝了、用了,不好好修行解脱,披毛戴角还啊!你不入恶趣才怪,你上什么地方去呢?想一想,我们出家人、在家人都是懂得这些道理的,对法、对人生的苦生厌离,生出离、生求解脱的心,每一天应该怎样做,要想一想,每一秒,分秒时间光阴应该怎样安排、怎样修行,而不是心不在道,痴入世间,轮回生死,无有出期,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苦不堪言啊!无论是善道还是恶道都苦的不得了。你没入恶道,你生不起畏惧恶道的苦,但是你生到善道了,生为人的滋味好受吗?三苦、八苦,恐怕过来人也能体会到,想一想都不是究竟。
  所以说,我们思维一下,我们知道我们随时会死,并且死了以后也没有把握不到三恶趣去,去受种种痛苦,我们应该常常这样思维,生起对生死轮回的恐惧,我们通过思维轮回痛苦的这个心,生起对轮回的厌离和恐惧,这就是皈依的因呢,如果说这个都没有,可以说,皈依的心都是假的。

  第二点、皈依境

  通过反复思维和寻求,我们就会发现,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是有办法的,那就是皈依三宝。当我们了解皈依三宝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不再堕入恶趣中去遭受无边痛苦的方法,因此我们就应该发起坚定的信念,一心皈依三宝,坚信皈依三宝可以使我们脱离轮回的痛苦。

  三宝里的佛陀不但自己已经完全脱离了生死轮回的痛苦和怖畏,并且有能力救度我们脱离轮回的痛苦,同时在我们还没有脱离轮回之前,佛陀会一直坚持地救度我们。而且佛陀救度我们脱离轮回痛苦的大悲心,是永远不会退失的。因此,只要我们全心地发起对佛陀的信念,就一定会得到佛陀的救怙。经里面有这么一个偈颂说,意思是说我们一定会有堕入三恶趣的因,而世间的那些天神是没有能力救度我们的,只有三宝能使我们脱离这些痛苦。因此,三宝就是我们皈依的对境。我们应当不论是苦也好、乐也好,生也好、死也好,都不要放弃对三宝的信心,对三宝发起全心的信托、信任,虔诚地恭敬、礼拜,绝对不生起这种退堕心:今天高兴就皈依,明天不高兴就拉倒,那就坏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明白了佛教的教义是宇宙的真理以后,我们应该重新来看待我们的人生,建立起我们圆满正确的人生观。

  那么应该如何建立我们的人生观呢?我们没有圆满的智能而且又业障深重,对一切事物的判断往往是错误的。以此缘故,我们就应该归投到一位具有圆满大智能觉者的座下,聆听他的教化,增长我们的智能,以他以大智能中显现的见解来建立我们的人生观。在我们这个宇宙圈里面,谁是大智能者呢?我们首先要知道,一个大智能者具足什么样的德相,才是一个大智能的觉者。所谓大智能的觉者,他必须对宇宙的一切现象和形成的生灭来去的道理都能彻底无误地了知,而且对宇宙万象之理互不混乱,没有丝毫的错乱。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对诸多法相不起丝毫的执着,于生死轮回自在而不住于生死之中啊,这样的人,才能称为有大智能的觉者。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人吗?在三千年前的古印度就有这样的一位大觉者,降生于我们这个世界上。

  大约中国古代的周庄王二十四年,印度的北方迦毗罗卫国净饭大王的王后生下了一位太子,净饭大王就宣谕相师来为太子占卜,这个相师一见太子的相貌就大叫稀有,他说这个太子将来要是出家修道的话,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而成为世间的大觉者――佛陀;如果不出家,就可以成为一位能统领四天下的转轮圣王,于是相师就给太子取名为“悉达多·乔达摩”意思为能仁、寂静。

  在他出生七天以后,他的母亲就去世了,悉达多太子是由他的姨母抚养长大的。长大成人以后,国王为太子娶了三个妻子,但是悉达多太子与生俱来的少欲知足,所以对一切欲乐之事没有一点点贪著,唯是单独对出离生死轮回的事情感兴趣,常常独自冥想超越生死轮回的道理和方法。最后终于在二十九岁的时候,一天夜晚,骑着白马越城而去,自己在苦行林中剃去了头发而现沙门相,遍访了名师以求出生轮回的方法。

