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调伏内心烦恼就是生活之道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93
调伏内心烦恼就是生活之道

  有很多人问我,对一个想修学佛法的人而言,该如何开始修法。我想,修法有很多方式,但从总的角度来说,无论是运用什么样的方便道,目的都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讲解修学佛法就是在讲生活之道。

  我们信仰佛教的目的是为了今生快乐,临终自在,未来能够更加幸福。但是西方极乐世界并不仅仅是某个等待着我们死亡以后才能去的地方,想要成办快乐,从今天就要开始努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在生活当中树立佛教呢?首先就要端正自已的心态,因为端正心态也是修法之一。

  每个人平常的修法方式各有不同,有些着重于口诵,有些着重身作礼拜等不同的姿势,有些人着重于净观,有些人着重于上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有些则喜欢下施一切有情众生等等,虽然运用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调伏自己的内心,端正自己的心态。只要我们能在生活当中端正自己的心态,这就是一种修行。

  要做到在生活当中端正自已的心态,首先就要懂得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果没有认清自己的不足,也就很难做到端正自己的心态。这一点该如何理解呢?例如我们前两天说过,凡夫的内心很容易产生傲慢心,一旦我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人,内心就会散乱而忘失正念,因此作为修行人,就要时时反观内心,端正自己的心态。

  例如我们的家庭是由不同的成员组成的,在承担家务的时候,有些做得多一点,有些则会做得相对少一些。但是只要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为了家庭的美好而去从事的话,无论做多做少,家庭成员之间都会相处融洽,家庭的气氛也会和谐美满。

  但是如果不懂得端正自己的心态,当自己家务做了多一点的时候就会心生烦恼:为什么自己要做那么多呢?因为家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家,为什么自己在做家务的时候,其他人不是坐在沙发上看报就是看电视?为什么只有自己不但要烧饭还要洗碗等等。当内心时时具有这种心态的话,恐怕家庭战争也就不远了。

  华智仁波切说:“心乃诸法源,调心佛善说。”释迦牟尼佛曰:“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因此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修心,就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烦恼,让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时时都在快乐当中,所以端正心态是快乐的根本,也是修学佛法的唯一方法。

  当然,端正心态的层次有很多。对于初次开始尝试调伏内心,端正心态的人而言,在处理世间事情时,能比以前做得更好一些的话,这也是一门修行。

  例如在与家人同事相处的时候,就要时时反观自己的内心,知道一切的不如意都源于自己的烦恼沉重。因为无法认清自己过失,所以时时都以自己的观点来要求别人。这样一来,无意当中就形成一种自我特权,认为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要求行持才是正确的,这种自我特权意识就是傲慢心,也是我们修法真正祛除的对境即五毒烦恼之一。这时候只要能提起这样的正念,当然就是修行了。在家修行,也应该如是行持。


{返回 普巴扎西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时时思维前行 不可忘失
下一篇:为什么说认为年轻就不会死是幼稚的想法
 应舍三门之琐事
 必须依教奉行
 略说摄集善法戒
 发心殊胜不可轻视
 精进与信心
 超越轮回最殊胜的力量
 时时刻刻观无常
 密法保密的问题
 “依见而修”和“依修而见”
 如何选择具德上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29、有的人信佛,不要众生只要佛。这样对吗?[栏目:居士学佛100问]
 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四章 修道 11 莫着境界[栏目:元音老人]
 很多人都崇尚“任其自然”的生活方式,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克制自己而去吃素呢?[栏目:素食主义问答]
 修道人要受苦[栏目:宣化上人]
 性、识、意、心[栏目:宣化上人]
 鳝鱼乞命[栏目:戒杀放生护生小故事]
 楞伽经概说[栏目:印海法师]
 本觉之1:「本觉」的三面向[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培福[栏目:禅林衲子心]
 第一册 佛法僧三宝 第十一课 佛法的内容[栏目:佛光教科书 第一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