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做到制心一处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修圆法师)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08
如何做到制心一处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修圆法师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一种宗教,从初传入中国到现在,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大约在佛灭度后500至1500年期间,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其间,佛教陆续由印度往北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汉地,称为“汉传佛教”。
   汉传佛教里分为如来禅和祖师禅,如来禅是依教理次第修习,渐修渐悟,如天台止观。祖师禅则是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迦叶尊者开颜微笑,心心相印。悟佛宗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些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祖师禅与如来禅,并无实质差别,而只是证悟彻底性与超越性的程度差别。如来禅是坐禅,讲究安般守意的息法息道,与后来祖师禅的参禅、行住坐卧都是禅是不同的。坐禅需要静虑专注,心一境性。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制心一处、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就是心与境一如。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在走夜路的时候,眼前现出一道光明,后来有路人跟他碰面,打了声招呼,那道光随之消散。在被路人打破之前,那个心境一如沉浸其中的境界,就叫心一境性。
   其实禅的范围很广,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心念专注到一处就能看到禅。平时,我们念佛、持咒、诵佛、拜佛以及修止观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我们做到制心一处。当然,这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的把持好当下一念,不至于生出他念。
   祖师禅,其实就是明心见性。祖师禅到了宋朝以后,开始流行参话头。那个时候话头有很多,如:念佛是谁?什么是你的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乃至于,念经的是谁?走路的是谁?吃饭的是谁?宋朝以后,念佛的人很多,都参“念佛是谁”的话头,到现在还持续沿用。
   那么参禅到底是怎样一种状态?唐代诗人贾岛,有一天在月光下看到一个行脚僧人在敲寺院的门,就即兴写了句诗。上句叫“鸟宿池边树”,对于下半句是该选择“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犹豫不定。第二天走在路上“推敲”的过程中,迎面撞上了韩愈的仪仗队。韩愈见状没有责难,而是上前询问。贾岛告知了情况,于是韩愈帮助贾岛取了“敲”字,使得全诗更有意境。当你意念完全沉入到一件事情无法自拔的时候,这个推敲的过程其实就是“参禅”。当下的不知道不明白就是参禅的下手处,一旦猜测联系就会被所知障障住。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需要做到这三点。第一起居有常,其次要做到饮食有度,应量而食,第三就是待人接物要有分寸。这三点就是修行的一个基础。唯有做到这些,然后再念佛、持咒才有长进。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基础,就会导致法不入心。睡眠规律才能精神充沛,不至于坐禅时候出现昏沉、掉举等现象。吃饭最好做到七分饱,过饱过饥,都会对我们的身体各项器官的健康打折扣。待人接物有分寸,才能与人和睦。这些都是修行的一个必要基础。
   在家居士在修行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并且做到制心一处,时刻观照身口意,这样持之以恒,那么修行必然会有长足长进。

{返回 禅宗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宗对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影响(黄夏年)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洪济宗颐与《禅苑清规》(张志军)
 禅宗“悟”义索隐(袁经文)
 漫谈禅的思维(黄总舜)
 中国佛教之命脉-禅观教育(惠空法师)
 禅解“不二”(姚展雄)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继平法师)
 农禅并重(王建光)
 牛头宗法融禅学思想探析(刘晓玉)
 禅门三关浅说(宋智明)
 黄檗希运禅师得法与传法(方兴)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九回 拜休舍优婆夷[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补篇 一、僧俗夜话神异多 (五)人鬼联婚[栏目: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心识”观念比较[栏目:姚卫群教授]
 珍惜机缘,踊跃随喜[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八十四大成就者传 五十七、咕噜拿古纳传[栏目:八十四大成就者]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经·现代文)庄严净土分第十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栏目: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现代文]
 香港法律规定,往生要立刻送太平间,请问有什么补救的办法?[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五颂[栏目:刚晓法师]
 冥阳两界同归极乐[栏目:仁焕法师]
 佛施饭与狗[栏目:罗汉菜]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