  有的地方说佛陀十九岁出家,三十一岁成道;但在南传佛教中说佛陀是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到底是什么样的,还要靠学者们去考证。当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悉达多太子都一一地去拜访、求学,但悉达多太子都感觉到他们的教法是不究竟的,也不能真实地让自己了脱生死,所以他后来离开了这些外道之师,自己一个人修苦行而悟了脱离生死之道。自己苦行六年,最后终于在印度的尼连河菩提树下大彻大悟,证得了圆满的正等正觉果位,成为了万德庄严的佛陀,当时佛陀三十五岁。佛陀成道以后,没有忘记一切苦难众生还在轮回苦海中受苦,所以发起大慈悲心,开始了他一生弘法利生的誓愿。

  佛观一切众生的根基方便善巧地施舍诸法而引度众生,所以他的教法就分为了三个层次:小乘、大乘和无上乘。为小乘的修行者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令他们了知世间诸欲之事本性为苦,以了知诸苦而求出离生死轮回。要断苦就得知道苦的根源,一切苦的根源来源于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业障习气,而这些业障习气是由于我们始劫来的迷惑颠倒所造成的,所以我们现在所受的苦是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就的所有业积聚的苦报,故称为集谛。所以,要想出生死轮回就得断除导致一切迷惑颠倒的根本无明,要想破无明,就要修学各种禅定、法,开启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以智能之光,破除无明黑暗。但是要想获得禅定,就要先以持戒断粗重的习气,进一步才能修习禅的三昧,修学戒定慧为修道,以此三学精勤如实地行持,证得人无我的时候就达到了涅槃寂静。

  小乘修行者没有广大利众之心,只求自己出离轮回,所以被称为小乘。而大乘是在三学的基础上,发起广大利益众生的心,以这个发心,在无量劫数中度化众生,建立甚深破除一切执着的空见,破除人我执、法我执二执证得无上圆满的佛果,因为发心广大所以称为大乘。

  无上乘就是指密乘,是在大乘发心的基础上,直接进入果地的修行,依原始的佛――普贤王如来殊胜的摄持极快圆满福慧二资粮,所以称为无上密乘。

  佛陀以三乘教法度化了无数众生,佛陀住世的时间,出离生死轮回的成就者都很多,随他长期修行的就有一千二百人是大阿罗汉。阿罗汉是证得出离生死轮回的圣者,除了阿罗汉以外还有无数的大乘菩萨众,从这些弟子的成就,我们就知道佛陀的教法是真实的,所以佛陀就是这个宇宙圈内的大觉者。

  佛陀在八十岁的时候,为了令众生了知无常的道理而显现涅槃,处于法身寂灭之中。佛陀虽然灭度了,但是他留下了三藏教法而引导众生出离苦海,所以我们应该归投到这样的大觉者佛陀的教法之中,建立我们圆满的人生观,令我们此生有真实的意义。

  就以上我们所说的三乘教法来说,他们的根本就是戒律,而戒律的最根本的法就是三皈依。三皈依是一切戒法的总皈,也就是一切佛法的总皈。所以要想学习佛法,就先要明白三皈依,否则的话,那都是空话。

  那么什么是三皈依呢?三就是三宝的意思,哪三宝呢?我们前面也说了,就是佛、法、僧。为什么佛法僧会称为三宝呢?在弥勒菩萨著的《宝性论》中讲了佛、法、僧称为宝的意义。《宝性论》云:

  1、稀有义:就是讲世间之宝物,贫穷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如此,没有福报和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
  2、离垢义:如同世间的珍宝,体质上没有瑕秽,清澈光明。三宝也是一样,绝离一切有漏的尘染,不染诸欲,最极明净,故名为宝。
  3、势力义:如世间珍宝能除贫困,医治病毒等,有大势力;三宝也是这样,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势力,故名为宝。
  4、庄严义:如世间珍宝,可以庄严世间或者身体,令世间美妙;三宝也是这样,具有无量的无漏功德,能庄严出世间的法身,故名为宝。
  5、最胜义:如世间宝壁,在一切物中最为殊胜;三宝也是这样,是出世间的无漏法,最极殊胜无上,故名为宝。
  6、不改义:如同世间宝当中的真金,烧炼打磨等,本质不能改变;三宝也是这样,是无漏法故,不为世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所倾动,恒常不变,故名为宝。

  三宝就是指指示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所有系缚,得大自在的引导之首,极为尊贵,故名为宝,这是在《宝性论》中讲的。得到世间很多的珍宝,只能利益今生,而不能利益后世。只有得到三宝的护佑,才可以利益我们今生后世。所以在《菩提道次第摄颂》中云:死后难不入恶趣,能解救者唯三宝,故应至诚去皈依,不要违犯其教诫。

  我们都知道有因果存在,我们先前所造种种的业因,必定要成熟,所以我们谁也难以保证自己死后不会堕入恶道受苦。为了解脱恶趣之苦,我们应该马上去皈依三宝,而修学佛法。《大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恐怖生死,故求三归,以三归故,则知佛性决定涅槃。

