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菩萨
方伦居士 著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626

第七课 菩萨

梵语 (1) 摩诃菩提质帝萨 (2),译为大道心众生 (3)。后来简称为菩提萨陀,菩提为觉,萨陀为有情 (4),谓虽能自觉,而尚属于有情;或既能自觉,而又能觉悟一切有情也。由此四字再简之,则成菩萨;义译则为开士、始士、高士、大士等。

菩萨之义极广,简括言之,可判为二类:一者,佛门行者,凡发心作护法事业,或利益他人者,皆可称之为菩萨。此类菩萨,虽发大心,但于三界惑业,尚未断除,故分段生死 (5),亦未脱离,所以实际上,只是凡夫,故名为生死肉身菩萨。二者,为已证无生法性(6),脱离分段生死,但受不思议变易生死 (7) 的行人。若论果位,自初地 (8) 乃至等觉 (9) 位上的圣者,皆属之,故名为法性生身菩萨。

经论中,往往在菩萨之下,再加上「摩诃萨」,摩诃于义为大,言此菩萨是大菩萨也。因为菩萨有圣者凡夫之分,所以其品位亦有高中下之别,凡初地以上的菩萨也,皆可称为菩萨摩诃萨,言其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也。其实无论任何菩萨,若就凡小 (10) 位上言之,皆为圣者,因其能具二觉,发大心,趣佛果也。但若就佛位言之,则皆为凡夫,因其无明惑尚未破,故于觉体尚未圆也。

世人多数误认鬼神为菩萨,对之供养膜拜,实属迷信颠倒,凡属佛弟子,均不宜效其行为。

【注释】

(1) 梵者净也,印度语言,近似梵天,所以印语亦称梵语。
(2) 摩诃译为大,菩提为道,质帝为心,萨为众生,合之则为大道心众生,言此众生,能发修持大道之心也。
(3) 新译曰有情,旧译曰众生,合有多义:

(一) 众人共生义。此言人种在劫初,由光音天下降,共生世间,无男女尊卑之分也。
(二) 众缘所生义。此言一切有情,皆由万法和合,众缘成就乃生也。
(三) 众多生死义。此言一切有情,自无始来,曾经历众多生死也。但言生不言死者,有生则必有死,仅言生,即已赅死也。

(4) 一切动物,皆系有情识者,有爱情者,故众生亦译为有情。
(5) 二种生死之一,参看第五课注五。
(6) 诸法的本性,即是真如实相, 原无生灭,故曰无生法性。
(7) 二种生死之一,为断见思惑的阿罗汉以上圣者的生死,参看第五课注五。
(8) 菩萨所证的位阶,分为十地,其中初地亦名欢喜地。因菩萨既满第一阿僧祗劫之行,初破见惑,证二空理,生大欢喜,故名欢喜地。
(9) 大乘五十二位阶中,第五十一位,名为等觉。即十地位满,将证佛果之中间阶段,因其智慧功德,等似妙觉,故名等觉,又名一生补处,或金刚心菩萨。
(10) 谓凡夫及小乘也。


【习题】

(一) 「摩诃菩提质帝萨陀」是何意义?
(二) 何谓生死肉身菩萨?
(三) 何谓法性生身菩萨?
(四) 在菩萨之下,再加上摩诃萨三字,是何意思?
(五) 何等菩萨,才可称为摩诃萨?何故?


{返回 初级佛学教本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弥勒菩萨
下一篇:初级佛学教本 第四、五、六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四课 菩萨十地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七课 菩萨
 初级佛学教本 第十九、二十、廿一课 综合指要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六课 十善业道 (二)
 初级佛学教本 二十八课 饮酒的过失 第二十九课 大千世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二课 七众与戒律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一课 佛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十一 大小三灾
 初级佛学教本 第三课 释迦牟尼佛(二)
 初级佛学教本 第二十三 六道轮回 (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思已应怀慈[栏目:传灯法语·乘宗法师]
 大幻化网坛城简介[栏目:丹增嘉措仁波切]
 引导小朋友如何劝导同学[栏目:蔡礼旭老师]
 摄大乘论 第72讲[栏目:韩镜清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