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三)~H 第314经(断欲经):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25

  第314经(断欲经):

  本经叙述如对于六处能够做到断欲的话,则可以做到“不受后有”,即不再会受到轮回的束缚。经中佛陀告诫比丘:“当断欲。断眼欲已,眼则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复生。”多罗树盛产于东南亚,其树十分高大,长势迅速。其叶经过处理后,可以书写经文,名“贝叶经”。此树的重要特点,便是若断其头,则头不再生芽,故诸经中常以之作譬喻用。在本经中,譬喻比丘若断欲后,不会再有轮回之苦;而在另外一些经中,则譬喻比丘犯波罗夷(根本重戒,一般指杀、盗、淫、妄四戒)重罪,则如多罗树不再生芽(即不可忏悔)。如《五分律》中讲:“犯淫者,如针鼻缺不可复用,如人命尽不可复活,如石破不可复合,如断多罗树心不可复生。”

  第315经(眼灭经)、第316经(眼无常经)、317经(眼苦经)、318经(眼非我经):

  这几部经内容大体相仿,只是叙述的侧重点略有差异。

  315经:叙述眼等若生,则诸苦生,老病死亦生;相反,眼等之灭,老死亦灭。“若眼生、住、转出,则苦生、病住、老死出(产生);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说。”

  316经:叙述眼等为无常,若认为是有常,诸苦自然而生。这里主要讲的是我们该如何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态问题,比如说“欲今如是,不令如是”,即看一切都是好,世间没有不如意的事情,什么事情都看淡泊一点,不要过于执著于好恶,否则,我们活着便感觉到很累。坦率地说,我本人觉得活着就很“累”,这个“累”,不是身体方面,而是精神上的。为什么会“累”,归根结底还是看不开,放不下。有时候,大人们很羡慕小孩,因为小孩们很单纯,很幼稚;而在小孩子们看来呢,他们或许很羡慕长成像大人那样。可是等他们长大后,或许又反过来怀念自己童年的那些快乐无忧的日子。小时候我们便会唱台湾校园歌曲《童年》:“……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着长大的童年。”可是一旦长大了,又怎么样呢?有时候一个人也在痴想——抱歉,像我这个年岁的人,似乎不应该再有什么“痴想”——无论是极乐世界,还是天堂与天国,真的是那么好吗?当一个人真正做到了“灭欲”(断欲),即无所求无所盼的境界,那么那种享受极乐的世界,骊一个无求无欲的人来说,还具有吸引力吗?

  317经:叙述眼等为苦之源,令我们不能如意。

  318经:本经叙述眼等为非我,即破斥我执。此四经意义大体相同,即眼等若灭,则生死亦灭;眼等为无常,为苦患,为非我。说一千道一万,其焦点还是落脚于破执著除贪念。当然,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以后我们会一一涉及。(7月10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I 第322经(眼内入处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三)~G 第313经(经法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六)~H 1234经:本经主要阐述佛陀的祭祀观。..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八)~G 770经讲述八邪道与八正道的差别,所谓..
 漫说《中阿含》(卷九)~D 四、郁伽长者经(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M 1197经:本经是佛陀涅槃时的一些情景..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A 1267经~1269经:此三经是佛陀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七)~M 1259经~1262经:此四经主要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九)~B 第232经(空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
 漫说《中阿含》(卷四)~D 断惑证真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一)~B 864经至866经,此三经阐述初禅。..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30~39)[栏目:傅味琴居士]
 双手是聚宝盒[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青年僧伽应有的宗教情操[栏目:济群法师]
 我们能辨认出阿罗汉吗?Would we be able to recognize an arahan..[栏目:一问一智慧 Buddha-Dhamma for Students]
 博大精深的佛教 深入经济发达地区考察的结果[栏目:能弘法师]
 学习欣赏与赞美 - 少一分争夺,多一分和谐[栏目:从心沟通]
 无事是贵人[栏目:圣严说禅]
 333.问曰:何等是菩萨句义?[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栏目:久美多杰堪布]
 证悟[栏目:水野弘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