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学佛与解脱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84

广西灵阳寺2007年五一念佛七法会开示录

(5.2下午) 学佛与解脱

昨天我们讲了“学佛与生活”,现在讲一讲“学佛与解脱”。

佛教最高的理念就是了脱生死,那么如何算了脱生死?佛教对于生命分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就是智慧的身,报身就是健康的身,所以佛教也非常讲究色身庄严。用道德的理念来说,那就是福德的报身和福报的报身。智慧的高尚,就容易给色身带来庄严。所以佛教有一句话:事成则人成,人成则名成,名成则佛成。

我等为什么叫做凡夫呢?因为我们的生活都是在烦恼中过,我们没有像佛菩萨一样在快乐中过,佛菩萨时时刻刻都在快乐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烦恼中,所以就叫做凡夫了。

那佛教智慧的概念是什么呢?智是明白把握自己,完善自己;慧是能理解周围,能做到随喜功德。合起来就是说,完善自己到位,把握自己圆满,理解周围到位,成全周围到位,那就叫做智慧圆满。

如果我们人没有从完善自己上起步,专门去要求别人,那就是根本没有智慧了。智慧的起步,比如你要说一句话,你换个位置来想,假如人家说这句话的时候,你能满意吗?如果你认为你满意,那么你可以说。如果人家用你这句话对你说,你感觉不满意,希望你暂时不要说。所以佛教说自利利他,首先你自己感觉满意,那么你才能用在别人身上。

但是有一种情况,你自己满意了,也不一定给别人满意,所以首先要理解别人。当你没有说话前,你先说一说:我想跟你说一句话,不知道合你的心意没有,但是我是善意的,不是恶意的,你同意我就说,你不同意,那我不勉强说。对方说可以,你就可以说。即使说不对,你已经有话在先,因为你是善意的,不是恶意的。这就叫做智慧了。

我们所有的想法,所有的看法,所有的说法,所有的做法,完全是依自己的个人感情来做,不考虑别人心态上满意不满意,所以造成很大的违缘。造成违缘以后,双方烦恼就来了。所以佛教的解脱,就是站在尊重别人上想一件事,看一件事,说一句话,做一件事!

要想成佛,首先从学做人开始,要修成人之道。佛成于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之道,佛是觉悟于圆满、完善自己。菩萨成就于耐心、慈悲、喜舍。我等念经,是学做人的道理;我等念菩萨的名号,就是学做人的经验;我们念佛名号,就是修成人之道;我等念咒,就是念做人、成人的补助加持力!

学佛是让生命明白定位的好处,是让生命生活中能有良好的目标,是让生命生活环境有良好的依靠。定位就是爱心的定位、感恩的定位、道德的定位、福德的定位、福报的定位。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知恩、感恩、报恩的功德
下一篇: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法会的有关要求
 为世界平安和谐而努力
 家庭教育之三
 生命需要知恩感恩和报恩
 人本教育
 佛法大义 二、佛法大义之二——生命改良的定位
 人间佛教精神
 关于南山寺的建设与发展
 慈悲念佛的功德
 保障人生的方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名言量与理智量不相违害,应如何正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诸佛菩萨 显迹人间[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六、贫生童子[栏目:圣人的故事]
 心性修持(乔美仁波且极密传记)[栏目:圣者传记]
 澄净己心之入手处 成就非在声音在明心[栏目:宝海上师]
 做火施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自己观想成观音菩萨?[栏目:火施·问答]
 0280 佛说兜沙经(后汉 支娄迦谶)[栏目:04 其它华严经典]
 一四 第十三佛 毘耶达西品[栏目:佛种姓经]
 了生死[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五]
 佛教的理论建设[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