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C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皆依食而住,如同人身依食而住一般。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84

  715经(食经):本经叙述五盖与七觉分皆依食而住,如同人身依食而住一般。

  本经思辨思彩比较浓厚。所谓“食”,似乎可以理解为“滋养物”;因为人依滋养物而活命,无法摆脱,因此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染著”。正如本经所说:“譬如身依食而立,非不食”,五盖如此,七觉分也是如此,都是“依于食而立,非不食”。根据经文所述,现一一略录如下:

  一、五盖而食

  1、贪欲盖:依触相而食,由触而生受,由受而生爱,于彼不正思惟,未起令起,已起令增广,故名欲爱盖之食;

  2、嗔恚盖:依障碍相而食,于彼不正思惟,未起令起,已起令增广,是名嗔恚盖食;

  3、睡眠盖:依五法而食(微弱、不乐、欠呿、多食、懈怠),于彼不正思惟,未起令起,已起令增广,是名睡眠盖食;

  4、掉悔盖:食四法而食(亲属觉、人众觉、天觉、本所经娱乐觉(本来所经过的娱乐觉)——“自忆念、他人令忆念而生觉”),于彼起不正思惟,未起令起,已起令其增广,是名掉悔盖食。

  5、疑盖:依三世而食(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于三世犹豫,于彼不正思惟,未起令起,忆起令其增广,是名疑盖食。

  二、七觉分而不食

  1、念觉分不食:谓四念处不思惟,未起令不起,已起令退,是名念觉分不食;

  2、择法觉分不食:谓于善法撰择,于不善法撰择,于彼不思惟,未起令不起,已起令退,是名择法觉分不食;

  3、精进觉分不食:谓四正断,于彼不思惟,未起令不起,已起令退失,是名;

  4、喜觉分不食:有喜,有喜处法,于彼不思惟,未起使不起,已起令退,故名;

  5、猗觉分不食:有身猗息及心猗息,于彼不思惟,未生令不起,已生令退失,故名;

  6、定觉分不食:有四禅,于彼不思惟,未起不起,已起令退失,故名;

  7、舍觉分不食:有三界,谓断界、无欲界、灭界,于彼不思惟,未起不起,已起令退失,故名。

  上文中所列的两种情况,无论是五盖食还是七觉分不食,都是一种颠倒邪知邪见。如果通俗地讲,就是对于坏的,我们却很喜欢,以恶不善法为食,这本身就是一种坏习气;而远离诸善法,甚至对善法持有排斥心、厌恶心,所谓亲近恶法而远离善法,这也是一种恶习。比如说,贪婪、嗔恚等五盖是恶法,可是我们却以之为“食”,“未起令起,已起令其增广”,而且还自以为活得有滋有味,其结果必然是与菩提大道越来越远;而诸如念觉分、舍觉分等七觉分是通向菩提的大善法,我们却对之丝毫“不食”,“未起令不起,已起令退”,连与生俱来的那点儿善根都被自己折腾得一干二净——根本就没把它们当回事儿,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思想观念。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思惟方式呢(正思惟)?简单地说,说是对于五盖而不食,对于七觉分却倍加珍惜,六时食之。对于恶法,要未起令其不起,已起令其逐渐退失;对于善法,要未生令起生起,已生令其增广。如此一来,我们必然是善法与日俱增,而恶法如日薄西山,渐行渐远。与善法为伴侣,与善法隔永生,如此这般,岂有圣道不成之理?(3月5日)


{返回 界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D 716经叙述比丘若不正思惟,则四正勤不会生起,七觉支也不会生起,反而会生起五盖。倘若正思惟,则上述相反。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七)~B 第714经(火经):本经将欲喻为“火”,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漫说《杂阿含》(卷十五)~A 第365经(见法涅槃经):重点是回答什么..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I 1118经:曾经一段时间阿修罗王生病了,..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U 1356经:本经叙述沙弥与比丘之间以偈应..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A 《杂阿含经》第四十卷的内容,主要以叙述诸..
 漫说《杂阿含》(卷二十一)~B 第561经(婆罗门经):本经重点为阐述..
 漫说《杂阿含》(卷四十四)~L 1194经~1196经:本经叙述大梵天..
 漫说《中阿含》(卷六十)~E 六、箭喻经(221)
 漫说《杂阿含》(卷五十)~O 1348经、1351经:此二经叙述比丘因..
 漫说《中阿含》(卷二十六)~D 四、想经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F 976经、977经:此二经记述尸婆外道..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s-71 往生论注(元魏 昙鸾著)[栏目:往生论]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五十八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中观破迷执论[栏目:任杰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