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万般烦恼的根源
 
{返回 星云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1
万般烦恼的根源

星云大师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法常听了,不为所动:“别的我不管,我仍是‘即心即佛’。”马祖禅师听了侍者的报告,欣然颔首道:“梅子成熟了!”

  心一动,世间万物跟着生起,纷纷攘攘,无时或了;心一静,浮荡人生复归平静,纷争遁形,尘劳消迹。心的动态千差万别,“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心的静态是“涅槃寂静”。所谓“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世间不管如何差别动乱,在悟道的人看起来,千差万别仍然归于平等,动乱颠倒终亦归于寂静。

  日本铃木大拙在欧洲弘扬禅宗时,有人问他:“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是什么?”铃木大拙答道:“释迦牟尼佛对众生最后的希望就是:抛弃依赖的心。”人的心常依赖别人,自己不能做主,又常受外界牵引,自己无法把持,这就是万般烦恼的根源。如何来稳定我们的心,求得恒久的平静呢?

  我们心中常有妄想心、是非心、恶念心、自私心……所有这些妄动的心,要用正动的心去对治它。比方说我们要有惭愧心、忏悔心,时时反省自己,要求自己;要有欢喜心,对别人的一切都以欢喜之心来包容。我们在生活中如果能常常抱存欢喜心,便可以接触到佛心。要有感恩心、知足心,要常想“我能给别人什么”,不能自私自利,只计念“别人能给我什么”。那些危言耸听、挑拨离间的言论,或讹言诋毁、言不由衷的人,实在是“别有用心”。

  先有慈悲心,后能进入静心。什么是静心呢?平等心是静心,广大心是静心,菩提心是静心,寂静心是静心。

  其一,静心就是对感情不执不舍。

  其二,静心就是对五欲不拒不贪。

  其三,静心就是对世间不厌不求。

  其四,静心就是对生死不惧不迷。

  总之,我们在这世间对感情要不执不舍,对五欲要不拒不贪,对世间要不厌不求,对生死要不迷不惧,如此就可在静心中过着美满的生活。


{返回 星云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把吃苦当成吃补
下一篇:一物降一物
 佛教的前途在那里?(第三讲)
 从古德行谊说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态度
 星云大师2014致护法朋友的一封信
 怎样做个佛光人?
 从教学守道谈禅宗的生活
 人间佛教的蓝图(上)
 佛教与花的因缘
 佛陀的宗教体验
 七、佛光菜根谭之宝典
 当代问题座谈纪实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七讲话 第七集 第一期 第一天 礼敬三宝孝养父母[栏目:智谕法师]
 29、请分析寂天菩萨对数论派的遍计神我是如何进行逐步破除的。[栏目:益西彭措·深入经藏问答篇]
 四十八愿 第二讲:信佛就是信本愿[栏目:纯祥法师]
 佛号能消一切业障[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二 (13)[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第二大愿:称赞如来[栏目:普贤行愿品·观修原理]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九[栏目:杂阿含经新译·悟慈法师]
 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栏目:其它]
 陈兵[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没有一念是为了自己这才叫学佛[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