  佛陀出现于世,成就正等正觉,没有自己安住于自在当中,而是兴起大悲,以自己所证的教理去教化众生,令他们也依法而出离生死轮回。佛陀住世的时候,度化了无数的众生出离了生死轮回,证得了圣果,象佛陀这样大觉者出现于世是稀有难得呀!所以佛陀可以令一切众生出离生死所有诸苦。世间之宝只能令我们暂时无忧,不能利益我们,令我们出离生死所有诸苦等怖畏,故佛陀称之为宝。

  佛陀以种种道理度化众生,令他们依法修行而出离生死轮回所有苦,而这种道理就是法宝。佛法中各种道理就是为了令众生出离生死方便而摄持的。所以我们想出离所有的苦,就要皈依于佛法中依法行持,才能如我等所期望的了脱所有的苦,离苦得乐,证得解脱。如果说,皈依佛,而不皈依他的教法,也不能令我们了脱所有的苦。所以应该知道,皈依佛,也得皈依佛法。所谓佛法,就是令我们出离生死轮回的方法。我们应该知道,要想出离所有的苦、生死轮回的大怖畏,必须要依法来修持。所以佛法称为宝,也因能令众生出离轮回故。

  而僧就是我们助道的同行者。佛陀住世的时候弘法度化众生,有些人随佛陀现出家相,修行证得道果,成为圣贤僧宝。他们帮助佛陀弘法布教,广泛地以佛法利益众生。而且僧也是荷担如来家业的人,佛陀圆寂以后,佛法主要就是靠僧众来住持于世,继续利益众生。我们现在能闻到、见到佛法,就要感谢僧众。没有他们延续佛法,我们就无法见到佛法,也没办法以佛法获得解脱。也就是说,僧是佛陀的接班人。他们虽然是凡夫,但他们守持出家净戒,现清净相,远离世间诸染,离尘脱俗,舍家修道,所以他们是我们修行解脱道上的清净伴侣。比如说,我们出远门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一个熟悉道路的同行者,我们会有很多的困难;如果能有熟悉道路的人为伴一块走,我们就会顺利地到达目的地。我们修行解脱道来说,僧就是熟悉道路的人,所以我们皈依于他们,依他们的引导来修出离轮回的殊胜之法,故僧也称为宝。这就是三宝,要了解。

  上面我们讲了“三宝”的“宝”的意思,下面我们来仔细讲佛法僧三宝的含义。

  佛的功德

  佛是什么意思呢?佛是印度语的简称,全名为“佛陀耶”,翻译成中国话就是“觉者”、“智者”的意思。但是“佛陀耶”有很多的含义,所以古代的佛教大德,遵守“五不翻”的原则,没有把这个名字翻译成汉语。(佛教翻译经文有这样的规定,如果一句话或是一个词有很多的含义,就要保持原来的梵文,不能翻译成中文。),“佛陀耶”即是“觉悟者”的意思,所谓“觉而不迷”,即是圆满无误地觉悟了宇宙真理的人。佛陀的觉悟和一般人的觉悟有很大的不同。佛陀的觉悟有三种圆满:

  1、自觉圆满。就是自己圆满地觉悟了宇宙的真理。佛陀的自觉和菩萨、罗汉、缘觉的自觉是不一样的,虽然菩萨和罗汉等等也觉悟了,可是他们的觉悟是不圆满的觉悟,他们没有达到对宇宙一切所有相的究竟圆满地觉悟。而佛陀呢,不一样啊!佛陀他圆满究竟地觉悟了、证得了自性三种智能:

  一是一切智,证得这种智能者,即可了知宇宙间所有一切万物万相生灭、来去种种差别之性。也就是说,能够如实地了知一切世界矿物、植物、动物,世间有为法和出世间的无为事和因果生灭的一切演变过程的差别相,对过去、现在、未来会怎么样都能了知的智能,称为一切智。在《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云:“于一切界、一切事、一切品、一切时,智无碍转,名一切智。”此智能阿罗汉亦有。
  第二是道种智,它为三智之一,也就是普遍究竟地了知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修行道门差别的智能。这种智能属于菩萨的不共智慧,又称为一切道种智、道种慧、道智、道相智,很多名称。《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云:“于六波罗蜜中能行分别思维之智,称为道种智。”又指广学一切道法,以济度众生的菩萨智,就称为道种智。这是第二种。
  第三种叫一切种智,佛有这三种智慧。就是佛了知一切种种法的智能,然于三智中,相对一切智,这种智能唯独是佛才能得到的智能,即能以一种智能觉知一切道法、一切众生之因种,并了达诸法的寂灭相和它的行类的差别智,与宇宙间一切诸法过去、现在、未来生灭差别的现象,和一切种种修道之法都能无误地了知。不仅如此,而且对一切空有之法不起丝毫执着而究竟安住于中道。

