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H 第314经(断欲经):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14

  第314经(断欲经):

  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经中佛陀告诫比丘:“当断欲。断眼欲已,眼则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复生。”多罗树盛产于东南亚,其树十分高大,长势迅速。其叶经过处理后,可以书写经文,名“贝叶经”。此树的重要特点,便是若断其头,则头不再生芽,故诸经中常以之作譬喻用。在本经中,譬喻比丘若断欲后,不会再有轮回之苦;而在另外一些经中,则譬喻比丘犯波罗夷(根本重戒,一般指杀、盗、淫、妄四戒)重罪,则如多罗树不再生芽(即不可忏悔)。如《五分律》中讲:“犯淫者,如针鼻缺不可复用,如人命尽不可复活,如石破不可复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复生。”

  第315经(眼灭经)、第316经(眼无常经)、317经(眼苦经)、318经(眼非我经):

  这几部经内容大体相仿,只是叙述的侧重点略有差异。

  315经:叙述眼等若生,则诸苦生,老病死亦生;相反,眼等之灭,老死亦灭。“若眼生、住、转出,则苦生、病住、老死出(产生);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说。”

  316经:叙述眼等为无常,若认为是有常,诸苦自然而生。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态问题,比如说“欲今如是,不令如是”,即看一切都是好,世间没有不如意的事情,什么事情都看淡泊一点,不要过于执著于好恶,否则,我们活着便感觉到很累。坦率地说,我本人觉得活着就很“累”,这个“累”,不是身体方面,而是精神上的。为什么会“累”,归根结底还是看不开,放不下。有时候,大人们很羡慕小孩,因为小孩们很单纯,很幼稚;而在小孩子们看来呢,他们或许很羡慕长成像大人那样。可是等他们长大后,或许又反过来怀念自己童年的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小时候我们便会唱台湾校园歌曲《童年》:“……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可是一旦长大了,又怎么样呢?有时候一个人也在痴想——抱歉,像我这个年岁的人,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痴想”——无论是极乐世界,还是天堂与天国,真的是那么好吗?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灭欲”(断欲),即无所求无所盼的境界,那么那种享受极乐的世界,骊一个无求无欲的人来说,还具有吸引力吗?

  317经:叙述眼等为苦之源,令我们不能如意。

  318经:本经叙述眼等为非我,即破斥我执。此四经意义大体相同,即眼等若灭,则生死亦灭;眼等为无常,为苦患,为非我。说一千道一万,其焦点还是落脚于破执著除贪念。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以后我们会一一涉及。(7月10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G 第313经(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G 770经讲述八邪道与八正道的差别,所谓..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六)~M 在1011经中,天人以偈问佛:“谁掩于..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N 988经叙述天帝释向佛问法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二)~A 一、秽品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E 1028经:本经主旨:如何保持正念和正..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
 漫说《中阿含》(卷九)~A 一、地动经
 漫说《杂阿含》(卷六)~D 第124(魔经)
 漫说《中阿含》(卷十)~F 八、恭敬经(上)九、恭敬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C 第838经阐述四食对于四大的滋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栏目:阿姜摩诃布瓦尊者]
 放生消业[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收拢生机」成就的是「如土长苗」[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三)~I 1172经(毒蛇经):本经中列举八种事物,譬喻我们所遇到的种种境界。[栏目:界定法师]
 论末那在转凡成圣中的作用[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往生极乐世界时,是否通过中阴身?[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福德日记7月24日─礼塔、绕塔的功德[栏目:福德日记]
 修行者要先从自己开始做起[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相应10经 阿难经[栏目:相应部 44.无记相应]
 胜出天神赞[栏目:索达吉堪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