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C 第371经(食经):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590

  第371经(食经):

  本经从四食的角度,阐述纯大苦聚的产生根源(即四食),即对于四食的贪爱,导致我们对于物欲的贪求与不知厌足。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的意思是解决吃饭问题,是我们人类的头等大事。“衣食足(无忧)而后知廉耻荣辱”,这是一句老话,说明从生计问题角度上讲,吃饭有时候比穿衣更重要:在原始社会没有布料衣服的前提下,用一两片树叶遮住羞处即可,省事不费力;可是饿着肚皮却是让人类最难以忍受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无阶级社会里,填饱肚子乃是平生第一大事。甚至到了当代,虽然我们吃喝花样层出不穷,然最基本的米饭面包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们是主食。所道是“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可以看出古今对于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不仅如此,人类在吃的方面十分讲究,搞得十分复杂,所谓吃礼数、吃等级、吃关系,甚至还吃出了文化,名曰“美食文化”。我个人意见是,粗茶淡饭,偶尔打打牙祭,亲朋时而小聚,不搞莺歌燕舞,推杯换盏,而是浓情当头,相濡以沫,惺惺相惜,才是最令人神往的“食文化”。

  中国汉字中的“食”,基本意思就两个,一是作动词,即“吃”;二是作名词解,即“所吃的对象与种类(东西)”。佛教中的“四食”之说,可以说兼有此二义。佛教的四食分别是粗抟食、细触食、意思识和识食。

  1、粗抟食,即段食,是指肉、菜一类的食味,以香、味、触为体,可用口鼻分段饮啖,故称段食。段食分为粗、细二种,诸如饭、面、鱼肉等类为粗段抟食,油盐、香气、饮米等为细抟食。段食为欲界众生所常有,其他二界并不多见。

  2、细触食,又名触食,是指感觉,是有杂染的根境识和合所生起的各种触,对所取之境产生喜乐觉受,并由此而长养诸根,谓之食。

  3、意思识,即思食、念食。以有漏的意业与欲望俱转,而生希望之念,能招引当有之果,使有情滋长相续。

  4、识食,指六识。六识由段、触、思三食的势力而能起当有之果,执持身命而不坏,故为食。“梵天为首,乃至有想无想天,以识为食。”(增一阿含·卷二十一)

  根据《大毗婆沙论》(有部重要典籍)所载,四食之中,欲界兼具四食而以段食为主,争界肯有三食而以触食为主,无色界亦有三食,以思识和识食为主。

  回归到经文。“有四食资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说明四食是三界一切众生的资粮,缺少四食众生便难以为继,痛苦不堪。众生为何依赖于四食?主要还是源于对于四食的贪爱。所谓爱之因,为之受;受之因,为之触;触之因,为之六入处。六入处若灭,触便会灭……进而忧愁恼苦灭,乃至纯大苦聚俱灭。

  文至最后,不禁想起了一则有关“吃饭睡觉”的禅宗公案:

  有一次有源律师去拜访大珠慧海禅师:“和尚,请问您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法门呢?”大珠慧海禅师回答说:“有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密行。”当问及究竟是何种“密行”时,禅师的回答出乎有源律师的意料:“肚子饿了就吃饭,身体困时就睡觉。”有源律师十分疑惑,心想“吃饭睡觉”也算是“密行”?禅师的意见是:“一般人在吃饭时,百般挑剔,嫌肥拣瘦。看见有好吃的,就忍不住贪吃;不好吃的,就起嗔心不吃或少吃。该睡觉的时候不睡,却胡思乱想,千般计较,万般思量。”

  此公案含意深远,若再联系本经,细细想来,着实受益良多。(8月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D 第372经(颇求那经):本经叙述颇求那比丘对于四食不甚了解,佛示之以因缘解脱之理。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五)~B 第367经(修行经):本经叙述为了显现缘起,而须修习禅思。
 《长阿含经》内容综述(D)(表四)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八)~H 1071经,本经为佛陀向长老比丘介绍什..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D 第564经(比丘尼经):本经叙述阿难对..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K 1045经叙述相习近法,1046经讲蛇..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九)~H 八、八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一)~A 1121经:本经叙述佛陀教导释迦族人们..
 漫说《中阿含》(卷三)~E 五、思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D 第106经(阿那律经)
 漫说《杂阿含》(卷十二)~N 第301经(迦旃延经):本经叙述何谓正见..
 漫说《长阿含》(卷四)~B 佛赞阿难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佛法研究佛法 十二、欲与离欲[栏目:印顺法师]
 法海集四 第二部分:菩提之道 附录:佛法问答[栏目:法海集]
 271.侍郎李弥逊居士悟道因缘[栏目: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7)[栏目:慧律法师]
 修学大乘 自利利他[栏目:宽运法师]
 天台宗纲要[栏目:天台宗简介]
 什么是上座?[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什么时候求生净土[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幸福禅[栏目:永信法师]
 参禅要旨 八、随缘开示 (7)虚云和尚开悟述记[栏目:参禅要旨·虚云禅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