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43
菩提

  <一>梵语bodhi,巴利语同。意译觉、智、知、道。广义而言,乃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之觉智。此三种菩提中,以佛之菩提为无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遍智、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有关佛之菩提,据大智度论卷五十三载,有五种:

  (一)发心菩提,谓十信菩萨发心求菩提,其心则为至菩提果之因。

  (二)伏心菩提,谓十住、十行、十回向等阶位之菩萨行诸波罗蜜,制伏烦恼,降伏其心。

  (三)明心菩提,谓登地菩萨了悟诸法实相毕竟清净,即所谓般若波罗蜜相。

  (四)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

  (五)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以上合称五种菩提。

  又法华经论卷下于佛之法、报、应三身,立法佛菩提(法身菩提)、报佛菩提(报身菩提)与应佛菩提(应身菩提)等三种菩提。大乘义章卷十八区分无上菩提为方便菩提与性净菩提两种。此外,三菩提亦为天台宗之十种三法之一,即:

  (一)实相菩提,又作无上菩提。悟实相理之真性菩提。

  (二)实智菩提,又作清净菩提。悟契合理之智慧。

  (三)方便菩提,又作究竟菩提。悟自在教化众生之作用。

  上之三者与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无别。  

  据往生净土论载,远离:

  (一)执着自我,(二)不欲令一切众生得安稳,(三)仅求自己之利益等三种与菩提门相违之法。称为三远离心或三种离菩提障。同书又列举三清净心:(一)不为自己求安乐(无染清净心),(二)除众生苦而令其安乐(安清净心),(三)令众生赴菩提而予其永远之乐(乐清净心)。是为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之心。以上皆须依赖智慧、慈悲、方便等三门始可令远离或生起。  

  又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称作菩提萨埵,略称菩萨。求无上菩提之心,称作无上菩提心、无上道意或菩提心。顺趣菩提三十七种之行品,称菩提分法。佛成道之处所,称为菩提道场、菩提场,其道场树称菩提树。祈祖先等成佛,而修冥福,称为增上菩提。结讲念佛,广祈众生增进佛道,称为菩提讲。檀那所属之寺院,称为菩提寺、菩提所。〔菩萨地持经卷三无上菩提品、大品般若经卷二十二、菩提心经卷一、旧华严经卷三十八、卷五十二、新华严经卷七十、维摩经卷上、大宝积经卷一、卷二十七、大智度论卷四十四、成唯识论卷一〕  

  <二>即唐代时来华之菩提仙那。


{返回 佛教词汇小百科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戒定慧
下一篇:菩提心
 坐禅四息
 八福田
 五戒
 八种别解脱戒
 内护摩
 三福业
 五阴炽盛苦
 即心念佛
 清净三业
 恶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有人认为在忏悔方面,念阿弥陀佛与持金刚萨埵心咒无别,只要念佛就可以了。是这样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橘花香[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佛就在你身边[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十)[栏目: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题白梅[栏目: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
 多闻工艺精[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七)闻思通达方便实修转变内心[栏目:圣者言教]
 内观禅修基础 8[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无量寿经 第二十二课[栏目:无量寿经广释]
 菩提道次第略论第1讲[栏目: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