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830

  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三)三殊胜法的重要性

  三殊胜法是成办解脱不可轻视之方便。当然,根据禅定的见解不同,我们可以从起心动念的角度当中单纯树立方便三殊胜法,也可以从智慧无缘的角度讲解了义三殊胜法。现前所讲解的是共同法部分,主要还是从起心动念的角度讲解三殊胜法。

  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加行发心正行无所缘,结行回向殊胜所摄持,此乃趋入解脱三要法。”也就是说,三殊胜法多则不需要,少则不圆满。三殊胜法具备八万四千法义,乃一切法门之精要。若将三殊胜法搁置一旁,即便自认为其外一切教理都已具备,成办解脱仍不可得。因此,三殊胜法是成办解脱唯一之道,无论平常闻法、修法还是从事一切善行,都要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是否已经与三殊胜法契合?若仅仅在外表上做了一个修法的形象,这样的善法并不一定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因。

  往昔我们也讲解过善恶的区别在于何处。单纯从善的名称来说,如今世人都在提倡做善事,并宣传做善事的功德,但要记住的是,善的标准各有不同,适用范围很广,可以站在不同的立场之上定义什么是善。例如同样是一尊摆在眼前的佛像,有些宗教认为放在右边是善,有些则说放在左边才是善。因此究竟什么是善,各有各的传讲风格。如今我们都是信仰佛教者,我们所提倡的善应该是怎样的呢?时时观待自己的内心,消尽贪嗔痴烦恼,令本具有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增上,这就是佛法安立的善的标准。

  现前将善的标准扩展到三殊胜法之中,也就是说,当在从事一件善事之前,先有清净发心,紧接着有清净正行,最终以清净回向所摄持,这样以三殊胜所摄持的一切行为都叫做善。若不具有三殊胜法,即便从事的行为有多么广大,也无法称之为真正的善。诚如我等历代传承祖师无垢光尊者曰:“自心与法若未融契,仅具道貌之形相,则无实义可谈。”

  因此,三殊胜法是直接对治烦恼、成办解脱之捷径道。若离开这种调心之方便,仅在表面上做出修法的形象,永远不称之为出世间的善。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二)方便与智慧不可偏颇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十四课(四)初行者要重视三殊胜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五)无记之业
 圣者言教 第十五课(十四)艰苦的修行条件可以增上出离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七课(八)何谓皈依上师
 圣者言教 第十二课(十)于法作妙药想
 圣者言教 第八课(十三)所见非净当反躬自省
 圣者言教 第九课(十七)修行就是摆正心态
 圣者言教 第十八课(八)如何祈祷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九课(三)有漏功德和无漏功德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四)前五根识之境界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一)三殊胜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修手册 附︰不捉持金钱戒[栏目:禅修手册]
 《维摩经》疏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一、《维摩经》疏代表智顗最晚期的思想[栏目:吴汝钧教授]
 圣人之体 毒不可侵 Poison Cannot Invade the Body of a Sage[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认识佛法 生活从容(史振伟)[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谈静坐[栏目:妙境法师]
 《金刚经》释义 第五品、如理实见分[栏目:法界法师]
 中观破迷执论[栏目:任杰居士]
 佛光无量 普照世间[栏目:宽运法师]
 实践菩萨道 愿护传灯人[栏目:传喜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G 七、沙门二十亿经[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