  2、方便觉他圆满。佛陀于自觉中圆满具足三种智慧能力,而菩萨具足一切智、道智两种,而阿罗汉呢,只具足一切智一种。佛陀成道以后,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设严说的教化度众生,以自己觉悟的道理教导他人,令他人也觉悟生死。佛陀以遍智观一切众生的根基,应机善巧设立一切方便教法教化众生,这方便觉他圆满。

  3、觉行圆满。佛陀度化一切有缘的众生,已经度化完毕了,入于寂灭涅槃,为什么呢?觉行圆满。阿罗汉唯有自利之心,没有觉他之德。菩萨虽有觉他之德,但尚未功德圆满。所以,具足了这样智能和德行,才是圆满的佛陀。一定要清楚,这就是佛啊!我们前面讲了佛的身语意的功德,断智悲三行,包括在《广论》一开始的偈颂上就说:“俱胝圆满妙善所生身,成满无边众生希愿语;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于是释迦尊主稽首礼。”这一句颂就显示佛的身语意的功德。我们了知了佛的身语意的功德了,才能如实地对三宝生信心,如实地生信心才能够从我们的信念当中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所以说皈依三宝这是个大事,一定要把这个道理深刻体会、认识明白,然后从自心中思维而对佛生起恭敬、信任、虔诚礼拜,相信佛陀有能力救怙我们,只有三宝能使我们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去,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能力。这个时候思维到这个道理以后,我们的信念中就马上生起一种概念:三宝是我们真正的救怙,皈依的对象。然后我们如实如法地对他们产生信解,相信他们有这个能力,而且能够对我们产生解脱的帮助,这个时候毫无顾忌地发心决定依止三宝、信受佛法、如法修行。在这个道理上,希望大家能够深刻地深入了解,如法行持、认识,认识到这一步,很不简单。

  法的功德

  以上是对佛的概念的讲述,再往下打开书看一下原文。佛的功德我们介绍了,该讲法的功德了。在我们讲法的功德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法。

  法,梵文为达磨、达摩、驮摩、昙无、昙。在佛教经典当中,法之用例极多,且语意不一。概言之,可分为任持自性和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意思指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轨生物解,指能规范人伦,令人产生对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据。就任持自性的意义来说,法乃是指具有自性的一切存在;就轨生物解之意义来说,法乃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教说、真理、善行等等,这都是法的概念和含义。
  法,其实就是方法的意思,就是如何修行成佛的方法,在三皈依中,法被解释为“正而不邪”,这当中的“正”就是正确的意思,就是正确地了知诸法而不迷惑。如何能正确地了知诸法呢?佛陀所讲述的法的意思,就是让我们对宇宙一切现象和人生产生正确的认识,所以佛陀的教法就称为“正法”。而法的本身有规则的意思,如世间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可是世间法律只能规范于事后,来惩罚犯法者。佛法就不是这样的,在人没有犯的时候,佛陀就告诉我们不可以做,而且以戒律来规范弟子不得做,对于犯错之前就已经做出教诫的规范了,世间的法律才有多少呢?我们佛法的法里有三千微义,八万细相。所以说,佛法包括了一切世间诸法的规则,世间所有的诸多的法是以错误颠倒的分别心建立起来的,而佛法是佛陀以无碍遍智、为度众生、方便善巧而设的,故说佛法为“正而不邪”。对这个道理我们要认识、要清楚、要明白,这是法的概念。我们从法的概念上去思维、去想一下,明白法的概念,这个时候能生对法的了解和恭敬心。法的功德是什么呢?我们看书上:

  子二 法功德

  原文:法功德者,谓由敬佛而为因缘,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是由证修灭道二谛,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如《正摄法经》云:“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从法生起--从正教听闻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指的就是教),依于正法(一切诸佛成就都依靠法,依于正法--证),法所成办。(法所成办--由于修教、证二法成就诸佛无边的功德,教――三藏十二部,证――戒定慧)”
  讲解:灭道二谛,在《略论释》276页说:“法分教、证。教,谓经、律、论,乃相似法宝;证,乃真实法宝。依三藏教法,闻思之后,而得通达之法即是证法,亦即是灭谛与道谛。灭,谓断除一切过失;道,谓修证一切功德。灭由道来,故云由修道谛而生灭谛。”《广论》亦是,说我们思维佛的无量功德,这些功德都是以修持教证的灭谛与道谛而得到的。
  这是简单地说了法的功德。法宝的功德,我们要清楚,因为是正法,所以众生才赖以断除一切过失,修证一切功德,最终成佛。佛陀的伟大和圆满全是靠法宝所赐,所以法宝的功德就不必多作解释了,这在概念上要深刻了知认识。后面就是僧宝的功德。

