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十七)~I 第470经(箭经):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5

  第470经(箭经):本经是一部很有份量的经典。其主要叙述:无论凡圣,皆会受苦,然而同为受苦,却有差别。

  本经是佛陀问诸比丘问题,然后由佛陀自答。该问题是:“愚痴无闻凡夫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多闻圣弟子亦生苦生、乐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凡夫圣人有何差别?”佛陀提出的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我们大家都生活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既然生活于俗事,就不可能排除痛苦或快乐的侵扰。在这种情形下,凡夫与圣人有什么差别呢?换句话说,在同一种苦患的折磨之下,如何区别凡与圣、愚痴与智慧?

  佛陀对此的回答是:

  第一,“愚痴无闻凡夫身触生诸受,增诸苦痛,乃至夺命,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当于尔时,增长二受,若身受、若心受。”

  第二,“多闻圣弟子身触生苦受,大苦逼迫,乃至夺命,不起忧愁称怨、啼哭号呼、心乱发狂;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

  这就是愚痴凡夫与多闻圣弟子之间的差别。从痛苦的来源,或者说所受的痛苦种类上讲,凡圣没有差别,就好像身处炎夏酷暑,哪个人不感觉到酷热难挡呢?但是在同一环境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凡夫是“愁忧称怨,啼哭号呼,心生狂乱”,一副怨天尤人、气急败坏的模样;可是圣人呢,却不会这样。虽然他们所受痛苦相同,却是两重天地,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二受”的不同,即凡与圣,皆能用身体器官感受到痛苦的存在,凡夫是身受且心受,而圣者却是身受心不受。用现在的话讲,叫心态差异。我们常讲两句话,一是“心静自然凉”,二是“心宽体胖”。在炎热的夏季,保持一颗清凉的心,十分要紧;而心态好了,浑身上下就会感觉到很舒服、很惬意。

  佛陀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列了一个“箭喻”。对愚痴凡夫而言,“譬如士夫身被双毒箭,极生苦痛”;可是对于圣弟子来说呢,“譬如士夫被一毒箭,不被第二毒箭,当于尔时,唯生一受,所谓身受,不生心受”。从毒性所引起的严重后果方面来讲,“身毒”自然与“心毒”相比拟,一个人一旦中了“心毒”,便是病入膏肓,纵是神医耆婆再世,恐怕也是回天乏术。所以作为身处现实社会中的我们,在无法隐居山林的今天,对世间苦患的“身受”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坦然面对种种挫折与遭遇,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努力践行,即只有“身受”,而无有“心受”。佛陀对此开示是:

  “为乐受触,不染欲乐;不染欲乐故,于彼乐受,贪使不使。于苦触受不生嗔恚,不生嗔恚故,恚使不使。于彼二使,集、灭、味、患、离如实知;如实知故,不苦不乐受痴使不使。于彼乐受解脱不系,苦受、不苦不乐受解脱不系。于何不系?谓贪、恚、痴不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不系。”

  最后,让我们记住佛陀的四句偈颂:“乐受不放逸,苦触不增忧,苦乐二俱舍,不顺亦不违。”面对世间的痛苦,我们既能做到“不顺”(不随顺,不随波逐流),又能做到“不违”(强行违逆,极端厌恶),便是圣人般“顺其自然”的大智慧。(9月18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J 第471经(虚空经):本经叙述空中有种种风,而人生则会有种种苦乐之感。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七)~H 第469经(深崄经):本经叙述大海之深险,不若生死之深险。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A 1325经:本经叙述一位比丘舍戒还俗而为..
 漫说《杂阿含》(卷八)~G 第209经(六触入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九)~L 第249经(舍利弗经)
 漫说《中阿含》(卷四十九)~A 一、说智经(187)
 漫说《杂阿含》(卷五)~C 第105经(仙尼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H 934经叙述有关正受与解脱之事。..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八)~B 1270经~1274经:此五经叙述天女..
 漫说《中阿含》(卷三十二)~C 优婆离经(四)(五)
 漫说《杂阿含》(卷九)~G 第237经(长者所问经)
 漫说《杂阿含》(卷五)~E 第107经(长者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专修某种念住,与四念住一起修习,有什么异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应闻应知佛心意[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满月清凉[栏目: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如何观心[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渔夫 Fisherman[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四)~G 968经(给孤独经):本经是给孤独长者对诸外道邪说之驳斥。[栏目:界定法师]
 依七因果言教,已能发起菩提心,何故再加自他相换法门?[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维摩经六讲 自序[栏目:圣严法师]
 出三藏记集 21 关中出禅经序[栏目:出三藏记集·白话文]
 结社念佛为什么成了净土宗的主流?[栏目:每天读一点佛教常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