  僧的功德

  我们首先要对僧有一个认识,僧是“净而不染”的意思,梵语是“僧伽”,略称为“僧”,乃是和合的意思,故又称和合众、和合僧、海众(众僧和合如海水一味,故以海为比喻而称为“海众”。)又取梵语与汉语合成为“僧侣”,此外也有称“僧伽”、“僧伍”等称呼,为三宝之一,就是指的信守如来的教法,奉行其道而入圣得果的,也就是出家剃发,从佛陀学法学道,具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住于四向四果的圣弟子,或者指信受佛法,修行佛道的团体。比如如来成道后,首先到鹿野苑,度了阿兰若憍陈如等五比丘,为僧伽的开始。僧是戒律清净的出家人的团体,互相遵守六和敬、和睦相处的出家团体。唐代道玄律师认为构成僧伽须有两种条件:一是理和,也就是遵循佛教的教义,以涅槃解脱为目的;二是事和,有六种,也就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我们前面讲过这六和。在我国,则是单一人也称为僧或僧侣,而且僧人就是指出家人,沙门也是指出家人。僧人在三宝当中被称为僧宝,它是以比丘为主,也指比丘尼;若比丘、比丘尼合称就称为僧尼。在我们现代人一听到僧这个名词,就以为是和尚,其实僧并非就是和尚,出家人只是僧的形象而已,只有五个人以上戒律清净的比丘团体才能称为“僧”,所以“僧”就是出家人的这种概念是不对的。
  “僧”这个概念在三皈依当中其实就是修道同伴的意思。僧还有贤圣僧和凡夫僧的差别。贤圣僧就是指阿罗汉、初地以上的菩萨,他们一人就可以称为僧宝。凡夫僧,是指剃发离俗,出家修道的佛教修行者,他们没有证得出世间的圣果,显现僧的清净形相,延续佛法的慧命之人,所以说佛法僧三宝共有四种,我们后头再详细说这些。这儿讲的就是僧,对僧的概念要认识清楚,不然的话,你要稀里糊涂就麻烦了。

  子三 僧功德

  原文:僧功德中,正谓诸圣补特伽罗,此亦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正摄法经》云:“于诸僧伽,应如是念,谓说正法,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于法,供养于法,作法事业,法为行境,法行圆满,自性正直,自性清净,法性哀愍,成就悲愍,常以远离为所行境,恒趣向法,常白净行。”

  讲解:圣补特伽罗--见道以上
  而为忆念--要求自己
  说正法--语业,受行正法--身业,思惟正法--意业
  受持正法――就是三业受持
  作法事业――与法相应
  法为行境--就是闻思修以法为境
  自性正直――指离谄曲、欺诳
  自性清净――离无明烦恼故
  法性哀愍--法之特征就是哀愍
  远离――就是离开世间的烦恼与世间八法
  常白净行--自利利他,趋向于正法

  这就是简单地说僧宝的功德。菩萨、罗汉等等的功德不可言尽,比如说他们能化现千百亿化身利益众生等等。在佛经中常常会读到佛陀、罗汉和弟子如何在一座讲法中便令几万人同时见道的例子,这就是指修习佛法的僧宝他们的功德的概念,这个要清楚地了解认识,以上对三宝的功德的简单概念,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

  回向……

  (界恒、寒冬恭敬整理)

 


{返回 广论·法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79讲
下一篇:法空恩师讲《广论》7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4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9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10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52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1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8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87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91讲
 法空恩师讲《广论》40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我现在做义工没时间诵经,是否会影响修行?[栏目:开愿法师答疑]
 觉者归来[栏目:传喜法师]
 踏上心灵幽静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冥想:我是谁?[栏目:杰克·康菲尔德]
 佛教反对任何形式的「执着」吗?[栏目:净因法师]
 修行人的人生[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佛说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5[栏目:了法法师]
 《阿弥陀经要解》略注 序一 序二[栏目:智随法师]
 覆吴文官长书[栏目:太虚法师]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道前基础(新广论讲记2)[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通往自由与智慧之路 四 以身体疗愈心灵[栏目:隆波通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